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64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医护理学绪论是中医护理学的入门部分,旨在为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相比于西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更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观察和护理,它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调整阴阳平衡、疏利气血”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环境来进行护理,在调整护理措施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论述。
在中国古代,中医护理学与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医护理学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中医护理学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进一步发展之前进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此外,中医护理学重视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能力,通过中医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弥补了西医护理学的不足,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综合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在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护理学包含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三个层面。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临床基础,以正邪论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临床认识,以辩证施护为临床护理的核心。
中医护理方法是运用辩证施护理论为指导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患者资料,判断疾病症候属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辩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热界的统一。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整体观念包括:、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3、中医整体护理。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器官组成的,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发生生理上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医认为“仍与天相应”,“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整体护理:是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护理患者的基本方法,辩证与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搜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