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8)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1A、感官 B 、审美能力 C 、想象 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黑格尔 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 B 、席勒 C 、康德 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A、柏拉图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 D 、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 B 、再现 C 、抽象 D 、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D )A、自然 B 、社会 C 、人生 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概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美的哲学C. 人类心理活动D. 自然科学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审美经验”是指什么?A. 观看艺术品的经验B. 评价艺术品的经验C. 体验美的过程D. 创作艺术品的经验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社会经济状况答案:D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关注什么?A.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B.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C.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提出的审美判断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主观性、无利害关系性、目的性。
普遍性指的是审美判断要求所有人都同意;主观性强调审美判断是个人主观的感受;无利害关系性是指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目的性则是指审美判断中的对象被视为目的本身,而非手段。
2. 什么是“美的形式”?请举例说明。
答案:美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它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节奏等元素的和谐统一。
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以其完美的比例和线条,展现了人体美的典范,体现了形式美的特质。
3. 简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精神或理念在感性世界中的显现。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美是理念与感性的统一,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
艺术作品通过感性形式表达出普遍的理念,使观者能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理念的存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柏拉图在美学上主张美是超越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理念,艺术作品只是模仿现实的不完美复制品。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B. 科学C. 哲学D. 宗教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比较研究B. 实证研究C. 历史研究D. 抽象研究答案:B3. 美学之父是谁?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4. 美学中的“形式美”通常指的是什么?A. 内容美B. 功能美C. 比例美D. 色彩美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印象派画家的作品?A. 《睡莲》B. 《星夜》C. 《日出·印象》D. 《蒙娜丽莎》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些选项?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科学美学E. 技术美学答案:ABCDE2. 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揭示美的本质B. 研究美的形式C. 探讨美的价值D. 分析美的规律E. 指导美的实践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A. 模仿论B. 表现论C. 形式论D. 功能论答案:ABCDE4.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哪些?A. 哲学分析B. 逻辑推理C. 实证调查D. 历史比较E. 跨学科研究答案:ABCDE5.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通常包括哪些元素?A. 感官体验B. 情感体验C. 认知体验D. 想象体验E. 道德体验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美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的审美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质量。
2. 请解释什么是“审美距离”。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的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它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评价和欣赏美。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审美标准。
答案:常见的审美标准包括和谐、平衡和比例。
4. 请简述“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美学概论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B. 美的规律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答案:C3. 美学中的“审美”一词通常指的是:A. 对美的追求B. 对美的欣赏C. 对美的理解D. 对美的创造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社会习俗D. 个人情感答案:C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内容的重要性B. 形式的独立性C. 形式与内容的结合D. 形式对内容的依赖答案:B二、多选题6.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 B, C, 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体验?A. 个人经历B. 文化背景C. 情绪状态D. 社会环境答案:A, B, C, D8. 在美学中,审美判断通常包括哪些特点?A. 主观性B. 客观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A, C9.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哲学分析B. 经验研究C. 历史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A, B, C, D10. 以下哪些作品可以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A. 诗歌B. 绘画C. 音乐D. 建筑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错误)12. 鲍姆加登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正确)13. 审美体验只存在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
(错误)14. 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不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错误)15. 美学研究可以完全脱离艺术作品进行。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规律以及艺术作品的价值,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17. 描述审美体验的过程。
审美体验通常包括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四个阶段。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美的哲学C. 艺术史D. 艺术批评答案:B2. 下列哪位哲学家对美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所有上述答案:D3. 美学中的“审美经验”指的是什么?A. 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B. 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C.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D. 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答案:B4. 形式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A. 社会功能B. 情感表达C. 形式和结构D. 历史背景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中的常见心理反应?A. 愉悦B. 悲伤C. 好奇D. 厌恶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美学之父是________,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答案:鲍姆加登7.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8. 杜威的美学理论强调了艺术与________的联系。
答案:生活经验9. 现代美学中,________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由观众的解读决定。
答案:接受美学10. 审美距离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与作品保持的________。
答案:心理距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答案: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审美经验、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审美心理学、文化美学等。
12. 描述一下康德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的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无利害关系的愉悦性等特点。
13. 什么是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答案:艺术的再现是指艺术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反映,而表现则是指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其情感、思想和观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审美经验通常包括感知阶段,即对艺术作品的初步感受;情感阶段,即艺术作品引起的情感反应;和理解阶段,即对艺术作品深层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德国古典美学”。
