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1.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2.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3.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
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北京蓝海中医医院。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是一种由于体内恶性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对于白血病的治疗有赖于病情的分型和诊断,因此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十分重要。
当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白血病分类是WHO 2016年分类标准,该标准考虑了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和病理学等多个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帮助医生诊断并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
按照WHO 2016年分类标准,急性白血病可以分成淋巴细胞型、髓系细胞型和基质细胞型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淋巴细胞型包括原发性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B-ALL);髓系细胞型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前骨髓样白血病(BCP-ALL);基质细胞型是一种罕见的类型,仅仅占据了所有急性白血病的不到1%。
慢性白血病则按照细胞来源的不同分为淋巴细胞型和髓系细胞型两种类型。
其中淋巴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HCL)、前驱B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髓系细胞型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CML)。
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胞学检查,常规的检
查包括外周血液形态学检查、骨髓象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包括白血
病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融合等。
总的来说,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是疾病治疗的基础,医生需要根据患
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诊断,以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当然,患者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合作,包括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等,以提高白
血病治愈率和生存率。
白血病确诊标准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术等。
1. 临床症状: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通常与家族遗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
2. 血常规检查: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3.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医生通过骨髓穿刺术,可以观察骨髓中的细胞形态,明确疾病类型。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确诊患有白血病,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
必要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身体不适请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多数白血病患者需要接受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案才能够生存。
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是一种反映白血病分类、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设计的标准,但这个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概述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白血病分类系统,其分类标准根据病变细胞的来源、分化程度以及生物学特征来确定。
它可以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同时还包括淋巴细胞系和骨髓或淋巴系等多种分型。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不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预后上有所不同,同时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分类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分类主要依据白血病细胞来源、分类学及遗传学特征等因素而确定,其主要的分类包括下面几种。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有较高发病率的急性白血病,约占所有儿童白血病的80%,同时还有成人发病率为25%。
ALL的分类主要依据白血病原细胞的不同来源,包括B细胞系和T细胞系。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恶性疾病,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从B淋巴细胞系中发生的肿瘤。
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急性的白血病,其病情会迅速加重,约占所有成人白血病发病率的80%。
其分类方法则是根据骨髓内非淋巴系统细胞分化成熟状态的不同决定的。
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通常发生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
它的分类依据是在骨髓和外周血中都能发现一种特殊的白血病细胞——Philadelphia 染色体。
三、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意义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在白血病的分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利于对患者的生存期、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
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标准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某些白细胞异常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血液疾病。
它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疾病,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亚型。
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白血病,准确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白血病的分型及其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关观点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白血病的基本概念。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中异常增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数量过多,发育不成熟或功能异常。
