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

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溶剂为油、乙醇、液体石蜡时,容器与器材均应干燥。

(6)制得的溶液应及时分装于容器内,加塞后擦净器壁再贴瓶签。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普通天平、量杯、量筒、烧杯、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璃瓶、玻棒、试剂瓶等。

药品与材料:碘、碘化钾、硼砂、甘油、碳酸氢钠、液化苯酚、薄荷油、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处方】薄荷油2ml 滑石粉15g 蒸馏水加至1 000ml

【制法】称取精制滑石粉15g,置干燥乳钵中,将薄荷油2ml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量取蒸馏水9 500ml,分次加到乳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渐加入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量蒸馏水。将上述混合液移至有塞玻璃瓶中,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冲洗入玻璃瓶,加塞用力振摇10min,用湿润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滤液澄明。再从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 000m1,摇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矫味。用于胃肠胀气和作矫味剂,或作溶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注】 1.因挥发油和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均很少(约0.05%),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必须尽可能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一般多采用振摇法和加分散剂法制备芳香水剂。

2.常用的固体分散剂有滑石粉、滤纸浆等;液体分散剂有乙醇和聚山梨酯-80等。制备时加固体分散剂不仅可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且可在滤器上形成滤床,起助滤作用,吸附多余的挥发油及杂质,使溶液澄明。

3.本品亦可用增溶法制备。即薄荷油20ml,聚山梨酯-80 12g,蒸馏水加至1000ml。还可用增溶-复溶剂法制备。即取薄荷油20ml,加聚山梨酯-80 20g,

90%乙醇600ml,蒸馏水加至1 000ml。

5.加精制滑石粉作分散剂时,研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滑石粉过细,而使溶液浑浊,需反复滤过才能澄明。

(二)复方碘溶液

【处方】碘5g 碘化钾10g 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中,加蒸馏水约5ml,搅拌使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因缺碘所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辅助治疗。亦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给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1~0.5ml,一日0.3~0.8ml;极量:一次1ml,一日3ml。饭后服。

【注】 1.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纸,不宜用纸衬垫,不应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量,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中;切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2.碘难溶于水(1:2950),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以增大其溶解度。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碘化钾与碘生成易溶于水及醇的络合物。其结合形式如下:

I 2+KI→KI

3

3.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为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4.本品为深棕色澄明溶液,有碘特臭。内服时用水稀释5~10倍,以减少刺激性。

(二)复方硼砂溶液

【处方】硼砂2g 甘油3.5ml 碳酸氢钠1.5g 液化苯酚0.3ml 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硼砂加入约50ml热蒸馏水中,溶解,放冷,加入碳酸氢钠溶解。另取液化苯酚加甘油搅匀,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随加随搅拌,待气泡消失后,加蒸馏水至100ml,必要时过滤,即得。

【作用与用途】杀菌防腐。为含漱剂,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

【用法与用量】 加5倍温水稀释后漱口,慎勿咽下,一日数次。

【注】 1.硼砂在水中溶解度为1:20,沸水中为1:1,甘油中易溶。故制备时,宜用热水加速硼砂溶解。溶解后必须放冷,再溶解碳酸氢钠,否则碳酸氢钠遇热未参加化学反应就被分解。

2.本品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配制时,须待不发生气泡后,再进行过滤。因有气泡产生,说明化学反应尚未完全。

3.本品系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硼砂遇甘油后,生成一部分甘油硼酸呈酸性遇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甘油硼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如下:

Na 2B 4O 7·10H 2O+4C 3H 5(OH)→2C 3H 5(OH)NaBO 3+2C 3H 5(OH)HBO 3+13H 3O

2C 3H5(OH)HBO 3+2NaHCO 3→2C 3H 5(OH)NaBO 3+2CO 2↑+H 2O

4.本品反应生成物甘油硼酸钠具有杀菌防腐作用。因甘油硼酸钠呈碱性,有除去酸性分泌物作用。苯酚有轻微局部麻醉作用和抑菌作用。

5.本品为粉红色澄明液体,具苯酚特臭。

五、思考题

1.制备薄荷水时为何加入精制滑石粉?有哪些制备方法?

