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体系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施工方法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施工方法一、引言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是一种结合建筑保温系统和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
传统的建筑结构体系对保温不够重视,容易导致能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概念和原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是指在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保温材料与结构材料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温结构系统。
这种施工方法的目的是在满足建筑结构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能效。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原理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保温层,将保温材料与主体结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建筑保温系统中保温层的厚度,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低,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三、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施工步骤1. 结构设计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施工方法首先需要进行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温层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确保保温层与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选取适合的保温材料和结构材料,保证其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一个坚固耐用的保温结构体系。
2. 材料选择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的施工需要选取适合的材料进行施工。
保温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耐火性能和耐久性。
常用的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板、聚氨酯板等。
结构材料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砖石等。
3. 施工工艺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
首先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其表面平整和无杂质。
然后在结构表面涂刷防水处理剂,以提高保温层的附着力和防潮效果。
接下来,将保温材料固定在结构表面上,可以采用粘贴、夹持等方式进行固定。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结构系统,它承担了建筑物的承重和抗震等功能。
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穹顶结构、悬挑结构和索结构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进行介绍。
一、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柱、梁和框架组成的承重系统。
这种结构的承重主要靠柱和梁来传递,它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网格体系。
框架结构通常用于建造多层或高层建筑,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承重能力。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梁和柱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使得建筑物在承受垂直荷载时更加稳固。
框架结构还有较大的灵活性,方便进行内部布局的改变。
此外,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也相对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程。
二、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由具有特殊形状的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这些构件通常为直线或曲线形状的杆件,在构件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
桁架结构常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如体育场馆、桥梁等。
桁架结构的特点是重量轻、刚性好、抗震性能强。
由于桁架结构的杆件形状较为规则,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明确。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桁架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具有较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
三、穹顶结构穹顶结构是一种由曲面形成的重力体系,代表性的建筑有大型体育馆、教堂等。
穹顶结构通过内外表面之间的张拉力实现自身的稳定。
穹顶结构的特点是视觉效果好、室内空间开阔、形态独特。
这种结构可以在不需要支撑柱的情况下实现大跨度空间的覆盖,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
然而,穹顶结构施工和维护相对较为复杂,对材料和技术要求较高。
四、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外部悬挑出的部分,如悬挑楼梯、悬挑平台等。
悬挑结构通过对结构形态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使得悬挑部分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悬挑结构的特点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轻盈感,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外观。
悬挑部分可以为建筑物增加功能性和美观性,也可以节约空间和增加使用效率。
然而,悬挑结构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的要求较高,需要考虑悬挑部分的受力和稳定性。
五、索结构索结构是利用钢索来承载建筑物荷载的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的基本构件
建筑工程的基本构件包括基础、结构体系、外墙体与屋面、窗户与门、室内装饰与设备等。
1. 基础:建筑工程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基础设施,包括地基、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
2. 结构体系:建筑工程的结构体系是指将建筑物各部分与组件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整体结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 外墙体与屋面:建筑工程的外墙体与屋面是建筑物外部的保护层,用于防水、保温、隔热、防火等功能,同时也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4. 窗户与门:建筑工程中的窗户与门是建筑物的开口部分,用于通风、采光、进出等功能,同时也具有隔音、隔热、防火等性能要求。
5. 室内装饰与设备:建筑工程的室内装饰与设备是指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美化与功能布置,包括墙面装饰、地面铺装、天花板、照明、空调、给排水等设备。
