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1 KB
- 文档页数:5
莫高窟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珍贵文物。
(2)学会欣赏敦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欣赏敦煌艺术。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敦煌彩塑的种类、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4. 莫高窟中的佛教故事和世俗生活。
5.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敦煌壁画、彩塑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敦煌壁画、彩塑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手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2. 演示法:展示敦煌壁画、彩塑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
3.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4.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审美教育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珍贵文物。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欣赏与分析:展示敦煌壁画、彩塑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敦煌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敦煌莫高窟》教案《敦煌莫高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敦煌莫高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敦煌莫高窟》教案1一、激趣揭题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
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段话1、师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莫高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掌握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莫高窟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莫高窟艺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点。
2、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莫高窟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莫高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讲授新课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讲解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造型等。
分析莫高窟艺术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莫高窟的保护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作品欣赏展示一些莫高窟的经典艺术作品,如《飞天》《九色鹿》等。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从艺术表现形式、主题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莫高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关注莫高窟的保护和发展。
6、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莫高窟艺术的感受和思考。
《莫高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壁画和彩塑特点。
(3)掌握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基本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特点。
3.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特点。
4.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特点。
5. 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方法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壁画和彩塑特点。
2. 教学难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壁画和彩塑特点。
2. 观察法:观察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分析其建筑、壁画和彩塑特点。
3. 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
4. 比较法:比较敦煌莫高窟与其他石窟艺术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建筑特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风格和结构。
3. 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特点:分析壁画的主题、内容、构图和绘画技法。
4. 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特点:介绍彩塑的题材、造型、材质和雕塑技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方法,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内涵:介绍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
2. 敦煌莫高窟与其他石窟艺术的比较:分析敦煌莫高窟与其他著名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的异同。
《莫高窟》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莫高窟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莫高窟的图片、介绍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莫高窟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莫高窟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PPT资料,自主学习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四、艺术欣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分析其艺术特色。
2. 学生谈谈对敦煌壁画的欣赏感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敦煌壁画创作,可以选择壁画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描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艺术欣赏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敦煌壁画创作,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今后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莫高窟在我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对壁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壁画艺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莫高窟壁画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壁画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莫高窟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莫高窟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壁画艺术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莫高窟的壁画,分析其艺术价值。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莫高窟壁画的主题、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观察莫高窟的壁画图片,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壁画的场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宣传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观察和分析莫高窟的壁画,培养了学生对壁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莫高窟壁画中的某一特定主题或艺术手法。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化对莫高窟壁画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
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
这时课堂气氛高涨。
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
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
《莫高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2)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以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莫高窟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艺术价值。
(2)莫高窟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莫高窟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莫高窟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
(2)莫高窟保护现状和意义的相关政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教学新课:(1)详细讲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2)分析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介绍莫高窟的保护现状和意义,讨论相关政策措施。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保护措施。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莫高窟的保护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讨论、汇报等环节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莫高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作业,要求学生深入研究莫高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的图片。
教案标题:莫高窟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四年级学期:下册年份:2023-2024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莫高窟壁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莫高窟壁画的特点。
4.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莫高窟壁画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表现。
2. 学生对莫高窟壁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莫高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莫高窟壁画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并提问:“你们发现莫高窟壁画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如线条流畅、形状丰富、色彩鲜艳等。
三、实践与创作(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莫高窟壁画的特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一幅莫高窟壁画的画作。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壁画特点等。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莫高窟》教案设计:挖掘佛教文化中的人文关怀:1.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佛教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2.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古学和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艺修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讲解开场:介绍丝绸之路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
2.请一位学生来板书“人文关怀”的定义,并让全班讨论其含义。
二、学习(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莫高窟的发现过程、洞窟建造的历史背景和佛教文化对莫高窟的影响等。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解莫高窟洞窟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包括造像的种类、造像的样式、造像的内容以及造像的色彩。
3.控制学习时间,通过讲解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佛教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佛教追求的是治愈人类灵魂的良药,是对生命的关注和呵护。
教育学生在审美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在的美和文化的培育。
三、讨论(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莫高窟对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对人文关怀的体现。
要求学生结合莫高窟具体的造像,讲解佛教对人文关怀的精髓,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评分标准。
2.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讨论:佛教对人类是怎样的呵护和关怀?佛教追求怎样的高度和目的?莫高窟造像中的人文关怀是怎么体现的?四、呈现(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制作一份关于莫高窟的PPT或海报,展示班级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要求学生结合莫高窟具体的造像,呈现佛教对人文关怀的精髓和莫高窟造像中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2.制作成果展示结束后,全班将对其进行点评,共同评价学生们的创作和学术水平等。
五、总结(10分钟)1.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作出评价,并在最后一定要鼓励班级合作和创新课程的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