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 格式:ppt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4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指征与术后管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心血管病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心力衰竭患者越来越多,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死亡率高,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难题。
近年来已经证明,心力衰竭的预后与心脏的不同步收缩相关,心电图QRS越宽,患者预后越差。
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即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三腔起搏器,改善房室之间和心室之间的同步性收缩,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也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因此近年来CRT 的使用越来越多。
但在CRT的使用指征掌握上和植入以后的随访管理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重视,即选择最适合的患者,做更好的随访管理,使得患者最大获益。
一、CRT指征掌握既往的不同的临床试验选择的人群QRS波群宽度不同,试验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最具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有COMPANION(Comparison of Medical TheraPY,Pacing,a n d Defibfill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研究:即心力衰竭患者药物、双心室起搏和双心室起搏除颤器(CRT —D)治疗对比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128个美国医学中心参加。
CARE—HF(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Heart Failure Trial)研究:即心脏再同步一心力衰竭研究。
该研究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共有82个欧洲医学中心参加。
上述研究肯定了CRT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
CRT的指征掌握也在不断变化,各国指南也略有不同,根据2016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推荐CRT指征掌握如下:1.对于优化了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的窦性心律患者,QRS 波间期≥150 ms、QRS 波呈LBBB 图形、LVEF≤35%,推荐使用CRT,以改善症状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IA)。
2.对于优化了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的窦性心律患者,QRS 波间期≥150 ms、QRS 波呈非-LBBB 图形、LVEF≤35%,可以考虑使用CRT,以改善症状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IIa)。
2023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设备是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高科技医疗设备。
该设备通过通过对心脏的电信号进行调整和同步化,能有效缓解心脏衰竭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RT设备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分析目前全球CRT设备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展,市场需求显著上升。
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CRT设备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36%,预计到2021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
这表明,未来CRT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驱动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是CRT设备市场需求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
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和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CRT设备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
另外,科技创新的推动也是CRT设备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
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CRT设备更加先进、智能、高效,使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市场前景分析未来,CRT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首先,随着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RT设备将逐渐走向全球化和个性化。
其次,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CRT设备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更高的治疗效果,未来CRT设备将会出现更多更加智能、高效的设备。
最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行业成为了重要的投资领域,CRT设备市场的增长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总之,CRT设备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升级下,CRT设备市场的未来将会更加广阔,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心脏再同步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通过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来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同步性和心脏收缩力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下是心脏再同步治疗操作的技术规范。
1.患者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于具有严重心室功能障碍、且存在QRS波宽度增大的心力衰竭患者。
患者需经过详细且全面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多种检查手段,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的适应症。
2.麻醉与术前准备: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一般在清晨进行,患者需进行最少8小时的禁食。
手术前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手术麻醉一般选择全麻,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静脉通路建立、氧气疗法等。
3.植入术操作:手术医生需进行消毒和铺巾操作,穿戴手术衣、手术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皮肤麻醉,然后在合适的位置进行皮下置入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一般是在左锁骨下静脉注射部位进行。
4.电生理检测:术中通常需要进行电生理检测,以确定植入电极的最佳位置。
通过电生理检测,可以选取合适的起搏位置,确保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有效性。
5.电极置入:在电生理检测确定的最佳位置进行电极的置入。
一般情况下,电极需要插入到右心房、右心室以及冠状静脉进行心肌再同步起搏。
6.心脏电刺激:置入电极后,医生需要对心脏进行电刺激,以测试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和刺激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提供心脏再同步治疗。
7.术毕处理及观察:手术结束后,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并将手术区域进行固定和包扎。
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观察,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合并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决策。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无应答的处理策略(全文)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目前心血管内科治疗的难题,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医生的最大挑战”。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作为一种新的非药物疗法,是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全新概念及突破性治疗,但大量临床数据及超声心动图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对CRT治疗不产生反应,甚至CRT治疗之后病情恶化,这些患者被称为“无应答者”(non-responders)。
如何提高CRT的疗效,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针对CRT术后无应答的处理策略作一简要介绍。
1 CRT无应答的定义目前关于无应答的定义不尽相同。
一种定义无应答是指对CRT治疗不产生反应,甚至CRT治疗之后病情恶化的那部分患者。
另外一种定义则靠相对定量的指标来衡量,主要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心脏超声检查的心功能指标或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如住院率或死亡率等。
以上述指标定义,无应答者约占20~30%。
2 CRT无应答的原因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导致CRT无应答的原因主要有:①QRS波时限及形态,QRS时限是电学指标,反映心肌除极情况,又与传导系统(如束支传导阻滞)密切相关。
当QRS波时限<120ms时,无法从CRT治疗中获益;当QRS时限≥150ms并是LBBB形态时,CRT疗效最佳。
②心肌缺血与瘢痕,大量瘢痕组织可能会限制逆转左室重构,在心衰预后众多危险因素分层中,瘢痕心肌面积及透壁程度即瘢痕负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
心肌无瘢痕组织或瘢痕组织透壁度<25%时,心功能恢复较好(阳性预测值88%,阴性预测值89%)。
