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第4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68.57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教学重点: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硅、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一.硅1.相关反应Si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溶于水化学性质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氨的催化氧化4NH3 + 5O2错误! 4NO + 6H2O实验室制取原理NH4+ + OH-错误! NH3↑+ H2O2NH4Cl +Ca(OH )2错误! 2NH3↑+ CaCl2 + 2H2O5.实验室制取干燥NH3的方法:制取原理: 2NH4Cl +Ca(OH )2错误! 2NH3↑+ CaCl2 + 2H2O气体成分: NH3( H2O )除水用试剂:碱石灰(不用浓H2SO4 、CaCl2原因是:2NH3+ H2SO4= (NH4)2SO4 ; CaCl2 + 8NH3 =CaCl2·8NH3)6.受热易分解 NH3·H2O 错误! NH3↑+ H2O NH4HCO3 错误! NH3↑+ CO2↑+ H2O7.氨水中的微粒分子:H2O NH3·H2O NH3 离子:NH4+ H+ OH-四.硫1.SO2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1:40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与H2O SO2 + H2O = H2SO3与碱溶液先:SO2 +2NaOH = Na2SO3+H2O后:SO2 + Na2SO3 + H2O = 2NaHSO3 SO2过量时总反应:SO2 + NaOH = NaHSO3 与盐溶液SO2 + Na2CO3 = CO2+ Na2SO3 ( SO2不过量时 )与氯水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H2SO3 + Cl2 + H2O = H2SO4 + 2HCl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 (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加热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分解复原)实验室制法Na2SO3 +H2SO4(浓) = Na2SO4 + SO2↑+ H2O2.H2S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剧毒、有臭鸡蛋气味、1:2.6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与浓H2SO4H2S + H2SO4(浓)= S↓+ SO2 + 2H2O与碱溶液先H2S + NaOH= NaHS + H2O; 后NaHS + NaOH = Na2S + H2O。
学习笔记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Si的还原性大于C, 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
2C+SiO Si+2CO↑;②Si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 而其他非金属单质无此性质;③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 但Si为半导体, 石墨为良导体;④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 但SiO2晶体为原子晶体。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类别酸性氧化物_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水反应方程式不反应CO2+H2O H2CO3学习笔记与酸反应方程式SiO2 + 4HF==SiF4↑+2H2O 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iO2+2NaOH == Na2SiO3+H2O少: 2NaOH+CO2==Na2CO3+H2O过: NaOH+CO2==NaHCO3过:NaOH+CO2==NaHCO3与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高温CaSiO3CaO+CO2==CaCO3存在状态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人和动物排放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用途硅单质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SiO2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硅酸钠矿物胶SiC 砂纸、砂轮的磨料二、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氯气的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学习笔记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与氢气反应方程式H2+Cl22HCl;H2+Cl2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H2O +Cl2 ==HCl+HCl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 a(O H)2==CaCl2 +C a(C l O)2 +2H2O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 +Cl2↑+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3溶液: Ag++Cl―==AgCl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为OH―H+、Cl―、H2O、极少量的OH―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次氯酸一元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强氧化性(杀菌、消毒), 漂白性, 不稳定, 易分解三、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学习笔记实验现象: 把品红溶液滴入溶有SO2的水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氯 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氯的存在形态以及其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2.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4.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结合氯气的物理性质,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加热盛有二氧化锰、浓盐酸的烧瓶,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 (2)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3)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4)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内加水,盖严后振荡,瓶内气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黄绿色( ) (5)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 (6)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 答案 (1)√ (2)√ (3)√ (4)√ (5) √ (6)×解析 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不仅可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但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2.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________。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可溶于水 答案 ②③解析 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可沉在洞底,另一方面是氯气有毒。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液氯是黄绿色液体,它们都是氯分子组成的单质纯净物。
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
