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2011年05月学术探讨“瘦肉精”事件的思考文/张海峰 娄淑芳 海士坤摘 要:近年来,一些生产者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含有“瘦肉精”的生猪产品不断流向市场,导致“瘦肉精”中毒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有效打击和杜绝含有“瘦肉精”的生猪产品流向市民餐桌,我们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瘦肉精”;思考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314-01“瘦肉精”是拟肾上腺素药物中的一类。
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该类药物能刺激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作为氨基酸能源,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分解,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
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强的副作用,常见的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基变,诱发恶性肿瘤。
1997年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近几年来,发生了多起重大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如2001年l月浙江余杭市59人“瘦肉精”中毒,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瘦肉精”中毒事件,2006年9月在上海发生的食用猪肉以及猪内脏导致336人“瘦肉精”中毒的事件;2009年2月在广州市“瘦肉精”中毒的事件中,总共有70人发病。
临床表现多为四肢颤抖、手脚麻木、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等;有的还拌有腹泻、呕吐、发烧的症状;使消费者对猪肉及其肉制品产生恐惧心理。
“瘦肉精”再度来袭!央视3 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
一时间,市场哗然。
“瘦肉精”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它会成为中国肉制品中的“三聚氰氢胺”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1、控制源头,加强法规的宣传,加大问责力度,保障法律实施。
禁止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
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各种牲畜饲料及预混料等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对各类不法行为和事件打击处罚的力度。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一、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的商业伦理探讨
案例思考题:
(1) 简要陈述该事件的始末,双汇集团的万隆董事长处理危机的方式是否
符合企业伦理原则?
(2) 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哪里发生了伦理争议? 你们认为为什么会发生伦理争议?
(3) 这个事件主要的利害关系人有谁?各利害关系人在这个事件中,各自受
到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4) 如果你是双汇集团的万隆董事长针对这个事件,提出至少两项可行的
解决方案,并分析你们提出的新解决方案,对于利害关系人伦有哪些有
利或不利的影响。
(5) 从你们提出的新解决方法中,讨论出其中一个方案当作你们解决此事
件的方法,并说明选择这个方案的原因。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你如何看待三一公司的迁都行为?
2.发生在同城兄弟三一与中联之间的同城恩怨,其主要根源是什么?
3. 如果你是梁稳根,亦或者詹纯新,你将采取何种措施来避免同城兄弟的
祸起萧墙?。
对瘦肉精事件的思考摘要:自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之后,双汇公司就深陷瘦肉精的漩涡。
瘦肉精不仅仅严重打击了双汇集团的发展态势,更是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基于此,我查阅相关资料,对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并思考,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法律规范、利益、道德、建议1、事件回放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南京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这种瘦肉型猪实际上就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而且这些“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还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这种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据双汇集团介绍,该公司已要求下属所有工厂,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同时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
在资本市场,双汇市值也于3月16日一天蒸发12.68亿元。
继农业部在15日派督察组赶赴河南后,16日商务部也发布消息称,16日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同时要求双汇集团对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查找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河南济源、获嘉、沁阳、孟州、温县等五县市共有养猪户2万8238个。
3月16和17日两天,有关部门对5446户进行排查并控制涉案人员29人,抓捕27人,立案8人。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第一篇: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事件)、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的染色馒头、瘦肉精、豆浆用粉冲调事件,轰动一时,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上至中央,下至百姓,无不为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气愤和担忧。
事故曝光后,我们不禁要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在倡导着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着想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连普通百姓吃饭这样的基本生存问题都无安全保障?又谈何“中华民族的振兴”“创建和谐社会”呢?在近十年的众多食品安全事故中,今年央视315曝光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格外扎眼,反应的问题别具代表性。
2011年3月.15日,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双汇”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掀起轩然大波。
三月十五日当天午后“双汇发展”封跌停,又因重大事项自16日起连续停牌,双汇上演“滑特卢”市值5天蒸发170亿。
一时间肉制品业内担心该事件引发消费者恐慌,造成对整个行业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甚至演变成如三聚氰胺般的行业“地震”。
(简单介绍“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公安厅第一时间开展案件侦破,最终一条完整的“瘦肉精”地下产业链条浮出水面。
