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 格式:pptx
- 大小:12.79 MB
- 文档页数:18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日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业分层测评(建议历时:45分钟)[学业达标]2015年10月22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今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较常年偏轻,因灾死亡人数历史最少。
据此完成1~2题。
1.每一年给我国东部地域造成频繁洪涝灾害的盛行风为( )【导学号:】A.东南信风B.盛行西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2.我国东部各地踊跃进行洪涝防御时,呈块状存在的气压带为( )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我国夏日是洪涝灾害频繁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东亚盛行东南季风,为东亚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答案】(2016·滕州高一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转变图。
分析回答3~4题。
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较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域,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导学号:】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3题,分析图示①地和②地气压转变,②地的转变幅度大于①地,所以①地的风力小于②地。
第4题,图示此时亚欧大陆为低压,所以可判断为夏日,那么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域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题。
5.A、B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导学号:】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C.A、B都是高气压D.A、B都是低气压【解析】1月份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故A正确。
【答案】 A6.(2015·云南学业水平考试)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A.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另一个原因C.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解析】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主如果由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夏日风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南地域会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目标】: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重点】: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难点】: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图示法动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右图:(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右图:(3)“地球公转使其移”: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提问】实际上地球表面也不是均匀的,那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新课】学生齐读课本P36第一段并完成导学案中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一.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______,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由于____________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
海陆冬、夏季___________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讲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活动】(小组讨论并上台讲解)1.如图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然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是呈带状分布吗?你得出什么结论?【过渡】通过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冬、夏季形成了一个个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气压中心的具体位置及名称。
【讨论】完成导学案中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学生自愿上台指出高低气压中心位置及名称)二.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1月份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7月份【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在60°N附近: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2、分布7月在30°N附近: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2.结合具体气候的形成、分布和特点,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答案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机理⑥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⑦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⑧气候。
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思考在我国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为什么同在北半球,我们中国寒冷干燥,而意大利却阴雨连绵?当地受何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此时的天气状况?答案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吹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而意大利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探究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亚洲季风探究活动读材料及图,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1941年11月13日,莫斯科风雪交加,气温降到-30 ℃,使入侵的德军因冻伤,大量减员,汽油凝固,装甲车、坦克动弹不得,使希特勒的美梦也在这个地方夭折,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俄罗斯的大陆性气候导致的。
由于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地区,冬半年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强盛,冷锋活动频繁,多形成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不利于行军打仗。
材料二“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更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
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