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维护祖国统一》公开课教案_1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能力目标: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反对分裂的要求;“一国两制”的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意义。
一、视频导入播放香港回归及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视频。
教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探究新知(一)反对分裂活动一: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材料二问题:(1)“台独”“疆独”分子势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严厉打击“台独”“疆独”等势力的犯罪活动表明了什么?(3)这启示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如何做?要求: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台独”“疆独”分子和势力的最终目的是分裂国家。
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媒体呈现: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活动二: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问题:(1)反恐尖兵领头雁——王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公民的什么义务?(2)他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要求:请一名同学朗读材料,略作停顿引发思考,教师请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面对暴恐分子的武装犯罪,他选择了一次次挺身而出,严厉打击极端民族势力和极端民族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暴力犯罪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神圣职责和公民义务。
多媒体呈现: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反对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主备人同组人课题[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维护祖国统一本课题课时数2 总课时数1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能力目标: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对分裂,“一国两制”,维护统一难点“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本节预习检测1、用10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90--102页,完成学案。
(后附学案)2、出示学案答案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2018年4月我国南海阅兵导入新课二、展示目标1.了解反对分裂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完成祖国统一的政策。
2.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义务。
3.充分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维护安全的情感,树立崇高的爱国理想。
三、新课讲授1、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反对分裂(1)反对分裂,就是维护、和。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活动,尤其是要坚决反对借和宗教之名搞爆裂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
2. 一国两制(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自治。
(2)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3)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维护、领土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2课时维护祖国统一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第二课时,课题是“维护祖国统一”。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青少年怎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台湾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青少年应该怎样行动,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难点: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教学视频或图片4.小组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位置,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本课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台湾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然后,展示一些青少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面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共同的愿望__“一国两制”【教材分析】本课第一层次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阐述了“一国两制”的背景,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
二是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香港、澳门未回归和台湾未统一的状况,并介绍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度赞扬了这一伟大思想的创造性。
关于“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做了详细介绍。
第二层次介绍“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及“长期不变”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政治主张的精神。
第三层次结合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历史盛事,从理论上分析了“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条讲的是主权问题。
第二条明确了“港人治港”的思想。
第三条说的是“两种制度”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阶段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经对港澳台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香港、澳门回归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问题认识不够全面,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课标依据】三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历史和现实材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理解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1. 理论准备。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理论知识。
2. 视频、图片、事例、资料的准备。
如搜集反映香港、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原因、“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回归大典、香港和澳门回归十周年人民的生活现状的视频、图片、事例和资料等。
3. 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为祖国统一做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的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联合国的相关资料。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课时2)教学目标目标1、通过三个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出反对分裂的要求。
作答方法指导。
目标2、通过案例驻守边疆的战士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析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目标3、通过相关法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的态度和决心。
目标4、通过出租车司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安全意识,答题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祖国安全和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祖国兴亡我有责的胸怀二、教学策略(一)书中淘金(要求在书本上划好,并填好)1.我们应该如何反对分裂?(要求)2.反对分裂原因?(理由)3.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4. 我国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的态度和决心?5、我们应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二)课堂导学1、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材料一:青藏高原查果拉哨所海拔5300米,是我国最高、最艰苦的边卡哨所。
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被称为“生命禁区”。
这里的官兵为了边关安全,还要爬雪山、趟冰河、越险滩心甘情愿在雪域高原为祖国站岗放哨。
尽管条件非常恶劣,但战士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坚守祖国的边关哨所,默默地奉献着,守护着边关的安全。
材料二:2017年9月21日17时许,新疆巴州轮台县发生了一起组织周密的爆炸案。
案件造成6名群众死亡,54名群众受伤。
公安机关果断处置,击毙和自爆身亡暴徒40名,抓获2名。
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轮台爆炸案的犯罪份子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出租车司机段某是一个军事迷,平时十分注意搜集我国的军事信息,还经常将这些信息发布到网络论坛。
境外情报机构利用他这一爱好,怂恿他拍摄大量军事基地照片,并与之交易,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维护祖国统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意义,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青少年如何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使学生理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对于祖国统一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意义,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知道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意义,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祖国统一的意义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祖国统一相关的案例材料。
4.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维护祖国统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案例材料,向学生呈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第一节一国两制
授课科目: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情分析:1进入九年级上学期后,学生通过历史课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成就,学生们从电视上可以获悉。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认识是模糊零碎、表面化、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理性思考。
3基于九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学习内容,教师要精选相关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能将抽象认识具体化,并作辩证的理性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和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港澳台与大陆骨肉相连的亲情,懂得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意义,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对分裂祖国的企图和言论,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和判断。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现实材料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的能力。
知识: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意义,明确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历史意义,认识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982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
邓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
安排学生分组合作,猜想:邓小平会怎么回答?
3分钟过后,提问各组学生代表
结合学生所答,引出本节新课题:共同的愿望一国两制
了解背景,探究要点:
学生阅读教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问题: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什么问题开始的?
2 是谁首先提出来“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
知识解析,合作学习:
“一国两制”具体含义: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做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史实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光辉历程:“一国两制”香港回归》视频片段、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结合教材与PPT课件,学生了解港澳回归的重要意义
解析基本法的重要内涵,理解掌握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兴趣活动,议一议:
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分组探讨: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祖国的日益强大
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
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和国际争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
“一国两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本节小结,随堂练习
1、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71年
B、1978年
C、1997年
D、1999年
3、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5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
A 坚持一个中国,两种社会制度,坚持50年不变
B 坚持一个中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C坚持一个中国,多种社会制度
D坚持一个中国,两种社会制度
总结得失,课后反思:
1. 对知识点“一国两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关系应突出,讲清楚细化;
2. 结合历史学科,对“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讲解生动;
3. 注意合理利用时间,教学环节应该更为紧凑,知识点衔接紧密;
4. 注重对学生关注时事,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