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ppt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2
应用改良的额肌瓣转移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
方法:沿重睑线切开皮肤,剪除部分眼轮匝肌,显露睑板:作皮下和额肌及额肌与骨膜间分离,于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提起并横行切断额肌,与其内侧斜向内上方弧形切开肌瓣达眉上1.5cm,外侧向外上方斜形剪开,注意不要超出眉毛平面0.5cm,形成不等边、扇形的额肌瓣,分别以内、中、外3点与睑板上缘作褥式缝合固定。
结果:本组2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6例获得随访,上睑上提功能良好,重睑线自然、对称,“兔眼”征轻微,效果满意。
结论:此法对额肌损伤小,不等边、呈扇形的额肌瓣使肌肉蒂部增宽,增加了额肌瓣的收缩力,适用于重度上睑下垂。
标签:上睑下垂;额肌瓣;外科手术幼儿上睑下垂为常见先天性眼病,绝大多数是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发育异常、功能不全所致,常累及双眼。
后天性上睑下垂多发生于外伤。
本病既有碍美观,又影响患者视觉功能,严重可造成患眼弱视。
对于重度上睑下垂目前国内多倾向于采用额肌瓣悬吊法,传统的蒂在上方的边长相等的矩形额肌瓣术中易损伤面神经颞支或其分支、术后常有上睑上提不足的缺点。
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改良的扇形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单侧14例,双侧8例,年龄为3~34岁,先天性上睑下垂19例,外伤性上睑下垂3例。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遮盖瞳孔上1/3以下至2/3,上睑提肌肌力均小于7mm,并排除下颌一瞬目症状,眼内肌功能正常,Bell征检查阳性。
2手术方法2.1麻醉:能承受局部麻醉的采用局麻,不能配合的患儿多采用基础加局部麻醉。
2.2手术设计:按重睑成形术设计皮肤切口线,用美蓝标出扇形额肌瓣的手术分离范围:即在眶上孔内侧5mm处画一条斜向于切口的线,外侧画一条经眉尾处斜向于切口的线,在眉毛平面约相当于眉中央1/3部位,在眉上1.5~2.0cm处画一条水平线,与两条斜线相交,此线内即为眉额部皮下和眼轮匝肌下的分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