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合成词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1.什么是词汇?词汇的类型?答: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什么叫单纯词、合成词?合成词的构词方法有哪些?答: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一)单纯词:连绵词(双声、叠韵、其他)、叠音词、音译的外来词(二)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前加式、后加式)3.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
例如:猩猩、姥姥、皑皑、瑟瑟、饽饽4.合成词类型:(略)5.词义的性质:a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b.词义的概括性:(准确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c.词义的模糊性:(界限不确定、反映客观事物的连续性、相对于精确而言)d.词义的民族性:(理性意义、附加色彩)6.运用义素分析法来区别同音词和多义词:(略)7.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固的)能产性(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全民常用性(经常使用,促进词汇的稳固)下册: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A.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西式服装、大型轿车”B.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西式的比较贵”C.前面不能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非正式的”*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谓语、状语、补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等,不能前加“不”。
*注意区别词和短语:“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这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这是一个词;“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3.助词的种类:A.结构助词:“的”“地”“得”B.动态助词:“着”“了”“过”C.比况助词:“似的”“一样”“般”D.其他助词:“给”“连”“们”“所”4.语气词的种类和语法特征:*种类: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啊、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么)、呢、吧、啊表示祈使语气:吧、了、啊表示感叹语气:啊*语法特征:A.附着性强,只能附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B.5.词类的划分:划分有分歧,原因在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少形态依据。
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摘要:《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巨著。
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骚体”,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叠音词自《诗经》大量运用以来就成为我国文学创作中传统的语言艺术之一。
先秦古籍中叠音词运用最多的除了《诗经》就是《楚辞》。
《楚辞》中的叠音词现象比较复杂,可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
本文试图通过《楚辞》中的叠音词的运用,分析和归纳出这一时期叠音词运用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楚辞;屈原;叠音词本文《楚辞》取洪兴祖撰的《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06版)。
《楚辞补注》是对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补充,而《楚辞章句》则是《楚辞》的重要训诂著作,其对《楚辞》中大量的叠音词进行解释。
本文运用的解释主要出自《楚辞补注》。
《楚辞》中叠音词共出现192次,出去重复出现的共130个。
除《国殇》、《礼魂》、《惜往日》、《橘颂》四篇未用叠音词外,其余各篇皆用。
《山鬼》短短28句,168字,就用了“容容”、“冥冥”、“磊磊”、“蔓蔓”、“填填”、“冥冥”、“啾啾”、“飒飒”、“萧萧”等九个叠音词。
《离骚》373句,2490字,用了17个叠音词。
可见叠音词在《楚辞》词汇中的重要性。
一.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研究《楚辞》的叠音词及句法功能,首先要搞清楚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
由于古今词语称谓不同,意义变化,造成概念上的偏差和混淆。
叠音词,传统语言学一般称为“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或“重文”,而今人多称为“叠音词”、“重叠词”或“叠词”。
有古今学者对叠音词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选取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叠音词,有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
