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24《大道之行也》测试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4、大道之行也《礼记》测试题答案班别:姓名:学号: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3、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
子:子女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7、是谓大同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二、翻译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译文: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6、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7、是故谋闭而不兴。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从哪几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答:(1)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2)人人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社会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各种年纪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3)尤其对矜、寡、孤、独、废疾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
3、文章从哪两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答: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二是社会公德。
4、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答:天下为公。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1.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一、选择题1. 《大道之行也》中提到的“大道”指的是什么?A. 一条宽阔的道路B. 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C. 一个政治制度D. 一种哲学思想2. 在《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提倡的“天下为公”是指什么?A. 世界是公共的财产B. 世界是公平的C. 世界是公开的D. 世界是公正无私的3. 《大道之行也》中提到的“选贤与能”是指什么?A. 选拔贤能之人B. 选择贤能的武器C. 选择贤能的策略D. 选择贤能的地点二、填空题4. 《大道之行也》中提到“天下为公”,意味着_________。
5. 根据《大道之行也》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6. 简述《大道之行也》中“大道”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7. 论述《大道之行也》中提到的“选贤与能”对于现代社会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提倡的“大道”精神。
案例:某公司在面临重大经营危机时,CEO主动承担责任,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最终使公司走出困境。
六、翻译题9.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七、作文题10. 以“大道之行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大道”精神。
参考答案:1. D2. D3. A4. 世界是公正无私的5.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简答题参考答案:6.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人们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社会公正无私,人人平等。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公正执法、诚信经营等方式体现。
论述题参考答案:7. “选贤与能”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贤能之人才能胜任重要的社会职务。
这有助于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效率和公信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8. 案例中的CEO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提倡的“大道”精神,因为他在公司面临困境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主动站出来,带领团队解决问题,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领导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大道之行也》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一、加线字词解释:1、选贤与能:贤:能:与:2、讲信修睦:修:3、不独亲其亲:亲:4、不独子其子:子:5、有所终:6、有所用:7、矜:8、寡:9、孤:10、独:11、废疾者:者:12、男有分:分13、女有归:归14、谋闭而不兴:15、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14、外户:15、闭:二、翻译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四、选择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贤与能与:同“举”,推荐、选举B.不独子其子子:儿子C.男有分分:职分,职守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B.讲信修睦修:培养C.不独亲其亲亲:亲人D.女有归归:女子出嫁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B.天下为公山峦为晴雪所洗C.是故谋闭而不兴出淤泥而不染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何陋之有B.天下为公项燕为楚将C.货恶其弃于地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不独子其子其如土石何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大道之行也》练题(含答案)一.阅读课文注释,完成下面基础题1.解释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④天下为公()⑤故人不独亲其亲(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 )⑧故外户而不闭( )⑨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XXX.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故:⑶女有归(归:)⑵废疾者(废疾:)))⑷谋闭而不兴(兴:)⑸讲信修睦(睦:)⑹故外户而不闭(闭: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1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要求是:。
5.《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6.“大同”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大同”社会跟XXX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XXX.课外阅读管仲、隰明①从XXX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XXX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XXX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大道之行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以下哪部经典文献?A. 《道德经》B. 《论语》C. 《礼记》D. 《孟子》答案:C2. “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A. 一条宽阔的道路B. 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C. 指自然界的法则D. 指人生的道路答案:B3. 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A. 世界是公共的财产B. 世界应该由贤能之人治理C. 世界是公平的D. 世界是和平的答案:B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5.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公”字的含义是什么?A. 公共B. 公平C. 公正D. 公开答案:A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A. 政治改革B. 经济发展C. 文化教育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与“仁者爱人”这两种理念有何共同之处?A. 都强调个人修养B. 都强调社会公正C. 都强调道德规范D. 都强调政治理想答案:D9.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中国古代哪个时期最为盛行?A. 周朝B. 秦朝C. 汉朝D. 宋朝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倡导的?A. 公平正义B. 贤能政治C. 个人主义D. 社会和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的是_________的治理理念。
答案:贤能1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大道”象征着_________。
答案:理想的社会秩序或政治理想13. 在儒家经典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了儒家追求的_________。
答案:大同世界1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用来倡导_________。
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 j ǔ )能B讲信修睦( mù )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 )D男有分( fè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与”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3、填空《大道之行也》选自《》,它是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与《》、《》、《》、《》被合称为“五经”。
4、翻译句子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⑵盗窃乱贼而不作————————————————————————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盗窃乱贼而不作而两狼之并驱如故A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不足为外人道也C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大道之行也6、按课文原句填空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⑴——-————⑵————————子:⑴——————⑵————————8、孟子有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课内精段赏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字⑴男有分,女有归分———归————⑵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兴————2、翻译下列句子⑴选贤与能——————————-⑵讲信修睦————————————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出来⑴————通————解释————————⑵——通————解释——————————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5、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大道之行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u):告诉。