1.不能直接使用观察法得出的结论是( ) A.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 B.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 C.氯气有毒D.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答案 C解析 氯气呈黄绿色,可直接观察确定,A 不符合题意;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可通过闻的方式确定,B 不符合题意;氯气有毒,不能通过观察法确定,C 符合题意;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D 不符合题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硅的化合物的转化H22SiO32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2HClO==2HCl+O2↑3、氯气的性质4、二氧化硫的性质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6强酸制弱酸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2+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a++H2O+CO2↑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3+2H==H2SiO3↓-+Ca(ClO)2+2HCl== CaCl2+2HClO 2ClO+2H==2HClO 应用(1) Na2SiO3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SiO3+H2O+CO2==CO3+H2SiO3↓2--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SiO3+2H2O+2CO2==HCO3+H2SiO3↓ (2)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H2O+CO2== CaCO3↓+2HClO Ca+2ClO+H2O+CO2== CaCO3↓+2HClO (3) 实验室制SO22-+na2so3+2h2so4==na2so4+h2o+so2↑ so3+2h==h2o+so2↑ (3) 实验室制h2s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2+FeS+H2SO4==FeSO4+H2S↑ FeS+2H==Fe+H2S↑ (4)除杂质CO2中混有SO2SO2+2NaHCO3=Na2SO3+H2O+2CO2↑ CO2中混有HClHCl+NaHCO3=NaCl+H2O+CO2↑ SO2中混有HClHCl+NaHSO3= NaCl+H2O+SO2↑2+-2-2-2-+7 、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第一节硅存在自然界中硅以的形式存在,没有态的硅二氧化硅1.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高,大,溶于水2.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1)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2NaOH= 生成的硅酸钠黏性比较大,故盛装碱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塞,而要使用塞。
SiO2+CaO= 。
(2)酸是唯一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酸SiO2+4HF=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可用来雕刻玻璃,盛装氢氟酸不能用试剂瓶,而要使用瓶。
二氧化硅的用途:硅酸(1)硅酸的制备:硅酸为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酸性比碳酸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现象方程式。
(2)硅酸的用途硅酸钠硅酸钠的水溶液称为,可作。
注意:水玻璃(即硅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易与反应生成而变质,故应保存硅酸盐的用途:制陶瓷、玻璃、水泥单质硅1.单质硅的物理性质:有光泽的色固体,高、大,常温下稳定。
2.制法: 。
3.化学性质(1)常温下可与碱溶液、HF反应Si +2NaOH +H2O=Si+4HF=(2)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Si+O2= Si+Cl2=4单质硅的用途: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氯的存在:在自然界氯主要存在于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氯气1.氯气的物理性质:具有气味、有色的气体,它可溶于水(1:2),低温和加压时易。
2.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Na + Cl2 == 现象:Cu + Cl2 == 现象:Fe + Cl2 == 现象: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H2 + Cl2 == 现象:P+ Cl2(少量)==P+ Cl2 (大量)== 现象:(由此可见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氯气与水的反应Cl2 + H2O ═,(写出离子方程式)。
次氯酸(HClO)一元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漂白性,不稳定易分解。
HClO === 。
新制氯水成分(粒子):久置氯水成分(粒子):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漂白的实质是氯水中的起作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1、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2、结构: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一个Si周围有四个O,一个O周围有四个Si3、化学性质:很稳定。
(1)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黏性比较大,故盛装碱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而要使用橡胶塞SiO2+CaO=CaSiO3(2)氢氟酸是唯一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酸SiO2+4HF=SiF4↑+H2O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可用来雕刻玻璃,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使用塑料瓶。
4、二氧化硅的应用:制光导纤维、硅、玻璃、工艺品(石英,水晶、玛瑙)二、硅酸1、制备: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硅酸为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酸性比碳酸弱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的硅酸生成: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胶体)2、用途:硅酸脱水后制得硅胶,可作干燥剂;催化剂载体。
三、硅酸盐1、硅酸钠:(1)俗称及用途:硅酸钠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粘胶剂。
注意:水玻璃(即硅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易与CO2反应生成H2SiO3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2、硅酸盐(1)硅酸盐的用途:制陶瓷、玻璃、水泥(传统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2)硅酸盐的书写:①化学式法:适用于简单的硅酸盐如:Na2SiO3,K2SiO3、CaSiO3等。
②氧化物法: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硅酸钙:CaSiO3Ca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正长石:KAlSi3O8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 ,应写成K2O·Al2O3·6SiO2四、单质硅:1、存在形式:晶体硅和无定形。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WORD范文可编辑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课件能够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像、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向教者、学者传达多层次的信息。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快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教材分析: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
金属元素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元素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2)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2.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和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3)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2)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3)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1)钠的氧化反应(2)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着保护作用教学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准备:钠块、小刀、镊子、滤纸、表面皿、自制装置、铝片、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丽的焰火往往可以烘托节日的气氛,五颜六色的焰火犹如空中绽开的花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Si)- 存在形式。
