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本(完整资料).doc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本(完整资料).doc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本(完整资料).doc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本(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位值原理

一、知识引领

在十进制中,每个数都是由0~9这十个数字中的若干个组成的,而每个数字在数中都占一个数位,数的大小是由数字和数字所处的数位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比如一个数由1、2、3三个数字组成,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多少,因为1、2、3能组成很多数,例如213、321、123……但如果说1在百位,2在十位,3在个位这样去组成一个数,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数应该是123。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大小:

个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

十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0;

百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00;

……

那么可以利用这种办法将一个多位数拆开,例如123=1×100+2×10+3×1,这个结论被称为位值原理。有的时候,为了分析问题方便,我们并不能将多位数逐位展开,而是采用整体展开的办法,如23456=23×1000+45×10+6,我们将在后面的例题中看到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数字和的6倍,求这个两位数。

练习一: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数字和的7倍,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例题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一个0,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数大8倍,求这两个数。

练习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加一个0,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数的6倍,求这个两位数。

例题3:一个三位数,把它的个位和百位调换位置之后,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这个新三位数和原三位数的差的个位数字是7。试求两个数的差。

练习3:把一个三位数颠倒顺序后得到一个新数,这个数比原数大792,那么原来的三位数最大可以是多少?

例题4:若用相同汉字表示相同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则在等式

“学习爱?????????×2=爱学习?????????×5”中,“学习爱”所表示的三位数最小是多少?

练习4:若用相同汉字表示相同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则在等式“用微信交作业??????????????????×2=交作业用微信??????????????????×5”中,“用微信交作业”所表示的六位数最小是多少?

三、奥赛传真

1、(1)851= ×100+ ×10+ ×1;(2)55984= ×1000+ ×10+ ×1.

2、(1)nba

?????= ×100+ ×10+ ×1; (2)3下5除2??????????????= ×10000 ×100+ ×1.

3、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一个0,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数的7倍,这个两位数是 .

4、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它比原来的两位数小54,那么原来的两位数最小是 .

5、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它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和是187,那么原来两位数是 .

等积变形

一、知识引领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非常紧密,回想它们的面积公式,如果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块,那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如图:

除了上面这种情形外,如下图中的阴影三角形由于和平行四边形底、高都相同,所以面积也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注意: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E是其中的任意一点,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1: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中的任意一点,已知?AED与?EBC的面积和是40平方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例题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底边AD长20厘米,高CH为9厘米;E是底边BC上任意的一点,那么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3: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3: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4:在长方形中有几部分的面积已经标出,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4:在长方形中有几部分的面积已经标出,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三、疯狂操练

1、如图所示,梯形ABCE是由正方形ABC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CDE构成的,已知等腰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是10厘米,那么?BCE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6,平行四边形

BECF的面积为。

3、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被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黄色三角形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那么蓝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如图,长方形的长为16,宽为5。阴影三角

形的面积和为。

5、在长方形中有几部分的面积已经标出,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格点与面积

一、知识引领

在平面几何知识中,面积计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你还记得这些公式吗?

这一讲我们将学习格点图形的面积。用线段连结格点围成的封闭图形称之为格点图形。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直线形的面积公式,然而大多数的格点图形都无法直接计算面积,需要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去找到方法。常见的格点有正方形格点和三角形格点。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那么三个阴影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1:图中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那么阴影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2:图中相邻格点围成的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2:图中相邻格点围成的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3:如图,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3:如图,每一个最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例题4:如图,每一个最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3平方厘米。图中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4:如图,每一个最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3平方厘米。图中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疯狂操练

1、图中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两个多边形的面积分别是平方厘米。

2、图中相邻两格点觉得距离均为1厘米,则图中两个多边形的面积分别是平方厘米。

3、如图,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均为1,那么图中多边形的面积是。

4、如图,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则图中多边形的面积是。

5、右图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小学奥数--四年级高斯求和(学生版)6份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来说,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和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即为中项定理

【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训练】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思维拓展训练一】 1、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2、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2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思维拓展训练二】 1、求首项是34,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50项的和。 例3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分析:最大三角形共有8层,从上往下摆时,每层的小三角形数目及所用火柴数目如下表: 由上表看出,各层的小三角形数成等差数列,各层的火柴数也成等差数列。 解:(1)最大三角形面积为 (1+3+5+…+15)×12=[(1+15)×8÷2]×12=768(厘米2)。

奥数 高斯求和

奥数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小学奥数训练题 等差数列与高斯求和(无答案)

