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欺骗技术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3.48 KB
- 文档页数:2
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引言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欺骗、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网络诈骗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力量,也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收集大学生在网络诈骗方面的经历和观点。
在数据收集完毕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研究结果根据调查结果,网络诈骗对大学生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财产损失: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往往成为被骗财产的主要来源。
他们缺乏对网络诈骗手段的辨识能力,容易被骗取财物。
2. 心理压力:遭受网络诈骗后,大学生往往会感到愤怒、失落和自责等负面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3. 时间浪费:大学生在遭受网络诈骗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相关问题,给他们的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4. 信任危机:网络诈骗使大学生对他人的信任产生了怀疑,对社会的信任度降低。
应对策略为了减少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可以采取: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诈骗手段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法律后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降低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3. 加强合作与协作:大学、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为大学生提供网络诈骗防范的指导和支持。
4. 加强技术保障:大学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可靠的网络环境。
结论网络诈骗对大学生产生了财产损失、心理压力、时间浪费和信任危机等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影响,我们应该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法律意识、加强合作与协作以及加强技术保障等策略来应对网络诈骗。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减少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安全。
网络诈骗调查研究与防范策略分析第一章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诈骗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诈骗又称网络欺诈,是指利用网络依托网络技术和网络形式进行的欺骗行为。
它包括电子邮件欺骗、虚假网站欺骗、网络金融诈骗等。
网络诈骗犯罪手段隐蔽,针对性强,威胁性大,加之网络犯罪人员涉案范围广,案件呈现跨境性与复杂性,给打击造成一定的困难。
如何及时有效地打击网络诈骗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二章调查研究2.1 网络诈骗案件特点网络诈骗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和隐蔽性。
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五花八门,诈骗手法呈现出多样性。
而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隐藏在网络世界背后的匿名性和脸谱性,进一步加大了活动的隐蔽性。
(2)绝大多数的网络诈骗案件发生都是在人们对网络安全认识不足、对网络技术了解不深或比较相信网络信息时。
(3)网络诈骗案件已经逐渐走向更难以辨别的高级欺诈。
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已经从以前的常见银行、手机诈骗向新型代购、微商、虚拟货币诈骗和恐吓骚扰的线上犯罪转变。
2.2 网络诈骗案件类型根据案件受理的不同机构和调查的范围,网络诈骗案件类型较多。
常见的案件类型包括: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投资诈骗、虚假招聘诈骗、虚假兑奖诈骗、代购诈骗等。
2.3 网络诈骗案件案发地区网络诈骗案件不分国界、地域,具有国际性和跨区域性,各地区案发情况不同。
据统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地区为沿海地区、省会城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2.4 网络诈骗案件的危害网络诈骗案件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财产安全。
(2)对金融系统造成重大损失。
(3)破坏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2.5 网络诈骗案件处理针对网络诈骗案件的案件处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网络防范意识,减少网络诈骗犯罪发生。
(2)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和惩治,形成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的长效机制。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网络欺诈犯罪现象和案件特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案件处理方式。
网络欺骗调研报告网络欺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欺骗现象也在逐渐增多。
网络欺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渠道对他人进行欺骗行为,通过种种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网络欺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于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和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网络欺骗的现状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1.网络欺骗的常见手段:(1)钓鱼网站:制作一个与真正的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骗取用户输入个人信息。
(2)诈骗邮件和短信:冒充银行、政府机构等发送虚假信息,骗取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3)网络虚假交易:发布虚假商品信息或者虚假投资信息,骗取用户的资金。
2.网络欺骗的影响:(1)经济损失:个人和企业在网络欺骗中被骗取资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个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遭到非法获取,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给个人带来严重的影响。
(3)社会信任危机:网络欺骗破坏了网络交易的诚信环境,进而引发社会对网络交易的不信任。
3.网络欺骗的原因:(1)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许多用户缺乏对网络欺骗的认识和警惕。
(2)技术手段日益先进:网络欺骗者利用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不断改变欺骗手段,难以被发现和防范。
(3)监管和惩罚不力: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网络欺骗者较难受到有效处罚。
4.网络欺骗的防范措施:(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网络欺骗的认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3)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对网络欺骗者进行打击和惩罚。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网络欺骗问题对于用户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网络欺骗行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和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基于欺骗的网络积极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基于欺骗的网络积极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防御方法逐渐无法应对新型威胁,因此,研究和实现一种更加高效且积极的网络防御技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欺骗的网络积极防御技术进行研究与实现,探讨其原理、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技术原理基于欺骗的网络防御技术是通过主动制造欺骗信息,引诱攻击者暴露自身的攻击行为,以获得攻击者的行为特征和攻击手段,进而加以分析和处理,最终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二、技术方法1.欺骗信息的制造欺骗信息的制造是基于欺骗的网络防御技术的核心步骤。