③心衰程度,目前认为NYHA心功能Ⅱ~Ⅳ级(不必卧床)可通过CRT治疗纠正心衰,对于病情不稳定的心功能IV级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预后已极差,手术风险高且植入过程相对困难,从CRT治疗中获益有限。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及程控2009-12-03 11:05:02 作者:孙宝贵史浩颖来源: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专科医师培训教程浏览次数:485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第一节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心力衰竭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0.4-2%,虽然近几年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高了疗效,但是心力衰竭的预后仍然很差,室内传导阻滞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心衰的死亡 ...关键字: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房颤(AF)室颤房扑猝死(SCD)心衰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室性早博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张澍黄德嘉王方正陈新华伟孙宝贵史浩颖第一节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心力衰竭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 0.4-2%,虽然近几年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高了疗效,但是心力衰竭的预后仍然很差,室内传导阻滞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心衰的死亡率。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主要通过心脏同步性的改善,包括房室同步性、左心室内同步性和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性,它可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返流,降低间隔矛盾运动等。
很多试验已经表明CRT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并且降低死亡率。
尽管如此,仍有小部分的患者治疗无效甚至恶化,即使在有效的患者中,改善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如何评价CRT的疗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可以用来区分有效者和无效者,对于无效的患者需考虑患者能否保证双室起搏,左室电极的位置是否合适,起搏器参数是否得到优化。
对于恶化的患者,则要考虑重新放置左室电极导线或减少起搏的比例。
本文基于以往的一些研究着重讨论C RT疗效的评价方法。
一、临床评价方法1、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心功能的方法。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的或不相应的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静息时无不适,日常体力活动可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Ⅳ级: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衰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会加重不适。
202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随着年龄增长,心力衰竭患者逐渐增多,目前,65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占比约10%。
心力衰竭(HF)是指由心脏的各种结构或功能改变而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会给患者的身体、精神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尽管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不断发展和丰富,但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一种手术疗法逐渐应用于心衰患者。
它通过改善心脏收缩的不同步性从而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发挥作用,适应症越来越广。
此外,还可以结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组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以防止心脏猝死,不同心衰患者可个体化选择口、2], 但在最佳患者选择上存在争议,本文介绍了CRT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治疗进展。
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因心脏收缩期不同步而导致收缩力进一步下降的情况,其心电图往往表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多个临床试验证明,CRT对II-IV级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可提高其生存率,降低住院率[3-4]。
随着CRT植入技术的发展,手术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探索,同时,导致CRT植入后产生不良结果的相关因素也在不断探究中[5]。
1、CRT手术适应症的探索1.1CRT在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的探索虽然大多数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患者应用CRT的获益情况被广泛认可,但对于非左束支传导阻滞,如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是否有效,目前还有待研究⑹。
Friedman z DanielJ等人[7]研究发现在QRS≥ 150ms的LBBB患者中应用CRT,对心衰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但在RBBB 患者中未见明显改善,这项研究纳入4549例LBBB患者,以及RBBB患者691例;研究表明CRT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危险比[HR] , 0.73[可信区间(CrI)z 0.65 至0.84]),在QRS≥150ms 的LBBB (HR , 0.56[CrI z 0.48 ≡ 0.66])而RBBB ( HR 0.97[CrI , 0.68-1.34]; P<0.001 )o当QRS < 150ms 或存在RBBB时,CRT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关联。
CRT医学名词解释
CRT医学名词解释
CRT是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的缩写,即心脏再同步
治疗的英文简称。
CRT是一种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心脏疾病的补充治疗方法。
CRT 通过安装在患者的胸壁上的电脑
控制的胸部植入物,可以恢复心脏的自动节律,重新协调它的工作,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CRT是一种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有效技术,用于减少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CRT安装在患者胸前的植入物可以检测并输出心脏节律,并根据心脏的收缩力来改变治疗方案,
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心脏的收缩力,避免发生室性早搏。
CRT通过对心脏中不同部位的电信号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来调整心脏节律,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心功能不全症状。
CRT植入物可以根据患者心脏收缩力执行调整,以达到最佳心脏功能加强治疗效果。
虽然CRT在治疗心律失常、心源性心衰患者时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
是对于其他疾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CR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减轻症状,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CRT也不是万能的,该技术不适用于所有心律失常患者。
因此,在接受CRT之前,必须先进行专业的体检,以确定CRT对特定心脏病
患者的适用性。
同时,患者必须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最
佳的治疗效果。
2023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设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市场概况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设备是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心衰患者。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心脏疾病患者基数逐渐增加,促进了CRT设备市场的发展。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CRT设备市场规模为4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8%。
主要参与企业国内CRT设备市场主要参与企业有美敦力、梅斯医疗、波士顿科学、埃德安达医疗、浙江吉利医疗器械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是美敦力和梅斯医疗。
市场细分CRT设备市场可以根据其分类分为单腔心脏起搏器(S-ICD)和双腔心脏起搏器(CRT-P、CRT-D)。
S-ICD是指在心脏表面埋置一个电极,不需要插管进入心脏,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
S-ICD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应症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CRT-P是一种程控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QRS波群扩张等疾病的患者,主要起到激发左右心室同步收缩的作用。
CRT-D是基于CRT-P的基础上增加了除颤功能,适用于心衰患者的治疗。
市场需求中国大陆地区的CRT市场具备广泛的市场需求。
根据我国健康统计数据,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逐渐增加,尤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要患者,占总人口的2%至3%。
在中国,每年心衰患者数量增长率为8.6%,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2400万;CRT 用于治疗心衰患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因此CRT设备市场需求较大。
市场趋势随着心脏疾病患者基数的增加,CRT市场的发展趋势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CRT设备将更加注重采用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型材料与技术,同时也将不断加强对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的研究。
市场机遇心脏疾病的高发、人口老龄化,以及新冠病毒疫情的加速,都是CRT市场发展的机遇。
此外,政府的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大力支持,也为CRT设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