等差数列与高斯求和 1、计算下列各题: (1)11+14+17+ (101) (2)2+6+10+ (90) (3)297+293+289+ (209) (4)193+187+181+ (103) (5)1+3+4+6+7+9+10+12+13+…+66+67+69+70; (6)2+4+8+10+14+16+20+…+92+94+98+100; (7)1000+999-998+997+996-995+…+103+102-101。 2、在19和91之间插入5个数,使这7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写出插入的5个数。 3、在1000到2000之间,所有个位数字是7的自然数之和是多少? 4、左下图是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如果V形架上一共放有210支铅笔,那么最上层有多少支铅笔? 5、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右上图的形状,最上面一层有6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25层。问: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 6、在上题中,如果最下面一层有98根,这堆圆木共有2706根,那么共堆了多少层? 7、用相同的立方体摆成右图的形式,如果共摆了10层,那么最下面一层有多少个立方体? 8、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9、小明从1月1日开始写大字,第1天写了4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相同数量的大字,结果全月共写了589个大字。问:小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几个大字? 10、一个七层书架放了777本书,每一层比它的下一层少7本书。问:最上面一层放了几本

书? 11、学校进行乒乓球选拨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一共进行了78场比赛。问: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拨赛? 12、跳棋棋盘(如左下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棋孔? 13、右上图中的正六边形棋盘上共有多少个棋孔? 14、用3根等长的火柴棍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按左下图所示铺满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已知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的底边放有10根火柴,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 15、有一个六边形点阵(右上图),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看做第1层,第2层每边2个点,第3层每边3个点……这个六边形点阵共100层。问:这个点阵共有多少个点? 16、求前100个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数之和。 17、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 18、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奇数的和是多少? 19、在1~200这200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4整除或能被11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 20、求所有加6以后能被11整除的三位数的和。 21、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22、一个数列有11个数,中间一个数最大。从中间的数往前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小2;从中间的数往后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小3。这11个数的总和是200,那么中间的数是几?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奥数教程

目录 第一讲奇妙的幻方 (3) 练习卷 (9) 第二讲可能性的大小(游戏与对策) (10) 练习卷 (12) 第三讲图形的面积(一) (13) 第四讲认识分数 (17) 练习卷 (21) 第五讲行程中的相遇(相遇问题) (22) 练习卷 (26) 第六讲公因数与公倍数 (27) 综合演练 (31) 第一讲幻方(第一课时) 【知识概述】 在一个n×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入一些连续的数字,使得所有的横、竖、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这样的正方形方格叫做幻方。幻方一般分为奇数幻方和偶数幻方。(n是几就表示为几阶幻

方)。本讲,我们将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例题讲学 例1在一个3×3的表格内,填入1-9九个数,(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使得3个横列、3个竖列和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可以怎样填?【和为15】 【思路分析】 这样的3×3幻方,在填写时有一定的规律和口诀: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为中央。【注:戴指头,履指脚。】 试试填一填吧! 幻方(第二课时) 知识概述: 上一讲中,我们讲述了如何填写3×3的幻方,其实在幻方的知识世界里,像3×3、5×5、7×7……像这样幻方,称之为奇数

幻方,这一讲我们将来学习如何填写五阶幻方。 例题:在一个5×5的方格中,填入1-25这25个数字,使5个横列、5个竖列、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先试试看! 看样子,要想顺利填写好这么多的表格,还真的不容易,没有口诀真的不行,下面这个口诀要记牢: 一居首行正中央,依次斜向右上方,右出框时左边写,上出框时下边放,双出占位写下方。29 你能按顺序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吧! 幻方(第三课时) 根据上讲中的方法,把口诀运用到所有的奇数幻方中,可以继续填写七阶幻方、九阶幻方、十一阶幻方……,本讲,我们继续试着填写七阶幻方和九阶幻方。 【思路点拨】 再来重温一下口诀吧!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 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 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 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 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 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 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 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能够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完整小学合集

完整小学学而思合集高清无密 (2013-06-02 01:18:14) 标签:分类: 毛继东作文三步法: 二年级奥数和阅读写作: 【2801】2011一升二年级数学竞赛班-8讲【3211】2011秋季二年级数学竞赛班-12讲【4716】2012春季二年级数学竞赛班-14讲【3746】2012寒假二年级数学竞赛班-8讲【2802】2011暑期二升三数学竞赛班-12讲 【6031】糖果星球探秘:二升三年级“畅享语文”成长计划暑期班12讲【3747】精灵旅行团:2012年寒假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营10讲:小柿子星球探秘:二年级“畅享语文”成长计划秋季班(6级)共11讲 三年级奥数和阅读写作: 【3212】2011秋季三年级奥数竞赛班-16讲【3779】2012寒假三年级奥数竞赛班-10讲【4860】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竞赛班-16讲【4861】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零基础班-10讲【6039】三升四奥数暑期班14讲人教春季三年级数学同步8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16讲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满分班(教材精讲+奥数知识拓展)14讲年寒假五年制小学三年级数学超常班12讲

