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
- 格式:pdf
- 大小:132.11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灌云县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公告(2020)为切实加强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灌云县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已经完成,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告:一、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一)河道管理范围:通榆河(盐河)管理与保护范围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古泊善后河两堆外坡脚向外5米;五灌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前蔷薇河-卓王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黑龙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东滂沟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西护岭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河堆的至堆外脚,无河堆的从河口向外15米;叮当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忆帆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车轴河(含图西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小伊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牛墩界圩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枯沟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官沟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河堆的至堆外脚,无河堆的从河口向外15米;四圩大沟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东门五图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河堆的至堆外脚,无堆段河口向外40米;山前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小潮河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堆段,两堆至背水坡脚,无堆段,大沟以沟口向外5米。
(二)海堤工程管理范围:海堤(灌河口~垺子口)管理与保护范围迎水坡堤脚外200米,背水坡有海堤河的,以海堤河为界(含水面),无海堤河的,堤脚外30米。
河道保护范围定义
河道保护范围的定义因河流的等级和具体情况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通常为设计洪水位线以内。
2.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和护堤地。
3. 根据河流等级,堤围脚外20米以内或者50米以内可能被定义为护堤地。
丘陵山区河流,从设计洪水位线向外延伸100米以内为河流岸线安全保护区。
4. 在大坝、溢洪道、电站、渠道枢纽、水闸、船闸周围50米至500米以内,水轮泵站,压力管道、机电排灌站和变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以及管理机构生活区边界外30米以内,通常被定义为安全保护区。
5. 根据渠道等级,渠道堤脚外30米以内或者5米以内可能被定义为护渠地。
此外,一些地区可能还会有一些特定的规定,如禁止在河道、水库、渠道内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禁止在河道内拦堵、放置网箱、设排挂网等,以及禁止在河道滩地进行考古发掘等。
具体的河道保护范围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来确定,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权威机构。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明确了实施流程和成果审查验收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水利普查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km2以上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复核及管理工作,其他河道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201防洪标准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CJJ/T8城市测量规范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10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96水文调查规范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河道river水流的通道。
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库区、人工水道、行洪区和蓄滞洪区。
河道管理范围management scope of river为维护河流、湖泊等水体健康、行洪畅通、河势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划定的法定管理边界。
河道管理范围线the line of the management scope为管理河道岸线资源,维护河道基本功能而划定的管理范围界线。
基准线base line为确定河道管理范围线而绘制的参照线。
界桩boundary marker由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部门或河道管理单位依法依规埋设的,用于指示河道管理范围边界的标志物。
标示牌bulletin board由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部门或河道管理单位依法依规设置的,向社会公众告知河道管理范围及其划定依据、管理要求的标志物。
附件
【1
】1
承德县老牛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2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3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4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5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6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7页共12页
承德县白马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2022年3月23日;第8页共12页
承德县东山咀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2022年3月23日;第9页共12页
承德县玉带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2022年3月23日;第10页共12页
附表10
承德县何家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2022年3月23日;第11页共12页
2022年3月23日;第12页共12页
承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3月27日印发2022年3月23日;第13页共12页。
关于划定卫河河道管理范围的公告为了更好地保护卫河河道环境,提升卫河河道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城市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现就划定卫河河道管理范围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管理范围划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卫河河道的管理范围包括卫河主体河道及其附属构筑物、岸线、河道两岸的滩地和临水建筑物等,具体范围参照测绘地理信息图,并以自然界界标作为划定标准,保证管理边界明确、合理准确。
二、管理范围划定原则1. 保护原则:划定的管理范围应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要求,加强对卫河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杜绝污染源的侵入和非法占用。
2. 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卫河河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卫河河道资源,推动卫河河道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划定管理范围不得损害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相关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三、管理范围划定的具体内容1. 卫河主体河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的管理范围:包括卫河水面、河床、河堤、桥梁、涵洞、护岸等,以卫河规划图纸为准,严格按照规划图纸范围进行管理和维护。
2. 河道两岸的滩地的管理范围:指河道两岸的滩地,包括生态岸线、绿化带等,划定清晰的界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管理。
3. 临水建筑物的管理范围:围绕卫河河道的临水建筑物,包括码头、栈道、休息亭等,规定合理的设置位置和面积,不得私自扩建和非法占用河道资源。
四、管理范围划定的实施措施1. 制定并公布划定卫河河道管理范围的详细图纸,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 加强巡查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大对卫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管理边界的明确性和有效性。
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卫河河道管理范围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卫河河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
