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新课堂2018-2019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综观历史长河,祖国的命运品牌人民的赤子之情,也是国家一代代人奋斗的结果。
作为九年级时必须要学习的课文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一首民族精神的歌曲,不仅展现了祖国的美好,更传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美好,值得我们深刻地理解和传承。
一、导前——先了解1、听歌识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词语理解——背出正文中的生僻词语并学会使用,如:雄奇、沐浴、神州、辽阔、蔚蓝、葱郁。
3、国家地理——懂得祖国的地理位置、辽阔面积、各民族分布、山川河流等。
4、人文历史——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黄河、长城、万里长江、丝绸之路、革命斗争、改革开放等。
二、导中——感悟精神1、赏析歌曲——大声朗读和模仿标准发音,不断感受其中的情感渲染。
让学生意识到一首歌曲可以通过感人肺腑的歌词和旋律,传达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感。
2、铭记历史——言简意赅地教授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提升学生的国家历史素养。
3、突显重要性——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国的地理、风土人情等,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
4、其它学科——结合文化传承,学习民俗、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一系列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三、导后——涵养自我1、爱国主题——在学习本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爱国主题,让学生自觉涵养爱国情感。
2、创意表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性表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朗诵、仿写歌词、制作地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3、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历史文化名胜、纪念馆等场所,看到祖国的美好,感受祖国的民俗风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思和文化自信。
4、行动计划——制定个人和组织行动计划,学生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爱国、推动发展的想法以及有什么可以付诸实践的行动计划。
精选文档科目:九年级语文(下)教课方案课题: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讲课人:课型:新讲课预习导学1.朗全,圈出中的生字。
干 ( bi ě)( bó) 船( wō)行胚( pēi )芽诱惑( wǎng)隧 ( suì) 洞( f ēi )淤( yū)( qi àn)2.理解歌中的要点。
疲:特别疲倦。
崭新:崭新 ( 多指服饰 ) 。
诱惑:因为分辨不清而感觉不知怎么。
:。
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涨的子。
3.激情朗全,意会作的境地和感情。
并区分的奏和重音。
⋯⋯我/是你崭新的理想,从神的蛛网里/脱;我/是你雪被下/古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是/的凌晨正在/薄;──祖国啊!我/是你十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 和;你/ 以痕累累的乳房饲养了诱惑的我、沉思的我、沸的我;那就 / 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获得你的富、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的 / 祖国!4.作者接舒婷,中国女人,出生于福建海市石,原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鼓浪。
1969年下插,1979年开始表歌作品,主要著作有集《双桅船》《会唱歌的尾花》、《鼻祖》,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被成多国文字,介到西德、法国、美国、荷、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她是新期以来,最受青年迎的人。
5.文体介——朦20 世 70 年月末 80 年月初,中国上出了一个新的歌门派——朦。
朦有明的“异”色彩和新的美学原,在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以代意思虑人的本,常常拥有责怪意和患意,表出冷色。
朦重视主的造和个人心里感情的抒,表自我意的念和幻。
朦的意象常常有多性和不确立性,表出烈的代意。
舒婷、北、城等是朦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是朦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1.认识舒婷的歌在委宛波折中表达心声的特色。
2.理解中的形象,会歌含的深邃感情,培育解歌的能力。
3.品尝歌丰饶表力的言。
4.掌握歌的感情程,培育优秀的美情味,增祖国、献身祖国的感情。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 走近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诗作被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2. 文体简介朦胧诗:在诗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
注重主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
舒婷、北岛、顾城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 主题解说本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回顾祖国历史,描摹现在,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4. 难点攻克这首诗描述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提示一:诗中着力描述了“我”的形象,“我”这个形象,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提示二:诗中还有“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这些形象象征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顽强活力。
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提示三:诗中还描述了“ ’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等形象,写出了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的坚强。
01积累运用1. 为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是你额上x m()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2)我是干bi e()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qi c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f贸)红的黎明/正在喷薄2. (济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1.朗诵全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词。
干瘪(biě) 驳(bó)船蜗(wō)行胚(pēi)芽迷惘(wǎng)隧(suì)洞绯(fēi)红淤(yū)滩纤(qiàn)绳2.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3.激情朗诵全诗,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的我、沸腾..的我、深思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作者链接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9年下乡插队,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她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5.文体简介——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朦胧诗。
朦胧诗带有鲜明的“异类”色彩和新的美学原则,在诗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往往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
朦胧诗注重主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2.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通过讨论点拨分析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三、知识梳理1.重点字词干瘪biě纤qiàn绳簇cù新笑涡wō绯fēi红淤yū滩2.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第三节诗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4.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四、学法指导1、诵读感悟法2、联想想象法3、讨论点拨法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①熟读课文重点词。
(1)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2)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②设问(1)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
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句该怎样理解?3.讨论释疑通过合作讨论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
①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
第0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感知祖国形象。
2.品读诗歌,探究意象,感受主人公情感历程。
3.悟读诗歌,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1.品读诗歌,探究意象,感受主人公情感历程。
2.悟读诗歌,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学习过程】预习案1.背景介绍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
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
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2.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3.利用工具书,完成字词积累。
(1)给划线字注音疲惫()熏黑()隧洞()蜗行()干瘪()淤滩()驳船()纤绳()簇新()胚芽()笑涡()喷薄()伤痕累累()迷惘()(2)解释词语意思【胚芽】【簇新】【干瘪】【疲惫】【迷惘】【绯红】【喷薄】【伤痕累累】4.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若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学习案第一课时【活动一:听读感知诗歌内容】1.明节奏知语调、语速和情感第一节:(语速___________感情:______________)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第二节:(语速_____________感情:______________)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1. 给加点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目标】1.了解舒婷的诗歌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增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儿女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干瘪(biě) 驳(bó)船蜗(wō)行胚(pēi)芽迷惘(wǎnɡ) 隧(suì)洞绯(fēi)红淤(yū)滩纤(qiàn)绳2.作者名片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背景资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979年。
从“文化大革命”中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经历过深重灾难后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生发出一种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写下了这首抒情短诗。
4.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通感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歌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怎样理解诗文中的借景(物)抒情
在中考题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一般以赏析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频率较高。
[解题技法]
运用借景(物)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物)是次,抒情是主;写景(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要为抒情而写景(物)。
素材积累:
朦胧诗人的代表——舒婷
20世纪70年代末,舒婷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而闻名。
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她的诗不注重对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她从关心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舒婷的诗具有一种崭新的审美视野,能够超越以往新诗的陈旧观念,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律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她的诗既有着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着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真实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导学目标】
1.了解舒婷的诗歌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增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儿女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干瘪(biě) 驳(bó)船蜗(wō)行
胚(pēi)芽迷惘(wǎnɡ) 隧(suì)洞
绯(fēi)红淤(yū)滩纤(qiàn)绳
2.作者名片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背景资料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979年。
从“文化大革命”中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经历过深重灾难后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生发出一种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写下了这首抒情短诗。
4.文体知识
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通感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歌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重音和节奏,教师示例。
【交流点拨】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刚从神话的蛛网
..;
..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
..下/古莲的胚芽
..;
我/是你挂着眼泪
..;
..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
...;
...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
..的黎明
..
正在/喷薄
..;
——祖国
..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
......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
....的乳房
喂养
..了
迷惘
..的我;
..的我、深思
..的我、沸腾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
....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
..、你的自由
..;
..、你的荣光
——祖国
..啊,
我亲爱
...的/祖国
..!
(二)整体感知
1.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合作探究深悟文本
步骤三精读诗歌深层探究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
“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2.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