②王(wang):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
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8、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9、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参考答案:1、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此⑤发生⑥从5、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找出来,并解释(1)(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 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 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5、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二、教材探究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大同”社会管理者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如何呢?请用原文回答。
3、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三、读写链接桃花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思出来的,是艺术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你用流畅语言描绘一下“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吧!(语言概括简洁,150字)答案:一、1、jǔ fèn mù guān zhǎng2、(1)矜通鳏(2)与通举3、D4、(1)与通举,选拔(2)职业、职守(3)发生(4)憎恶(5)从外面把门扇合上(6)和平5、B二、1、三个方面;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体现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理想愿望4、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思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三、略。
人教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屋舍俨然..交通( )..( ) ②阡陌③不独子.其子(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参考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参考作家作品《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背景材料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大道之行也这番言论的。
文章主旨文章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蓝图,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以及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
写作分析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美好的图景,结构很严谨。
文章第二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然后说的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说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
2、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
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文言词汇积累1、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推举。
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讲信修睦 (古义:培养。
今义:修改)孤、独 (古义: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今义:孤单、独自) 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归)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大路)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选贤与能(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状语,从外面)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指老年人、中年人、儿童)4、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成为不必为己:为了【修】讲德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乱】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兴】谋闭而不兴:发生水波不兴:起【谓】是谓大同:叫做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故】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故外户而不闭:所以问题探究1、文中所提出的大道大同的含义各指什么?[解答]大道是孔子将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基础训练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B.讲信修睦.(mù)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D.男有分.(fèn)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B.选贤与.能(“与”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外户而不闭C.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大道之行也》,完成5~7题。
5.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6.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7.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礼论(节选)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8.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人生而有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礼之所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1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1. C解析:C项有误,“恶”应读“wù”。
2. A解析:A项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专题28:《大道之行也》(解析版)最新模拟一、(2023•北京市顺义区•二模)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各题。
大道之行也ㅤ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能这样对待别人的父母和子女,这是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的需求。
B.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能这样对待别人的父母和子女,这是人类的本能。
C.大同社会,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D.因为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赡养别人的父母,抚养别人的子女。
(3)根据《大道之行也》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ㅤ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二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其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材料一中表现为①(用自己的话回答);在材料二中表现为②“,”(用原文回答)。
【答案】(1)C(2)C(3)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诚信/相信/随意。
B.不同,同“举”,选举,推举/和,跟/和,跟。
《大道之行也》练习基础知识题1.画线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选贤与能。
通意思: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③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意思:3.下列画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4.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归分: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恶: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6.指出画线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7.填空①《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②“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阅读完成习题。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道之行也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⑴选贤与能( ) ⑵讲信修睦( )
⑶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 )
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⑸男有分()女有归()
⑹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⑺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同解释: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同解释: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
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⑶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⑸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10.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12、默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答案
1、2、3、4答案见课本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见课本9.见教师用书10.“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1、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盗窃乱贼而不作”。
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