【6032】杮子星球探秘,三升四年级畅想语文成长计划暑期班12讲【3230】精灵旅行团:2011秋季三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12讲【3783】精灵旅行团:2012寒假三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8讲【4865】精灵旅行团:2012春季三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12讲 四年级奥数及阅读写作: 【2799】2011暑期三升四数学强化班共14讲 [6040]2012四升五年级奥数暑期班18讲【3297】2011秋季四年级上册人教数学课内同步班8讲【4772】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8讲【3208】2011秋季四年级数学强化班,18讲【3947】2012寒假奥数强化班10讲【605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14讲【4770/4771】2011春季四年级数学竞赛班18讲第13届中环杯四年级初赛冲刺VIP班12讲寒假四年级奥数竞赛班10讲:四年级奥数必考知识点系统复习全能班(上)9讲 6063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教材精讲+奥数知识拓展)17讲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满分班(教材精讲+奥数知识拓展)18讲【6033】6033乐学星球探秘:四升五年级畅想语文成长计划暑期班11讲【3231】精灵旅行团:2011秋季四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12讲【3945】精灵旅行团:2012寒假四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10讲【4775】精灵旅行团:2012春季四年级阅读写作训练营10讲 五年级奥数及阅读写作: 【3209】2011秋季五年级数学强化班共20讲,【4817】2011原春季五年级奥数强化班20讲【3768】2011原寒假五年级奥数强化班共16讲【2921】2011原暑假五年级奥数强化班共18讲崔兆玉2011五年级奥数年卡74讲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满分班15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16讲秋季五年级数学课内同步班(人教版)8讲春季五年级数学课内同步班(人教版)8讲寒假五年级数学零基础班14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14讲(教材精讲+奥数知识拓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满分班(教材精讲+奥数知识拓展)14讲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满分班14讲

五年级奥数教材

- 1 - 第1讲 数 阵 一、精讲精练 【例题1】 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 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练习1: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2】 将1——10这十个数填入下图小圆中,使每个大圆上六个数的和是30。 练习2: 1.把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大圆上五个○内数的和相等。 2.把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四边形顶点的○内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且和最大。 3.将1——8八个数填入下图方格里,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四格、右四格、中间四格以及对角线四格内四个数的和都是18。 【例题3】 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中,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内数的和相等、且最大。 练习3: 1.将1——6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边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 2 - 2.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边上四个数的和都是17。 3.将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条安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4】 将1——7分别填入下图的7个圆圈内,使每条线段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练习4: 1.将1——9填入下图的○中,使横、竖行五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25。 2.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进下图的○里,使每条线上3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3.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圆四个数的和,内圆四个数的和以及横行、竖行上四个数的和都等于18。 【例题5】 如下图(a)四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有六个圆圈。如果在这些圆圈中分别填上六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而且每个小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数的和相等。问这六个质数的积是多少? 练习5: 1.将九个不同的自然数填入下面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积都相等。 2.将1——9九个自然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小三角形中,使靠近大三角形每条边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这五个数之和最大是多少? 3.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等于里面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五年级电子教材系列之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举一反三 . 专题简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 例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与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 练习一 1,下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答 2,下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答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答

. 例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 练习二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答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答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 . 例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

小升初奥数讲义习题 第4讲 高斯求和、新定义

高斯求和、新定义 一、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1+2+3+...+1999=11+12+13+...+31=3+7+11+ (99) 例2、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举一反三、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举一反三、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多少个? 例4、盒子里放有三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二次又从盒子里拿出二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十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举一反三、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也敲一下。问:时钟一昼夜敲打多少次? 【巩固练习】 1、计算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奥数6班开学第一天每两位同学互相握手一次,全班10人,共握手多少次?