也就是说,叠音词是重叠两个音节的双音词。
由此我们又可以根据语素将叠音词分为两类: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
这里采用杨皎的《〈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中对这两者的定义。
(1)叠音单纯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而只有一个语素的双音节叠音词。
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之间的异同及其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
本文将首先界定叠音词与重叠词的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并概述相关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后,文章将梳理前人关于叠音词和重叠词的研究成果,揭示当前研究的不足,从而确立本文的研究价值与目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结合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中叠音词与重叠词的构成规律、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并为现代汉语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的定义及分类在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叠音词是指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词,这两个音节在发音时是完全相同的,如“妈妈”“爸爸”等。
而重叠词则是指由两个相同的词根构成的词,这两个词根在发音上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在意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看看”“试试”等。
根据音节和词根的不同,AA式叠音词和重叠词可以进一步分类。
叠音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性的叠音词,如“星星”“月亮”等,这类词通常用来描述天体或其他具有固定形状和特征的事物;另一类是形容词性或副词性的叠音词,如“慢慢”“好好”等,这类词通常用来描述动作、状态或程度。
而重叠词则主要可以分为动词性的重叠词和形容词性的重叠词两类,如“研究研究”“清楚清楚”等,这类词通过重叠词根来表达动作的反复或状态的加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叠音词和重叠词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叠音词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特征,而重叠词则强调的是动作的反复或状态的加深。
因此,在汉语学习中,我们需要明确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在现代汉语中各具特色,它们在定义和分类上有所不同,但在语言使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重叠相关的若干概念辨析重叠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变化形式,一直是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把重叠式的研究范围扩大,首先在形式上把一些不是重叠式的形式当成重叠式来讨论研究,造成研究方向的偏差,没有多少实际的效果,还会给初学者造成误导。
对与重叠相关的几个概念作一个对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标签:重叠叠音重复构词构形重叠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形态变化形式。
这一点是陆宗达、俞敏两位先生最早提出来的,但他们并未对重叠的内部构造类型加以分析。
汉语词语重叠式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重叠后的词语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三个方面: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类型(重音、变调);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朱德熙1982,25)我们要研究重叠式,首先要研究重叠式的结构类型。
现在公认的汉语重叠式有AA式、AAA式、ABAB式、AAB式、ABB式和AABB式。
它们各自适用的词类是不一样的。
过去,人们的研究不够充分,给各种重叠式限定的适用词类范围往往过小。
随着语言的发展,词语重叠的数量及范围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扩大,一个词能否重叠或以什么形式重叠,超出了以词类为依据的“规范”。
但是,重叠式的研究还是应该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否则我们就会在研究过程中把重叠与几个相关的概念混淆。
一、叠音词和重叠式朱德熙先生把重叠作为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之一,把重叠分为音节的重叠、语素的重叠和词的重叠三种类型。
朱先生认为“蝈蝈、蛐蛐、饽饽、猩猩”是音节的重叠。
“奶奶、姥姥、姐姐”是粘着语素的重叠。
这两类严格来讲是叠音词,是单纯词的构造方式,而非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也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汉语重叠式。
我们一般所讲的汉语重叠式多指词的重叠。
但是叠音词和重叠式在外形上确实很相似,它们都是由两个同音、同形的字组合而成。
