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新闻阅读3
- 格式:pdf
- 大小:492.73 KB
- 文档页数:5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3)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面是四种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圆满成功。
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解析:C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该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句中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明显不恰当。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因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围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解析:A项,成分赘余。
去掉“所”。
B项,不合逻辑。
删去“不再发生”中的“不”。
C项,成分残缺。
在“一票难求”后加“的现象”。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Ⅰ.阅读理解AJack Armstrong sat up in the secondhand hospital bed that had been placed into a corner of his home in Cleveland.Jack had been in the military for five years when the war in the Middle East started.He’d survived his firs t tour in Afghanistan and earned a Purple Heart.After that he’d weathered several tours of duty in Iraq,one of which included the destruction of his Humvee while he was still inside.That injury had won him his second Purple.And he had a Bronze Star on top of that for rescuing three fellow soldiers and nearly getting killed in the process.After all that,here he was,dying fast in his house in Ohio.His goal was simple:just hang on until Christmas.He sucked greedily on the oxygen coming from the line in his nose.Jack knew that one day soon it would be turned off because he’d be dead.Before Thanksgiving he was certain he would last another month.Now Jack was not sure he could make another day.But he would.“I have to,” He thought to himself.“Jack,Jack honey?”His wife Lizzie was bending down in front of him.She was still beautiful,though her looks had taken on a fragile edge.There were dark circles under her eyes and recently stamped worry lines on her face.Jack was the one dying,but in a way she was too.His youngest child,Mike,toddled(蹒跚) in and climbed on his dad’s lap,resting his head against Father’s sunken chest.Jack slowly slid his arm around his two-year-old son.Little fat fingers grasped his forearm,and warm breath touched his skin.It felt like the sharp point of needles,but Jack simply gritted(咬紧) his teeth and didn’t move his arm because there wouldn’t be many more of these embraces.He slowly turned his head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where the snow was steadily falling.It was truly beautiful.He too k his wife’s hand.“Christmas,” Jack said in a breathless voice.“I’ll be there.”“Promise?” said Lizzie,her voice beginning to break.“Promise.”【语篇导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3)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面是四种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圆满成功。
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解析:C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该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句中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明显不恰当。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因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围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解析:A项,成分赘余。
去掉“所”。
B项,不合逻辑。
删去“不再发生”中的“不”。
C项,成分残缺。
在“一票难求”后加“的现象”。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2019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测试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一、单句语法填空1. I have to say that this opening ceremony was the most ________(impress) one I had ever seen. 2.Sales director is a position ________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sales skills. 3.He tried to run away but gave up when he found himself ________(surround).4.A new factory is to __________ (locate) in the city center.5.All passengers on board are expected ________ (fasten) the seat belts when the plane takes off and lands.答案:1.impressive 2.where 3.surrounded 4.be located 5.to fasten二、单句改错1.Despite his lack experience, he got the j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t sight of the snake, the girl burst into tea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he instantly Wang Yaping, a female astronaut, turned up at the meeting, the crowd cheer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iving the right kind of training, these teenage soccer players may one day grow into international sta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s far as I'm concerned, he seems to be lacking common sen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k后加of 2.sight前加the 3.instantly→instant 4.Giving→Given cking后加in三、完形填空Several years ago, I quit my job to chase my dream of writing a book, but that book was __1__repeatedly. Everybody was asking, “How's the book coming?” I was so __2__ .My friends got together one day and I blurted out (脱口而出), “I don't know my purpose in life.” The outburst was met with __3__and stares. Finally, Pam said, “I don't know, either.” She was in a job she __4__ . Teresa said, “Me either.” I was sure that Bette would have a(n) __5__ . She was suffering from cancer and, surely she had figured things out since she was facing a likely terminal outcome. __6__ , she shook her head.Two years passed and, during that time, I sold my __7__ , Teresa went back to school, Pam switched __8__ , and Bette kept on living as best as she could.Actually, for those two years, Bette lived a __9__life than any of us. She built a butterfly garden in her neighbourhood. She spent time with her family, went hiking,__10__and lived.My book was finally __11__and Bette made it to my first big signing. A day or two later, she was back in the __12__as she was seriously ill. I left on tour for several weeks, and when I __13__ , she was close to __14__ .The day came when her brother called to let me know Bette had __15__ . He asked me to write her obituary (讣告). I thought about how she'd filled every moment with as much joy as she could find. That obituary wasn't a list of __16__ . It was the story of a woman who lived. __17__what life threw at her, she lived.That was when I__18__ what I'd learned through her passing. She defined her purpose in lifeby simply living her life. That's all any of us are here to do. In the end, the only thing that __19__is that we breathe in our time here and fill it with__20__ .篇章导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必修四Unit 3[基础回顾]Ⅰ.单句语法填空(导学号02516156)1.Canyougiveusadetaileddescriptionofthe contents(content) ofyourlostwallet?2.Wefinallymanagedtomakethecustomers convinced (convince) ofthequalityofthevehicle.3.Hewassurprisedthathisanswershouldhavecausedsuchastrong reaction (react).4.Heisa failure (fail) asanartist,butasuccessasanartteacher.5.Thispicturewastakentwentyyearsago.Iwonderifyoucanpick out myyoungerbrother.6.Thejudgedidn'tbelievehis explanation(explain) thathehadstolenthemoneyinordertogiveittocharity.7.Theyweredancingandsingingonthesquare,muchtothe amusement (amuse) ofpassers-by.8.Thehotelwasn't particularly (particular) good.ButIhadstayedinmanyworsehotels.9.IadmiremyEnglishteacher.Icanrememberveryfewoccasions when shestoppedworkingbecauseofil lhealth.10.IknewIhadmadeamistake directly (direct) Ihandedinmypaper.Ⅱ.单句改错(每句一错)(导学号02516157)1.Withtheelectricitybeingcutoff,allthemachineshadtostopworking.去掉being2.Shelovesthesongintheparticular,becausehermotherusedtosingit.去掉第二个the3.Weshouldn'tcomplainaboutbeingpoor—manyfamiliesaremuchbadlyoffthanweare.badly→wors e4.Toouramused,theyhadaquarrelaboutsuchasmallthing.amused→amusement5.HespeaksEnglishasifheisanEnglishman.is→wereⅢ.佳句写作(导学号02516158)1.在2017年的夏天,南方下大雨,结果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专题十五新闻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达到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摘编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4月18日人民网)材料二近日,互联网图书巨头当当网发布了《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称手机等电子阅读已成一种新潮。
搭乘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你都会有一种感觉:电子阅读的时代真的来了。
无论是在飞机还是地铁,或是拥挤的公交上,你都能看见捧着手机、平板电脑和kindle在阅读的人。
电子书的阅读风潮是难以忽视的。
在电商巨头亚马逊上,同样一本新书,购买电子书和购买纸质书的差价甚至能达到10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子书。
去年4月,我国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稳步上升为57.8%,其中提升尤快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比上年度提高了9.8个百分点,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持续下降。
(摘编自《中国人阅读现状》,2015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
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
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
河北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联考测评定位卷(三)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
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
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
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被人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3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
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
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
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
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
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
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
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祥契约。
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
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
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
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
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2分)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附图:近10年中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统计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
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
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
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
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
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1.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3分)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12分)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
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
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
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
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
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
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
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
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
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颖、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而普通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从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
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的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5.(新闻的表现手法)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的人数增加。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鞭炮热”降温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6.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4分)〚导学号37740221〛答案:一、1.C 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回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拥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D 项,不是体现文化的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2.A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C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路作用,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建制到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D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3.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
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以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二、4.B 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是“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