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管理系统范围划界技术实用标准

河道管理系统范围划界技术实用标准

河道管理系统范围划界技术实用标准
河道管理系统范围划界技术实用标准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Delimita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Of River Management Scope

重庆市水利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

重庆市水利局文件

渝水河〔2013〕45号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万盛经开区水务局: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7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重要河道范围划界工作。为规范我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我局编制了《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

目次

1 前言 (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划界标准 (2)

6 洪水分析计算 (3)

7 测绘技术 (4)

8 桩牌设置及制作安装 (6)

9 划界成果验收 (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验收鉴定书 (12)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测量基本控制网点之记 (15)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线桩(牌)成果表 (16)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线桩制作安装标准图 (16)

附录G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线牌制作安装标准图 (16)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告示牌制作安装标准图 (20)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告示牌内容 (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重庆市河道管理站

重庆泓吉水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陈俊文舒金扬谢飞江泽秀吴涛张荣恒李光强周亮谢芸王云冯兴源廖凯鸿毛红兵符富果董世勇刘勇

刘岸松许云强洪波王静高道忠刘永松于宝荣徐上峰

蔡恒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的工作流程、划界单位的资质要求、划界依据和标准、洪水分析计算、测量技术要求、“一桩一牌”设置技术标准、划界成果验收等具体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201 《防洪标准》

SL4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GB/T7929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缘控制线 The outer line of control

指岸线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外缘边界线,一般以河(湖)堤防工程背水侧管理范围的外边线作为外缘控制线,对无堤段河道以设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外缘控制线。

3.2 河道管理范围 River Management Scope

指河道两岸外缘控制线之间范围。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河流健康、行洪畅通、河势稳定和水利工程安全而划定的河道管理区域。有堤防且堤防已达标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管理范围线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等;无堤防或堤防未达标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满足该河道防洪标准的两岸设计洪水位与地面交线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滞洪区等。

3.3 河道管理线 The river line of the management

有河道岸线规划的,河道管理线即河道外缘控制线;无河道岸线规划的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划定河道管理线。

3.4 一桩一牌 One piles and one sign board

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时现场设置的标志物。“一桩”指河道管理线桩(牌),“一牌”指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告示牌。

3.5 城市(镇)规划区 Urban planning area

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镇)行政区域内因城市(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建成区域)。城市(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镇)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4 总则

4.1 为统一区县(自治县)在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标准,规范划界技术,保证划界成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4.2 划界范围:重庆市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河流和流经城镇规划区集水面积2km2以上的河流必须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其它河流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4.3 河道管理范围内洪水分析计算和划界测量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洪水分析计算由具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水利行业设计资质和水利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划界测量工作应由具备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

4.4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应以下列文件为依据:河道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城镇河道利用与保护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总体规划;洪水分析计算成果;已批准水利工程设计成果;其它相关文件。

4.5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应按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1 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附录A);

2 绘制河道管理带状地形图及桩点大断面图;

3 在带状地形图上标出河道管理线及管理线桩(牌)点;

4 河道管理线桩(牌)点定点放样;

5 河道管理线桩(牌)及告示牌制作与安装;

6 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

7 划界成果验收;

8 资料整理归档并建立数据库。

4.5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为《××区(县、自治区)×××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附录B)以及现场设置的“一桩一牌”。

4.6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结束后应由市、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划界成果进行验收,验收成果为《××区(县、自治区)×××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验收鉴定书》(附录C)。

4.7 划界工作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法规、文件、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执行。

5 划界标准

5.1 有河道岸线规划的河段以批准外缘控制线为准。

5.2 无河道岸线规划和无水利工程的河段,以该河段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与岸坡的交线划定河道管理线:

5.3 无河道岸线规划,有水利工程的河段:

1 水利工程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明确了工程管理范围的,按其确定的管理范围划定。

2 水利工程没有初步设计文件或在原设计文件中没有明确管理范围的,按照《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河道岸线规划编制中的相关规定划定。

6 洪水分析计算

6.1 一般要求

1 根据工作任务和内容确定计算河段范围。

2 依据分析计算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如缺少必要的资料,应开展调查。

3 根据流域特点、资料情况,选择洪水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4 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确认分析计算成果。

5 完成洪水分析报告。

6.2 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收集流域和周围相关地区水文资料,应收集水文站设站以来的全部系列资料。

2 收集相关的规划报告、分析评价报告、社会经济发展报告、水利工程报告等。

3 收集整理流域水文调查资料,如有必要,应进行补充调查。

6.3 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分析计算采用的水文资料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分析。

2 对分析计算所需的其他资料应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排除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确定其可靠性。

3 对于长系列水文资料,应考虑流域下垫面变化等因素,将相关资料进行还原或还现计算,对水文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

6.4 洪水分析计算

根据资料情况和洪水分析计算要求可直接引用水利或有关部门的设计资料确定;直接用调查洪水作为设计成果;用实测资料(水位、流量、雨量等)、调查资料或结合地区综合资料作统计或推算确定。

6.4.1 设计洪峰流量的确定

1 根据实测资料推算设计洪水

1) 直接移用上(下)游水文站设计洪水资料;

2)采用面积比例法移用上(下)游水文站设计洪水资料,被移用的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频率分析法确定。

2 无实测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

根据计算流域的水文特征、流域特征和资料条件,汇流计算主要采用方法:

1) 推理公式法;

2)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

6.4.2 设计洪水位的确定

1 直接用水位资料统计或推算;

2 用调查洪水位作为设计水位;

3 通过水位流量关系得设计水位:当工程地点或参证站具有可以应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可直接引用。如果没有实测资料,可以用曼宁公式作断面过水能力计算,点绘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尽可能结合洪水调查,以利高水部分的定线。

4 水面线法确定:当上下游有设计水位时,水面比降变化平缓的河段可用上下游设计水位连成直线水面线,按河长内插求得设计洪水位。

7 测绘技术

7.1 坐标和高程系统规定

7.1.1 区域内原则上应采用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或重庆独立坐标系的,确实无法采用以上坐标系的也可采用域内乡镇规划的独立坐标系,但一条河流的划界坐标系应统一。

7.1.2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高程原则上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无法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也可以采用流域内乡镇规划高程系统,但一条河流的划界高程系统应统一。

7.2 控制测量技术规定

7.2.1 测区引用的起始平面控制点须为五等以上GPS(GNSS)点或导线点,起始高程控制点须为四等以上水准点。

7.2.2 测区内平面基本控制网应根据测区的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1 城镇或测区面积大于5km2的基本平面控制网不低于二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或二级导线网的要求;

2 其他测区基本平面控制网不低于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或三级导线网的要求;

3 各控制点高程应不低于五等电磁波三角高程或五等GPS拟合高程的要求。

7.2.3 基本高程控制网应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各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精度均应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规定,并进行平差计算。

7.2.4 基本控制网的精度计算及平差计算必须经两人对算复核,并签字确认。

7.2.5 基本控制网的控制点应选择在明显、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相邻两点应通视,并应埋设标石,一个流域的控制点应统一编号。

7.2.6 基本控制网应绘制平面布置图和点之记;平面布置图和点之记应清楚反应点位坐标、高程。点之记格式详见附录C。

7.2.7 图根点可采用CORS、RTK、全站仪施测。当采用全站仪支导线布设图根点时不能超过2站,长度不宜超过300m;若图根支导线点布置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附合基本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

7.3 河道管理带状地形图及大断面测(绘)要求

7.3.1 有可靠测绘资料成果,可采用现有成果,并注明资料成果来源;确无测绘资料的,应开展必要的地形和大断面测绘工作。

7.3.2 地形图测量时可采用CORS、RTK、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并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测图设站时要对测站进行检核并作记录,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后方能测图;大断面测量可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并控制地形和河道水面线的转折点。

7.3.3 地形图及大断面测(绘)范围均应满足两岸河道管理外缘控制线外10~20m(平面)或该河段防洪标准设计水位以上3~5m(高程)的要求。

7.3.4 河道管理带状地形图比例尺应尽量采用大比例尺,应满足以下要求:城市规划区1:2000,城镇规划区可采用1:2000或1:5000,非城市(镇)规划区可采用1:2000、1:5000或1:10000。

7.3.5 绘图区域范围内的交叉建筑物、附属建筑物、地物应在河道带状地形图上表示清楚。堤防护岸、拦河坝、水闸、沿河提引水建筑物等水利工程应注明名称及有关特征参数。

7.3.6 图名按江(河)名及河段编,如:×××(河流名称)×××(区县名称+地名)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地形图。

7.3.7 图幅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地形图编号采用流水编号法,一个区域自西向东或从北到南编号。

7.4 河道管理线绘制标准

7.4.1 在河道管理带状地形图上用红色实线绘制河道管理线,用黑色点划线绘制河心线,线宽均为0.6mm。

7.4.2 在河道带状地形图上标出管理线桩(牌)设置点(河道管理外缘控制线桩点)编号及对应坐标(X、Y)、高程(H)、里程。

7.4.3 河道管理线桩(牌)编号应以区县(自治县)为一个单元,从下游向上游编号。

7.5 管理线桩(牌)点放样标准

7.5.1 一般情况下要求采用CORS、RTK或全站仪进行管理线桩(牌)点放样,也可采用J2经纬仪配合测距仪或交会法放样。

7.5.2 放样测站和方向点(RTK固定站点)宜选择基本控制网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当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在基本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放样时,也可采用在图根导线点或增设支线点上放样。

7.5.3 当管理线桩(牌)点放样需增设支线控制点时不能超出2站,支线长度不宜超出300m。

7.5.4 管理线桩(牌)点放样前应对测站和方向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检核,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放样。使用全站仪放样时边长不宜超过300m。

7.5.5 无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拦河坝、水闸)或堤防未达标的河道(段),放样中发现管理线桩(牌)点平面坐标与高程不相符,且高程相差20cm以上者,应以满足高程要求确定管理线桩(牌)点,然后观测其坐标值,并以此修改该点原图纸坐标。

7.5.6 管理线桩(牌)点放样误差控制:平面坐标X、Y观测值与设计值的误差均不应超过2cm,高程观测值与理论值不应超过2cm。

7.6 测绘成果标准

7.6.1 从事划界测绘工作人员应提交完整的测绘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1 各种外业测量手簿;

2 各种精度计算、平差计算、坐标和高程计算资料与成果表;

3 基本控制网埋石点的点之记(附录D);

3 管理线桩(牌)成果表(附录E);