2.碘化钾在复方碘溶液中有何作用?制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制备复方硼砂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Ⅲ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的选择与应用。

二、实验指导

1.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的过程,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混悬型液体药剂。属于粗分散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用。

2.混悬液中微粒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密度差,因重力作用,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混悬微粒的粒径愈大,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度愈快;分散介质的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

3.混悬液中微粒比表面积愈大,表面自由能也愈大,致使分散体系不稳定,有聚集倾向,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其稳定性。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除使分散媒粘度

增加外,还能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可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

4.微粒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剂的稳定性愈差。所以选用粒度小的药物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可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为了减缓微粒的沉降速率,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将药物适当的粉碎,尽量减少微粒的半径;②减少微粒与分散媒之间的密度差,向混悬液中加入糖浆、甘油等;

③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向混悬剂中加入粘性较大的高分子助悬剂。

5.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制备混悬液时,亲水性药物可先研至一定的细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分散度,最后加入其余的液体至全量,加液研磨时通常取药物1份,加0.4~0.6份液体分散媒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宜采用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可加润湿剂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再加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水性分散介质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分化学凝聚法和微粒结晶法。化学凝聚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别制成稀溶液,混合并急速搅拌,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微粒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或溶液浓度制成混悬液,如配制合剂时,常将酊剂缓缓加到水中并快速搅拌,使形成的混悬液细腻,微粒沉降缓慢。

6.混悬液为不稳定体系,制备时须加入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乳钵、烧杯、量筒、量杯、普通天平、滴管等。

药品与材料: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炉甘石洗剂

【处方】炉甘石150g 氧化锌50g 甘油5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2.5g 蒸馏水加至1 000ml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过100目筛,加甘油研磨成糊状后,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蒸馏水溶解后,分次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搅拌,再加蒸

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保护皮肤、收敛、消炎。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寻麻疹。

【用法与用量】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注】 1.处方中氧化锌以选用轻质者为好;炉甘石主含碳酸锌其中混有

0.5%~1.0%的氧化铁(Fe

2O

3

),成粉红色。

2.炉甘石和氧化锌均为不溶于水的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湿润,故先加入甘油研磨成糊状,再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混合,使吸附在微粒周围形成保护膜以阻碍微粒的聚合,并使本品趋于稳定,振摇时易再分散。

3.若本品配制方法不当或选用的助悬剂不适宜,则不易保持混悬状态,且涂用时有砂砾感。久贮沉淀的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亦难再分散。为此,应注意选择适宜的稳定剂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如应用纤维素衍生物等高分子物质作助悬剂;应用三氯化铝作絮凝剂;应用聚山梨酯80在混悬颗粒周围形成电性保护膜;应用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二)复方硫磺洗剂

【处方】硫酸锌30g 沉降硫30g 樟脑醑250ml 甘油10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蒸馏水适量共制1 000ml

【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适量蒸馏水,使成胶浆状;另取沉降硫分次加入甘油研磨细腻后,与前者混合。再取硫酸锌溶于200ml蒸馏水中,滤过,将滤液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然后再缓缓加入樟脑醑,随加随研,最后加蒸馏水至1 000毫升,搅匀,即得。

【注】 1.硫磺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升华硫、沉降硫、精制硫三种。其中以沉降硫的颗粒为最细,故本处方选用沉降硫为佳。

2.硫磺为强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湿润但能被甘油所湿润,故应先加入甘油充分湿润研磨,再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

3.加入樟脑醑时,应以细流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为防止析出樟脑结晶。

4.硫磺颗粒表面易吸附空气而形成气膜,聚集浮于液面上。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可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并能吸附在微粒周围形成保护膜,而使本品处于

稳定。

五、思考题

1.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樟脑醑加入水中,注意观察发生什么现象,如何减少微粒的半径?

2.简述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分析炉甘石处方中各添加剂的作用。

Ⅳ乳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指导

1.乳剂系指一种液体在第三种物质的存在下,以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可分为O/W型和W/O型,此外,尚有W/O/W型等复合型乳剂。可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别。

2.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故制备时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多用HLB值来衡量。乳化剂的HLB值在8~16时,多用作水包油(O/W)型乳剂的乳化剂;反之HLB值在3~8时,则用作油包水(W/O)型乳剂的乳化剂。

3.制备乳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小量可在乳钵中或瓶中振摇制得,大量可采用机械法制备,如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干胶法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水,乳化成初乳,再加水稀释至全量。而湿胶法是将胶先溶于水中制成胶浆作为水相,将油相分次加入水相,并边加边研磨使成初乳,再加水稀释至全量。乳剂中加入药物的方法,应根据药物的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入。

4.初乳中油:水:胶应有一定的比例,如为植物油比例为4:2:1,挥发油比例为2:2:1,液体石蜡比例为3:2:1。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乳钵、显微镜、量筒、普通天平、试剂瓶、载玻片、滴管等

药品与材料:液状石蜡、阿拉伯胶、鱼肝油、西黄芪胶、挥发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氯仿、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鱼肝油乳

【处方】鱼肝油50.0ml 阿拉伯胶(细粉) 12.5g 西黄芪胶(细粉) 0.4g 挥发杏仁油0.1ml 糖精钠0.0lg 氯仿0.2ml 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 1.干胶法 (水相加到含阿拉伯胶的油相中)取鱼肝油和阿拉伯胶粉于干燥乳钵中,研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5ml,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直至形成稠厚的初乳,再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氯仿、西黄芪胶浆与适量蒸馏水使成20ml,搅匀即得。