以上是建筑工程的基本构件,它们相互间的组合与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通过合理设计与施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稳定以及美观舒适的室内环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既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又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美观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构体系的选择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体系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关系到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框剪结构、筒壳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根据建筑的具体要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
它通过框架的稳定性来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而且,框架结构还考虑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使用效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2.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
它通过桁架的稳定性来实现建筑的承载能力,适合于大空间的跨度和高楼层的建筑。
桁架结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3.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结合。
它综合了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体系。
框剪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筒壳结构筒壳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大跨度结构体系。
它通过筒壳的整体受力来实现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适合于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的具体要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以确保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结构体系的设计在选择了合适的结构体系后,还需要进行结构体系的设计。
结构体系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受力情况。
在结构体系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外部荷载、内部荷载、抗震要求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在建筑物中承担重力和荷载的各种构件和构造系统的组合。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1.砖木结构体系:砖木结构体系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建筑主体框架由木材搭建,墙体采用砖石建造。
该结构体系具有木材轻巧、易加工、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及砖石稳定、隔热、隔音的特性。
这种结构体系主要适用于小型建筑和住宅,如古代的宫殿、寺庙、民居等。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是现代建筑领域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主体,形成框架结构,通过构件之间的连接来承担建筑物的重力和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刚性强、抗震性好、施工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高层住宅、桥梁等。
3.钢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是以钢材为主要构件、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组成的结构体系。
其特点是具有抗震性能好、重量轻、安装方便等优势。
钢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如体育馆、展览馆、机场等。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是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力量于混凝土构件上,使其在荷载作用下保持压应力状态,能够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性能的结构体系。
其特点是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减小构件的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如桥梁、大型厂房等。
5.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抗剪力结构体系,通过将钢筋混凝土墙设置在建筑的纵、横向以承受荷载的剪力作用。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纵向和横向刚度,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物。
6.钢桁架结构体系:钢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以钢桁架为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通过构件之间的铰接连接来承担建筑物的重力和荷载。
其特点是质量轻、刚度好、可添加附件等,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展览馆等。
7.悬索结构体系:悬索结构体系是一种以悬挂索为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通过索的张力来支持自身重力和荷载。
工程结构的分类工程结构是指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系,它们根据结构形式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工程结构的分类。
一、按结构形式分类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通过铰接或刚性连接连接起来。
框架结构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的特点,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厂房等工程中。
2.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由柱、梁、桁架等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通过铰接或刚性连接连接起来,并形成了一个三维的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具有力学性能优良、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常用于体育馆、展馆等场所。
3.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是由曲面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通过刚性连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曲面结构体系。
壳体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好的特点,常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工程项目中。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1. 静力结构:静力结构是指在静力平衡条件下工作的结构,其受力情况可以用静力学原理进行分析。
静力结构的设计和计算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考虑动力效应的工程项目。