4 管理线桩(牌)桩移交证书;

5 基本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6 管理线桩(牌)点及河道管理范围线平面图;

7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

7.6.2 划界测绘技术资料由划界单位统一归档,数量为纸质档和电子档各一份。

8 桩牌设置及制作安装

8.1 管理线桩(牌)及告示牌的设置

8.1.1 河道管理线桩(牌)设置:

1 城市(镇)规划区桩(牌)间距不大于500m。

2 非城市(镇)规划区桩(牌)间距不大于1Km。

3 在下列情况应增设桩(牌):

1)重要下河通道(车行通道);

2)重要码头、桥梁、取水口、电站等涉河设施处;

3)河道拐弯(角度小于120度)处;

4)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易发地段或行政界。

4 在河道无生产、生活人类活动的陡崖、荒山、森林等河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间距。

8.1.2 告示牌设置

城市规划区不少于3处,城镇规划区不少于1处。在下列情况应设置:

1 穿越城镇规划区上、下游;

2 重要下河通道(车行通道);

3 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河岸。

8.1.3 主城区及合川等个别区县局部不满足城市防洪标准的堤防河段,管理线桩(牌)不适宜设置在河道管理线应有高程的,可设置在现有堤防上,并结合“防汛五线”划定,在管理线桩(牌)对应上、下方的固定建筑物及构筑物上,根据需要,标出100年一遇、50年一遇、20年一遇、1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位线,或与警戒水位线、保证水位线混合标出,形成立体的特征水位。同时,在管理线桩(牌)附近设置的政府告示牌中,用文字说明河道管理线和当地防洪标准水位线高出管理线(牌)或告示牌的高度。

8.2 桩牌安装技术

8.2.1管理线桩(牌)

1 管理线桩(附录F)

1)制作规格:形状为长方形柱体,四角切除棱角,切除棱角边长30mm。高度600mm,横截面长250mm×宽200mm,预留700mm四根φ12埋设钢筋。在向、背河面做凹形字,字体为隶书,从上至下分别刻注水利标志(蓝色)、**江(河)名(红色)、管理线(蓝色)、桩点编号字样(红色)、编号为阿拉伯数字。

2)制作材料:钢筋混凝土预制、青石料或大理石,混凝土安装时现浇(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

3)埋设要求:地面以下700mm,地上露出600mm,周围泥土填筑密实。

2 管理线牌(附录G)

1)制作规格: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500mm×宽400。立面做凹形字,字体为隶书,从上至下分别刻注水利标志(蓝色)、**江(河)名(红色)、管理线(蓝色)、桩点编号字样(红色)、编号为阿拉伯数字。

2)制作材料:钢筋混凝土预制、青石料或大理石,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

3)安装要求:按嵌入式、壁挂式、斜式。

8.2.2 告示牌(附录H和附录I)

1 制作规格:告示牌总宽1600mm,高2300mm(地面以上),其中面板尺寸1500mm ×1000mm(宽×高)。告示牌正面标书政府告示,反面为有关水法律法规宣传标语(蓝底白字)。

2 制作材料:采用φ50mm不锈钢管或热镀管制作支架,面板采用铝反光面板制作。

3 埋设要求:告示牌立柱管埋入地下400mm,四周浇筑600×600mm的C20砼底座固定。

9 划界成果验收

9.0.1 划界单位提交的划界报告数量应满足验收和归档查阅的要求,一般不应少于5份纸质件和1份电子文档。

9.0.2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合同标段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逐一组织验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县(自治县)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统一组织考核。

9.0.3 验收工作组组成人数不应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少于3人。应经2/3以上验收组成员同意方能通过验收。

9.0.4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验收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 检查划界报告编制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全面详实;附图、附表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清楚。

2 检查管理线桩(牌)、告示牌现场设置是否合理,制作安装是否规范。

3 听取划界单位的情况汇报和建议意见;

4 做出验收决定,签署验收鉴定书。

9.0.5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划界单位向验收单位书面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划界报告;

2 验收单位发出验收通知,包括验收时间、地点、专家组成员等;

3 验收单位将划界报告分发给验收工作组成员审阅;

4 组织专家组和划界单位察看管理线桩(牌)、告示牌设置现场;

5 组织召开验收会议。

9.0.6 验收工作组应指出划界成果不符合本标准或有关法规、文件、规划的地方,并指导划界单位修改调整。

9.0.7 验收鉴定书应对划定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第三者合法权益情况有明确的记载,并提出处理建议。

9.0.8 经验收合格的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是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批的重要依据,也是河道管理范围确权的重要依据。

9.0.9 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段)验收合格的划界成果报告,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水利局备案并统一归档管理,建立数据库。

附录A(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验收鉴定书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测量基本控制网点之记

网名:××区(县、自治县)××江(河)测量控制网填表日期:年月日

选点者:记录者:绘图者:校核者: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线桩(牌)成果表

河(段)名:××区(县、自治县)××江(河)××河段填表日期:年月日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专业技术方案(20150206定稿于)