2.湿胶法 (油相加到含阿拉伯胶的水相中)先将阿拉伯胶粉与水混合成胶浆,再将油相分次小量加入,在乳钵中研磨乳化使成初乳(所用的油、水、胶比例亦为4:2:1),再添加其余成分至足量。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营养药。主要用于维生素A、D缺乏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30ml。

【注】 1.阿拉伯胶为乳化剂,西黄芪胶为辅助乳化剂,可增加分散媒的粘度,提高乳剂的稳定性。挥发杏仁油、糖精钠作矫味剂。氯仿作防腐剂。

2.制备时容器应洁净、干燥,油、水、胶的比例应准确,研磨时向同一方向。

3.干胶法应将比例量的水一次性加入并迅速研磨至成初乳;湿胶法应将油相分次小量加入,边加边研磨至成初乳。

(二)液状石蜡乳

【处方】液状石蜡12ml 阿拉伯胶4g 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 0.1ml 蒸馏水加至30ml

【制法】 1.干胶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水8ml,研磨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再加蒸馏水适量研磨后,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补加蒸馏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湿胶法取8ml蒸馏水置烧杯中,加4g阿拉伯胶粉配成胶浆,置乳钵中,

作为水相,再将12ml液状石蜡分次加入水相中,边加边研磨,成初乳,将羟苯乙酯醇溶液加入,最后加水至30ml,研磨均匀即成乳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轻泻剂,用于治疗便秘,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瘤、痔、疝气及手术后便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便的痛苦。

【注】 1.干胶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湿胶法所用的乳化剂可以不是细粉,但预先应制成胶浆(胶:水的比例为1:2)。

2.制备初乳时,干法应选用干燥乳钵,油相与胶粉(乳化剂)充分研匀后,按油:水:胶比例为3:2:1,一次加比例量的水,并迅速沿同一方向旋转研磨,否则不易形成O/W型乳剂,或形成后也不稳定。

3.制备初乳时若添加水量过多,因外相水液的粘度较低,不利于油分散成油滴,制得的乳剂也不稳定,易破裂。故在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操作规程。

4.制备乳剂时,必须待初乳形成后,再加水稀释。

5.液状石蜡系矿物性油,在肠中不吸收、不消化,对肠壁和粪便起润滑作用,并能阻抑肠内水分的吸收,因而可促进排便,为润滑性轻泻剂。

五、思考题

1.制备乳剂的关键何在?制备过程中呈现哪些现象?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的类型?

2.制备鱼肝油乳除用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外,还可用哪些乳化剂?

3.若用上述二法制得的乳剂不稳定(分层或破裂)可用何法解决?

4.乳剂处方中的药物应如何加入?

纯化水检验试剂的配制及检验方法

纯化水 纯化水: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 何添加剂。(药典411页) 取样:微生物监测放水至少3分钟以上,理化检测放水20秒。 按干燥品计算:取未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 水分或溶剂)扣除。 【检查】 (1)酸碱度 A、试剂的配制 ①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 即得。变色范围pH4.2-6.3(红→黄)。(药典附录177) 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固体氢氧化钠0.2g,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水: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药典凡例三十二) ②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 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pH6.0-7.6(黄→蓝)。(药典附录178) B、检验方法: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5滴,不得显蓝色。(药典411页) (2)硝酸盐 原理:二苯胺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蓝色的醌式联二苯。 A、试剂的配制 ①10%氯化钾溶液:称取氯化钾10.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②0.1%二苯胺硫酸溶液:称取二苯胺0.10g,加硫酸100ml使溶解,即得。 二苯胺试液:取二苯胺1g,加硫酸100ml使溶解,即得。(药典附录170) ③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3)。(药典411页) ④无硝酸盐与无亚硝酸盐的水:取无氨水或去离子水即得(检查: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1ml,不得显色。)(附录151) 无氨水:取纯化水1000ml,加稀硫酸1ml与高锰酸钾试液1ml,蒸馏即得。(附录151)(注意:在水 中加入几滴浓硝酸pH<2使得各种形态的氨氮转化为不挥发的铵盐再进行蒸馏,前后200ml流出液都应弃去,只保 留中间蒸出液。) 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附录174) 高锰酸钾试液:可取用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注意:置玻璃塞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取高锰酸钾3.2g,加水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摇匀。(再依照药典标定)(附录181) B、检验方法: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 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 准硝酸盐溶液0.3ml,加无硝酸盐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药典411页) (3)亚硝酸盐 原理: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酰胺+萘乙胺→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2、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混悬剂 1.1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0.5 um )分散在液体分散基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2 混悬剂的不稳定性:微粒沉降;Stoke ’s 定律 1.3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2、 乳剂 2.1 定义: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2.2 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 2.3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2.3 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新生皂法 (4) 机械法 η ρρ9)(2212g r V -=