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制造一系列虚假的系统、服务和操作,以引诱攻击者进行攻击。
这些虚假的信息可以源自于对攻击行为的分析和对真实系统的仿真模拟。
2.攻击行为的引诱和记录一旦攻击者对欺骗信息作出响应,系统将引诱并记录其攻击行为。
通过分析攻击者的操作,可以获取攻击者的行为特征、攻击手段以及潜在的攻击目标。
这将为后续的安全防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3.攻击行为的分析和处理针对攻击行为的引诱和记录,系统需要对攻击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攻击者的行为特征进行识别,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被攻击目标受损。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攻击行为,改进防御策略,提升整体网络的安全性。
三、技术实施过程1.目标确定在实施基于欺骗的网络积极防御技术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下,网络安全的需求和防御目标也有所不同。
因此,确立明确的防御目标对于技术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2.欺骗信息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明确的防御目标,可以开始设计和实施欺骗信息。
欺骗信息应该具备逼真性和诱惑性,能够有效吸引攻击者进一步展开攻击行为。
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和服务,将攻击者引导至预设的虚假系统中。
3.攻击行为的引诱和记录欺骗信息的实施后,系统会开始引诱和记录攻击行为。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第一章网络骗局的背景和现状网络骗局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虚假信息或欺骗手段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劫持、网络钓鱼等多种形式。
网络骗局的出现给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网络骗局的手法多样化,难以被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所发现和防范,网络骗局的形式和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
第二章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技术概述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来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复杂模式的机器学习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技术可以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自动识别和拦截网络骗局。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技术主要包括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第三章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集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需要大量带有标签的数据集进行训练。
数据集的构建和标注是关键技术之一。
特征提取:深度学习模型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特征信息,以便进行更加准确的分类和识别。
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往往需要经过专家手工设计,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通过自动优化网络结构。
模型训练:选择适合的网络结构、优化算法和合适的超参数是进行模型训练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模型训练中还需要考虑过拟合和欠拟合等问题。
第四章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电商和金融领域中,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和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出潜在的欺诈行为和异常交易。
在社交网络和媒体领域,可以通过对用户发帖、评论、点赞等行为进行分析,检测出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
在物联网领域,可以通过对设备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出设备故障和安全漏洞。
第五章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面临着数据规模大、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模型训练时间长等挑战。
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诈骗检测技术将更加普及和成熟,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安全防护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攻击防御中的虚拟陷阱技术研究现今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攻击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给各行各业的生产和服务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数据显示,网络攻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最担心的威胁之一。
因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经过长期的发展研究,虚拟陷阱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网络攻击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一、虚拟陷阱技术的概念与特点虚拟陷阱技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它主要利用模拟和虚假信息诱导攻击者,使攻击者陷入虚拟的陷阱中。
虚拟陷阱技术采取的是主动防御策略,即在攻击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其与传统的被动式防御不同之处。
虚拟陷阱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攻击者难以分辨虚拟信息是否真实,可以将攻击者引入虚假的信息环境中,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误导、捕捉和分析攻击者的攻击行为,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二、虚拟陷阱技术的应用虚拟陷阱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场景。
1. 企业网络安全:针对企业网络安全问题,虚拟陷阱可以随时监测企业网络的安全状态,并可以选择虚拟的信息以达到欺骗攻击者的目的,同时监控攻击者的攻击行为、信息来源等,从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 智能家居安防:通过在智能家居设备中引入虚拟信息和虚拟陷阱研究技术,可以在设备上诱捕攻击行为,保护智能家居安全。
3. 电子政务安全:对于电子政务安全问题,虚拟陷阱在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领域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用虚拟陷阱来诱骗黑客入侵,避免重要信息被窃取,保障政府信息安全与公共安全。
三、虚拟陷阱技术的应用现状虚拟陷阱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在不断扩大。
目前,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企事业单位,金融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网络安全防御中。
虚拟陷阱技术在网络安全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而且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随着攻击者的不断演进,虚拟陷阱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四、虚拟陷阱技术的发展趋势需要指出的是,虚拟陷阱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安全方案仍有不足之处。
基于ARP欺骗的网络攻防研究摘要: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通过ip地址查询目标主机mac地址建立网络连接的重要网络协议。