-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SiO₂)和硅酸盐等。
- 物理性质。
-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点高(1410℃),沸点高(2355℃),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硅与氧气反应:Si + O₂{}SiO₂。
- 与氢氟酸反应:Si+4HF = SiF₄↑+2H₂↑,这是硅的特性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
- 与强碱溶液反应:Si + 2NaOH + H₂O=Na₂SiO₃+2H₂↑。
- 工业制法。
- 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SiO₂+2C{高温}Si + 2CO↑,粗硅再经过提纯得到高纯硅。
2. 二氧化硅(SiO₂)- 存在形式。
-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有结晶形(如水晶、玛瑙)和无定形(如硅藻土)两种。
- 物理性质。
- 硬度大,熔点高(1710℃),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₂+CaO{高温}CaSiO₃。
- 与强碱反应:SiO₂ + 2NaOH=Na₂SiO₃+H₂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生成的Na₂SiO₃有粘性,会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 与氢氟酸反应:SiO₂+4HF = SiF₄↑+2H₂O。
3. 硅酸(H₂SiO₃)- 物理性质。
- 硅酸是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硅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Na₂SiO₃+CO₂+H₂O =H₂SiO₃↓+Na₂CO₃(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 制备。
- 通过可溶性硅酸盐(如Na₂SiO₃)与酸反应制得,如Na₂SiO₃+2HCl = H₂SiO₃↓+2NaCl。
4. 硅酸盐。
- 定义。
- 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 硅酸钠(Na₂SiO₃)-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NH 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2.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 +4的检验方法。
一、氨1.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1)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2)上述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 2O NH 3·H 2O 。
2.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1)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
(2)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Cl===NH 4Cl 。
3.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的性质(1)NH 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是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还原性。
(2)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
(1)氨气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弱碱NH 3·H 2O 。
(2)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其离子方程式是NH 3+H +===NH +4。
(3)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催化氧化生成NO 。
2.氨水的性质(1)氨水的电离方程式是NH 3·H 2ONH +4+OH -,具有弱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 2O ====△NH 3↑+H 2O 。
3.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主要有: (1)雷电固氮:N 2+O 2=====放电2NO 。
(2)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 2形成化合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
1.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方法。
-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组成。
2.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发生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概念。
-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剂能够捐赠电子。
3. 浓度与溶液的配制
-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 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 溶液的配制可以根据所需浓度和配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4. 氧化和还原
-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的过程。
- 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氢原子的过程。
- 氧化和还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 盐类的基本概念
- 盐类是酸和碱经过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
- 盐类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 盐类有不同的命名方法,如一价阳离子+一价阴离子为氯化物。
以上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
详细内容
请查阅相应教材或教辅资料。
第4课时 习题课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A .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B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C .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D .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2.在50 mL 18 mol/L 的浓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 )A .小于0.45 molB .等于0.45 molC .在0.45 mol 和0.90 mol 之间D .大于0.90 mol3.下列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 .1 mol Zn 与含1 mol HCl 的浓盐酸B .1 mol MnO 2与含4 mol HCl 的浓盐酸共热C .1 mol Cu 与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共热D .1 mol Cu 与含4 mol HNO 3的浓硝酸4.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 .浓硫酸B .碱石灰C .氯化钙D .五氧化二磷5.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重量增加,但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 .稀硝酸B .浓硫酸C .硝酸银溶液D .氯化铁溶液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B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 .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D .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8.把a L 含(NH 4)2SO 4和NH 4NO 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一份用b mol 烧碱刚好把NH 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 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 2,则原溶液中c (NO -3)为( )A.b -2c a mol/LB.2b -4c amol/L C.2b -c a mol/L D.b -2c 2amol/L 9.浓H 2SO 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SO 4(浓)+C △,CO 2↑+2H 2O +2SO 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验出反应产物的装置。