2. 动力结构:动力结构是指在动力作用下工作的结构,其受力情况需要考虑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
动力结构的设计和计算较为复杂,适用于一些需要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动力效应的工程项目。
三、按材料分类1. 钢结构:钢结构是由钢材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工程项目中。
2.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混凝土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成本较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住宅、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中。
3. 木结构:木结构是由木材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木结构具有环保、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常用于别墅、木屋等工程项目中。
四、按用途分类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用于支撑建筑物自重和外部荷载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空间结构、壳体结构等。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等因素。
2. 桥梁结构:桥梁结构是用于跨越河流、道路等障碍物的结构体系,包括梁桥、拱桥、斜拉桥等。
工程结构的分类工程结构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承担荷载和保持稳定的构件和构造系统的组合。
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工程结构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几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分类。
一、按照结构材料分类1. 钢结构: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载构件的结构体系,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等场所。
2. 混凝土结构: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承载构件的结构体系,具有耐久性好、防火性能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住宅、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3. 木结构: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承载构件的结构体系,具有环保、易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别墅、木屋等建筑。
二、按照结构形式分类1. 框架结构: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的框架体系,能够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商业建筑等。
2. 空间结构:由三维空间中的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多向荷载,如穹顶、拱桥等。
3. 薄壳结构:由薄壳体构成的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压力荷载,如圆顶、穹顶等。
三、按照结构功能分类1. 承重结构:主要用于承担建筑自重和外载荷的结构体系,如柱、梁、墙等。
2. 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其他结构或设备的结构体系,如支撑桥梁的桥墩、支撑天线的塔架等。
3. 隔离结构:主要用于隔离建筑物不同功能区域的结构体系,如防火墙、隔声墙等。
四、按照结构运行状态分类1. 静力结构:在静态荷载作用下运行的结构体系,不考虑动力效应,如房屋、桥梁等。
2. 动力结构:在动态荷载作用下运行的结构体系,需要考虑结构的振动、减震等问题,如高速列车轨道、电力塔架等。
3. 稳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保持稳定的结构体系,如塔吊、起重机等。
以上是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工程结构进行的分类介绍。
不同的结构分类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分类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分类,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施工方法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施工方法一、导言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工程。
它旨在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嵌入保温材料,提高整体保温效果,同时减少施工工序和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的施工方法。
二、基本概念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工程是将保温材料与建筑结构材料有机结合,形成保温实体板,从而实现保温与结构的一体化。
这种工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耗,减少室内外温差,提高居住舒适度。
三、施工准备1. 设计方案:在施工开始前,需要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明确每一个施工步骤和细节。
施工方案应考虑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所需的保温材料和结构材料需要提前采购,并确保质量合格。
同时,还需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现场的无障碍进行。
四、施工工艺1. 水泥基保温材料施工工艺:(1)清理基层:将建筑结构基层表面的油污、尘土等杂质清理干净,确保基层干净、平整。
(2)涂刷底涂:用适当的底涂材料进行涂刷,增强基层粘结力。
(3)网格布铺贴:在湿涂底涂的基础上,将网格布铺贴在基层上,增强保温层的抗拉强度。
(4)抹面层施工:将水泥基保温材料与水泥、石膏等混合物按比例充分搅拌,并将混合物抹在网格布上,形成光滑的抹面层。
(5)涂刷面层:将表层材料涂刷在抹面层上,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耐候性能。
2. 预制保温板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清理基层表面的杂质并修补基层缺陷,使其平整、干净。
(2)涂胶水:在基层表面涂刷胶水,增强预制保温板的粘结度。
(3)预制保温板铺贴:将已经切割好的预制保温板铺贴到基层上,并确保板与板之间的纵、横向的缝隙均匀。
(4)填缝处理:填缝材料与预制保温板的填缝处进行填充,并充分压实,保证填缝处的粘结度。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支撑系统,它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构工程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研究和设计出适合不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由一系列柱子和横梁组成,构成一个稳定的框架,能够承担水平和垂直载荷。
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如商业大楼和公寓楼。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刚性好,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
此外,框架结构体系还可以灵活布局,满足不同空间需求。
二、桁架结构体系桁架结构体系是由多个梁和柱子组成的网络结构。
它的优点是重量轻,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和机场航站楼。
桁架结构体系还能提供更大的内部空间,减少柱子和墙壁的使用。