三、实验内容 1、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 处方1:取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将硫酸锌溶于25 ml水中过滤)。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80)。 【操作注意】 (1)研磨均匀,同一方向。 (2)硫酸锌溶液,制备4份。取12 g硫酸锌加入水使成100 ml。 (3)10%樟脑醑,制备4份:取10 g樟脑醑,加入乙醇使成100 ml。 (4)缓慢加入樟脑醑,否则樟脑醑容易析出。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沉降稳定性。考察各处方的沉降容积比,绘制出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思考题】 1.樟脑醑加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2.讨论处方中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实验1 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学生用)

实验一 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要求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3. 掌握测定油类所需HLB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油和水)所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油包水(W/O)型或水包油(O/W)型等类型乳剂。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均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了使被分散的液滴稳定存在,通常加入一种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乳化剂,并通过外力做功制得比较稳定的乳剂。小量制备乳剂可在研钵中用手研磨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大量生产则用搅拌器或乳匀机制备,制得乳剂的类型,一般可用稀释法或染色镜检法鉴别。 乳化剂的种类很多,包括表面活性剂、亲水高分子材料、固体粉末,其中表面活性剂较常用。 乳化剂如采用亲水高分子材料——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或湿胶法进行制备,本实验采用干胶法制备鱼肝油乳剂。 乳化剂+油→研匀→加水→成初乳→加水至全量 选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各种油被乳化形成某种类型乳剂对乳化剂的HLB 值要求不同。只有当乳化剂的HLB 值适应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单独使用一种乳化剂其HLB 值不一定能恰好与被乳化油相所需的HLB 值相适应,所以常常将两种不同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获得最适宜的HLB 值。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为各个乳化剂HLB 值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B A B B A A AB W W W HLB W HLB HLB +?+?= 式中,A 、B 分别为两种已知HLB 值的单个乳化剂,W A 、W B 分别为两种乳化剂的质量。 本实验采用乳化法来测定油所需HLB 值:即,将两种已知HLB 值的单一乳化剂,按上述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算成具有一系列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用来制备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条件下或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如离心法)观察制成乳剂的分散度、均匀度或乳析速度。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乳化剂的HLB 值即为油所需HLB 值。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鱼肝油、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尼伯金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乙醇、纯化水 液体石蜡、吐温80、司盘80 仪器:天平、乳钵、烧杯、玻棒、量筒、具塞刻度试管、滴管

实验2--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2--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I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 ?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 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 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 ?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一溶解一滤过一质量检查一包装等 衣寸0 3. 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 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C时,Iml蒸馏水 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土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 最后加入。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溶剂为油、乙醇、液体石蜡时,容器与器材均应干燥。 (6)制得的溶液应及时分装于容器内,加塞后擦净器壁再贴瓶签。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普通天平、量杯、量筒、烧杯、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璃瓶、玻棒、试剂瓶等。 药品与材料:碘、碘化钾、硼砂、甘油、碳酸氢钠、液化苯酚、薄荷油、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处方】薄荷油2ml滑石粉15g蒸馏水加至1 000ml 【制法】称取精制滑石粉15g,置干燥乳钵中,将薄荷油2ml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量取蒸馏水9 500ml,分次加到乳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渐加入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量蒸馏水。将上述混合液移至有塞玻璃瓶中,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冲洗入玻璃瓶,加塞用力振摇10mi n,用湿润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滤液澄明。再从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 000m1,摇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矫味。用于胃肠胀气和作矫味剂,或作溶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 —日3次。 【注】1 ?因挥发油和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均很少(约0. 05%, 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必须尽可能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一般多采用振摇法和加分散剂法制备芳香水剂。 2?常用的固体分散剂有滑石粉、滤纸浆等;液体分散剂有乙醇和聚山梨酯-80等。制备时

药剂学实验.doc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并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并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并以标签(内