根据白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特征,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进展迅速的白血病,骨髓中存在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并且会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产生。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大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由淋巴细胞前体异常增生导致的白血病。
它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身上,儿童ALL占所有儿童肿瘤的25%,成人ALL则较为罕见。
ALL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骨髓和外周血液中异常淋巴细胞比例的检测及免疫分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ALL通常被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
B细胞型ALL占所有ALL患者的大部分,而T细胞型ALL较为罕见。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中异常增生的髓系细胞引起的白血病。
与ALL不同的是,AML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尤其是中老年人。
AML的诊断主要依据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分型。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AML根据细胞学分类、分子遗传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多个亚型。
慢性白血病是一类进展缓慢的白血病,相对于急性白血病而言,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增生相对成熟,功能也相对正常。
慢性白血病一般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两大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由成熟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白血病。
CLL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很少影响年轻人和儿童。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一)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它会导致骨髓内血细胞的产生过多或过少,同时出现异常的血细胞。
它可以影响诸如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形成和功能。
WHO分型诊断标准的重要性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是白血病诊断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
它是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的基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类型、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分类根据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白血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这种白血病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患者身上。
它由淋巴细胞发展而来,会导致身体出现疲惫、易感染、肝脾肿大等问题。
•急性髓样白血病(AML):这种白血病类型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它由骨髓中的干细胞不正常分裂而来,会导致骨髓产生过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慢性淋巴样白血病(CLL):这种白血病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它由淋巴细胞发展而来,会导致身体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问题。
•慢性髓样白血病(CML):这种白血病类型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它由骨髓中或血液循环中的干细胞不正常分裂而来,会导致骨髓产生过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的诊断方法白血病的WHO分型诊断标准需要通过多项检查来完成诊断,包括骨髓穿刺、外周血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免疫表型分析等。
其中,骨髓穿刺可以从骨髓骨盆或胸骨中取出骨髓,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遗传学变异来对白血病的类型进行初步诊断。
外周血检查可以从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观察各种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以检查白血病细胞的DNA变异和染色体变异等。
免疫表型分析可以检查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和细胞标记物等特征。
通过以上的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白血病的具体类型和病情,以便医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论白血病WHO分型诊断标准是白血病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常规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分型(一) ALL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30%才可确诊为ALL。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 、非特异性酯酶(NSE)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二) ALL的M IC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诊断以外,还应该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分型(I)及细胞遗传学C)检查,即M I 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molecular genetics,M ) 检测, 即M 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淋巴细胞型按FAB分型标准分为L1、2 和L3 型,但L1、2 型之间已不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
2、免疫分型:分为T、B型二大系列: (1)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具有阳性的T淋巴细胞标志,如CD1、CD2、CyCD3、CD4、CD5、CD7、CD8 以及TdT等。
(2)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ALL) :根据其对B系淋巴细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标志反应的表现临床分为3个亚型: ①早期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Pre B2ALL) , CD79a、CD19和(或) CyCD22、CD10及HLA2DR 阳性, Sm Ig、CyIg阴性; ②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 B2ALL) , CyIg阳性, Sm Ig阴性,其他B系标志CD79a、CD19、CD20、CD10、CyCD22以及HLA2DR常为阳性; ③成熟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2ALL) , Sm Ig阳性, 其他B 系标志CD79a、CD19、CD22、CD10、CD20以及HLA2DR 常为阳性。
