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7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周练试题(十三)24.“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 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25.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 A.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B.汉代君权有所削弱C.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D.御史大夫职权未变26.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27.有宋人感叹:唐代书法“虽非知名之人,亦往往有可观",而本朝“非性好之者不习,故工者益少"。
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宋代A.“重文轻武”,出现“文官政治” B.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理在气先”C.大量书院的兴起,普及了教有 D.科举取消“明书科”,采取“誊录"制28.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
材料表明当时()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2 9.1936年4月,伪满洲国实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全部资金50. 8亿中,近40亿投人工矿业,交通部门投资6。
4亿,农牧业投入1。
35亿.第二个五年计划拟投资1 00亿,其中6 0亿由日本提供。
日本投降时,沈阳飞机制造厂1 9 4 3年的产量已达1 2 00架。
上饶县中中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7命题人:吴晓丽审题人:何堂远一、选择题1.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 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2.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
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
这种变化说明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3.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4.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5.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一规定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6.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周练试题(三)一:选择题24.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25.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
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A《海国图志》 B《天津条约》C《资政新篇》 D《辛丑条约》26.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27.1929 年 3 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
”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C.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力 D.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28.下表为1950年—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导致我国AC29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其中,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大跃进运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30.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1867-1869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为5.7项;在1880-1885年被修正的年均为1.8项;在1896-1900年被修正的年均为0.2项。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周练试题(八)24.科学界认为由于跟天体运行情况如太阳黑子活动频繁相关,导致公元前五、六世纪左右,世界各地祖师辈出、群星灿烂,东西方哲人交相辉映,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摩尼、西方的苏格拉底等。
这些人物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通之处是A.为统治阶级著书立说 B.强调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C.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 D.探究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25.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下列能反映他主张的是A.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以此主张君主立宪B.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借此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D.立足于人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为国家主人,同时号召人民舍身卫国26.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 19 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 81 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 90%(有时高达 98%)的黄金,只有 10%的货物是商品。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A.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D.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27.奕䜣在 1861 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
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如不抑怒而奋敌,恐遭大难矣。
然倘无视其害,不予应付,奈何遗悲于子孙乎……为势所迫交友求和,实为攻防之策”。
材料所蕴含的奕䜣的外交思想是A.远交近攻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独立自主 D.攘外必先安内28.“一、二、四三个主力方面军,也要大会合了……蒋介石想阻扰我们的会合,企图消灭我们这一个再消灭另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
图5 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周周练试题(四)历史24.图5是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A .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B .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C .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D .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25.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
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
”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A .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B .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C .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D .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26.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27.“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8.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A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 .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 .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29.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
高三第九周文综历史部分24.《后汉书·朱穆传》载,“中常侍(注:官名)参选士人。
建武以后,乃悉用宦……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该段材料说明东汉时期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得到初步解决 B.皇权专制成为宦官专权的制度根源C.皇权旁落使专制集权制度受到冲击 D.皇权被分割使皇帝的政治地位下降25.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26.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
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
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D.地缘政治的特点27.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
据此可知,元代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28.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
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29.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周练试题(六)24.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
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25.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26.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A .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B .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27.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
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A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B .越名教而任自然C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D .存天理,灭人欲28.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
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A .近代科技应用呈现地域不平衡B .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成果C .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 D .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29.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人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30.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措出: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的全部内容。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一、选择题1.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3.《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5.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守法6.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2017届高三文综周周练5历史部分一:选择题24.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 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25.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禁军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
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唐中后期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B.中央政府制约地方门阀势力的需要C.运河流域及其支流物资的支持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26.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种变化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C.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27.1920年代,北洋政府以“到期修约”成功废除中比、中西两个不平等条约;1926年,国民政府以“革命外交”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对此,当时民众更多地肯定“革命外交”的成果,而忽视“到期修约”的成果。
这主要是因为A.对华殖民体系的瓦解 B.新三民主义得以贯彻C.北洋政府统治的腐败 D.民主革命形势的高涨28.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29.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美国对此举大为赞誉。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
一、选择题
1.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这一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 )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
求未予理睬。
此后(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6.《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
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
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范畴的是( )
A.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
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
D.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
8.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民主共和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
主张
1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
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11.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12.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
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13.早在16世纪初,欧洲人就已经知道中国的茶叶了,在之后的两百年里,喝茶在西方都没有风行起来,但18世纪开始却在一个偏远的岛国成为了波及社会各阶层的流行风尚。
对英国茶叶消费飞速增长的原因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工业污染迫使人们改变了饮水习惯B.广阔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范围
C.清教徒运动促使人们崇尚节俭生活D.以枪炮为后盾冲破中国的海禁政策14.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
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B.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C.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15.表1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 )
对表1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被西方所瓦解
C.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D.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16.通常认为,洋务运动自1861年清廷于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始,而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整体化的要求D.清政府推行“新政”
17.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
“津唐铁路”的修建( )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18.“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
A.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19.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20.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
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上饶县中中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答案
21.(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