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章碳族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64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辅第18讲:碳族元素【考纲要求】1.掌握碳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导致性质上的特殊性。
2.能熟练运用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解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3.掌握CO 2与CO 、CO 2与SiO 2、NaHCO 3与Na 2CO 3这三组物质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的不同。
4.自主建立碳族元素的知识网络。
教与学方案一、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包括碳(C )、硅(Si )、锗(Ge )、锡(Sn )、铅(Pb ),为第IV A 族元素;最外层均有四个电子,决定了碳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特别是碳和硅),其化合价主要有+4和+2;但电子层数不同,又导致了性质具有递变性:从碳→铅,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有着明显的递变规律。
种类最多的元素。
二、碳、硅元素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制法及应用的比较1.碳单质:(1)物理性质:碳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
(见表18—2)(2)化学性质:①C + O 2 = CO 2 ②2C + O 2 = 2CO ③C+4HNO 3(浓)=CO 2↑+ 4NO 2↑+ 2H 2O ④ C + 2CuO = 2Cu + CO 2↑⑤ C + CO 2 = 2CO ⑥ 2C + SiO 2 = Si + 2CO ↑2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4.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对比:(表18—5)【例题解析】[例1] 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曾根据他所发现的周期律,预言过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X(当时称为类硅)。
下列有关类硅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CD)A.XH4不稳定,但有强还原性B.可用焦炭在高温下从XO2中冶炼XC.X单质的熔点比硅高 D.X(OH)4的酸性比H2SiO3强[例2] 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与C60结构类似的还有C60分子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g/mol【针对训练】基础训练1.质量相等的石墨与足球烯(C60)所含质子数(B)A.前者多 B. 相等 C. 后者多 D. 无法确定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B)A.金刚石、石墨B.水、重水C.氧气、臭氧D.晶体硅、无定形硅3.下列物质中,能直接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C)A.金刚石B.石墨C.晶体硅D.水晶4.下列叙述能确定是ⅣA族元素的是(D)A.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B.有+2和+4两种化合价C.易形成共价化合物D.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5.下列元素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弱的是(A)A. SiB. PC. SD. Br6.不能通过化合反应来制取的物质是(B)A. SiCl4B. H2SiO3C. Na2O2D. CaSiO37.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D)A.石灰石煅烧生成CO2和CaOB.纯碱、石灰石、石英共熔制玻璃C.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过氧化钠吸收CO2放出氧气8.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跟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C)A. SO2B. CO2C. COD. H2S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高中化学关于炭族元素的知识点详解1. 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① 碳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4个电子,C、Si为非金属元素,Ge、Sn、Pb为金属元素。
② 正价为4,负价为-4。