——错误。
理由:在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美学诗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独立和相对成熟的学科,但还不具备真正的科学性质,因为在康德,席勒,歌德,黑格尔等著名美学家那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唯心主义的成分。
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但他们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对文学艺术的一些著名论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为后继者的美学研究不仅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美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变革,具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2、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
——正确理由: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B、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C、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所以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劳动和创造中产生的,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一切享受和享乐都是不道德的和不可靠的。
“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一重大的美学命题,对于培养人们的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启迪人们的创造意识,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美感与快感没有区别”。
——错误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
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
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
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
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
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
4、“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正确因为美感具有: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2.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经验的要素?A. 感知B. 情感C. 认知D. 行为3. 艺术与美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D. 艺术与美是不可分割的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黑格尔C. 康德D. 尼采5.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鲍姆加登对美学的贡献。
2. 解释“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3. 描述康德关于美的几个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其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鲍姆加登2. D. 行为3. 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4. C. 康德5. A. 庄子二、简答题1. 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在《美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审美距离”是指在审美活动中,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以便更客观、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它有助于避免个人情感的干扰,使审美体验更加纯粹和深刻。
3.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美的事物不具有实用目的,但又能引起人们的愉悦感。
他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美是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即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具有共通性。
三、论述题1.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
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 1750 年, 德国哲学家_鲍姆嘉通_的《_美学》正式出版, 在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有_知、_情、_意三个部分。
2.美的理论观念可以概括为_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_、_美不在现象, 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_、_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或美是生活三个范式。
3.美感的发展经历了_不自觉到自觉_、_实用到审美_、_简单到复杂_、_狭窄到广阔_、_粗略肤浅到细致深入_的过程。
4.艺术中的崇高的典型形式有宏伟、规模大、巍峨。
5.艺术类型的两翼是艺术种类与艺术风格。
6.从具体的审美实践来看, 审美活动方式的三种类型为日常式审美、鉴赏式审美和研究式审美三种。
7、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的美育思想体系。
8、梁启超所提出的变革文学的三个口号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9、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形成过程中以朱光潜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开创了美学史学科的研究。
10、美的一对基本表现形态是崇高和优美。
二、名词解释1.门类美学答: 门类美学是各类艺术美学特征和其他新领域的拓展。
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影视、商品、环境、科技、饮食等美学。
2.摹仿论答: 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基于理性本质寓于感性现象之中的哲学观点, 即通过描写个别事物来反映普遍性的“可然律或必然率”;基于没是比率匀称这一观点, 也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形式规律的重要性, 提出了戏剧创作中的“单一完整”的统一性原则。
3.接受美学答: 狭义地说, 是一种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接受活动, 如果用经济学的术语来措辞, 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
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是动态的, 是一个流淌着的过程。
4.创造想象答: 创造想象是对再造想象的突破。
虽然仍需要以以往的知觉经验为基础, 但却是人的创造力的一种发挥, 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显现, 是美感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审美经验C. 艺术作品分析D. 艺术市场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的无利害性”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什么?A. 作品内容的重要性B. 作品形式的独立性C. 作品与现实的关联D. 作品的道德价值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的?A.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B. 黑格尔的《美学》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D. 马克思的《资本论》答案:D5. 审美经验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什么?A. 观察者与艺术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察者对艺术品的主观感受C. 观察者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D. 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位置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审美经验、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审美价值、审美标准等。
它探讨人们如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美,以及美在艺术和生活中的作用。
2. 描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特点。
答案: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普遍性、主观性、无利害性和目的性。
普遍性指审美判断具有普遍适用性;主观性指审美判断基于个人的感受而非客观标准;无利害性指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目的性指审美判断具有内在的、非工具性的价值。
3. 解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色彩、节奏和结构等,认为美主要来源于作品的形式安排。
内容美则侧重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故事,认为美来自于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审美经验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答案:审美经验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核心。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审美经验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在艺术欣赏中,观众通过审美经验来感知和评价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美学的奠基人?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2.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美的现象D. 美的本质答案:D3. 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形式主义美学?A. 自然美是最高级的美B. 美在于事物的内在和谐C. 美在于事物的外在形式D. 美在于事物的精神内涵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审美范畴?A. 崇高B. 悲剧C. 喜剧D. 真理答案:D5. 下列哪位艺术家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代表?A. 毕加索B. 米开朗基罗C. 达芬奇D. 莫奈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______世纪。