特此公告日期:XXXX年X月X日卫河管理委员会。
环卫河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城市河道的环境质量,美化市容市貌,保障城市居民的环境卫生和健康,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市区范围内的河道环境管理工作,包括对河道的清洁、绿化、维护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三、主管部门市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为河道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河道环境管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四、管理职责1. 制定河道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划和制度,指导和监督各级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单位开展河道环境管理工作。
2. 组织开展对河道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河道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
3. 完善河道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4. 加强对河道环境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5. 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河道环境管理的相关工作,推动制度的落实和河道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管理措施1. 清洁工作(1)设立专门的清洁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作业,保持河道的整洁和清新。
(2)加强对河道垃圾和污染物的管理和处置,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3)落实“河长制”,建立健全河道环境管理的责任体系,实行全程监管。
2. 绿化工作(1)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工作,增加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植栽,培育生态景观,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3. 维护管理(1)建立河道环境管理档案,记录河道环境的信息和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健全河道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维护河道环境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河道环境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政策法规(1)制定相关的河道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推动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完善。
(2)建立健全河道环境管理的奖惩机制,提高对河道环境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有效性。
(3)加强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市民对河道环境管理工作的知晓度和配合度。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对河道环境管理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河道治理资质承包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河道治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河道进行修复、整治和提升,以改善河流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减少水灾风险等目的。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承包范围,才能进行相关工作。
一、河道治理资质的获取1. 建筑业企业资质: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等工程,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建筑业企业资质。
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和技术人员,才能参与相关工程的招投标。
2. 环保工程资质:河道治理工作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需要具备相应的环保工程资质。
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环保工程施工和监测资质,才能符合相关的要求。
5. 相关技术人员资质:除了企业资质外,河道治理工作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资质。
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能胜任相关工作。
1. 河道修复清淤:企业具备相关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和水利工程资质,可以承接河道修复清淤工程。
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河道整治、河道清淤等工作。
3. 河流治理规划:企业具备相关的土木工程设计资质和技术人员资质,可以承接河流治理规划工程。
主要包括河流治理规划编制、河流治理方案设计等工作。
4. 河道管理与监测:企业具备相关的环保工程资质和技术人员资质,可以承接河道管理与监测工作。
主要包括河道水质监测、水文监测、生态监测等工作。
5. 水灾风险评估:企业具备相关的水利工程资质和技术人员资质,可以承接水灾风险评估工作。
主要包括水灾风险评估、水患预警系统建设等工作。
河道治理资质承包范围包括河道修复清淤、河道生态修复、河流治理规划、河道管理与监测、水灾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
企业在获取相应资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承包范围,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
【河道治理资质承包范围】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希望相关企业能够加强资质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为河道治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河道治理资质承包范围是指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时,具备承包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承担的工作范围。
1.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河流水质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的划定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如何规范管理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河道隔离带的划定标准1) 河道隔离带的范围应包括毗邻河道及其支流的土地和水域;2) 河道隔离带的宽度应根据河流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进行科学划定;3) 河道隔离带内不得开展建设活动,禁止排放污水、垃圾等污染物;4) 对于已经存在的违法建设,应当进行整治和恢复生态环境。
3. 河道隔离带的管理原则1) 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化责任主体的管理和监督;2) 加强对河道隔离带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行为;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河道隔离带的保护和管理;4)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河道隔离带的管理范围划定1) 应根据河道的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划定管理范围;2) 在管理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和污染排放,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 需要科学设置管理范围的边界线,明确相关管理权限和责任。
5. 结语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的划定与管理工作,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河流生态环境。
6. 实施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的意义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河道隔离带和管理范围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净化河流水体的有效途径。
通过规范河道周边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源的输入,保障水体质量的改善。
河道隔离带的划定可以规范土地利用,遏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减轻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挽救濒临消失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河道管理范围内违建的法律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划定。
第二十一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应当符合江河行洪、输水和航运的要求;滩地的利用,应当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在防汛抢险期间,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得上堤。
