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DCA缩短平均住院日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3
应用PDCA循环缩短中医内科平均住院日现状与原因:1. 平均住院天数的长短可以充分体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
平均住院日是反应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单次住院的费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减少医保、农合对于患者例均费用超标扣款以避免医务人员待遇降低而打击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因此我科统计近三年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96)天、(7.02)天、(6.81)天。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患者例均费用值,提高科室人员待遇,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降低本科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持续改进计划。
2.经过本科医护人员深入讨论分析延长平均住院日的常见因素,大致可分为:①.患方因素,中医内科为综合多学科内科,患者入院时多为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较多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性疾病患者及院前诊断不明的患者,入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往往延长住院时间;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脑梗塞、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多数延迟出院;部分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其自认为医院相对安全,往往多数要求继续住院巩固治疗;部分患者期望痊愈后出院。
②.医院因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院内感染影响预后;会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等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③.医务人员因素,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落实不到位,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 诊疗方案不周全等直接影响诊疗进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④.辅助科室因素,部分检查项目往往需要预约甚至节假日不开展,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如核磁共振提前一天甚至需要更长时间预约,床旁彩超、X 线暂未开展等都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⑤.其他因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不积极,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医疗争议,纠纷等导致出院时间延长。
应用PDCA循环缩短心内科平均住院日现状与原因:1. 平均住院天数的长短可以充分体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
平均住院日是反应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单次住院的费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我科统计近三年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94±0.86)天、(9.47±1.49)天、(8.96±0.6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图2。
由此可见近三年我科患者平均住院日未见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降低本科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持续改进计划。
2.经过本科医护人员深入讨论分析延长平均住院日的常见因素,大致可分为:①.患方因素,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较多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性疾病患者及院前诊断不明的患者,入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往往延长住院时间;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多数延迟出院;部分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其自认为医院相对安全,往往多数要求继续住院巩固治疗;部分患者期望痊愈后出院。
②.医院因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院内感染影响预后;会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等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③.医务人员因素,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诊疗方案不周全等直接影响诊疗进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④.辅助科室因素,部分检查项目往往需要预约甚至节假日不开展,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如心脏B超提前一天甚至需要更长时间预约,床旁B超暂未开展等都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⑤.其他因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不积极,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医疗争议,纠纷等导致出院时间延长。
一、Play—计划结合本科2012年—2014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本科开展“降低平均住院日”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缩短平均住院日计划PDCA现状与原因:1.平均住院天数的长短可以充分体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平均住院日是反应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单次住院的费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室今年1、月、2月平均住院日分别是14天、天,均超过科室目标值天;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降低本科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持续改进计划;2. 本科室医护人员讨论认为延长平均住院日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方因素,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较多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院前诊断不明的患者,入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往往延长住院时间;我科重症监护室成立,危重患者增多,治疗难度大,多数延迟出院;部分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其自认为医院相对安全,要求继续住院巩固治疗;部分患者期望痊愈后出院;②医院因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感染加重影响住院;会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等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③医务人员因素,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诊疗方案不周全等直接影响诊疗进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④辅助科室因素,分检查项目往往需要预约甚至节假日不开展,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如心脏B超提前一天甚至需要更长时间预约,床旁B超暂未开展等都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⑤其他因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不积极,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医疗争议,纠纷等导致出院时间延长;PDCA计划一、Play—计划结合本科情况,开展“降低平均住院日”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经过全科医务人员开会分析、讨论,2016年3月至6月把平均住院日控制到天以下;二、Do—执行1.实施时间:2016年3月15日—2016年6月30日;2.实施目标: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天以下;3.具体实施方案:责任制,把缩短平均住院日纳入各组年度考核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组织全科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新业务、新项目的开展,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症溶栓、取栓等;加强与医技科室沟通、协作,降低检查等候时间;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病情稳定患者及时转康复科治疗;三级查房制定、会诊制度;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安全;加强重症管理,病情复杂患者及时行多学科会诊,提高诊疗质量;对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重点大查房,对其长时间住院原因进行讨论,制定措施减少住院超30天患者出现;推动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的实施,继续实施脑梗死、TIA、后循环缺血、脑出血、癫痫的临床路径,提高入组率;三、Check—检查每月检查各组计划实施的情况,重点监控住院超30天患者,根据情况及时反馈给个医疗组;四、Action—处理根据检查情况,3个月后评估,制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利用PDCA 循环缩短康复科平均住院日康复科所涉及的病种主要为脑血管病和骨科疾病两大类,其中脑血管病已于2012年起纳入临床路径,同时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了康复早期介入。
2012年,康复科出院病人345人,与2011年的167人和2010年的153人相比,增长了两倍之多。
年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2010年77天,2011年76天,2012年40天),其中,2012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年平均住院日从2011年54天下降到38天,但仍未降到临床路径规定的28天,因此,降低康复科的平均住院日依旧需要持续进行。
图1 康复科近三年出院人数和年平均住院日统计图一、 数据统计2012年出院的345位患者中包括脑血管、脑外伤病243人,骨折、骨关节病95人,其他疾病7人.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出2012年每月平均住院天数,现将每月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统计如下:表1 2012年康复科每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月份平均住院日脑血管病、脑外伤 骨折、骨关节病 其他 总体一月 46 67 31 50 二月454044501001502002503003502010年2011年2012年153167345777640出院人数年平均住院日三月 33 23 18 31 四月 38 48 40 五月 37 56 24 42 六月 35 53 40 七月 42 36 60 41 八月 40 42 40 九月 35 47 21 38 十月 36 49 41 十一月 39 33 38 十二月35 3736图2 2012年康复科每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二、 原因分析从2012年康复科每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统计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不论是单病种还是总体上,每月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都呈现下降趋势,可以进一步说明脑血管病临床路径的实施和骨科疾病康复早期介入在缩短平均住院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纳入临床路径的脑血管病的平均住院日下降的最为明显,但仍未下降到临床路径规定的28天.此外,骨科疾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始终高于脑血管病的,这与理论上的脑血管病的康复住院日较长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