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心律失常急救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94.51 KB
- 文档页数:44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1 护理措施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
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
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
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
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
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
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
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
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目的:1. 熟悉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护理技能。
3. 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习内容:一、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异常。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1. 心悸: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
2. 心前区不适:患者感到胸部疼痛、压迫感或不适。
3. 头晕、乏力: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4. 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引起晕厥。
5. 心律失常的特殊体征:如脉搏短绌、血压下降等。
二、心律失常病人的诊断1. 常规心电图: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观察心率、心律、心肌缺血等情况。
2. 心电生理检查:通过心脏刺激技术,判断心律失常的起源和传导途径。
3. 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便于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变化。
4. 其他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3.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四、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1.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
2. 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钠盐摄入。
4. 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心电监护:对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变化。
7. 急救护理:掌握心律失常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等。
急性酒精中毒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分析(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湛江524008)【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酒精中毒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措施。
方法:就医院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诊治的19例急性酒精中毒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入院时实施催吐、催醒、并针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采用特异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19例患者中经急救护理后5h内能够自行出院的为12例,其中有7例严重酒精中毒的患者救治3d后均痊愈自行出院。
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诱发恶性心律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尽可能的减少酒精对人体脏器组织的损伤,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中国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2-01 急性酒精中毒即指过量饮入酒精或酒精饮料后导致的中枢神经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
血液中含有少量的酒精时可以怡情但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5%以上时可直接致死。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
因酒精中毒首先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并进而转至抑制状态,人体的各项技能很有可能在这段时期内发生紊乱,部分患者就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且大多数还带有其他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因此对急性酒精中毒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就医院中收治的19例病患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医院收录的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27±4.2。
其中在工作日3例,节假日16例,饮酒史为5~9年,平均7年。
饮酒后在1~6h内发病的有17例,7~12h内发病的有2例。
1.2 临床症状送入医院的患者均发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7例呈重症昏迷,12例出现呕吐、谵语、体温降低等症状。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1. 首先,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果患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应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通知医务人员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并需要
紧急救治。
3.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但有心律失常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
或晕厥,帮助其坐下或卧下,并保持镇定。
不要让患者过度激动或
焦虑,这可能会加重心律失常症状。
4.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停止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按照CPR的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继续进行
CPR直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5.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立即使用。
按照AED的使用说明,将其连接至患者身上,并按照指示进行除颤。
如果没有AED,继续进行CPR直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6. 在等待医务人员到达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的状况恶化,如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继续进行CPR,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进一步指导。
以上是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请注意,这仅为一般性建议,实际的急救措施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在任何急救情况下,最好根据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采取行动。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1.: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1.窦性心动过速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
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
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
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
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
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以及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阻滞剂、普罗帕酮、钙拮抗剂或洋地黄等药物3).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亦常见窦性心动过缓(2)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O次/min(3)急救:①如果急性的可以给以心前区叩击②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安装起搏器3.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判断:(1)临床:过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令病人出现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2)心电图表现:1)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2)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3)急救:心肺复苏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判断:(1)临床:1)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发作性晕眩, 视朦,乏力,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心电图表现: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⑤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急救:①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
儿科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饮食护理: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物,少量多餐。
4、病情观察
(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面色、精神、神志、心率和心律、血压的变化。
(2)观察心慌、胸闷、乏力、气短有无改善,并给予吸氧。
(3)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
5、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2)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的药。
输液时缓慢滴注,控制速度。
6、排便的护理
(1)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增加心脏及心肌负荷。
(2)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或小量不保留灌肠。
(3)病情严重者使用床上便器大小便。
7、心理护理:了解患儿的思想顾虑,关心患儿及家长,帮助解除患儿不适,做好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心血管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梗死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急救人员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解除疼痛和抢救生命。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供氧;其次要及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补液并联合进行抗凝等治疗;在临床急救中应注意相关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急救配合: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配合默契,共同实施相关急救措施。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密,确保急救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临床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心电监测、心功能支持和局部心肌再灌注等方面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工作。
二、心力衰竭1、急救要点: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等症状进行及时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吸氧、呼吸支持及药物治疗等。
2、急救配合:医护人员在急救心力衰竭患者时,要配合紧密,确保医疗措施的连贯性。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
包括心功能评估和支持、充分的营养和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
三、心律失常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情况。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密切的心电监护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急救配合:在心律失常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协调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病情变化,紧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得到系统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