因降雨雪等造成堤顶泥泞期间,禁止车辆通行,但防汛抢险车辆除外。
第二十三条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四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第二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3、根据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上海关于本市市管河道及其管理范围的规定-V1上海市管河道管理规定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市一直重视本市的市管河道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市区内河流资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上海市市管河道管理规定》。
一、管辖范围根据《上海市市管河道管理规定》,上海市的河道管理范围主要包括:1、市区内全部河道,包括支流、池塘和小河流等;2、市区内的外滩保护区、中心城区保护区、沿江公共开放区、滩涂保护区、森林公园内的水系等;3、市区内的水坝、闸门、涵洞、排涝设施等水利工程设施。
二、管理职责上海市管河道管理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河道环境保护:根据《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市管河道进行日常巡视和清理,以保持河道水质,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市区的生态环境。
2、水资源管理:对市区内的河流水资源进行测量、监测、评价和利用,推广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法,防止河道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
3、水利工程管理:对市区内的水坝、闸门、涵洞和排涝设施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日常巡视、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水灾和事故发生。
4、信息管理:建立河道信息系统,对市管河道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和共享,提高河道管理的科学化程度。
三、违法处罚《上海市市管河道管理规定》还明确规定了违法处罚的相关规定。
对于在市管河道范围内违法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将对其实行治理整顿、罚款、停业整顿或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
结论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河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上海市的市管河道管理规定为市区的河道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本法规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市的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河道管理的范围
河道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河道规划:包括河道的整体规划和重点区域的详细规划,以确保河道的合理利用和维护。
-河道治理:主要是对河道的污染、淤积、垃圾等问题进行治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
-河道保护:保护河道的周边环境,预防和治理洪涝灾害,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
-河道监测:对河道水质、水位、流速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河道的变化和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河道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河道水资源,保证供水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以上是河道管理的主要范围,河道管理涉及的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拓展。
河道蓝线和河道管理范围的异同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一直会遇到河道蓝线和河道管理范围的术语,二者的范围有什么差别?一、先说蓝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5号令《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蓝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蓝线管理工作。
第七条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并明确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
第八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蓝线,规定城市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市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第九条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第十条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二)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三)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四)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五)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十一条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从以上可知,城市蓝线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各类城市规划时划定。
城市蓝线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蓝线的划定和管理。
二、河道管理范围以河南省为例。
(一)黄河依据《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1.城镇乡村建设控制线第十三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
城镇建设的临堤界线为堤脚外五百米,乡村建设的临堤界线为堤脚外一百米。
在编制和审查沿河城镇、乡村规划时,应当事先征求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2.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第十八条黄河河道管理范围为黄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滞洪区、库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应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河道管理总则1.1 为规范河道管理,保障河道功能正常发挥,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河道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保养、监督与应急处理。
第二章河道管理范围2.1 河道管理范围包括河道水体、河岸、河滩地及其附属设施。
2.2 河道管理应综合考虑河道功能、生态需求、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河道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第三章河道规划与整治3.1 河道规划应遵循自然规律,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3.2 河道整治应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
第四章河道使用与管理4.1 河道使用应遵循法律法规,不得擅自改变河道用途或破坏河道生态环境。
4.2 河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河道使用的监管,建立河道使用档案,确保河道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五章河道维护与保养5.1 河道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河道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河道问题。
5.2 河道保养应包括清理河道垃圾、维护河道护岸、修复河道生态等措施,确保河道的清洁与生态安全。
第六章河道监督与处罚6.1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河道监督机制,对违反河道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6.2 对违反河道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
第七章河道事故应急处理7.1 河道管理部门应制定河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与责任分工。
7.2 发生河道事故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第八章河道管理附则8.1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河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8.2 本细则的修订,由河道管理部门提出,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8.3 对于违反本细则的行为,实施细则由的全部河道内容管理部门,依法希望依各部门规和处理广大。
市民严格遵守,以上共同即为维护河道河管理道的生态环境与功能安全。
