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集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67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展单元与课题设计。
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声光电磁方面知识为线索,但学习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兴趣。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巨大变化。
本册总目标: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性质与功能,能根据已有生活经历对实验结果进展预测,设计实验进展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解释。
能从科学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评价,并愿意进展改良。
能区分制成常用物品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与声音传播简单原理;了解光传播、改变光传播路线及日光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与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工作需要一个完整回路,知道用一些根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与开关功能;能探究磁铁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方式及科学技术开展对信息传递方式改变。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常识,知道平安用电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与强光对人类危害;能理解电与磁应用对人类方式改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与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性质,了解材料加工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根底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性能与优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耍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
全册共冇6个单元,19个课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木册书的引入单元。
木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纶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牛意识到人类牛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來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FI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主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耍加工过程。
活动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2、塑料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鴉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冇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來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岀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1、身边得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得知识与“瞧”、“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就是由何种材料构成得。
2、能根据材料得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得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得材料告诉其她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得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就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得。
能区分常见得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得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身边得物品都就是用材料得,您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得物品分别就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得?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瞧书,木头就是制成椅子得材料,椅子就是由木头制成得。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就是由以上材料制成得?4、课本第二页图中得物品分别就是由几种材料制成得?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得材料就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得材料叫人造材料。
3、您还知道其她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得物品就是用什么材料做得?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得最多,把小组找到得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得用品就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得,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得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得材料认识材料材料得分类:天然材料人造材料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她材料在性质上得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得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得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得好处与引起得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得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得实例说明塑料得用途。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2019-06-27 13:23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进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1 / 3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熟悉材料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人造材料 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
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本册总目标: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冀教版)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认识材料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人造材料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2. 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性质。
3. 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判断其可能属于固体、液体或气体。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工具。
2. 物体的示范样本,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固体和液体的特点,例如固体有形状、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等。
探究1. 准备一些示范样本,例如一块石头、一杯水和一颗气球。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示范样本,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判断它们可能属于哪种状态。
3.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性质。
实践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并观察它们的特征。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判断这些物体可能属于哪种状态。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性质。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和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状态。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收集更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例子,并进行观察和判断。
2. 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1.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物体,找出不少于3个属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并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性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判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我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占。
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3、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纪录等活动。
4、能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毛绒玩具、大豆、小石子、机器人、猫和蒲公英的资料卡、课件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
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观察纪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手册中。
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
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
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手册中。
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出问题: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阅读整理资料:(1)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蒲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简单概括。
(2)根据两种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最后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认识材料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人造材料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 身边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2
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身边的材料 一、引入本课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学生全班交流 3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 身边的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分类 全班讨论 是由塑料、玻璃、金属、木头制成的 学生知道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学生分别说出知道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分类能力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4 2、塑 料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身边的材料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六、总结全课 学生找 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 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学生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 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材料 5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活动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课时安排:3课时 6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塑料制品,认识塑料的特性 塑料 一、引入本课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得出塑料的用途真多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学生回答课前布置的调查塑料制品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7 8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塑料 提示: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习科学在线 五、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2、带领学生参观塑料制品厂,了解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 关于塑料,还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实验 学生畅想 课下调查 学生提出“白色污染”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阳光照射下,体会手的感觉,让生亲自体验,会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让学生懂得事物的两个方面:好与坏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把塑料扔到垃圾箱中 9
第二单元 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 倾听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 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 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课时安排:2课时 10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倾听声音 一、教师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11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倾听声音 2、放录音 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为学生们准备实验材料: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用“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模拟声音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实验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全班讨论 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12
4 物体传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2、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STSE目标: 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依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课时安排:2课时 13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物体传声 一、教学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 准备实验材料:课桌 2、 注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小组合作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