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画》PPT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0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画》。
教材内容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古诗,诗中包含了山水、云、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的悠闲自得。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画》,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一讲解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山水云鸟人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请学生写下自己对古诗《画》的感悟,可以是对于诗句的理解,或者是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类似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画》这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还包括了对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解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通用10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通用10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篇1教学目的: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风光,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
教具准备:PPT课件识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学情分析^p :这篇需要学习的文本的体裁为诗歌,在上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这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生对于文体的理解不困难,但是“山水诗”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可以由老师仅仅加以知识上的提及“山水诗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
谜语、反义词,大局部学生应该在入学前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也会理解较快。
在书写方面,本文生字所涉及的笔画都在前面课文中有所学习,但“文”撇捺与横的搭配与构造需要有所强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PPT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这是什么?2、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幅画里画了什么?〔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板书注音字“远、近”,以及山水花鸟等景物;学习“辶”〕二、讲授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描写我们面前的这幅画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标画出来。
〔引导学生标出课后认读生字〕2、老师范读,学生朗读3、学第一习生字〔1〕PPT展示,学生齐读生字〔2〕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哪位同学来当一当小老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
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
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构造,可以用熟字“鱼”来记,一样偏旁记忆。
组词:风光、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
”无”就是没有的意思。
下面是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 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认识文中 3 对意思相反的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 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
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3.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当春天来到时,山、水、花、鸟 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练习多读几遍生字。
3.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口头组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框选出田字格中的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
2.根据以前学过的字来学会分析字形。
3.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
4.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5.学生在书上描写生字。
四、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1 描写山和水的句子找出来。
2 指名读前两行。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 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 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 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 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5 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 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 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画》。
这首诗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单元,详细内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并理解古诗《画》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画》课件、山水画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作者、背景及诗句含义。
逐句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和想象力。
3. 例题讲解: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为例,讲解比喻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小诗。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学习、交流。
7. 背诵:带领学生集体背诵古诗《画》,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画》全文2. 诗句分析:比喻、想象力3. 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答案示例:山青水秀画中游,鸟语花香春意浓。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背诵古诗《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3. 例题讲解:比喻的运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