③ 非金属元素可形成气态氢化物RH4④ 非金属元素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3,其水溶液呈酸性;金属元素低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具两性偏碱性。
2. 碳单质(C)碳元素价态变化及重要物质: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
(1)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处于四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跟四个碳原子结合成正四面体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构成一个空间网状晶体,为原子晶体。
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每层内的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一个个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同一层内,相邻的碳原子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以范德华力相结合,因层与层之间易滑动,质软。
石墨晶体为层状晶体(看作混合型晶体)。
(2)物理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3)化学性质:碳单质常温下性质很稳定,碳的性质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碳的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相似。
① 可燃性:在充足空气中燃烧C O2(足) 2CO② 高温下,与氢、硫、硅等发生化合反应:C+2S CS2(C表现还原性)C+Si SiC(C表现弱氧化性)C+2H2 CH4(C表现弱氧化性)③ 高温下,与钙、铁、铝、硅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碳化物或还原出金属单质。
CaO+3C CaC2+CO(电石)CuO+C Cu+COSiO2+2C Si+2COFe2O3+3C 2Fe+3CO④ 高温下,与水蒸汽发生反应,⑤ 与氧化性酸发生反应:C 4HNO3(浓) CO2↑ 2SO2↑ 2H2O3. 二氧化碳(CO2)属于酸性氧化物,即为碳酸酸酐。
(1)分子组成和结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加压和降温下变为雪状固体叫干冰,若在压强为101帕,温度℃时,干冰可升华成气体;CO2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1)。
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点我们从初三开始接触化学,第一个知识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好的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点篇1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在目前的112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90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
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摘要本文简单粗略地介绍了Ⅳ主族,即碳族元素的基本通性,并对其中的碳元素和硅元素进行展开,分析了它们的单质,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揭示了它们在现实生活、工业等各个领域的用途及应用前景。
最后对碳、硅元素之间的异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有关碳元素、硅元素以及碳族元素的扩展知识。
关键词: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沸石分子筛、半导体、高温结构陶瓷、纤维一.碳族元素的通性碳族元素是Ⅳ族元素,包括碳(carbon C)、硅(silicon Si)、锗(germanium Ge)、锡(tin Sn)、铅(lead Pb)、五个元素。
碳和硅是非金属元素,其余三种是金属元素。
本族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s2np2。
碳和硅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常见的氧化态为+4。
由于C-C单键的键能比C-H、C-O的键能低,所以含C-C键的化合物大量存在。
碳原子还有较强的形成多重键的倾向。
与碳相比,硅生成多重键的倾向明显减弱,在绝大多数化合物中硅原子常以sp3杂化形成4个单键,由于Si-O键能比Si-Si键能多,所以硅是亲氧元素。
随着本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过渡到第六周期元素铅时,由于原子核中有充满的4f亚层,有集中增强的核电场,加强了6s电子的穿透性,使6s能级显著降低,6s电子较不易成键,这就是所谓的“惰性电子对”。
因此,在锗、锡、铅中,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稳定氧化态由+4变为+2。
