6-1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35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关税政策是各国政府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税费的方式来调控贸易流动的重要手段。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知识点对于企业经营和国际贸易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关税问题。
一、关税的定义和作用关税是政府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它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如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等。
关税收入也是一种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国家的关税政策有所不同,一般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两种。
二、关税分类和计算方法根据关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目的不同,关税可以分为特定关税和按比例征收的关税。
1. 特定关税特定关税是以货物的重量、数量或价值为基础,按照固定金额征收的关税。
这种关税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明了,适用于某些特定商品或特定国家。
例如,某国对于每吨进口钢材征收100美元的关税。
2. 按比例征税按比例征税是以货物的价值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关税。
这种关税的计算方法常见于大多数国家的关税政策。
例如,某国对于进口电子产品征收10%的关税。
三、关税的影响因素关税政策的制定涉及多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关税政策制定的核心考虑因素之一。
各国根据国内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等经济因素灵活调整关税税率,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关税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政府常常根据国家安全、国际战略、对外关系等政治因素来制定关税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政治稳定。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关税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社会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关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四、关税政策的非关税壁垒除了关税税率的调整外,各国还常常采取其他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或出口商品。
这些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
关税政策和非关税壁垒共同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1. 简介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为规范和管理跨境贸易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协定。
这些政策和法规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贸易的自由程度、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商业行为的合法性。
2.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原则1.自由贸易: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主张取消或降低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并促进国际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公正竞争: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禁止不正当补贴、倾销等不公平竞争行为。
3.健康与安全:确保商品符合健康、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危害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商品进入市场。
4.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技术转让,维护知识产权持有人的权益。
3. 主要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全球最重要的多边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下设有一系列贸易规则和机制,如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纠纷解决机制等。
2.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等)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中美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等)。
3.国际货物分类和标准:各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货物分类和标准,用于确定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征税和监管。
4.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各国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手段来限制市场准入,保护本国产业。
这些措施包括关税税率、配额限制、许可证要求、检验检疫等。
5.货物原产地规则:为了享受特定的贸易优惠或免除某些关税和限制性措施,货物需要满足特定的原产地规则,证明其真正的生产来源。
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当各国之间出现贸易纠纷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决:1.和解谈判:当纠纷发生时,各方可以选择和解谈判,以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2.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制:成员国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请仲裁,由独立专业人士组成的仲裁小组来解决争端。
3.双边协商与谈判:双方通过直接对话和协商来寻求争端解决方案。
《国际贸易》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1、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
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
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见下图。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
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
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
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2章国际贸易政策1、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什么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保护本国的市场(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3、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度增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税政策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贸易伙伴关系的影响。
首先,关税政策是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平衡贸易收支而实施的一种手段。
关税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交易中征收的税费。
各国可以通过调整关税税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措施来控制进口和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关税的设定既可以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也可以用作调整对外贸易平衡的工具。
保护主义是关税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时,一些国家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通过提高关税税率或设置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竞争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然而,过度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加剧、国际合作受挫,甚至摧毁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性。
因此,在实施关税政策时,必须权衡国内经济发展和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体制下实施的自由贸易政策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由贸易政策通过降低或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跨国商品的自由流通,激发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各国的专业化和优势互补,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贸易的总福利。
同时,自由贸易政策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激发经济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中,关税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伙伴的地位和国内产业的竞争力等。
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税率,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而一些发达国家则更倾向于开放型经济,降低关税税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此外,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政策还需要考虑各国的国内政治和经济利益,并兼顾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和约定。
然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关税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国际贸易定义及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通常包括两个基本形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际市场的活动,而进口则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国际市场购买进入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特化。
此外,国际贸易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企业则通过生产、销售和进口出口等活动来参与国际贸易。
个人则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农产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易,包括金融、运输、旅游和咨询等。
5. 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壁垒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限制进口等。
6. 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国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将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到国内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将进口商品再次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
跨国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
7. 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国际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此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