如何纯化化学试剂

如何纯化化学试剂 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无机制备、有机合成以及其他的科学实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所用的化学试剂纯度不够,或买不到所需纯度的化学试剂,这就需要在实验室自己对现有的化学试剂进行纯化,以便得到所需纯度的化学试剂。实验室中常用的纯化化学试剂的方法主要有:蒸馏和精馏、重结晶、萃取、区域熔融和色谱分离等,下面将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蒸馏和精馏: 使用广泛的纯化方法,根据液体混合物中液体与蒸汽之间混合组分的分配差别进行纯化,是纯化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学试剂的第一选择。 蒸馏和精馏的实际应用: 蒸馏和精馏主要用于液体、或是加热可成为液体的化学试剂,特别是用于有机化学试剂的纯化。在蒸馏或精馏之前,有时可加入某些化学试剂,与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沸点更高(或更低)的物质,在蒸馏或精馏是更容易除去。 在蒸馏或精馏时,往往是除去最初馏出的馏分和最后剩下的馏分,两头除去的越多,得到的化学试剂纯度就越高,但产率越低。。。 下面介绍几个用蒸馏或精馏方法纯化的化学试剂: 1.盐酸的提纯: (1)除去一般杂质的盐酸 用三次离子交换水将一级盐酸按盐酸:水=7:3的体积比稀释(或按1:1稀释,按此比例稀释仅得到浓度为6N的盐酸)。将此盐酸1.5升装入2升的石英或硬质玻璃蒸馏瓶中,用可调变压器调节加热器,控制馏速为200毫升/小时,弃去前段馏出液150mL,取中段馏出液1升,所得的纯盐酸浓度为6.5~7.5N,铁、铝、钙、镁、铜、铅、锌、钴、镍、锰、铬、锡的含量在5′10-6--2′10-7%以下。 (2)除去砷的盐酸 用三次离子交换水将一级盐酸按7:3的体积比稀释,加入适量氧化剂(按体积加入2.5%硝酸或2.5%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0.3克/1.5升)。将此盐酸1.5升装入2升的石英或硬质玻璃蒸馏瓶中,放置15分钟后,以100毫升/小时的馏速进行蒸馏。弃去前段馏出液150毫升,取中段馏出液1升备用。砷的含量在1′10-6%以下。 2.硝酸的提纯 于2升硬质玻璃蒸馏器中,放入1.5升硝酸(一级品),在石墨电炉上借可调变压器调节电炉温度进行蒸馏,馏速为200-400毫升/小时,弃去初馏份150毫升,收集中间馏份1升。将上述得到的中间馏份2升,放入3升石英蒸馏器中。将石英蒸馏器固定在石蜡浴中进行蒸

常用有机试剂的纯化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有机化学实验离不开溶剂,溶剂不仅作为反应介质使用,而且在产物的纯化和后处理中也经常使用。市售的有机溶剂有工业纯、化学纯和分析纯等各种规格,纯度愈高,价格愈贵。在有机合成中,常常根据反应的特点和要求,选用适当规格的溶剂,以便使反应能够顺利地进行而又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某些有机反应(如Grignard 反应等),对溶剂要求较高,即使微量杂质或水分的存在,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有机合成中使用溶剂的量都比较大,若仅依靠购买市售纯品,不仅价值较高,有时也不一定能满足反应的要求。因此了解有机溶剂性质及纯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有机溶剂的纯化,是有机合成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这里介绍了市售的普通溶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常用的纯化方法。 1.无水乙醚( absolute ether ) bp 34.5℃, 1.3526, 0.71378 20D n 20 4d 普通乙醚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乙醇及少量过氧化物等杂质,这对于要求以无水乙醚作溶剂的反应(如Grignard 反应),不仅影响反应的进行,且易发生危险。试剂级的无水乙醚,往往也不合要求,且价格较贵,因此在实验中常需自行制备。制备无水乙醚时首先要检验有无过氧化物。为此取少量乙醚与等体积的2%碘化钾溶液,加人几滴稀盐酸一起振摇,若能使淀粉溶液呈紫色或蓝色,即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除去过氧化物可在分液漏斗中加人普通乙醚和相当于乙醚体积1/5的新配制硫酸亚铁溶液(1),剧烈振摇后分去水溶液。然后除去过氧化物,按照下述操作进行精制。 [步骤] 在250 mL 圆底烧瓶中,放置100 mL 除去过氧化物的普通乙醚和几粒沸石,装上冷凝管。冷凝管上端通过一带有侧槽的橡皮塞,插人盛有10 mL 浓硫酸(2)的滴液漏斗。通人冷凝水,将浓硫酸慢慢滴人乙醚中,由于脱水作用所产生的热,乙醚会自行沸腾。加完后摇动反应物。 待乙醚停止沸腾后,拆下冷凝管,改成蒸馏装置。在收集乙醚的接受瓶支管上连一氯化钙干燥管,并用与干燥管连接的橡皮管把乙醚蒸气导人水槽。加人沸石,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浴加热蒸馏。蒸馏速度不宜太快,以免乙醚蒸气冷凝不下来而逸散室内(3)。当收集到约70 mL 乙醚,且蒸馏速度显著变慢时,即可停止蒸馏。瓶内所剩残液,倒人指定的回收瓶中,切不可将水加人残液中(为什么?)。将蒸馏收集的乙醚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1g 钠屑或1g 钠丝,然后用带有氯化钙干燥管的软木塞塞住,或在木塞中插入一末端拉成毛细管的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 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