谢永玲(1998)从三个方面对叠音词和重叠式进行区别:(一)叠音词多是名词、形容词。
《诗经》叠音词研究汉语发展史中,有个有趣又耐人寻味的现象。
经过漫长的劳动与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和表达欲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到先秦时期,单字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
于是,复音词不失时机地出现,担起了表达的重任。
直到现在,汉语仍以双音词为主,不可不说是滥觞于此。
较早较简单的复音形式首推叠音词,叠音词的灵活多样运用,又首推《诗经》。
叠音词是现代语言学概念,与之有关的古代汉语概念有“重言”、“重语”、“重文”、“叠字”、“叠词”[1]等。
本文所谓叠音词,是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的“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构成”[2]的单纯词这一概念。
具体到《诗经》文本中,有如下界定:1、相同的两个音节:本文主要以相同两个字的重叠形式为研究对象,兼顾“相同的两个音节”这一因素。
像《郑风•大叔于田》的“叔于田,乘乘马”的“乘乘”,虽是两个相同字的重叠形式,但前一个读“chéng”,是动词,架、乘坐的意思,后一个读“shèng”,是量词,指一辆,“乘乘马”是说乘坐一辆四马拉的大车。
“乘乘”虽然是相同两个字的重叠形式,但由于音节不同就不属于叠音词的范围。
2、单纯词:相对合成词而言。
概观《诗经》中出现的重叠形式,有很多其意义是原单字义或者通假单字义的加深加强或者持续,其单字或者通假单字的同义使用也出现在《诗经》文本中,如《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毛传:“悄悄,忧貌。
”《说文•心部》:“悄,忧也。
”又《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毛传:“悄,忧也”。
“悄悄”与“悄”意思相同,都表“忧”。
像这类的重叠形式就是重叠式合成词,它由形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语素重叠而成,不属于本文研究的对象。
单纯词则是两个相同的字(或音节)合成一个语素。
如《邶风•谷风》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习习”,它并不是“习”这个单字字义“数飞”的加深加强或者延续,而只表示“和舒”的意思。
也谈汉语中的重叠现象作者:张薇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2期[摘要] 重叠词是汉语词汇中常见的一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有其重叠的形式。
词汇的重叠分为单纯的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两种,它们虽然形式差不多,但是从内在特征来分析,还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重叠;单纯词;合成词朱德熙先生在其著作《语法讲义》中讲到:“重叠指的是像‘妈妈,看看,个个,清清楚楚’一类词的构造方式”[1]“妈妈”是由“妈”重叠而成的。
我们说“妈”是“妈妈”的基式。
葛本仪(2006)讲到:“词的语音形式是由音节重叠而成的叫做重叠式。
”[2]笔者认为重叠既可以作为一种构词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构形手段。
一、重叠的类型1、名词普通话里名词通常不能重叠,真正的重叠式名词大多是表示亲属称呼,例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等此外很少,文言里更不容易看见。
这一类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一个音节如果原来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变成半上。
例如:“奶奶、姥姥、姐姐”。
这一类重叠式的基式大都是粘着语素(即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
亲属称谓以外的重叠式名词只有“娃娃、星星、宝宝”少数几个。
“蝈蝈儿、蛐蛐儿、饽饽、猩猩”里的“蝈、蛐、饽、猩”从来不在别的场合出现,本身没有意义。
可见,“蝈蝈、蛐蛐、饽饽、猩猩”是音节的重叠,即我们所说的单纯词里的叠音词,并不是语素的重叠。
2、量词据统计“56%的量词可以重叠。
能重叠的量词都是单音节的,但不是所有单音节量词都能重叠,能重叠的单音节量词占82.62%”[3]例如:“个个、张张、本本、句句、颗颗”。
这类重叠式包含“每”的意思。
“个个”就是“每一个”,“张张”就是“每一张”。
量词的重叠式可以修饰名词(个个学生、张张纸),也可以离开名词,单独充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有本事、张张都是好的),有些还可以作状语(次次去他家都没找着他),但不能做宾语。
而且,当重叠式量词放在主语中(主语中心及主语中的定语)或状语位置上时常有任指意,但放在宾语中及前有指示词时一般没有任指意。
重叠词的读法一、AA式名词AA式名词分两类,一类是叠音式单纯词,一类是重叠式合成词,它们的读法是不同的。
1.叠音式单纯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爸爸bàbɑ奶奶nǎinɑi 叔叔shūshu姐姐jiějie 星星xīnɡxinɡ猩猩xīnɡxinɡ2.重叠式合成名词(表示“每”或“各”的意思)后一个音节读原调。
如:家家jiājiā户户hùhù 时时shíshí处处chùchù另外,人名中的叠音部分的第二个音节应读原调,不读轻声,如“郭晶晶”应读“Guō jīnɡjīnɡ”,不能读“Guō jīnɡjinɡ”。
这种情况在口语中经常误读,应注意克服。
二、AA式动词AA式动词(表示“随便干一下”的意思)后一个音节要读作轻声。
如:看看Kànkɑn 听听tīnɡtinɡ说说shuōshuo尝尝chánɡchɑnɡ走走zǒuzou 坐坐zuîzuo三、重叠式形容词1. AA式重叠形容词后一个音节读原调。