白血病分类和分型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穆铁军时间:年月日时分地点:肿瘤科医办室参加人员: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白血病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故今日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分型。
分类一、按自然病程及细胞的成熟度分类(一)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一般在六个月以内。
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为异常的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
(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发展慢,病程一般一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以较成熟的细胞占多数。
二、按细胞类型分类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一些少见类型,如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嗜硷细胞型白血病等。
三、按外周白细胞的多少分类(一)白细胞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并有较多幼稚细胞出现。
(二)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或甚至低于正常。
血片中没有或较难找到幼稚细胞。
分型一、急性白血病分型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结果如下:①ANLL分为8个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②ALL分为三个亚型:FAB分型:L1、L2和L3型。
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2000WHO将(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q23;p13);(E2A/PBX1);t(12;21)(p12;q22),(ETV/CBFα)。
---------------------------------------------------------------最新资料推荐------------------------------------------------------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本章节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和急性白血病分型两方面的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急性白血病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特征,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及病理学等方面的特征性改变。
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包括 FAB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 MIC 分型诊断标准,以及造血组织肿瘤新 WHO 分类标准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诊断,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很快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但要诊断出白血病,而且还要分清属于什么细胞类型。
白血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是骨髓形态学的改变,现分述如下:一.临床特征发热、出血、贫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 4 大临床特征。
1 / 9有关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详见第八十二章。
二.实验室检查㈠血象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血红蛋白低于50g/L,甚至 30g/L 以下,红细胞数也相应减少。
贫血一般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患者如红白血病或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可为大细胞性,个别患者网织红细胞数可增加,甚至达 1 0%。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数减少,约 1 /3 患者血小板数低于50 1 09/L,严重者可低于 1 01 09/L。
极少数患者血小板数可正常,甚至增加。
白细胞数常增加,多在 30~501 09/L,少数可高达 1 001 09/L 以上, 1 /3 左右的患者白细胞数低于 5.01 09/L。
血涂片中可出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有时还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数减少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不易见到,可采用血细胞离心浓集法,以提高其检出率。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及白血病细胞比例会随病情变化而增减。
㈡骨髓象典型的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增生减低者骨髓可有纤维化或脂肪化。
骨髓中相应系列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量增生,比例明显增加。
红细胞系统通常都减少,红白血病时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可增多,且常伴有形态的异常。
---------------------------------------------------------------最新资料推荐------------------------------------------------------ 巨核细胞可显著减少,少数患者也可正常或增多。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除各阶段细胞比例有变化外,细胞还应存在质的异常。
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有:①胞体大小不均,胞核增大,胞浆量减少;②核形态不规则,常有折叠或分叶,核染色质较正常细胞粗糙及核仁大;③核和浆发育不平衡,通常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④胞浆中易见空泡,出现Auer 小体等。
各类型急性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特征见分型标准。
㈢细胞化学染色急性白血病分型主要依据血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但血细胞形态学分型有主观因素,例如,不同观察者观看同一份骨髓涂片一致率为 56.8%~77.6%,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同一份骨髓片也可以得出不同的分型结果,前后符合率为64.8%~70.2%。
多种细胞化学染色可使血细胞形态学分型的符合率提高,使之更符合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 .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POX 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天青颗粒及嗜酸粒细胞特异性颗粒中的一种溶酶体酶。
粒细胞中等含量,单核细胞再次之,淋巴细胞缺如。