+2氧化态的锗有很强的还原性,而+2氧化态的锡和铅离子在极性溶液中存在,+4氧化态的铅为强氧化剂。
碳和硅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其中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锗的分布很分散,锡和铅矿藏较集中,易提炼。
锡在自然界中主要的矿石是锡石SnO2,我国有丰富的铅资源。
铅的主要矿石是方铅矿PbS。
碳族元素的单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例如,高纯度的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用来制造各种半导体元件,锡和铅可用于制造合金,铅还可以作核反应推的防护屏等。
第14章碳族元素(碳硅锗锡铅) 碳 1. 甲酸分解:HCOOH浓H2SO4CO↑+H2O2. 碳酸根与铁离子:3CO32-+2Fe3++3H2O=2Fe(OH)3↓+3CO2↑3. 二氧化碳与氨气:CO2+H2O+NH3=NH4HCO34. 2CO2+[Sn(OH)6]2-=Sn(OH)4↓+2HCO3-5. 碳与氧化铅:C+PbO=Pb+CO↑6. 一氧化碳与氧化铅:CO+PbO=Pb+CO2↑7. 草酸分解:H2C2O浓硫酸△CO2↑+CO↑+H2O8. 碳酸钙与盐酸:CaCO3+2HCl=2CaCl2+H2O+CO2↑9. 一氧化碳与氯化亚铜:CO+CuCl+2H2O=Cu(CO)Cl·2H2O10. CO2+K2CO3+H2O=2KHCO311. 碳酸氢钾分解:2KHCO3= CO2↑+K2CO3+H2O12. 碳酸钾与二氧化硫:K2CO3+SO2=K2SO3+CO2↑13. 碳酸钾与硫化氢:K2CO3+H2S=K2S+H2O+CO2↑14. 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15.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CO2+Ca(OH)2=CaCO3↓+H2O16. CaCO3+CO2+H2O=Ca(HCO3)217. 碳与氧气:2C+O2=2CO18. 碳与氧气:C+O2=CO219. 一氧化碳与氧气:2CO+O2=2CO220. 碳与氧化锰:C+MnO=Mn+CO21. 一氧化碳与氧化锰:CO+MnO=Mn+CO222. 碳与氧化锌:C+ZnO高温Zn+CO23. 碳与水:C+H2O红热CO+H224. CO+PdCl2+H2O=CO2+2HCl+Pd↓25. CO+CuCl+2H2OH+Cu(CO)Cl·2H2O26. 一氧化碳与铁:5CO+Fe高温[Fe(CO)5]27. 碳酸钙分解:CaCO煅烧CaO+CO2↑28. 2CO32-+H2O+2Mg2+=Mg2(OH)2CO3↓+CO2↑29. HCO32-+Mg2+=MgCO3↓+H+30. 2C+SiO2+2Cl2△SiCl4+2CO31. 3C+3Cl2+B2O3△2BCl3+3CO32. 碳酸钠与二氧化硅:Na2CO3+SiO共融Na2SiO3+CO2↑33. 甲烷分解:CH41000℃C+2H234. 甲烷分解1500℃:2CH41500℃C2H2+3H2硅 1. 硅酸根与铵根:SiO32-+2NH4+=H2SiO3↓+2NH32. 二氧化硅与碳酸钠:SiO2+NaCO3共融Na2SiO3+CO2↑3. 二氧化硅与氟化氢:SiO2+6HF=H2[SiF6]+2H2O4. 甲硅烷分解:SiH4500℃Si+2H2↑5. SiCl4+LiAlH4乙醚SiH4↑+LiCl+AlCl36. SiF4+4H2O=H4SiO4↓+4HFSiF4+2HF=2H++[SiF6]2-7. 甲硅烷自燃:SiH4+2O2自燃SiO2+2H2O8. 四氯化硅与锌:SiCl4+2Zn=Si+2ZnCl29. 硅与氟气:Si+2F2=SiF410. 硅与氢氧根:Si+4OH-=SiO44-+2H2↑11. 3Si+18HF(aq)+4HNO3(浓)=3H2[SiF6]+4NO↑+8H2O12. 二氧化硅与碳:SiO2+2C1800℃Si+2CO↑13. 硅与氯气:Si+2Cl2△SiCl414. 硅与盐酸:Si+3HCl△SiHCl3+H215. SiCl4+2Zn△Si+2ZnCl216. 四氯化硅与氢气:SiCl4+2H2>1100℃Si+4HCl17. SiHCl3+H21100℃Si+3HCl18. 二氧化硅与氟化氢:SiO2+4HF(aq)=SiF4↑+2H2O19. SiO2+6HF(aq)=H2SiF6+2H2O20. 二氧化硅与氢氧根:SiO2+2OH-△SiO32-+H2O21. SiO44-+4H+=H4SiO4↓22. 二氧化硅与镁:SiO2+4Mg高温Mg2Si+2MgO23. 硅化镁与盐酸:Mg2Si+4HCl(aq)=SiH4↑+2MgCl224. 甲硅烷分解:SiH4500℃Si+2H225. SiH4+2O2自燃SiO2+2H2O26. 甲硅烷水解:SiH4+(n+2)H2O=SiO2·nH2O↓+4H227. SiH4+2KMnO4(aq)=2MnO2↓+K2SiO3+H2O+H228. 四氯化硅与水:SiCl4+4H2O=H4SiO4↓+4HCl↑29. SiO2+2C+2Cl2△SiCl4+2CO30. SiF4+4H2O=H4SiO4↓+4HFSiF4+2HF=2H++[SiF6]2-锗 1. 锗与浓硝酸:Ge+4HNO3(浓)=GeO2·H2O↓+4NO2↑+H2O2. 锗与氢气:Ge+2H2700~800℃GeH43. 二硫化锗与硫化钠:GeS2+Na2S(aq)=Na2GeS34. 锗与氢气:Ge+2H高温GeH4锡 1. 锡与浓硝酸:Sn+4HNO3(浓)=H2SnO3(β)↓+4NO2↑+H2O2. 锡与浓盐酸:Sn+2HCl(浓) △SnCl2+H2↑3. 