附件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技术方案 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1 1.1调查目的1 1.2调查范围及时限1 1.3组织形式1 1.4作业依据2 2工作内容3 2.1划界调查3 2.2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调查4 2.3经费测算4 2.4填写调查表5 2.5编制调查报告5 3调查技术要求5 3.1资料收集5 3.2调查分类分级5 3.3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确定6 3.4面积测量6 3.5经费测算7 3.6调查报告主要内容7 3.7计量单位7 4总体安排8 4.1实施步骤8 4.2进度计划8 5主要调查成果9 6审核与验收9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4〕285号)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办建管〔2014〕186号)要求,为保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的顺利开展,制订本技术方案。 1总则 1.1调查目的 (1)统计河湖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说明划界确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下步开展划界确权工作的打算等。 (2)提出需完成划界、确权的河湖及水利工程清单。 (3)摸清划界、确权涉及的土地、税费等政策及收费标准,测算所需经费。 1.2调查范围及时限 流域面积在50km2及以上的河流,常年水面面积在1km2及以上的湖泊;完成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的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水库、堤防和水闸等水利工程,调查时限截至2014年8月31日。 1.3组织形式 (1)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调查由水利部统一组织,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会同财务司等有关司局负责具体组织及中央层面的协调工作。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调查工作技术指导,组织划界确权调查工作业务培训;成果汇总,起草《中央直管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调查报告》、《全国国有河湖

软件技术规范

软件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技术规范 1、系统实施的总体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实施后,应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数据集成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尤其实现各事业部可独立完成预算编制的整体运算。 投标人应根据以下要求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 1.1 稳定性和可靠性 ⑴系统应符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 ⑵系统应经过完善的设计和充分的测试运行,具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无故障的运行能力。 ⑶系统应提供全面、有效的系统安全机制。 ⑷系统应具备开放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可方便地与其它业务系统衔接,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间的无缝集成。 1.2 兼容性和易用性 ⑴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安装、配置、升级、维护等管理方面应该简单快捷。 ⑵系统应具备易操作的特点,好记易学、实用高效。 ⑶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容错、数据恢复与稳定运行的能力。 ⑷系统应易于扩展和升级,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快速、方便地定制、扩展原系统的功能。 2、系统实施要求 2.1 系统架构 ⑴XXHyperion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最新版本11的软件实施。 ⑵系统支持集中式部署方式。 ⑶服务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⑷客户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⑸优化与Oracle ERP等系统数据对接及数据分析。 ⑹可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预算系统操作。 2.2 权限管理 ⑴要求系统可以按照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同进行权限的分配,可以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

⑵要求提供用户角色定义、访问权限定义,可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合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 系统实施后达到的效果 主要功能效果如下: 序号功能软件实施描述 1 实现系统基本功 能及最新功能包括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等功能。 实现25个实体(事业部、总部)的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 1.1全面预算的编制实现实体按月份、季度、年度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 完成所有预算表单及预算报表的编制 1.2 流程与任务管理使用规划单元跟踪预算,审核状态﹑流程问题以及规 划单元所有权实现各层级预算的审批。通过系统及网 络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数据驱动型的图形化审批流 程,满足按部门、表单的流程审批需求 1.3 实现滚动预算的 编制1、实现企业按月份、季度、半年度滚动预算的编制; 2、实现实际数据的数据集成及部分数据的手工录 入,达到滚动预算的编制。 1.4 优化预算计算模 型满足不低于25个实体用户同时自行整体计算的功能。各实体可以独立完成预算编制的整体计算(包括通过层次聚合计算的数据),各实体(事业部、总部)在填报完数据后,可即时自行计算,得到各实体层级的报表 1.4.1 优化计算脚本增加事业部层级的计算脚本,在事业部填报完数据 后,可在WEB界面的规则运行平台直接运行事业部计 算、聚合等规则,即时或者事业部层级的管理报表 1.4.2 调整用户权限调整事业部级用户的权限,事业部层级的用户除了原 有的写入权限外,增加特定脚本的执行权限 1.5 优化预算分析系 统优化全面预算分析模板,通过使用预算分析系统实现预算分析。完成所有预算分析表单的编制 1.6 与ERP的数据集 成 实现11版本预算系统与Oracle ERP的数据集成 1.7 预算插件通过Smartview,essbase等Hyperion插件的使用,实 现与Office Excel、Outlook的无缝集成 1.8 新增其它功能组合表单 文本输入 日期输入 日历选择

解析省级河道鳌江(平阳段)水域管理范围划界工程实施

解析省级河道鳌江(平阳段)水域管理范围划界工程实施 摘要:浙江省政府、省水利厅为了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更好的依法管理,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列】对鳌江河道进行划界、确界工作。 关键词:鳌江;划界;测量;总结 Abstract: in order to clear the river, the govern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bureau management range and scope of protection, better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ccording to the zhejia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list 】【to aojiang rivers to demarcate and community work. Key words: the aojiang river; Demarcation; Measurement; summary 一、概述 根据省水利厅要求,为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更好的依法管理,需要对鳌江河道进行划界、确界工作;为了满足鳌江(平阳段)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标准划界的需要,经平阳县水利局会同县府办及相关单位研究决定由平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进行鳌江(平阳段)河道划界、确界的测量及相关工作。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为此平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接到任务后马上组织人员开展本次测绘任务,为河道划界、确界工作及后续的界桩、公里桩的放样、埋设提供基础地形测量资料。 平面控制网的施测 2.1GPS网的布网 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网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根据测区实际情况,拟定一次性布设E级GPS网;利用已有的5个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沿鳌江(平阳段)两侧公路均匀布设E级GPS点19个,平均距离2.5km,GPS网的网形结构设计良好。采用附合路线形式构成,但闭合环边数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均没大于10条。整个E级GPS网图形结构良好。 2.2 GPS点位的选定与埋设情况 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网的选定与埋设按本项目技术设计书执行,沿鳌江(平阳段)两侧公路均匀布设E级GPS点19点,点号编号统一采用字母“SL”为标识,后缀流水序号,如:SL01、SL02……SL19 . (1)水泥路面标石(2)土质路面标石