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指导老师:__韩旻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片剂的制备实验类型:____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片剂的不同制备工艺(湿法制粒压片法)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3.熟悉片剂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对片剂质量的影响 4.熟悉单冲压片机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试纸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他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由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当主药为难容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体积递增配研发混合,一般可混合均匀,若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可采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通常可以混合均匀。 湿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首先必须根据主要的性质选好湿润剂或粘合剂。制软材时要控制好湿润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颗粒大小一般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选用14-16,小片18-20目筛制粒。治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要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的温度(50-60)尽快通风干燥。干燥完毕整粒。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计算片重后即可压片。该实验计算出的片重为。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浆糊(8%),硬脂酸镁 器材:普通天平,分析天平,量筒,研钵,药筛,鼓风干燥箱,硬度计,单冲压片机,脆碎度检测仪,崩解检测仪。 2.【处方】 对乙酰氨基酚 淀粉 微晶纤维素 淀粉浆糊(8%)适量 硬脂酸镁 【操作】取对乙酰氨基酚过80目筛,淀粉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后,家微晶纤维素混匀,混合物过80目筛。滴加适量的8%淀粉浆糊与药物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55℃干燥。干颗粒加硬脂酸镁混匀过16目筛。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每篇,测硬度。 3.质量检测 片中差异:取20片精密称总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隔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一倍。 脆碎度:片重小于650

实验3-1.液体制剂的制备

液体制剂的制备 液体制剂按其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若制剂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均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则属于均相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分子量小的称为溶液(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液体制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当制剂中固体货液体药物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在集体分散介质中时,则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非均相体系分为溶胶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溶胶分散体系常称为胶体制剂。 胶体分散系制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指点,分散于适当的分散介质中制得的均相或非均相系制剂,他们具有胶体特有的性质。交替分散系制剂所用的分散介质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剂。 疏水胶体(又称溶胶)是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想的质点,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组成的胶体分散系。其质点大小在1~100nm 之间,属非均相分散体系,句界面能,一聚集,因而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的稳定性易受电解质,胶体的相互作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荣焦急的稳定措施是:向溶胶中加入少量的保护胶体,从而提高溶胶的稳定性,有分散法和凝集法。本文就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和胶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做了如下的研究。以溶解法为

例,研究了溶液型液体制剂复方碘溶液的制备。以胶溶法为例研究了疏水胶体,甲酚皂溶液的制备。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烧杯,试剂瓶,量筒,磨塞小口玻璃瓶,普通天平,水浴,玻璃漏斗等。 1.2材料:碘,碘化钾,蒸馏水甲酚,植物油,氢氧化钠, 2.方法与结果 2.1处方与制备 2.1.1处方 复方碘溶液处方: 碘 1.25g 碘化钾 2.5g 蒸馏水加至25ml 甲酚皂溶液处方: 甲酚25ml 植物油8.65g 氢氧化钠 2.7g 蒸馏水加至1L 2.1.2制法 复方碘溶液制法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华师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一、前言 1、实验背景 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 (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 电位也

实验一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二、实验药品和器材 药品:碘、碘化钾、蔗糖、乙醇、薄荷油、滑石粉、吐温80、樟脑等。 器材:烧杯、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架盘天平、玻璃棒、滤纸、脱脂棉、电炉、水浴箱等。 三、实验指导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供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薄荷水的制备 1、处方 1)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加入纯化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另用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各0.8g,分别按上法制备薄荷水。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所观察到的结果。 2)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加入纯化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3)处方Ⅲ用增溶-复溶剂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在搅拌下,缓

慢加入乙醇(90%)及纯化水适量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制成50ml,即得。 3、备注 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等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利发挥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3)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应先与薄荷油充分搅匀,再加水溶解,以利发挥增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二)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1、处方 碘 2.5g 碘化钾 5g 纯化水加至50ml 2、操作取碘化钾,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 适量的纯化水,使全量成50ml,即得。 3、备注 (1)碘在水中溶解度小,加入碘化钾作助溶剂。 (2)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配制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3)碘有腐蚀性,慎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4)用途为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三)单糖浆的制备 1、处方 蔗糖 85g 蒸馏水加至 100ml 2、制备方法:取蒸馏水适量,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用精制棉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备注: (1)、选用药用白糖为原料; (2)、加热时间要适宜,时间太长,会使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 (3)、用途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常见试剂的制备和纯化