3SnS2+6NaOH(aq)=Na2SnO3+2Na2SnS3+3H2O4. 3[Sn(OH)3]-+2Bi3++9OH-=3[Sn(OH)6]2-+2Bi↓5. 锡与氢氧根:Sn+2OH-+2H2O=[Sn(OH)4]2-+H2↑6. SnCl2+2HgCl2=SnCl4+Hg2Cl27. [Sn(OH)6]2-+2CO2=Sn(OH)4↓+2HCO3-8. 锡与氯气:Sn+2Cl2(g)=SnCl4(l)9. 四氯化锡与硫化钠:SnCl4+2Na2S=SnS2↓+4NaCl10. SnCl2+Na2S=SnS↓+2NaCl11. SnCl2+4NaOH=Na2[Sn(OH)4]+2NaCl12. 3[Sn(OH)4]2-+2Bi3++6OH-=2Bi↓+3[Sn(OH)6]2-13. Sn(OH)Cl+HCl=SnCl2+H2O14. 2Sn2++O2+4H+=2Sn4++2H2O15. Sn4++Sn=2Sn2+16. Na2SnS3+2HCl=SnS2↓+H2S↑+2NaCl17. 3Sn+8HNO3(极稀)=3Sn(NO3)2+2NO↑+4H2O铅 1. 铅与浓硝酸:Pb+4HNO3(浓)=Pb(NO3)2+2NO2↑+2H2O2. 二氧化铅与盐酸:PbO2+4HCl=PbCl2+Cl2↑+2H2O3. 5PbO2+2Mn2++4H+微热5Pb2++2MnO4-+2H2O4. PbCrO4+4NaOH=Na2[Pb(OH)4]+Na2CrO45. 硫化铅与氧气:2PbS+3O2=2PbO+2SO26. 氧化铅与氢氧化钠:PbO+2NaOH=Na2PbO2+H2O7. Na2PbO2+NaClO+H2O=PbO2+NaCl+2NaOH8. 氧化铅与碳:PbO+C=Pb+CO↑9. 氧化铅与一氧化碳:PbO+CO=Pb+CO2↑10. 铅与浓硫酸:Pb+3H2SO4(浓)=Pb(HSO4)2+SO2↑+2H2O11.. 铅与浓盐酸:Pb+3HCl(浓)=H[PbCl3]+H2↑12. 铅与硝酸:3Pb+8HNO3=3Pb(NO3)2+2NO↑+4H2O13. Pb2++CrO42-=PbCrO4↓14. 2PbCrO4+2H+=2Pb2++Cr2O72-+H2O15. PbCrO4+3OH-=CrO42-+[Pb(OH)3]-16. 铅与稀盐酸:Pb+2HCl(aq)=PbCl2+H2↑17. 铅与氢氧根:Pb+OH-+2H2O=[Pb(OH)3]-+H2↑18. 硫化铅与氧气:2PbS+3O焙烧2PbO+2SO219. 二氯化铅与氯离子:PbCl2+2Cl-=[PbCl4]2-打印下来更方便记忆!。
13.4锗、锡、铅及其化合物1、锗、锡、铅单质(1)物理性质:①Ge:锗晶格结构与金刚石相同,具有灰白色的金属光泽,粉末状呈暗蓝色,硬度比较大,熔点为1210K。
高纯锗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②Sn:白锡是银白色金属,硬度低,熔点为505K。
Sn有三种同素异形体:灰锡(α型)、白锡(β型) 和脆锡。
白锡是银白色略带蓝色的金属,有延展性,可以制成器皿。
在常温下,锡是正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即为白锡。
温度低于286K时,白锡将慢慢转换为粉末状地灰锡(无定形),温度越低,转化速度越快,在225K时转变速度最快,因此,锡制品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会自行毁坏,变成一堆粉末。
这种变化先是从某一点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这种锡的“疾病”还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锡器,被称为“锡疫”。
由于锡怕冷,因此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别使锡器受冻。
有许多铁器常用锡焊接的,也不能受冻。
1912年,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一行人登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探险,他们带去的汽油全部奇迹般地漏光了,致使燃料短缺,探险队遭到了全军覆灭的灭顶之灾。
原来汽油桶是用锡焊接的,一场锡疫使汽油漏得无影无踪,造成这样一场惨祸。
温度高于434K时,白锡可以转化为具有斜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的斜方锡。
斜方锡很脆,一敲就碎,展性很差,叫做“脆锡”。
③Pb:铅是密度很大(11.35g·cm-3)、熔点低(601K)的金属,新切开为银白色,很快在表面生成碱式碳酸铅保护膜而呈暗灰色。
铅是银白色的金属(与锡比较,铅略带一点浅蓝色),十分柔软,用指甲便能在它的表面划出痕迹。
用铅在纸上一划,会留下一条黑道道。
在古代,人们曾用铅作笔。
“铅笔”这名字,便是从这儿来的。
所有可溶铅盐和铅蒸气都有毒,一旦发生铅中毒,应注射EDTA-HAc的钠盐溶液,使Pb2+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从尿中排出解毒。
(2)化学性质:①Ge: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氧反应,但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成GeO2,。
Ge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能被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成水合二氧化锗(GeO2·n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