如:轻轻qīnɡqinɡ慢慢mànmàn 匆匆cōnɡcōnɡ厚厚hîuhîu 红红hïnɡhïnɡ默默mîmî 满满mǎnmǎn 巍巍wēiwēi3.AA式重叠儿化形容词的后一个音节,无论原调是什么,一般都读作阴平调。
如:慢慢儿mànmɑnr 早早儿zǎozɑor 好好儿hǎohɑor远远儿yuǎnyuɑnr 暖暖儿nuǎnnuɑnr 满满儿mǎnmɑnr4.ABB式重叠形容词的后面两个音节不管原调是什么,一般都变读为阴平调。
如:软绵绵ruǎnmiānmiān 静悄悄jìnɡqiāo qiāo沉甸甸chãndiāndiān红彤彤hïnɡtōnɡtōnɡ白茫茫báimānɡmānɡ绿油油lǜyōu yōu热腾腾râtēnɡtēnɡ毛茸茸máorōnɡrōnɡ。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湖北师范学院唐齐成第三章词汇一、语素和词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人:a.最小;b.有声音;c.有意思。
所以是语素玻、璃:没有意义,所以是音节玻璃:符合三个条件,是一个语素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如:走,重……:因为独立成语气词,所以是自由语素2)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如:民:人民,民族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如:初、老、第 + ×× + 子、儿、头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白菜:2个语素,1个词白在其它地方是个词,但在白菜一词中不成词白纸:2个语素,2个词鱼子:2个语素,2个词刀子:2个语素,1个词二、词的构成: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如:刀子:刀——词根;子——词缀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词:单音节的词。
如:人、天、马(2)多音词: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A.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如:参差B.叠韵:两个音节的“韵”相同。
如:从容C.其他:非双声、叠韵。
如:蝴蝶2)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分开没有意义如:猩猩、姥姥、纷纷3)音译词:音译的外来词。
如:沙发、葡萄、巧克力、奥林匹克单纯词和单音词的区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可能两个音节或更多)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叠音词和重叠词的区别:叠音:一个语素,两个音节相同,分开没有意思重叠:两个语素。
见笔记第16页复合式的构成:特点:两个都是词根,只是关系不同。
联合(并列)。
“和”偏正(修饰)。
“的,地”动宾(支配)。
“了,着,过”补充(补充)。
“得”主谓(陈述与被陈述)。
“是,是不是”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的构成: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而成。
重叠式合成词
重叠式合成词,是合成词之一。
由同一个词根重叠构成。
如现代汉语的“妈妈”“星星”“暗暗”“草草”“刚刚”“慢慢”等。
2、重叠式合成词•是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它有两种情况:•AA 式:刚刚•AABB式:轰轰烈烈•
•1)AA式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叔叔、宝宝、星星•仅仅、常常、偏偏、刚刚•重叠式合成词不同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叠音词是同一音节的重叠,不重叠就不表示意义,也不能单独成词。
如“猩”、“蝈”;•或虽表示意义,但与重叠后表示的意义不同,如“太——太太”。
•叠音词中的两个字代表一个语素。
•重叠式是同一语素的重叠,每个语素都有意义,也可单独成词。
这类重叠往往只是为了满足音节上的需要,并没有产生附加语法意义。
重叠后的意义与语素单用时意义相同,如:•“妈——妈妈”、“偏——偏偏”。
•重叠式的两个字代表两个语素。
人生要么过得平平淡淡,要么过得轰轰烈烈
2)AABB式:例如大大咧咧形形色色花花绿绿密密麻麻轰轰烈烈•这类AABB式重叠式合成词,其特点是没有AB式与之相对应,属于重叠式构词。
•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快快活活•则是形容词“漂亮整齐快活”的重叠形式,有“程度加强”的语法意义,因此属于语法上的重叠构形变化。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
2、汉语里的声调的不同,主要是由______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语音的诸物理要素中,______是区别意义最重要的要素,而这一要素又跟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三个条件密切相关。
3、基本词汇的特点包括稳固性、能产性和______。
4、从构词位置来看,“阿婆、阿姨”中的“阿”,“杯子、包子”中的“子”,“糊里糊涂、傻里傻气”中的“里”都是______语素。
5、从语言谱系来看,藏语属于______语系______语族;英语属于______语系______语族;阿拉伯语属于______语系。
6、“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
”运用的修辞格是______。
7、从文字体系上看,汉字是______体系的文字。
8、“蝴”的偏旁是______,部件是______。
“乃”的部件是______,部首是______。
“闻”的形旁是______,声旁是______。
9、“学习文件”是歧义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是______。
10、从句类的角度分“咱们快走吧”是______句。