加工源头(犯罪嫌疑人于湖北襄阳合谋研制生产)→主要销售窝点→次级分销窝点(不法兽药店主和生猪购销人)→“瘦肉精”使用者(生猪饲养户)→加精猪流向地(屠宰点和肉制品加工厂),其中的肉制品加工厂就包括济源双汇公司,最终流向消费者的餐桌。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报道,事件随即引起广泛关注。
而双汇集团在其网站上就“瘦肉精”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兽医出身的广东农之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显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瘦肉精问题其实是行业的公开秘密,是多年的潜规则。
“在这个行业谁不知道。
”“事实上添加瘦肉精会给每头猪增加5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但是不添加就卖不出去,猪贩子不收。
”欧显华指出,这其实就像面粉增白剂一样,因为消费者喜欢雪白漂亮的面粉,所以催生了面粉增白剂,消费者普遍都喜欢色泽鲜亮的瘦肉,所以也推动了瘦肉精的泛滥。
瘦肉精大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肉产品企业,被爆刻意采购添加瘦肉精的所谓精品猪。
此事一出,人们就联想到此前的三鹿。
两件糗事,何其相似!同为行业巨无霸,同样是在原料采购中弄虚作假,连添加的东西都非常相似,一种貌似可以增加原料品质的有害化学品,一个让牛奶看起来蛋白质含量高,一个让猪的瘦肉比例高。
虽然“瘦肉精”事件并未像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人死亡现象,但对于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市场信任感的打击,却不亚于三聚氰胺事件。
其实,食品事件还远不止这些。
农药超标的毒豇豆,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染色馒头等等。
4月中旬,又再次涌现“牛肉膏添加剂”,一种可让猪肉变“牛肉”的添加剂。
一瓶一斤装的牛肉膏可以让50斤猪肉全变成牛肉。
以猪肉为例,目前福州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每斤13元左右,卤牛肉每斤35元,羊肉每斤要30元左右。
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卤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似乎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人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二是有些职能部门不尽职,不负责,宽纵助长了制售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
我想,若要从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既要靠舆论监督、思想教育,更要靠职能部门的
监管和处罚。
现在,媒体针对食品安全现象的揭露和批评不算少,但监督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职能部门的处罚则有很强的制裁性,他们的处罚是硬性的,关系到处罚对象的物质利益,效果自然比舆论监督来得更大更好。
可以说,对于那些道德败坏、丧失良知的人来说,一个实际的处罚要胜于千万声谴责。
鉴于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我们的执法部门一定要审时度势,加强监管,使这些危害人民和社会的不法分子无处藏身。
从另一个角度,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要活着,渴望更好的活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更乐于和必须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们必须支持自己政府的良性行动,必须滋养自己国家制品的成长。
我们绝大多数人服务于各种社会角色,既是某种“品”的制造者,又是另一“品”的消费者,人人都是“良”品的制造造者和维护者。
食品安全是全民之事,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需要从人人做起,从自己做起,无论政府职员,商界人士,还是平民大众。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平安的生活,活出我们的精彩!
关于双汇瘦肉精问题的反思
双汇的瘦肉精问题曝光了,养猪人中有相当部分的人从"谋略论"出发思考问题。
怀疑这是国家有关部门打压猪价的非典型手段,通过舆论对消费的影响,降低市场对生猪的消费需求来达到压低生猪价格的目的。
且不论这种怀疑到底有多少合理的成分,事实上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得知事情的真相是不是就真的如谋略论者所言。
我们就事论事,产生谋略论思惟之下这种奇怪的想法的根源倒很值得我们相关的人员去探究的。
那就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了。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标题口号比比皆是,我们恳切的希望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毫无疑问,作为养殖者的猪农不可以推卸也推卸不了责任。
因为用禁药养猪己经是明显的违法了,绳之以法绝不冤枉。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在事件被曝露之前,从养猪人,贩猪人,加工猪肉制品之人(双汇)这么一条产业链也是利益链来看。
使用瘦肉精,谁的得益最大?谁又最有能力搞定那些层层的监管让其成为虚设?这些都是我们所必须要弄清楚的。
在经济犯罪领域,利益驱动是最直接的解释。
我们先来一个假设,一个普通的猪农。
年出栏二三千头猪算是比较好的了吧?那么每一头加瘦肉精,他可以获得多少额外的附加值?算60元到100元吧?那么他可以得到十多万到三十万。
如果仅是年出二三百猪的小散户,也就可以获取一万到三万之间。
而贩猪者他一天要贩多少猪?一年总共会贩多少猪?双汇它一天要宰多少猪?一年共要宰多少猪?虽然没有他们分获"健美猪"红利的具体数据。
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他们在健美猪这个产业链上的得益从高到低是:双汇,猪贩,养猪人。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收利的环节,就是执法的监管人。
这个执法犯法的人到底有怎样的收益?作为行政执法监督部门的不作为行为,又该怎么处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国家必须加强惩戒力度,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在整个健美猪的产业链上,他们都是互相配合,互相利用的,而不是谁被谁蒙骗了。
当媒介报道用"瘦肉精猪流入双汇"这样的标题之时,好似双汇很被动,好似仅仅是监管不严而使违法产品进入似的。
这显然是不公道的。
事件延续时间之长,难道以双汇这样的行家,他们会仅仅是没有发现这么简单吗?那些肩负有监管职能的知法犯法的相关人员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沿革。
一直以来,中国的养殖业何曾有过安全危机?所有的危机统统来自改革开放后直到最近几年才发生的。
是不是在此以前我们的养殖规模一直很强大呢?是不是在此以前养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一直就很高呢?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更发人深省的是所有这些引发安全危机的手段都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的。
其次,散户养猪,监管难度大。
规模化的企业就容易监管,真的是这样吗?事实早己证明,这也是不成立的。
就散户而言,且不说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监管机构,单就老百姓群众,就能起到很大的互相监管作用。
而大规模企业,由于处于强势,高墙大院之内一般人还真监管不了,更容易产生腐败。
而且一旦产生事故其危害之深影响之大,又岂是小户所能及?从三鹿到双汇,够规模了吧?在行业中没有同时期比他们更大规模的了吧?为什么食品安全事故同样的会发生在这里呢?事实胜于同辩,资本是逐利的.食品安全有赖于传统道德的回归,有赖于法规的有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