实验经常用到大量的试剂,包括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市售的试剂有分析纯(A.R)、化学纯(C.P)、工业级(T.P)等级别,其中分析纯的纯度较高,工业级则带有较多的杂质。在某些有机反应中,对试剂或溶剂的要求较高,即使微量的杂质或水分的存在,也会对反应的速率、产率和产品纯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试剂的纯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无法买到某种试剂或买不到高纯度试剂的情况,影响实验工作正常进行,因此,了解一些常用试剂的制备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部分中给出了常用有机和无机试剂的制备与纯化方法,希望能给实验工作带来一些方便。 1.氨气 商品的氨气一般用钢瓶盛装,使用时通过减压装置可以得到气态的氨。气体的流速可由计泡计来控制,其中计泡计中含有少量浓氢氧化钾溶液(12g氢氧化钾溶于12mL水)。在计泡计和反应器之间应加一安全瓶。通过装有疏松的碱石灰或块状氧化钙的干燥塔干燥。 如果需要少量的氨可以用如下方法制备:在上端装有回流冷凝管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浓氨水,缓慢加热,气体通过装有疏松的碱石灰或块状氧化钙的干燥塔干燥,然后通过安全瓶引入反应瓶。 2.丙酮 沸点56℃,密度d=0.7898,能与水、乙醇、乙醚互溶。工业丙酮含有甲醇、乙醇、酸、水等杂质。一般丙酮的纯化是将丙酮和高锰酸钾一起回流,直至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紫色不再退去为止,然后将丙酮蒸出,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再进行蒸馏。 3.钯催化剂 钯催化剂是非常有效的加氢催化剂,价格比较贵。实验室可由氯化钯制备钯催化剂。 (1)Pd-C(5%Pd)的制备:将1.7g氯化钯和1.7mL浓盐酸加入到20mL水中,水浴加热2小时溶解完全,然后将它加入到用200mL水溶解了30g乙酸钠的溶液中,盛放在500mL的烧瓶中。加20g酸洗过的活性炭,在氢气气氛中氢化直到反应结束。过滤收集催化剂,用5份100mL的水洗涤,吸滤抽干。在室温下用氢氧化钾干燥或在真空干燥器中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将催化剂碾成粉末,贮存在塞紧塞子的试剂瓶中。 (2)Pd-C(30%Pd)的制备:将8.25g氯化钯和5mL浓盐酸加入到50mL水中。冰浴冷却下,加入50mL40%的乙醛溶液,再加入11g酸洗过的活性炭。机械搅拌下加入50g氢氧化钾溶于50mL水的溶液,保持温度低于50℃。加完后将温度升到60℃,保持15min,用水彻底清洗催化剂后,再将水倒出;用乙酸洗涤,吸滤,再用水洗至无Cl-和OH-离子。在100℃干燥,储存在干燥器中。 (3)钯黑的制备:5g氯化钯溶于30mL浓盐酸后用80mL水稀释,冰盐浴冷却下加入35mL40%的乙醛溶液。将35g氢氧化钾溶于35mL水中,强力搅拌下,在30min内将其加入混合物中。加热到60℃,保持30min后将水倾出并用水洗涤沉淀6次,过滤到坩埚上,用1L水洗涤,吸干,转入干燥器中干燥,产量为3.1g。 (4)Pd-BaSO4(5%Pd)的制备:在2L烧杯中加入63.1g氢氧化钡溶于600mL水的热溶液(t=80℃),在快速搅拌下一次加入60mL3mol·L-1硫酸。再加入3mol·L-1硫酸使悬浮物对石蕊显酸性。将4.1g氯化钯溶于10mL浓盐酸后用20mL水稀释,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硫酸钡溶液,然后再加入4mL40%的乙醛溶液。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弱碱性,继续搅拌5min,静置。倾出上层清夜,用水洗,再静置,重复8~10次。过滤,用5份25mL的水洗涤,尽量吸干,80℃干燥,研细催化剂,密封在瓶子里备用。 4.氨基钠 市售颗粒状氨基钠纯度为80~90%,氨基钠不容易研碎,通常在装有烃类惰性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的研钵中研磨。氨基钠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2~3天会产生危险的混合物。为了安全,打开的氨基钠应该立即使用,容器敞口放置不应超过12小时。当氨基钠形成氧

精编(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

(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liquid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 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

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酊剂的制备仍能够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和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且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且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且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且以标签(内服药

药剂学实验指导——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及制备

实验十五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及制备 实验目的 ●掌握安瓿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掌握安瓿及容器、器具的处理方法与要求。 ●理解安瓿注射剂灌封原理及方法。 ●理解安瓿注射剂的漏气检查及澄明度检查方法。 实验器材 药品盐酸普鲁卡因、氯化钠、玻璃印油、注射用水。 器材安瓿、配液容器、垂熔玻璃滤器、微孔滤膜、微孔滤膜滤器、灌装器、伞棚安瓿检查灯。 实训指导 安瓿注射剂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方法步骤 (1)空安瓿处理将空安瓿用纯化水、新鲜注射用水先后分别冲洗3次,甩干或干燥灭菌后备用。 (2)安瓿封口练习采用拉丝封口方法。 (3)容器、用具处理①)配液容器的处理:将配液容器用洗涤剂或硫酸清洁液处理,用前用纯化水、新鲜注射用水洗净或干热灭菌;②垂熔滤器的处理:用1%~2%硝酸钠硫酸液中浸泡12~24h,再用热纯化水、新鲜注射用水抽洗至中性且澄明;③微孔滤膜的处理:

用70℃左右的注射用水浸泡12h以上;④灌装器的处理:用硫酸清洁液或2%NaOH溶液冲洗,再用热纯化水、新鲜注射用水抽洗至中性且澄明。 (4)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安瓿)的制备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处方] 盐酸普鲁卡因0.5g 氯化钠8.0g 盐酸(0.1mol/L)q.s适宜量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 取注射用水约800ml,加入氯化钠,搅拌溶解,再加盐酸普鲁卡因使溶,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4.0~4.5,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滤过,灌封于安瓿中,流通蒸气100℃灭菌30min。 2.注意事项 (1)盐酸普鲁卡因为酯类药物,极易水解。保证本品稳定性的关键在于调节pH值,本品pH值应控制在3.5~5.0。灭菌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2)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同时可增加药液稳定性。 (3)本品为局麻药,用于封闭疗法、浸润麻醉和传导麻醉。 3.质量检查 (1)漏气检查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灭菌后,趁热浸入色水中,将有色的注射液检出。 (2)澄明度检查抽取检品,手持安瓿颈部使药液轻轻旋转,于伞棚安瓿检查灯边缘处、药品至人眼距离为20~25cm,用目检视,结果记入表15-1。

常用的试剂纯化

常用溶剂的纯化 化学供应商提供的常用试剂仅可满足一般化学反应的需要。为了确保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顺利进行,常常要对试剂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处理。常用的溶剂处理方法是蒸馏。如果反应要求仅仅是无水,可在冷凝管上加干燥管,油封或充氮气球即可,如果需要达到无水无氧的条件,溶剂则需要脱氧处理。一般在氮气氛下进行。 试剂级溶剂的纯化无水的试剂级溶剂常有足够的纯度,有时可以不用蒸馏。为保证充分的干燥度,可在储藏时向其加入活性分子筛。欲使溶剂脱氧,可利用注射器或玻璃管向其中鼓入氮气约五分钟。一般溶剂的纯化大多数溶剂,只要在惰性气氛中将其从干燥剂中蒸馏出来,就可以达到足够的纯度。 1. 烷烃 如己烷、戊烷等。首先用浓硫酸洗涤几次以除去烯烃,水洗,CaCl2干燥,必要时用钠丝或P2O5干燥,蒸馏。存放于带塞的试剂瓶中。 2. 芳香烃类 如苯、甲苯、二甲苯等。CaCl2干燥,必要时用钠丝或P2O5干燥,蒸馏。存放于带塞的试剂瓶中。 3. 氯代烷烃类 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水洗除去醇等,CaCl2干燥,在 P2O5,或CaH2中回流蒸出。绝对不能用钠丝干燥,否则会发生爆炸。长期储藏应放于密闭的瓶中,并保存于黑暗中。 4. 醚类及呋喃类 如乙醚、四氢呋喃等。许多醚类在和空气接触下会慢慢生成不易挥发且结构不明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加热下容易分解而爆炸。因此贮藏过久的醚类和呋喃类化合物在使用前,尤其是在蒸馏前应当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的存在。检验的方法:用包含一滴淀粉指示剂的1 mL 10% KI 溶液和10 mL 醚液混合,没有颜色变化,则没有过氧化物。或者用1%硫酸亚铁铵溶液,硫酸亚铁和硫氰化钾溶液测试。若有,则加入5% FeSO4 或偏亚硫酸氢钠溶液于醚中并摇动,使过氧化物分解。CaCl2预干燥,在钠丝或LiAlH4中回流蒸出。储藏于密闭的瓶中,并保存于阴凉黑暗中。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乙醚沸点34.51℃,折光率1.3526,相对密度 0.71378。普通乙醚常含有2%乙醇和0.5%水。久藏的乙醚常含有少量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的检验和除去:在干净和试管中放入2~3滴浓硫酸,1mL 2%碘化钾溶液(若碘化钾溶液已被空气氧化,可用稀亚硫酸钠溶液滴到黄色消失)和1~2 滴淀粉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乙醚,出现蓝色即表示有过氧化物存在。除去过氧

实验一 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一 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4.掌握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5.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按分散体系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与非均相液体制剂,前者主要为溶液剂,后者主要为混悬剂与乳剂。 (一) 溶液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和稀释法。溶解法的一般过程为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 制备溶液剂应注意的问题:有些药物虽然易溶,但溶解缓慢,此种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损失;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在制备过程中损失;处方中如有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使其溶解。 (二) 混悬剂 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 )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 定律表示: ηρρ9)(r 2V 212g -=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界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其ζ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间的聚集,沉降速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宜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剂。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时间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乳剂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 型等。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