2020标准化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 2020.6.7

目录 1.总则 (2) 2.理念和目标 (11) 3.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15) 4.安全承诺 (20) 5.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23)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6) 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8) 8.质量达标 (49) 9.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 (244)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 1.总则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兑现安全承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通过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完善和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煤矿安全发展。 一、基本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二)煤矿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有负责安全、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煤矿上级公司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三)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 (四)煤矿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不存在各部分所列举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二、基本原则 煤矿应构建要素完备、自主运行、动态达标、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软件与硬件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煤矿及其上级公司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下同)应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实施并兑现安全承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资金等保障,营造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突出理念引领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构建安全生产理念、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引领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三)促进科技进步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装备、工艺,优化生产系统;更新安全监控系统,努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风险意识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的研究 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公章) 2014年11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的研究 项目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项目起止时间2014.11—2015.05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300字左右) 为切实加强设计管理和提高设计效率,引入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 结合我院设计管理流程相关文件,涵盖项目管理与协同设计、经营管理、数 字档案馆等多种模块,实现项目从立项、策划、进度、质量、监控、统计及分 包项目等全过程管理,完善设计提资、审核、电子签名及图纸出版归档、交 付等管理。同时在中心设计院目前异地办公及未来可能两地办公情况下,可 实现两地项目、人员的统一管理和工程图纸网上审核流转等。 二、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内容 1. 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名称: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定向开发及技术服务 2.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主要内容: (1)经营管理系统; (2)项目管理与协同设计系统; (3)实现员工信息及考勤等统计功能,预留未来数字档案馆及知识管理及项目决策与分析等模块的接口。 3.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 3.1平台系统整体要求 (1)系统模块全部上线正常使用; (2)无系统性缺陷,业务流程正常运转; (3)系统模块之间,数据传递畅通、准确; (4)实现项目从立项、策划、设计、提资、进度、质量、监控、统计及分包项目、出版、归档、交付全生命周期管理。

(5)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3.2具体技术参数 系统总体要求:(1)B/S系统架构,能够实现异地访问,移动终端访问等;(2)支持总院—分院管理模式,支持异地分支机构管理;(3)系统能与院内所有基于CAD平台的第三方设计软件兼容;(4)能兼容院内所有的图框形式:图框是块、图框炸开成了多线段、图框相连、图框(非标)加长、图框旋转、一个DWG文件多图框等。(5)系统性能好,运行效率高,支持大文件(几百M,上G)的上传、下载等。(6)具备完善的权限体系与备份体系,保证文件的安全。 3.2.1经营管理系统 (1)客户关系管理: 提供客户联系人、联系部门、联系事务、投诉记录信息、跟踪历史的登记与修改功能,还提供了上述信息以及与客户合作项目信息的查询功能。 (2)分包商(协作单位)管理:可对分包方、协作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3)客户满意度调查:可在系统内登记业主对设计质量的反馈(图面质量、质量特性、设计深度、专业协调、法律法规、按期交付等),可对满意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4)招投标管理: 提供项目招投标资料的登记、修改功能;提供按照项目所属地区以及项目简称来进行历史投标信息的查询、详细信息查看以及投标资料所包含附件的直接浏览、下载功能,能对招投标结果进行管理。 (5)项目信息管理: 提供项目信息的登记、修改、业主委托单的登记和查询功能。新项目的信息发布、在线查看项目状态等。 (6)项目跟踪管理:提供日常项目跟踪信息登记功能,其中包括跟踪方式、主要联系内容以及主要接洽人信息,针对这些信息提供修改、删除以及历史跟踪信息查询功能。 (7)任务下达:提供项目任务书下达、任务书按流程进行审批流转的功能,并且对于任务书审批环节可以进行图形化跟踪,能够及时显示流程