二、判断题11、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2、“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3、《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14、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5、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16、定语是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
()17、现代汉语还包括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
按语素的构成数量分单纯词、合成词4节按语素的构成数量分单纯词、合成词1单纯词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
多音节的单纯词按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分:1)连绵词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的单纯词。
包括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双声(声母相同)连绵词。
例如"仿佛""鸳鸯""伶俐""蜘蛛""蹊跷""坎坷""参差""忐忑""含糊""澎湃"等。
叠韵(韵母相同)连绵词。
例如"骆驼""徘徊""逍遥""混沌""霹雳""苗条""蹉跎""朦胧""轱辘""迷离"等。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如"葡萄""蝴蝶""鸳鸯""芙蓉""鹧鸪""蜈蚣""囫囵"等。
2)叠音词指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
如"猩猩""姥姥""侃侃""翩翩""孜孜""冉冉""喋喋""迢迢""谆谆"等。
词语结构词语结构分为单纯词、合成词一、单纯词整个词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
1.单音节单纯词人、鸟、山、高、绿、走、飞2.双音节单纯词分为联绵词、音译词、象声词、叠音词·联绵词:a 双声型:仿佛忐忑玲珑恍惚参差蜘蛛忸怩澎湃b 叠韵型:从容萧条龌龊腼腆蜻蜓徘徊哆嗦迤俪C 其他型:芙蓉婀娜囫囵妯娌蝙蝠·音译词:葡萄沙发咖啡马达罗汉喇嘛逻辑吉他琵琶·象声词:扑通布谷喀嚓咕咚嘎吱·叠音词:蛐蛐猩猩饽饽彬彬翩翩潺潺3.多音节单纯词主要是音译词和象声词。
如:法西斯高尔夫迪斯科奥林匹克哗啦啦丁零当啷二、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拆开来仍旧有意义。
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1.并列式又叫联合式。
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融合而成的。
如:语言声音领袖质量开关明朗温柔好歹动静长短开放雕塑褒贬忘记降落而且2.偏正式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以后以语素为主。
如:快餐特区电脑软件雪白火热金黄高级大型热爱欢迎前进瓜分朗读只要3.支配式又称动宾式。
前一语素表示动作或者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如:主席司机理事立冬结晶动员招标投资牵头美容满意努力贴心进步4.补充式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而以前语素的意义为主。
a 增加提高推广充实扩大延长改正说明搞活澄清(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的程度或者结果。
)b车辆花朵布匹案件房间(前一语素表示实体事物,后一语素表示事物的单位。
)5.陈述式也叫主谓式。
前一语素是陈述的对象,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进行陈述。
如:年轻性急胆大面生手快民主自豪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跌生6.附加式由实语素和虚语素构成。
实语素是核心部分,表示词汇意义;虚语素是附加部分,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如:老师阿姨第一初五可靠(虚语素在前);日子石头作者海员(虚语素在后)。
7.重叠式这类的合成词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不同,爸爸是语素的重叠,可以拆开来,而单纯词中叠音词是音节的重叠,不可拆开。
形容词重叠的方式和语法意义及使用规则汉语中词语的重叠方式主要有三种:语法形态、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
重叠方式的不同,其作用及语法意义就不同,其叠字的读音也有所不同。
词语重叠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
外国人在形容词重叠方面,往往不能正确使用其重叠式,本文试图从语法形态和构词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汉语中重叠形容词的梳理,概括总结出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作用与语法意义,以及重叠形容词中叠字的读音,以使外国人能迅速掌握其使用规则和方法,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1.从语法形态角度看,形容词重叠式可分为两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和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
形容词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即有“很”的意思,前面不能用“很”或“不”,包括双音节形容词。