现提供浓H 2SO 4、木炭和酸性KMnO 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
(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10.(1)氨和铵盐在粮食的增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
试从原料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分析,溶解等量的金属铜用浓硝酸好,还是稀硝酸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化合物在航天航空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神舟七号飞船的外壳是一种新型结构陶瓷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化硅。
工业上使用SiCl 4、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配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已知Cl 2+2KI===2KCl +I 2。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 +4、K +、H +、Ba 2+、Cu 2+、Fe 3+、I -、Cl -、CO 2-3、SO 2-4,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该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呈现红色;②取溶液少量加新制氯水及淀粉溶液,可见溶液呈现蓝色;③取溶液少量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 3后沉淀不溶解;④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 溶液呈碱性,将此溶液加热,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
12.将32.64 g 铜与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 和NO 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
请回答:(1)NO 的体积为________L ,NO 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 /L 的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 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 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____g 。
第4课时 习题课1.A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钝化,无明显现象;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HCl 可使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的红色褪去。
]2.A [因n (H 2SO 4)=18 mol/L ×0.050 L =0.90 mol ,假设0.90 mol H 2SO 4全部参加反应,由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可知,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12×0.90 mol =0.45 mol 。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 2SO 4变为稀H 2SO 4,而稀H 2SO 4不与铜反应,则参加反应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小于0.90 mol ,从而可知,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
]3.D [A 项盐酸不足,锌不能完全溶解;B 、C 项中随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变小,到一定浓度后,不能再反应,故MnO 2、Cu 不能完全溶解;D 项中硝酸浓度变小后,稀硝酸依然可与Cu 发生反应,使之完全溶解。
]4.B [NH 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NH 3可与无水氯化钙络合。
]5.D [稀硝酸与铁反应有气体产生;浓H 2SO 4可使铁钝化,溶液质量只能减小;1 mol Fe 可置换出3 mol Ag ,使溶液质量减小;Fe 溶解在FeCl 3溶液中,可使溶液质量增加又没有气体产生。
]6.C [从图中可知甲中的气体摩尔质量较小,乙气体摩尔质量较大,又由于浓H 2SO 4不能挥发出气体来,因此只有C 正确。
]7.D [有关反应为:①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②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③2Cu +O 2=====△2CuO ,CuO +2HNO 3(稀)===Cu(NO 3)2+H 2O分析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 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HNO 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 3最少。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产Cu(NO 3)2,途径③效果最佳,既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HNO 3的利用率。
]8.B [依题意知:每一份混合液中n (NH +4)=b mol ;n (SO 2-4)=n (BaCl 2)=c mol ,原溶液中n (NH +4)为2b mol ,n (SO 2-4)=2c mol 。
(NH 4)2SO 4===2NH +4+SO 2-44c 2c 则由NH 4NO 3提供的NH +4为(2b -4c ) mol ,c (NO -3)=2b -4c amol /L 。
]解析 该实验目的是发生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及反应产物的检验,该发生装置应用固+液△,气体,故选C 。
反应产物有H 2O 、CO 2和SO 2,故应先用无水CuSO 4粉末检验H 2O 的存在。
CO 2和SO 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应先检验SO 2(用品红溶液),并用酸性KMnO 4溶液除净SO 2,再次用品红溶液检验SO 2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的存在。
10.(1)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2)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溶解等质量的铜,使用稀硝酸时消耗的硝酸少,且产生的有害气体少,故用稀硝酸好(3)SiCl 4+N 2+H 2―→Si 3N 4+HCl解析 (2)根据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溶解3 mol(等量)铜时消耗浓硝酸12 mol ,生成NO 2 6 mol ;消耗稀硝酸8 mol ,生成NO 2 mol ,可见用浓硝酸溶解铜原料利用率低且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多,所以使用稀硝酸溶解好。
(3)使用SiCl 4、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氮化硅,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硅元素化合价不变,由氧化还原原理,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另外一种产物为HCl 。
11.(1)H +、NH +4、I -、SO 2-4 (2)Fe 3+、Cu 2+、Ba 2+、CO 2-3 (3)K +、Cl -解析 该溶液无色,说明不含有色离子,即不含Cu 2+、Fe 3+;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含有H +,而CO 2-3不能与H +共存,则溶液中无CO 2-3;由(2)中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I -;由(3)中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SO 2-4,则无Ba 2+;由(4)中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NH +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H +、NH +4、I -和SO 2-4,一定无Cu 2+、Fe 3+、Ba 2+、CO 2-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 +和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