项目标准化管理软件Software项目管理

项目标准化管理:软件Software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固化、简化、标准化 疯狂代码 https://www.doczj.com/doc/461015138.html,/ ?:http:/https://www.doczj.com/doc/461015138.html,/ProjectManagement/Article49571.html 我曾任职某公司软件Software工程中心有8位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成功地管理过许多应用软件Software开发项目部门同事戏称他们“ 8仙”他们带项目风格迥异就像 8仙过海各有神通 第位性格温和、思路清晰走是专家形象路子只要和用户交流次就能获得用户认同和尊重;般问题刚有苗头就会被他察觉并化解于无形的中因此被用户敬若神明言听计从 第 2位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走是关系调节路子几次接触就能和用户称兄道弟于是项目中所有问题都在酒桌上解决 第 3位善于把握用户心理和用户内部的间矛盾走是威逼利诱路子由于项目中用户方关键人员有涉足幕后交易因此往往有苦难言只能就范因此即使遇到最刁钻、难缠客户经他番软硬兼施最后也都能摆平 第 4位为人踏实、肯干富有耐心走是埋头苦干路子态度极佳、有求必应和用户处时间长了就是铁石心肠用户也不再忍心刁难 而其他几位也都可以归结为以上某两种或几种类型结合 在大家津津乐道他们传奇般成功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经历的余我曾私下向他们取经:如何才能取得软件Software开发项目成功?他们观点居然出奇地致:最重要是规范标准开发过程管理! 那么为什么要规范标准软件Software开发过程?又如何规范标准软件Software开发过程呢? 我认为规范标准就是要约束自己、约束参和软件Software开发过程各方目是要消除软件Software开发中种种不良做法和习惯采用符合软件Software规律、事半功倍思路方法降低风险以使软件Software开发项目能获得可重复、可以预期满意结果 整理总结多年来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实战经验和领悟我觉得要规范标准软件Software开发过程必须做好“ 3化”、同时避免踏入两个误区所谓做好“ 3化”、避免踏入两个误区就是指要坚持固化、简化、标准化避免踏入僵化、随意化两个误区

技术部系统技术选择标准管理办法_V1.0

技术部系统技术选择标准管理办法 V1.0 2018年12月12日

文件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相关部门职责 (4) 第三章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与执行流程 (5) 3.1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原则 (5) 3.2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5) 3.3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培训 (6) 3.4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使用范围 (6) 3.5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6) 3.6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完善 (7) 第四章监督与惩罚 (7) 第五章其他 (7)

第一章前言 第一条为指引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贯彻执行、对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改进等环节的工作,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原则上需要依据相应标准的修改而同步修改,修改后由编制部门负责发布。 第二章相关部门职责 第三条架构管理决策部门对信息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确定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协调解决信息标准化建设及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架构管理归口部门由架构管理决策部门授权,全权负责信息标准化的统一规划、建设、及综合管理。 第五条架构管理归口部门负责本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与发布;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与评审以及发布;负责技术标准的培训、宣传贯彻、日常维护;负责审查和监督各项目组及相关部门对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负责根据项目组及相关部门的反馈,形成改进意见,对技术标准进行持续改进。 第六条架构管理参与部门的人员负责支持协助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等相关工作、并协助对标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落实技术标准的执行工作,加强技术标准规范的事中管理,如:负责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帮助并督促项目组、团队解决存在的问题。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Delimita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Of River Management Scope 重庆市水利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 重庆市水利局文件 渝水河〔2013〕45号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万盛经开区水务局: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通知》(渝府 办发〔2013〕7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重要河道范围划界工作。为规范我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我局编制了《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 目次 1 前 言 ..................................................................... ?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1 4

总 则 ...................................................................... 2 5 划界标准 (2) 6 洪水分析计 算 ............................................................... 3 7 测绘技术 (4) 8 桩牌设置及制作安 装 ......................................................... 6 9 划界成 果验收 (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 案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 告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验收鉴定 书 (12)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测量基本控制网点之 记 (15)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线桩(牌)成果 表 (16)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河道管理线桩制作安装标准 图 (16)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Delimita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Of River Management Scope 重庆市水利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

重庆市水利局文件 渝水河〔2013〕45号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万盛经开区水务局: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7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重要河道范围划界工作。为规范我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我局编制了《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

目次 1 前言 (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划界标准 (2) 6 洪水分析计算 (3) 7 测绘技术 (4) 8 桩牌设置及制作安装 (6) 9 划界成果验收 (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验收鉴定书 (12)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测量基本控制网点之记 (15)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线桩(牌)成果表 (16)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线桩制作安装标准图 (16) 附录G (规范性附录)河道管理线牌制作安装标准图 (16)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告示牌制作安装标准图 (20)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告示牌内容 (21)

(技术规范标准)小指标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 小指标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总则 (3) 二、小指标管理项目概况及及基础数 (4) 三、项目要求 (9) 四、双方职责 (10)

一、总则 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四川********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小指标管理竞赛项目。 2. 本技术规范书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及相关产品技术标准。 3.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以下资料: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业绩证明、施工资质证书、安全证书、新技术新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 4. 如果投标方未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提出异议,则认为投标方完全满足本条件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5.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投标方必须全部满足其要求。 6. 合同签定前后,投标方都应按照招标方的时间、内容、要求提供其所需的设计接口资料,并按施工和设计进度要求随时修正。 7. 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双方共同商定。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技术要求最高的标准执行。 8. 投标方提供的文件,包括图纸、计算、说明、使用手册等,均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所有文件、工程图纸及相互通讯,均须使用简体中文。 9. 投标方对供货范围内的系统成套设备的质量及性能(含辅助系统与设备、附件、包括外购的产品等)负有全责。 10. 投标方负责小指标管理项目的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在合同期内承担相应的义务。招标方负责提供现场所需的各种便利条件。 11. 投标方提供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内的主要设备应为代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合资或外资品牌。 12. 投标方选用的改造项目的主要设备至少具备2台以上600MW机组相应改造项目的成功业绩或相应改造项目2台套2年以上良好的运行业绩。 13.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技术规范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讲稿)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一、概述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依据1.从标准化发展阶段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a)第一阶段1949~1979年主要搞技术标准 b)第二阶段~1981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1986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c)第三阶段~2004.2. 体系 2.从企业标准化实践看,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 二、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没有矛盾相辅相成 (1)GB/T15497前言考虑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要求(P226第7行) (2)GB/T15497第5章 5.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19001对技术文件内容的要求。 5.5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对应关系 3.管理标准有质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能源、健康、职业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仅仅是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4.质量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标准 作业规范——技术标准 质量手册——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化法规、企业 适用的国家法规 表格、报告、记录、单据——工作标准的一部分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性文件)做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适用