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9.30•【字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和排涝通畅,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道(包括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下同)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有关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河道管理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合理利用。
河道管理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按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河道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强河道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河道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所需经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监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流域或者区域设立的河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所辖河段的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渔业、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需要设立河道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工作。
村(居)民会议可以制定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河道管理的宣传教育,普及河道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河道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河道的河床、河坡、河岸线两侧各10米范围内为河道管理范围,在此范围内须遵守如下管理制度。
一、禁止在河道内圈渔池、建房屋及办企业等占用河道行为。
二、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倾倒、堆放各种垃圾或废弃物。
三、不得擅自向河道排放污水;禁止向河道排放淤泥。
四、不得擅自在河道内设置鱼罾、鱼簖等捕鱼设施,确实不影响行洪、引水的应在河道主管部门和交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批准后方可设置。
五、不得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临河、跨河、穿河建设项目, 如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
确需建造的应先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
六、禁止在河坡种农作物。
附件:青叶树溪、五郎溪、土桥溪、三渡溪、梨洞溪、龙盘江、杨溪河(芷江侗族自治县段)、细米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便水(芷江侗族自治县段)、楠木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浙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原神场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碧涌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河道管理范围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1青叶树溪芷江侗族自治县左罗旧镇曹家坪村(K0+000~K2+300)23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罗旧镇规划罗旧镇曹家坪村(K2+300~K2+495)19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罗旧镇曹家坪村(K2+495~K2+665)170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30m罗旧镇曹家坪村~牛牯坪乡牛牯坪村(K2+665~K31+968)29303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罗旧镇曹家坪村(K0+000~K2+300)23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罗旧镇规划罗旧镇曹家坪村~牛牯坪乡牛牯坪村(K2+300~K31+968)2966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五郎溪芷江侗族自治县左罗旧镇罗旧村~庄上村(K0+000~K2+600)26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罗旧镇规划罗旧镇庄上村~三道坑镇五郎溪村(K2+600~K44+684)42084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右罗旧镇罗旧村~庄上村(K0+000~K3+000)30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罗旧镇规划罗旧镇庄上村~三道坑镇五郎溪村(K3+000~K44+684)41684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土桥溪芷江侗族自治县左土桥镇洞下村~草肖新村(K0+000~K14+000)140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草肖新村(K14+000~K14+250)250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洞下村~草肖新村(K14+250~K14+952)70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土桥镇洞下村~两户村(K0+000~K9+000)90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两户村(K9+000~K9+280)280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两户村~草肖新村(K9+280~K14+952)567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三渡溪芷江侗族自治县左岩桥镇岩桥村(K0+000~K2+150)215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岩桥镇规划岩桥镇岩桥村~萝卜田乡冬瓜坡村(K2+150~K26+757)24607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岩桥镇岩桥村(K0+000~K2+150)215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岩桥镇规划岩桥镇岩桥村~萝卜田乡冬瓜坡村(K2+150~K26+757)24607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5梨洞溪芷江侗族自左碧涌镇龙神村~梨溪口乡白土田村260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治县(K0+000~K26+000)梨溪口乡大冲口村(K31+110~K32+895)178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碧涌镇龙神村~梨溪口乡白土田村(K0+000~K26+000)260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梨溪口乡大冲口村(K31+110~K32+895)178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6龙盘江芷江侗族自治县左芷江镇台上村~楠木坪镇楠木坪村(K0+000~K32+414)32414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楠木坪村(K32+414~K32+733)319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30m 楠木坪镇楠木坪村~岩山背村(K32+733~K38+018)528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8+018~K38+700)682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8+700~K38+922)22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8+922~K39+036)114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楠木坪镇桂竹冲村~大禾冲村(K39+036~K44+185)514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4+185~K44+567)382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4+567~K45+147)58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5+147~K45+377)230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5+377~K45+400)23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5+400~K46+046)646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6+046~K46+086)4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6+086~K46+286)200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6+286~K47+778)149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芷江镇台上村~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0+000~K36+878)3687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6+878~K37+159)281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7+159~K37+548)38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7+548~K38+049)501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8+049~K38+600)551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