POX 阳性率在3%以上时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1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的鉴别。
3 / 92.苏丹黑(SB)染色 SB 与 POX 染色意义相同。
SB 比 POX 出现早, ANLL的 M1型 SB 阳性反应比 POX 强。
另外,少部分 ALL 的 SB 也可呈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弱,阳性反应物的颗粒细小。
3.特异性酯酶(CE)染色以萘酚 ASD 氯乙酸为作用物的底物,此酶存在于粒细胞的溶酶体内,单核细胞微量或缺如。
ANLL 的 M1和 M2a型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一般呈阴性反应,少部分可呈弱阳性反应(+~++),中、晚幼粒细胞及ANLL 的 M3型的异常粗颗粒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部分 NK 细胞 CE 呈阳性(>50%),它可作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4.非特异性酯酶(AE)染色此酶存在于粒、单核、巨核及浆细胞的溶酶体内,单核细胞含量比粒细胞多,如用氟化钠则可抑制单核细胞的 AE 活性,而粒细胞AE 活性不受明显影响,另外,用-丁酸萘酯作为底物,可将单核细胞与巨核细胞区别,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呈阴性反应。
ALL 患者中仅有少数可呈灶性细颗粒型阳性反应。
5.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此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组织细胞和吞噬细胞的酶活力也很强,而其它细胞均为阴性。
各种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此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ALL 时此酶活性增高。
---------------------------------------------------------------最新资料推荐------------------------------------------------------ ALP 染色可鉴别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6.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ACP 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内,其中以原始单核细胞的含量多,原始粒细胞含量极少,原始淋巴细胞含量也少,但 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时,此酶的活性会明显增高。
7.过碘酸-碱性复红(PAS)反应此染色可显示糖原颗粒。
各种血细胞都含有糖原颗粒,所以仅根据其阳性程度(阳性率及其积分)还难以鉴别细胞类型,但阳性物的形态有助于细胞类型的鉴别。
原始淋巴细胞多为粗大颗粒或呈小珠、团块状,原始单核细胞为细小颗粒或粉末状弥散分布,原始粒细胞多呈细小颗粒弥散状分布。
红白血病时幼稚红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阳性程度可高低不一,它的阳性有助于红白血病的诊断。
8.溶菌酶:正常人血清和尿中有微量溶菌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血清及尿中溶菌酶含量可明显增高,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轻度增高或正常, ALL 时减少或正常。
急性白血病各亚型的细胞化学染色强弱见表 81 -1 。
表 81 -1 急性白血病各亚型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过氧化物酶苏丹黑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 PAS 反应碱性磷酸5 / 9酶热盐水酸性磷酸酶溶菌酶 ALL 0 0 0 +~++ ++~+++ 0 0 正常 AML(M1 ,M2) 0~++ + 0~ 0~+ 0~ +~+++ 0 正常或偏高 APL(M3) +++~++++ ++ +++NaF 轻度抑制 0~+ 0~ ++~+++ 0 正常AMMoL(M4) +~++ +~++ +~++ + 0~ +~++ ++ 正常或中度增高AmoL(M5) 0~+ + +++NaF 显著抑制 0~+ 0~ 0-~+ +++ 明显增高 AEL(M6) +~+++ +~+++ 0~+++ +~+++ 0~ 0~+++ +++ 增高AmegL(M7) +~++ 0 0~+ +~++ 0~ +~+++ + 中度增高㈣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电子显微镜(电镜)的分辨能力强,放大倍数大,可观察到细胞内部微细结构的变化,因此对一些难以用光学显微镜来分辨的白血病标本可借助于电镜来进行正确分型。
原始粒细胞的外形较规则,核的常染色质占优势,核膜内侧分布少许异染色质,胞浆中线粒体较多,基质较深,体积较大,聚核糖体十分丰富,高尔基复合体中等发育,也可见高尔基复合体附近有数个颗粒,周围有界膜包围,内部电子密度较高。
原始单核细胞核常有凹陷,核中异染色质较原始粒细胞稍多,核糖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少,呈扁平囊状,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原始淋巴细胞外形可不规则,核可有轻度凹陷,常染色质略粗,胞浆中线粒体较大、较多,基质透明,聚核糖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很大,高尔基复合体发育不好。
电镜对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UL)和 ANLL 的 M0亚型诊断价值较大。
M0的原始细胞形态学常类似 ALL 的 L2型,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最新资料推荐------------------------------------------------------ 性,超微结构髓过氧化物酶检查(MPO)使M0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血小板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可将原始巨核细胞与原始粒、原始单核及原始淋巴细胞相鉴别,它是诊断 ANLL 的 M7亚型的重要指标。
扫描电镜通过淋巴细胞表面微细结构可分辨出 T-淋巴和 B-淋巴细胞:前者较小,表面光滑,带有少许皱纹或少数颗粒状突起或短指样突起;后者则较大,表面复以很多微绒毛,细胞的半个球面上平均有 1 50 根,故 B-淋巴细胞亦称之为绒毛型细胞。
㈤免疫学检查 ALL 的免疫学检查已广泛地应用。
免疫学检查不仅对白血病分型,而且对白血病细胞的性质、分化发育阶段能作出较客观的判断,它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免疫学检查方法包括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法现基本上被国际上公认的流式细胞术取代。
流式细胞术能快速、多参数、客观的定性又定量测定细胞膜、浆及核的抗原表达。
此外,由于至今尚未发现白血病/淋巴瘤的特异性抗原,所以能用正常血细胞的单抗来进行免疫分型是基于白血病形成的分化阻断学说即白血病细胞基因异常,分化受阻于某阶段形成不同亚型的白血病。
7 / 9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术已由单参数分析发展到三色、四色等多参数分析,使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更快速、可靠。
⒈ T 淋巴细胞标记正常胸腺细胞(T 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 T 细胞的表达情况见图 81 -1 。
图 81 -1 T 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抗原的表达 T 淋巴细胞的成熟可分成 4 个阶段:第一阶段 CD7、 CD1 0 呈高水平表达,但缺乏 CD3。
CD45 的表达水平较低, CD1 a 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部分细胞可表达 CD34,但随着 CD1 a 表达的增强很快消失。
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非常相似, CD45 表达水平比第一阶段增强, CD5 和 CD3 呈中等水平表达,而 CD7则逐渐减弱, CD1 a 继续增强并达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