然而,桁架结构体系对火灾的抗性较差,需要采用防火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三、承重墙结构体系承重墙结构体系是通过设置混凝土或砖墙来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它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具有很好的纵向刚度和承载能力。
承重墙结构体系能够提供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但在空间布局上相对固定,不太适合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建筑设计。
四、悬索结构体系悬索结构体系是利用悬挂在支座上的钢索或索链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它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桥梁和体育场馆。
悬索结构体系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它的优点是重量轻、刚度大,能够提供无柱的大空间。
但是,悬索结构体系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五、板壳结构体系板壳结构体系由一系列薄而强度高的平板组成,能够承受均匀分布的载荷。
板壳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和展览馆。
它具有重量轻、内部空间大的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对角边缘的支撑,以确保结构的稳定。
六、槽钢结构体系槽钢结构体系由一系列槽钢构件和连接件组成,适用于临时建筑物和轻型厂房。
槽钢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快速的特点,能够承担一定的水平和垂直载荷。
简述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常见结构体系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是指在工厂中预制好混凝土构件,然后将其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的一种建筑方式。
这种建筑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常见的结构体系。
1. 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装配式混凝土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体系之一。
它是由柱、梁、墙板等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建筑领域中,框架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领域。
2.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结构性能优良的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系。
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承担建筑的重力荷载,而剪力墙则承担建筑的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抗震性能好、刚度大、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系。
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筒体组成的。
筒体是一种圆柱形的构件,它可以承担建筑的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结构性能好、施工方便、造型美观等优点。
在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
4. 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板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板结构体系是一种常见的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系。
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楼板组成的。
楼板是一种扁平的构件,它可以承担建筑的重力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结构性能好、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板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领域。
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板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知识点
1. 结构体系:建筑的结构体系是由柱、梁、板、墙等构件组成的。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平面结构体系、立体结构体系和框架结构体系等。
2. 基础工程:建筑的基础工程是建在地基上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基础的类型、选择和施工。
常见的基础类型有承台式基础、桩基和地下室等。
3. 施工工艺: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装饰装修等。
每个工艺都有相应的施工方法和要求。
4. 施工设备: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各种施工设备,如塔吊、起重机、挖掘机等。
施工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需求和安全要求进行。
5. 施工材料: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材料有水泥、混凝土、砖石、钢材和玻璃等。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和使用寿命。
6. 安全防护:建筑工程中需要进行安全防护工作,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需要设置围挡、警示标志等设施以确保工人和周边人员的安全。
7. 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质量的监督、验收和质量问题的处理等。
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合理选用和严格管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8. 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监理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独立第三方,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
9. 施工合同: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约定,包括工程范围、施工期限、工程价款和质量要求等。
合同的签订可以明确双方责任和权益。
10. 环境保护:建筑工程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和废物处理等。
合理规划和管理工程施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结构与承重体系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保障建筑物安全稳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中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其相关内容。
一、建筑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支撑和承载荷载的构件和体系。
其作用在于分担荷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固。
建筑结构的选择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用途、荷载特性以及土壤条件等。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桥梁结构等。
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二、承重体系的定义和分类承重体系是指建筑物中支撑和传递荷载的组合系统。
其作用在于将荷载从建筑结构传递到地基,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根据承重体系的构造形式和荷载传递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桁架体系等。