岩山背村(K38+600~K39+073)473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桂竹冲村~大禾冲村4121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K39+073~K43+194)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3+194~K44+301)1107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4+301~K45+945)1644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5+945~K46+370)425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楠木坪镇大禾冲村(K46+370~K47+778)140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7杨溪河芷江侗族自治县左芷江镇小河口村~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0+000~K33+827)33827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3+827~K33+937)110蟠龙寨水电站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3+937~K35+375)143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5+375~K35+702)327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5+702~K37+890)218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7+890~K38+314)424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桃花坪村~三和新村(K38+314~K52+920)14606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三和新村(K52+920~K53+314)394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5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土桥镇三和新村(K53+314~K54+323)100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三和新村(K54+323~K54+600)277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土桥镇三和新村(K54+600~K54+758)158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三和新村(K54+758~K55+019)261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土桥镇三和新村(K55+019~K55+550)531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芷江镇小河口村~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0+000~K32+985)3298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2+985~K33+313)328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3+313~K33+827)514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K33+827~K33+937)110蟠龙寨水电站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土桥镇洪溪蟠龙新村~桃花坪村(K33+937~K38+924)4987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桃花坪村(K38+924~K39+186)262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 土桥镇桃花坪村(K39+186~K40+682)1496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桃花坪村252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6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K40+682~K40+934)口向外延伸10m土桥镇三和新村(K40+934~K49+200)8266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三和新村(K49+200~K49+665)465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土桥镇三和新村(K49+665~K52+777)311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土桥镇三和新村(K52+777~K53+000)223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土桥镇三和新村(K53+000~K55+550)255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8细米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三道坑镇细米溪村~大树坳乡新庄村(K0+000~K8+830)883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大树坳乡新庄村(K8+830~K9+070)82140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大树坳乡新庄村~大树坳村(K9+070~K15+190)612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大树坳乡大树坳村(K15+190~K15+390)200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大树坳乡大树坳村~扎牛坪村(K15+390~K32+823)17433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三道坑镇细米溪村~大树坳乡新庄村(K0+000~K8+830)883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大树坳乡新庄村(K8+830~K9+070)240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大树坳乡新庄村~大树坳村612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7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K9+070~K15+190)大树坳乡大树坳村(K15+190~K15+390)200拦河坝两端向外延伸30m 大树坳乡大树坳村~扎牛坪村(K15+390~K32+823)17433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便水(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新店坪镇新店坪社区(K0+000~K3+100)310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新店坪镇规划新店坪镇新店坪社区~荷叶塘村(K3+100~K4+640)154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新店坪镇荷叶塘村(K4+640~K5+040)400堤防背水坡脚向外水平延伸10m新店坪镇荷叶塘村~长征村(K5+040~K14+860)982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新店坪镇新店坪社区(K0+000~K0+560)56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新店坪镇规划新店坪镇新店坪社区(K0+560~K2+098)1538堤防背水坡脚向外水平延伸10m结合新店坪镇规划新店坪镇新店坪社区(K2+098~K3+800)1702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结合新店坪镇规划新店坪镇新田村~长征村(K3+800~K14+860)1106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0楠木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新店坪镇报木溪村~大洪山村(K0+000~K6+073)6073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新店坪镇大洪山村(K6+073~K6+500)427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8序号河流名称区县堤(岸)起止地点长度(m)界桩距堤外脚/岸坎距离或其他距离(m)备注新店坪镇大洪山村(K6+500~K8+369)186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新店坪镇报木溪村~大洪山村(K0+000~K7+275)727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新店坪镇大洪山村(K7+275~K8+369)1094洪水位覆盖面积过大,以河口向外延伸10m11浙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禾梨坳乡古冲村~禾梨坳乡禾梨坳村(K0+000~K16+640)1664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禾梨坳乡古冲村~禾梨坳乡禾梨坳村(K0+000~K16+640)16640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2原神场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禾梨坳乡学堂湾村~洞下场乡红旗村(K0+000~K26+229)2622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禾梨坳乡学堂湾村~洞下场乡红旗村(K0+000~K26+229)26229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3碧涌溪(芷江侗族自治县段)芷江侗族自治县左碧涌镇马塘竹溪冲村~罗岩村(K0+000~K26+175)2617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右碧涌镇马塘竹溪冲村~罗岩村(K0+000~K26+175)26175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