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含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的目标、方针为中心,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托,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系统组成,其中技术标准是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必须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全面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操作行为和作业流程,从而控制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发现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只要真正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就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进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无形中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三、我市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企业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超前意识差、科技开发投入少、技术管理落后,企业发展无后劲。归根到底是未建立详细完善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再加上未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致使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质量水平难以上去。 二是管理水平低下。 首先管理方式粗放。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特别是一些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3)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的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4)质量损失惊人。(5)管理上“散”、“乱”。不少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财务管理混乱。另外,许多企业的内部考核虽然制订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 其次管理组织落后。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采用改革开放前“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中层管理作为管理核心不明显;(2)企业领导的管理普遍幅度过宽。主企业负责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管理素质不高,但管理幅度大,真正给予具备管理素质高中层管理者权限小;(3)企业中系统互相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 再次管理基础工作松懈。缺少严格质量管理体系,未真正做

技术管理体系定稿版

技术管理体系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技术管理体系图 1.技术管理基础性工作, 2. 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 3. 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4.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二、技术管理的原则:技术管理必须按科学技术规律办事,要遵循以下三个基础原则 1.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规范和规程. 2.按科学规律办事,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 3.讲求经济效益. 三、建立和建全技术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技术责任制

建立以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为首的企业技术管理各级组织机构.各级都设立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配备技术人员,形成技术管理系统,全面负责企业的技术工作.我企业实行三级技术责任制.实行技术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权限,明确各级技术领导的职责.(技术管理组织机构见附页.) 四、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主持项目的技术管理. 2.主持制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人员熟悉与审查图纸,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落实. 4.负责技术交底. 5.组织做好测量及其核定. 6.指导质量检验和试验. 7.审定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8.参加工程验收,处理质量事故. 9.组织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和归档. 10.领导技术学习,交流技术经验. 11.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

五、项目经理部的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项目经理部在接到工程图纸后,按过程控制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内部审查.并汇总意见. 2.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参与发包人组织的设计会审,提出设计变更意见,进行一次性设计变更洽商. 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问题,或施工条件变化必须补充设计,或需要材料代用,可向设计人提出工程变更洽商书面资料.工程变更洽商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4.编制施工方案 5.技术交底必须贯彻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评定标准等要求.书面资料应由签发人和审核人签字,使用后归入技术资料档案. 6.项目经理部应将分包人的技术管理纳入技术管理体系,并对其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交底,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分项工程预检和隐检,竣工验收等进行系统的过程控制. 7.对后续工序质量有决定作用的测量与放线,模板,翻样,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基础,各种基层,预留孔,预埋件,施工缝等应进行施工预验并做好记录. 8.各类隐蔽工程应进行隐检,做好隐验记录,办理隐验手续,参与扣方责任人应确认,签字. ?9.项目经理部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企业的技术措施纲要实施技术措施计划.

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附件一: 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一、划界范围 全省所有的省级河道,市级河道。2007年完成钱塘江、东西苕溪流域省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其它流域以市级河道为主;2008年完成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省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其它流域以市级河道为主。2009年开始县级河道管理范围的划界工作。 二、划界依据 (1)《xx水法》 (2)《xx河道管理条例》 (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4)水利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河道管理范 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5)各流域防洪规划、各城市防洪规划及总体规划、河 道整治规划或堤线规划等。 三、划界标准 (1)河道1:2000带状地形图测量。 (2)在带状地形图上标出四线,即岸线、堤线、管理线 和保护线。 (3)将划界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并同意。 (4)制作统一的公里桩、界桩并进行现场放样埋设。 (5)制作统一的告示牌,以政府名义进行告示。

(6)资料整理归档。 四、测量技术方案 1、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9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2、平面、高程系统 平面控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3°带,不同度带需分别提供控制计算的两套成果。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平面控制测量 充分利用已有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平面控制等级为五等(含五等)以上,控制点标石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埋设,一条河道涉及到多个县市的,一个行政区划的控制点编号按顺序编号,测图范围外的GPS控制点需绘点之记,点之记格式须统一。 采用GPS接收机静态测量法观测,并以边连式组网。观测结束后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必须经两人对算,测量精度 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高程控制测量 充分利用原有国家高等级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等级为五等(含五等)以上,水准点标石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埋设,一条河道涉及到多个县市的,一个行政区划的水准点编号按顺序编号,绘制统一格式的点之记并办理委托保管