答案:182. 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范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优美、崇高、悲剧3. 中国古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庄子、孟子、韩非子4. 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创作、表现、欣赏5. 美育的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审美情感、促进个性发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答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本质、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的本质、美的现象、美的规律以及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2. 简述形式主义美学的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形式主义美学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外在形式,强调形式的美感。
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
3. 简述审美范畴中的优美、崇高、悲剧的特点。
答案:优美:形式和谐、内容平静、给人以愉悦感;崇高:形式巨大、内容丰富、给人以震撼感;悲剧:表现人生苦难、冲突、毁灭,激发人们奋发向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美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B )A、时代性差异B、阶级性差异C、个人性差异D、民族性差异21、“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2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 )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23、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 C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24、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B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25、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C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26、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D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27、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B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28、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B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2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30、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 )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31、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二、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客观规律;苏格拉底认为美是客观目的;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理念。
2、康德美学关键美词:“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和“主观普遍性”。
3、科学、宗教、艺术,还有道德,是人类不同心理活动的对应物,满足的是人类不同的精神需求。
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宗教求圣。
4、康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
5、西方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着三个发展阶段:①_哲学_;②_心理学_;③_艺术学_。
6、美和丑都是审美的,美的问题和丑的问题也都是美学问题,美和丑之外,还有一个“非审美”。
7、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
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
8、克罗齐美学观点就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9、从毕达哥拉斯起,西方美学基本问题是“美是什么”。
在康德那里,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是什么”。
而在黑格尔这里,则变成了“艺术是什么”,美的研究也变成了艺术的研究。
10、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美是关系。
此关系的含义有三:①事物本身各部分所组成的关系,实在的美;②事物与它物的关系,见到的美;③人的想象关系,虚构关系,想象的美和虚构的美。
11、“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三个部分,其中知是理性认识,已由逻辑学来研究,意是道德活动,已由伦理学来研究,情属于感性认识的部分,应该由美学来研究。
1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色彩、形体、声音。
13、美育的典型方法包括感兴、协调、激励、启悟。
14、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抒情性和表演性,过程性和流动性,节奏感和韵律美。
15、中国先秦美学的历史起点是老子的美学思想,先秦道家美学的集大成者是庄子。
16、从我国美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具体说来应包括美、审美、艺术和审美教育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1、审美心理距离说:①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②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2、丑:①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②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③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崇高:①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②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③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不相同的。
5、寓教于乐:①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②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③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6、美学研究的对象:①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③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四、简答题1、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基本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人类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古希腊古罗马美学,也是西方美学史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种子,美学的根。
2、柏拉图说“美是难的”,你怎样理解?答:“美是难的”即美难以界定。
其原因首先在于美的对象的复杂性,形式无穷多样,内容千变万化;其次是人的复杂性,表现为人的价值的多元化,无法对人的本质做界定;再次是人的审美的变化性,对同一客体不同人不同情境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3、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①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生活。
②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③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①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②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③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5、美育的任务是什么?实施美育的途径有那些?答:美育的任务:(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培养审美的敏感(3)培养创造美的能力(4)塑造完美的人格;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主要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等途径。
6、什么是移情美学答:把移情说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美学理论的人是立普斯。
移情就是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情感移入对象从而体验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
移情也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
移情学派认为,审美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将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结果就使自我变成了对象,对象变成了自我。
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对象是美的,而这样一种“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
一个对象美不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感态度。
对象的形式是移情的条件。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主体的态度。
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美学中“意境”这一概念。
要点:(一)、意境的形成与发展:“意境”最早出现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各种意境的意在言外的旨趣;宋代诗歌推崇风格平淡、意味不尽的艺术形象,实质上是对意境的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