1.1 单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为“A+A”,在口语里,第二个音节可以儿化,即“A+A+儿”。
如:好好慢慢早早远远甜甜厚厚快快好好儿慢慢儿早早儿远远儿甜甜儿厚厚儿快快儿(1)张老师远远儿地走了过来。
(2)那个小男孩不是好好儿的吗?(3)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他。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后面一般加“的”,作状语时一般要加“地”。
在读音方面,一般来说,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不儿化,叠字则读为轻声。
第二个音节如果儿化,就变为第一声,不管其原来是什么声调。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重叠部分不儿化,则保持原声调[1]。
1.2 双音节形容词1.2.1 AABB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后面一般也要加“的”,作状语时一般也要加“地”,这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用法相同。
读音方面,第二个音节可以读轻声,第三、四个音节则变读为第一声。
漂漂亮亮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高高兴兴勤勤恳恳随随便便慌慌张张认认真真凄凄惨惨冷冷清清(1)他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2)她长得漂漂亮亮的。
(3)他做起事情来总是马马虎虎的。
形容词可以重叠,但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可以重叠。
如“快乐”“高兴”“漂亮”等可以重叠,“愉快”“靓丽”“美丽”等则不行。
第四章词汇(一)词汇补充练习答案一1.在下列语言单位中划出词(用____号)、语素(用号)、字(用△号),(如互联网)。
(1)呼拉圈 (2)幽默 (3)幽静 (4)小鸟儿2.查字典,分析一下,“宫、降”各代表古今汉语里几个语素?为什么?“宫”代表二个语素,因为它们的语音虽然相同,都念ɡōnɡ,但核心意义不同。
宫l是住所、场所的意思,如:皇宫、文化宫。
宫2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刑罚,如:宫刑。
宫3是古代五音之一,如:宫、商、角、徵、羽。
“降”代表两个语素。
因为这两个语素音义都不相同。
降1是落下的意思,如:降落、降价。
读jiànɡ。
降2是投降或降伏的意思,读xiánɡ,如:宁死不降,降龙伏虎的意思,比如:“蚕食”是“像蚕一样地食”的意思,以此类推。
3.指出下列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并说明它们为什么不同。
这些合成词分三种结构类型。
(1)主谓型:身受、口红、眼热、体检、月亮。
(2)偏正型:夏收、身教、口授、眼看、体验、雪亮;雪景、花瓣、猫熊、桥墩、手表、蜂房。
(3)补充型:雪花、花朵、熊猫、月球、心扉、脑海。
它们的不同是:(1)主谓型的合成词名素和动素或名素和形素的关系是陈述、说明与被陈述、被说明的关系。
如“体检”是“体格检查”的意思,“身受”是“亲身受到”的意思。
(2)偏正型的合成词内部结构关系比较复杂。
A.状中式:名素和动素或名素和形素的关系是限定、修饰与被限定、被修饰的关系。
如“体验”是“亲身检验”的意思,“身教”是“用行动去教(做榜样)”的意思。
B.定中式:名素和名素的关系是限定、修饰与被限定、修饰的关系,它的语义重心是在后的。
如:“雪景”是“有雪的风景”,“猫熊”是“像猫一样的熊”。
(3)补充型的合成词,其中有一种名素和名素是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它的语义重心是在前的,此点与偏正型的定中式合成词不同。
如“雪花”是“像花似的雪”,“熊猫”是“像猫似的熊”。
可见,“猫熊”和“熊猫”所指虽然相同,但前者是偏正型,后者是补充型。
也说“姥姥”认为汉语中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者多喜欢举“姥姥”等词为例,但是考察发现“姥姥”是偏正式合成词,而不是叠音式单纯词。
实际上,不仅“姥姥”不支持汉语里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的观点,而且其他被举以为证的例词也都不是以叠音式构词法构成的。
汉语里有没有构成单纯词的叠音式构词法还需要学界继续研究。
标签:姥姥构词法偏正式合成词考察复音词的结构类型,判断复音词的语素构成情况,往往是现代语言学工作者从事复音词研究的第一步。
这一工作做不好,与之相关的工作就无法进行。
特别从事语文教学,每逢需要辨析词义及咬文嚼字的时候,总离不开这一工作。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同一个复音词,本来只有一种内部结构方式,但是不同的学者考察分析所得的结论往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如“姥姥”,一般认为是一个叠音单纯词,也就是“由一个无义音节重叠构成”的单语素词(黄伯荣、廖序东,2012)。
但也有人认为“姥”有义(裘锡圭,1998),那样的话“姥姥”一定不是单纯词,而是合成词。
“姥姥”究竟是叠音单纯词,还是重叠式合成词或复合式合成词?这类现象很多,如黄伯荣、廖序东(2012)讲述叠音式构词法,列举了“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等六个“叠音单纯词”,其实它们都值得重新考察判断。
这样说来,“姥姥”类双音词的语素构成情况问题实际上是汉语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以“姥姥”为例,考察后略陈一得之愚,就教于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有志者多做这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澄清叠音式构词法问题而努力。
考察结果表明,“姥姥”是个复合式合成词。
更确切地说,“姥姥”是个偏正式合成词。
“姥”是个多音多义字。
从汉语史上看,“姥”读“mǔ”时有“母亲、老妇人、女师、姓”等含义,读“lǎo”时有“同‘老’、老人、老妇人”等含义。