二、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例1、对于任意数a ,b ,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举一反三、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例题2、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 7*4=________;210*2=________;4*4=________。 举一反三、如果1※2=1+2,2※3=2+3+4,……5※6=5+6+7+8+9+10,那么x ※3=54中,x =________。 例题3、规定②=1×2×3,③=2×3×4 ,④=3×4×5,⑤=4×5×6,……如果 A ?=⑧ ⑦⑥1 1-1,那么,A 是几? 举一反三、设a ⊙b=4a -2b+ab 2,求x ⊙(4⊙1)=52中的未知数x 。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本

小学五年级奥数高斯课 本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位值原理 一、知识引领 在十进制中,每个数都是由0~9这十个数字中的若干个组成的,而每个数字在数中都占一个数位,数的大小是由数字和数字所处的数位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比如一个数由1、2、3三个数字组成,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多少,因为1、2、3能组成很多数,例如213、321、123……但如果说1在百位,2在十位,3在个位这样去组成一个数,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数应该是123。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大小: 个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 十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0; 百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100; …… 那么可以利用这种办法将一个多位数拆开,例如123=1×100+2×10+3×1,这个结论被称为位值原理。有的时候,为了分析问题方便,我们并不能将多位数逐位展开,而是采用整体展开的办法,如23456=23×1000+45×10+6,我们将在后面的例题中看到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数字和的6倍,求这个两位数。 练习一: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数字和的7倍,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例题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一个0,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数大8倍,求这两个数。

练习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加一个0,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数的6倍,求这个两位数。 例题3:一个三位数,把它的个位和百位调换位置之后,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这个新三位数和原三位数的差的个位数字是7。试求两个数的差。 练习3:把一个三位数颠倒顺序后得到一个新数,这个数比原数大792,那么原来的三位数最大可以是多少 例题4:若用相同汉字表示相同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则在等式“学习爱?????????×2=爱学习????????? ×5”中,“学习爱”所表示的三位数最小是多少 练习4:若用相同汉字表示相同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则在等式“用微信交作业??????????????????×2=交作业用微信?????????????????? ×5”中,“用微信交作业”所表示的六位数最小是多少 三、奥赛传真 1、(1)851= ×100+ ×10+ ×1;(2)55984= ×1000+ ×10+ ×1. 2、(1)nba ?????= ×100+ ×10+ ×1; (2)3下5除2 ???????????????= ×10000 ×100+ ×1. 3、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一个0,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数的7倍,这个两位数是 . 4、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它比原来的两位数小54,那么原来的两位数最小是 . 5、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它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和是187,那么原来两位数是 .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

第1讲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末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是首项为,末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3)是首项为,末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来说,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和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即为中项定理 【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训练】 例1 1+2+3+…+1999=? 【思维拓展训练一】 1、11+12+13+…+31=? 2、3+7+11+…+99=? 例2(2+4+6+......+2012)-(1+3+5+ (2011) 【思维拓展训练二】 1、(7+9+11+......+25)-(5+7+9+ (23) 2、1+2-3+4+5-6+7+8-9+……+58+59-60

例3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思维拓展训练三】 1、求首项是34,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50项的和。例4 求所有加6以后被11整除的三位数的和 【思维拓展训练四】 1、100以内所有加5后是6的倍数的数的和是多少? 2、在1——400中,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的和是多少?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 如果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称a为b的倍数,b为a 的约数。 如果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约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约数。在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自然数a1,a2,…,a n的最大公约数通常用符号(a1,a2,…,a n)表示,例如,(8,12)=4,(6,9,15)=3。 如果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倍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在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自然数a1,a2,…,a n的最小公倍数通常用符号[a1,a2,…,a n]表示,例如[8,12]=24,[6,9,15]=90。 常用的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 例1 用60元钱可以买一级茶叶144克,或买二级茶叶180克,或买三级茶叶240克。现将这三种茶叶分别按整克数装袋,要求每袋的价格都相等,那么每袋的价格最低是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因为144克一级茶叶、180克二级茶叶、240克三级茶叶都是60元,分装后每袋的价格相等,所以144克一级茶叶、180克二级茶叶、240克三级茶叶,分装的袋数应相同,即分装的袋数应是144,180,240的公约数。题目要求每袋的价格尽量低,所以分装的袋数应尽量多,应是144,180,240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144,180,240)=2×2×3=12,即每60元的茶叶分装成12袋,每袋的价格最低是60÷12=5(元)。 为节约篇幅,除必要时外,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将不再写出短除式。 例2 用自然数a去除498,450,414,得到相同的余数,a最大是多少?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 (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 (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最新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

