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点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 的划分?
第一阶段: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出现在术后 1~2 周,由于缺乏黏液清除功能,窦腔底部多积聚
粘稠分泌物,并在黏膜缺损处和窦口形成棕黄色痂
皮。鼻甲黏膜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黏膜处于
反应性水肿状态,在10天以后术腔较为清洁干净,
显示出清楚的术腔轮廓。
检查
• 口腔及咽部检查:注
பைடு நூலகம்
意牙齿
• 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
CT检查
• 上颌窦穿刺 • 鼻窦A型超声波检查
治疗
• 局部治疗:
(1)血管收缩剂:不可长期应用
(2)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3~6月
(3)抗生素类滴鼻液
(4)上颌窦穿刺冲洗
(5)置换法:慢性全鼻窦炎
治疗
• 手术治疗: 1.辅助手术:解除中鼻道及附近阻塞 2.鼻窦手术:解除引流和通气障碍、 保持和恢复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 (1)传统手术 (2)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 全身治疗: 1.抗变态反应治疗 2.黏液稀化剂治疗
知识链接点
第二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出现在术后
3~10周,术腔再次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主要是由于淋
巴引流障碍所致。囊泡、小息肉和肉芽开始在黏膜
缺损处生长,这种状态称为“去黏膜化反应”。纤
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黏连也在此阶段发生。与此同时, 黏膜再生和上皮化也在进行,与病变形成竞争性生 长。
知识链接点
第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上皮化在术后1~2
或根据公斤体重计算。
知识链接点
3)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征?
• 儿童鼻窦炎临床特点:以脓涕、鼻阻塞、后鼻滴涕、咳嗽、 呼吸有臭味、头痛、习性改变等为主要症状,可同时伴有 中耳炎、腺样体炎、哮喘和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