下面先看读“mǔ”而指母亲的“姥”。
至于读“mǔ”而表示其他意思的“姥”,因与本文关系不很密切,有疑问的读者只要翻阅一些大型语文工具书,就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解释了,恕不举例。
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合成词
作者:王秋华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9期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均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但二者决不可混淆,因为叠音词属于单纯词,而重叠式属于合成词。
可是,笔者发现三套影响甚广的大中专现代汉语教材中,对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定义不太一样,而且同一个词有的教材划在了叠音词里,有的教材却归为了重叠式。
例如:
1.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高教版”)
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
例如: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
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
例如:姐姐哥哥爹爹仅仅偏偏刚刚
2.中等师范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
叠音词都是单纯词。
例如:娃娃星星哥哥匆匆微微
重叠式:把一个词素重叠起来,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例如:家家户户处处人人年年天天(表示“再”或“每一”的意思)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现代汉语》(林祥楣主编,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语文版”)
叠音词:奶奶太太猩猩蛐蛐蝈蝈
重叠式是指重叠同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例如:伯伯叔叔弟弟馍馍星星
我们发现,“哥哥”在“高教版”归入了重叠式,而“人教版”将其归为叠音词;“星星”在“人教版”属叠音词,在“语文版”却属重叠式。
上面所举词语的归类标准显然不统一,许多词究竟属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尚没有定论,反向推回去甚至造成叠音词不一定是单纯词,重叠式也可能不是合成词的概念性混乱。
可见,此事事关重大,必须澄清。
“人教版”将“哥哥、星星、娃娃”归入叠音词而不是重叠式,是因为在定义重叠式时,很看重表示附加意义这一条。
“家家、户户、听听、看看”等词重叠后比单用表示的意义有所扩展,增加了新义(虽然是附加意义),因而顺理成章被看作是合成词。
“哥、星、娃”虽也可单用,
但“哥哥、星星、娃娃”重叠后并未像“家家、户户、听听、看看”一样可以总结出所谓“表示‘再’或‘每一’,或程度‘轻’”等明确的附加意义。
第二个“哥、星、娃”就等于是聋子的耳朵,仅看作是音节的重叠,因而也就只能划作单纯词。
“高教版”和“语文版”在定义重叠式时,均强调了“同一语素的重叠即构成重叠式合成词”这一点,对重叠后是否表示附加意义未作明确要求。
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更科学而易于具体教学,我们只要认定被重叠的这个音节能够单独作为一个语素(其语素义与重叠后的词义有密切联系),便是重叠式而非叠音词。
这样就能将重叠式和叠音词严格区分开来,给学习者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如果参考所谓“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则容易模糊两个概念的界限。
“人教版”认为“哥哥、星星、娃娃”是叠音词,而与同为叠音词的“匆匆、微微”比较,我们发现二者差别很大:“匆、微”单用无意义,只有重叠后才可以构成一个语素。
“哥、星、娃”单用均是有实在意义的语素,重叠后与“家家、户户”的构词特点相同,只是被认为不表示附加意义而归为叠音词。
实际情况是,“哥哥、星星、娃娃”以及完全同类的“姐姐、爹爹、妈妈”等,重叠后比单用也增加了新义,只不过有的附加意义不明显、不易总结出来罢了。
单称“姐、妈、哥”比称“姐姐、妈妈、哥哥”显得更亲切,重叠后比单称显得更郑重;说“星星”比单说“星”让人感觉数量更多;“娃娃”所指似乎比“娃” 年龄更小。
再者“附加意义”也不宜仅理解为“理性意义”,也应包含“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
因此,判断一个词是叠音单纯词还是重叠式合成词要牢牢抓住“把同一个语素重叠起来即构成重叠式合成词”这条标准,不过,用这一条来确定重叠式时还必须确保重叠语素的语素义与词义是密切联系的。
“奶”和“太”单用分别表示“乳房、乳汁”和“高大、程度深”等意义,是语素,但它们的语素义与“奶奶、太太”的词义毫无关系,因而“奶奶、太太”是语素,是叠音词。
所以,重叠式是重叠同一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被重叠语素的语素义构成这个词的基本义。
叠音词是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的单纯词,这个音节单用无意义,或单用虽有意义却与叠音后的词义无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叠音词就是既双声又叠韵的连绵词——两个音节只有连缀起来才有意义,分开则无意义。
照这样的标准,那么上面所举三套教材中的例词,属于叠音词的是: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匆匆微微奶奶太太蛐蛐蝈蝈
属于重叠式的是:姐姐哥哥爹爹仅仅偏偏刚刚娃娃星星哥哥家家户户处处人人年年天天伯伯叔叔弟弟馍馍
(王秋华,河北省威县南里村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