前言 在琳琅满目的教辅类图书前—— 孩子的心声:奥数真难,大人们为什么总要我们学习奥数呢? 家长的心声:太难的奥数,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学习数学了。 教师的心声:现行的奥数比课本难多了,若有一套配合课本进度,并能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奥数书,将能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针对以上种种心声,将此作为课题来研究,在多所名校和社会信誉度较高的办学单位试行的基础生,推出了这套《同步奥数培优》,内容力求体现:配套现行教材以新课标北师大版内容为知识体系,做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重视知识的螺旋上升,在和教材同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适当加入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 注重素质提高学好数学的前提是要有兴趣,这是编写此套丛书的出发点。为了更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此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与使用。 强化思维训练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学习。此套丛书在章节安排上,重视对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能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相对形成知识编排上的系统性。即能以知识为章,以知识点为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相对完整。 本书将本着自学能会,教师能辅导、家长能参考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莘莘学子、为酷爱奥数的同学们而编,望你们用心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些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以使本书更加完善。《五年级奥数》编写组

目录 第一讲分数乘法(乘法中的简算) (2) 练习卷 (5)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6) 练习卷 (10) 第三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11) 练习卷 (15)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16) 练习卷 (20) 第五讲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寻找不变量) (21) 练习卷 (24) 第六讲百分数(浓度问题) (25) 练习卷 (28) 综合演习(1) (29)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问题知识分享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 问题

小学奥数专题——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五年级奥数教材举一反三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平均数(一) (2) 练习一 (2) 练习二 (3) 平均数(二) (6)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0)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7) 第5周分类数图形 (22) 第6周尾数和余数 (28)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33)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37)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42) 第10周数阵 (46) 第11周周期问题 (54) 第12周盈亏问题 (59)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65) 第十四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71) 第十五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7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81)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87) 第18周组合图形面积(一) (91) 第十九周组合图形的面积 (98) 第二十周数字趣题 (106) 第二十一讲假设法解题 (111) 第二十二周作图法解题 (116) 第二十三周分解质因数 (122) 第二十四周分解质因数(二) (127)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131) 第二十六周最小公倍数(一) (136) 第二十七周最小公倍数(二) (141) 第28周行程问题(一) (146)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 (152) 第三十周行程问题(三) (157) 第三十一周行程问题(四) (163) 第三十二周算式谜 (169)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174) 第34周置换问题 (179) 第35周估值问题 (184)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190) 第37周简单列举 (194) 第三十八周最大最小问题 (199) 第三十九周推理问题 (205)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 一、解题方法归纳: 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二、范例解析 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 解法1 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5个9等于45。 解法3 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 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 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 “求1+2+3+4+……+100的和”。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 ⑵21+22+23+24+25+26+27+28 =? 解⑴4+5+6+7+8+9+10+11+12+13

=(4+13)×10÷2 = 17×10÷2 = 170÷2 = 85 ⑵21+22+23+24+25+26+27+28 =(21+28)×8÷2 = 49×8÷2 = 392÷2 = 196 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 解法1 53+54+55+56+57+58+59 =(53+59)×7÷2 = 112×7÷2 = 784÷2 = 392 解法2 53+54+55+56+57+58+59 = 56×7 = 392 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 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例4 求和。 ⑴1+3+5+7+9+11+13+15+17 ⑵24+26+8+30+32 解⑴1+3+5+7+9+11+13+15+17 = 9×9 = 81

小学五年级奥数校本教材

一填数游戏题 例1 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是6,如果将6移至第一位前面,所得的新六位数是原数的4倍。求原六位数。 例2 下面竖式中每个口都代表一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写完整。 例3 下图的五个口里已经填入84和72两个两位数,请你在其余的口里也分别填入一个两位数,使得横行的三个数与竖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这五个两位数正好由0—9这十个数字组成。

例4 把0~9这十个数字填入下面的口里,使三个等式都成立。 例5 把2,3,4,5,7,9这六个数字分别填在六个( )里,使乘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例6 在下面乘法算式的口里,各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练习一 1,在口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2,下列题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3,下式中,已知“赛”=6,那么“南通市数学”所代表的五位数是什么? 4,下面各题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它们各表示什么数字时,以下各算式都成立? 5,“数,,“学”“奥”“林,,“匹”“克”各代表。、1、2、3, 4, 5中哪一个数,才能使下面四个算式成立?

6,“南通艺术节”五个汉字表示五个不同的偶数。、2, 4, 6, 8,请译出“南+通×艺-术÷节= 20',的算式题。 7,在下列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8,已知六位数lABCDE,这个六位数的3倍正好是ABCDEl。求这个六位数。 9,把44,2,11,12,22,33六个数分成两组,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的积相等。 10,将。,1,2,3,4,5,6填到下面算式中,使等式成立。 11“我喜欢X小数报”表示两个三位数相乘,“我、喜、欢、小、数、报”这六个字分别代表3,4,5,6,7,8这六个数字。这个算式的乘积最大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