框架体系由柱和梁构成,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剪力墙体系则利用墙板的抗剪性能传递荷载。
桁架体系则结合了柱、梁和斜杆的特性,能够承担较大的水平力。
三、建筑结构与承重体系的协同作用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在建设工程中紧密配合,共同承担荷载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建筑结构提供了承重的骨架,而承重体系通过合适的配置和组合,将荷载从结构传递到地基。
在建筑物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和承重体系分析,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同时,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四、建筑结构与承重体系的优化设计为了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的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效率和经济性,减小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在优化设计中,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分析工具,进行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
通过模拟和优化,可以得出最优的结构形式和承重体系配置,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来改进建筑结构和承重体系的设计。
;
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绿色与新型建筑结构、重大项目施工技术、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技术领域
1)现浇框架结构〓采用现浇框架,可以实现大开间住宅及较大柱网的一般公共建筑工
程,配合使用轻质隔墙和保温外墙板技术,达到较好的使用功能,符合相关标准,综合效益
好。
2)密肋壁板结构住宅体系〓由密肋复合墙板与隐形框架装配现浇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
系。
隐形框架在多层建筑中按构造设计,小高层建筑中依据受力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楼板
在多层建筑中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选用预应力空心板、密肋复合楼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在小高层建筑中均采用现浇。
3)聚苯保温模板复合保温混凝土结构墙体体系〓运用标准化生产的聚苯类保温产品作为
模板(三维钢丝网聚苯乙烯泡沫板、模网外墙板、聚苯复合砌模),进行现场装配,墙内部
配筋,再整体浇筑混凝土的一种改进型混凝土结构体系。
具有节能、
环保、隔声、安全和舒
适及建筑装修一体化等特点。
4)键槽节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采用现浇
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等作为基本结构构件,通过键槽节点,现场装配后用混凝土
后浇,形成整体框架结构体系。
由于采用预应力技术,可缩小构件截面,降低含钢量20%以
上。
构件在工厂生产,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施工方便快捷,减轻噪声污染,利于环保。
5)轻型结构建筑体系(CL建筑体系)〓由CL墙板、实体剪力墙等组成,也可以用预制的C
L网架(中间夹聚苯板),施工现场安装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复合墙体”,构成集保温、隔热
和受力于一体的建筑体系。
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抗震性能,与砖混结构相比可扩大
使用面积8%~10%,产业化程度较高。
〖STHZ〗82〖STBZ〗〓新型砌体结构技术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体系〓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孔洞内配筋并灌注混
凝土芯柱,构成配筋砌块剪力墙体系。
楼板现浇,施工方便,造价低,符合抗震要求。
与钢
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相比,可降低造价,节约钢材,缩短工期。
应用时需符合相关标准、规
范和规程的规定。
〖STHZ〗83〓〖STBZ〗新型钢结构建筑体系
1)钢混凝土混合住宅结构体系〓由钢框架与混凝土的楼梯间、电梯井等构成核心筒组
成混合结构体系。
钢柱采用H型钢柱、方钢管柱或圆钢管混凝土柱;梁可采用H型钢梁;内隔
墙与外墙体采用轻质材料。
结构自重轻,性能好,施工速度快。
其经济指标与钢筋混凝土结
构相当。
应用时需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钢框架住宅结构体系〓可分为H型钢柱、钢梁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加支撑结构两种
类型。
墙体可采用轻质材料。
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良好,施工速度快。
其经济指标略高于
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用时需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STHZ〗84〓〖STBZ〗大跨度楼盖体系
1)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技术〓在楼(屋面)板内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可实现大跨度,可
取消次梁,节约钢材,简化模板和钢筋施工工艺,提高结构性能。
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筋和张
拉施工方便,综合经济效益好。
2)现浇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技术在框架梁内配置有粘结预应力筋,可实现大柱网建筑平面
(在楼板内也可取消次梁,采用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板),减少用钢量,减少混凝土用
量,降低结构梁高,综合经济效益好。
3)现浇空心或夹芯楼板技术〓可采用空心(薄壁筒永久性芯模)或夹芯材料作填充用
于现浇楼板,形成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对大跨度楼(屋)盖结构也可应用无粘结预应力,
结构高度低、自重轻,隔声和保温效果好,板总厚为160~250mm。
应用时需符合相关标准
、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4)大开间预应力装配整体式及预制整体式楼板技术〓采用高强钢丝、钢绞线制作预应
力预制薄板,并采用加强互相连接的构造措施,浇混凝土后形成装配整体式及双向受力的
叠合式楼板。
与现浇混凝土楼板比,钢筋用量可节省30%,混凝土用量节省20%~25%,节
约模板、工期短、方便施工。
具有大开间、延性好、挠度小、裂缝控制性能好等特性。
5)预应力倒T形薄板叠合楼盖技术〓预应力倒T形薄板在工厂制造,现场安装施工
后在其上敷设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形成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其强度、刚度等均优于
现
浇混凝土楼盖,从而节省了模板,减少了钢筋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综合成本可降低10%
~15%。
6)复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倒扁梁楼板(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技术〓由上下层薄板(含暗
肋)和夹芯层组成的楼盖结构体系。
暗梁和暗肋中配有预应力筋;夹层板的上下层和夹芯块
在浇灌混凝土时,采用“二次浇灌、一次成型”;夹芯块为结构用增强憎水膨胀珍珠岩芯板
,其容重≤400kg/m3,相对于实心平板楼盖结构减轻自重38%;可降低结构层高,在建筑
总高度不变的条件下,可增加楼层数,扩大使用面积;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隔
声、保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