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系统介绍

教育技术装备 标准化管理系统简介 系统概述 公司在开发该系统时,充分调研了湖南、江西、河北、广西在装备信息化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校信息化水平现状,教育装备管理的特点(设备品种多,管理烦琐,统计数据难等),基于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都需要摸清家底,掌握各类设备的装备缺口,进行动态数据统计等需求开发了该系统。 一、系统主要功能目标 1、建立全省装备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一个省(或地市)教育装备数据的电子化,各学校登陆系统,录入各类设备(用房)的数量,以形成各学校装备设备的电子帐。基础数据库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科学、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卫生等10个学科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图书、装备人员、课桌椅、装备用房等基础数据; 2、装备现状查询、统计:省、市、县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可以逐级查询下级单位的各类设备的现有数,进行分类统计,形成报表,以便管理部门摸清家底。有固定报表统计和组合条件查询,可以查询各类数据。包括: 1)学校现有设备统计、查询:省、市、县教育局可以方便查询到下级单位或学校各类设备的库存情况、做到对各学校现有设备一清二楚; 2)缺口统计、查询:省、市、县教育局可以方便查询到下级单位或学校各类设备的缺口数量、和缺口的金额。 3、系统内置装备标准:软件内置了教育部的教育装备的配备标准,以及各类设备的参考价格。 4、装备达标分析:系统根据各学校现有库存数、内置的装备标准,对各学科的教育仪器和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装备用房和图书做出达标分析。 5、采购管理功能,能自动汇总各学校(或下级单位)的申购数,进行分包采购,然后产生产品分发单。以减少了传统的采购工作中,人工统计数据,人工制作分发单形成的

路灯控制管理系统 第3部分:路灯控制管理终端技术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29.140.99 K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4923.3 2017 路灯控制管理系统第3部分: 路灯控制管理终端技术规范 S t r e e t l i g h t s c o n t r o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P a r t3: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 s t r e e t l i g h t s c o n t r o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t e r m i n a l 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信道分类2 5 类型标识代码2 6 技术要求3 7 试验方法13 8 检验规则22 9 标志二运输二贮存24

前言 G B/T34923‘路灯控制管理系统“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第3部分:路灯控制管理终端技术规范; 第4部分:路灯控制器技术规范; 第5部分: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第6部分:通信协议技术规范三 本部分为G B/T34923的第3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二杭州讯能科技有限公司二天津市路灯管理处二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杭州瑞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重庆市城市照明管理局二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保丰二岑炜二陈壬贤二翟峰二葛金法二徐英辉二荆松涛二李亮二戴晨峰二李列二孙卫平二吕英杰二祝恩国二唐悦三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 方案 为做好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促进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是依法保护河道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划界确权,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管好河道和水利工程,有利于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有利于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对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扎实做好河道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XX年12月底前,完成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的编制,报市水利局审查后,由区政府批复实施;XX年底完成市、区重要河道的确权登记发证,并发布政府公告,埋设界碑界桩;XX年底,完成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划界工作;XX年6月底前组织区级验收,年底前迎接省市验收。 (二)主要任务。完成市管和区级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完成

镇、街道管理的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具备条件的进行登记发证;对其他水利工程进行划界登记。已确权登记和划界登记的所有河道和水利工程要明确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设施,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确保河道和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 三、范围和标准 (一)划界确权范围:河道、堤防、水库、沟渠。 (二)划界确权标准: 1.河道管理范围 (1)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和护堤地(管理范围线:距背水侧堤角5m;保护范围线:管理范围线外距离7m)。 (2)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 平原地区无堤防区级以上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5m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7m。 平原地区无堤防镇级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2m的区域。 其它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2.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 (1)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堤身、堤内外戗台、防渗导渗工程及堤内、外护堤地(其中堤外护堤地自堤脚外侧5—10m),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护堤导控工

系统规范化管理精选

CI系统规范化管理 我们所称的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本公司的章程的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包括各类报表、图表、公司的CI规范等等),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 (一)逐步将公司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随 (二)明确界定各管理层上下之间、横向之间的责权关系,减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 (三)系统地开发和建立公司的“管理软件”,使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经验的积 (四) (一) 1. 2. 3. 4.CI (二) 基本制度——是指在公司章程的规定范围内,对公司的基本组织规程和各业务领域的管理制度所作的基本规定,如各机构分工规定、责权划分、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 作业程序——是指在公司各类动态管理事务的工作流程所作的基本描述和规定,例如:公司 图表报表——是指对公司各类图表、有的格式、内容、编号、流向、存档、审核等进行规范 CI规范——是指对公司外在形象的统一设计和规定,如信封、便笺、包装袋、招牌、广 (一) 1.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确定基本原则,并确定规范化管理工作小组 2. 3. 4. 5.每年组织一次对规范管理文件的修订,通过对规范管理文件的不断修改补充,使本 A 委员:由总裁、财务总监、执委主任、副总裁构成。 B

委员:由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各部门经理兼任。 C 委员:由副厂长各部门负责人兼任。 (二) 规范化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具体完成规范管理文件的拟定、修改和监督执 第五条规范化管理文件的实施循环图(见图 17.4.1) 所有的规范管理文件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后并非一成不变,它必须根据实施效果以及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 PDCA 壹、 规范化管理文件的制作、实施规定 第一条为积极推进我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使规范管理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有所依循,特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规范管理文件指的是由本公司(工厂)规范化管理委员会签发对全公司 系统的管理和动作进行规定和描述的指导性文件,规范管理文件一经正式签发实施,即具 第三条规范管理 (一 ) (二 ) (三 ) (四 )CI (一 ) (二 ) (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一)G 类 (General) (二)S 类(Secret),即机密类,限制在公司部门经理(含下属企业经理) 以上和相关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