一旦不法分子利用该协议的漏洞展开网络攻击,将给各类网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文首先介绍了arp的基本原理,而后根据其原理描述了几种攻击实现模式,最后给出了一些预防该类网络攻击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arp ip地址 mac地址网络攻击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104-01利用arp欺骗的网络攻击是目前网络攻击的主流模式之一,由于其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干扰全网的运行,进而方便攻击者达到监听网络,窃取有价值的数据的目的,因此它的危害比一些病毒和蠕虫还要严重得多。
因此,arp欺骗成了不法分子盗取qq密码、盗取各种网络游戏密码和账号去做金钱交易,盗窃网上银行账号来做非法交易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了解这类攻击并做好网络安全防御是信息时代网络爱好者和网络管理者必修的重要一课。
1、arp欺骗类网络攻击的原理局域网中,一台主机要和另一台主机进行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但是最终负责在局域网中传送数据的网卡等物理设备是不识别ip地址的,只能识别其硬件地址即mac地址。
网卡之间发送数据,只能根据对方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发送,这时就需要一个将高层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成低层mac地址的协议,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将由arp完成。
arp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局域网的任何一台主机中,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该表中保存这网络中各个电脑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照关系。
当这台主机向局域网中另外的主机发送数据时,会根据arp缓存表里的对应关系进行发送。
arp的漏洞。
假设一个只有三台电脑组成的局域网。
网络虚假信息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虚假信息对个人、机构和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误导、欺骗、损害信任等。
因此,研究和应用网络虚假信息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有的网络虚假信息检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是网络虚假信息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分析文本、图像、语义等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在文本特征方面,基于词频、词性、情感等特征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可以识别文本中的虚假信息。
在图像特征方面,通过检测水印、图像质量、图片编辑痕迹等方法,可以判断图片是否经过篡改,从而判定信息的真实性。
在语义特征方面,通过构建语义网络、分析语义相似度等方法,可以帮助识别虚假信息。
二、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在网络虚假信息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构建合适的训练样本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虚假信息进行分类。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有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等。
这些算法利用训练样本的特征进行模型训练,并在测试集上进行预测。
机器学习方法能够自动学习虚假信息的模式和规律,从而提高虚假信息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网络虚假信息检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文本、图像和语义等高阶特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特征提取中表现出色,循环神经网络(RNN)在文本特征提取中表现出色。
此外,还有一些结合了CNN和RNN的混合模型被应用于网络虚假信息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知识图谱是一种以图为基础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检测。
通过构建网络虚假信息的知识图谱,将虚假信息的特征、线索和相互关系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虚假信息背后的逻辑和目的。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01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I T 技术随着全球通信网络的发展,与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犯罪也与日俱增。
传统的安全防御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满足越来越苛刻的防御技术。
在我国,这一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一些典型技术及相关产品如密码与加密、认证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与响应、安全分析与模拟和灾难恢复都处于如火如荼的研究和开发之中。
但是如果能在安全对抗之前,就知道谁是你的敌人?他们使用的战术是什么?他们使用的工具以及攻击的目标?如果能得到这些信息,分析后与其他网络安全策略(如I DS)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网络欺骗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多的收集和学习这些信息。
1欺骗网络和密罐主机1.1密罐主机(honeypot )密罐主机[2]是专门用来被入侵的一种资源。
它是欺骗网络的最初模型,主要也是模拟一个或多个易受攻击的目标,由于密罐主机上不会运行额外的会产生其他通信流量的系统,所以所有连接的尝试都是可疑的。
这样就可拖延攻击者对真正目标的威胁,消耗攻击者的时间。
密罐主机在物理上是单台主机,要控制外出的通信流量是不太可能的,需要借助防火墙等设备才能对通信流量进行限制。
这样就慢慢演化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欺骗网络环境被称为欺骗网络(honeynet )。
1.2欺骗网络(honeynet )网络欺骗[1]技术是根据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采取适当技术,伪造虚假或设置不重要的信息资源,使入侵者相信信息系统存在有价值的、可利用的安全弱点,并具有一些可攻击窃取的资源,并将入侵者引向这些错误的资源。
它能够显著地增加入侵者的工作量、入侵复杂度以及不确定性,从而使入侵者不知道其进攻是否奏效或成功。
从原理上讲,每个有价值的网络系统都存在安全弱点,而且这些弱点都可能被入侵者所利用。
网络欺骗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1)影响入侵者使之按照你的意志进行选择;(2)迅速地检测到入侵者的进攻并获知其进攻技术和意图;(3)消耗入侵者的资源。
1.3欺骗网络与密罐主机的关系1.3.1H one ynet s 是honeypot 的一种形式H one ypot 是用来让人攻击,存在安全风险的资源。
而H oneynet 是一种交互性很高的H oneypot ,这就意味着他要保护和攻击者直接打交道的真正的操作系统。
这种高度的交互性能够使我们了解入侵者怎样攻破系统,怎样联系和为什么要入侵系统的一切东西。
1.3.2欺骗网络是一个网络系统,而并非某台单一主机这个网络系统是隐藏在防火墙之后的,所有的数据都被监视,截获和控制。
这些被截获的数据用来分析黑客团体使用的工具,方法和动机。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及设备(如Sol ar i s ,L i nus ,wi ndows NT ,等等)同时在不同的平台上还可以运行不同的服务,这样多样化的配置,就能更准确的勾勒出黑客团体的趋势和特征。
2欺骗网络的技术2.1欺骗空间技术[3]是通过增加搜索空间来显著的增加入侵者的工作量,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技术。
利用计算机系统多宿主能力(m ul t i _hom ed cap abi l i t y),在只有一块以太网卡的计算机上就可实现具有众多I 地址的主机,而且每个I 地址还具有它们自己的M 地址。
这项基于网络欺骗技术的研究赵艳锋(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网络欺骗技术是从密罐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网络上专门让黑客攻击,带有漏洞的真实网络系统,本文介绍了网络欺骗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研究欺骗网络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密罐欺骗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a)-0103-02图1不同的密罐主机和欺骗网络拓扑结构图不同的信息记录方法10C E CE ECH A P P AC 2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 .01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I T 技术技术可用于建立一大段地址空间的欺骗。
从效果上看,将网络服务放置在所有这些I P 地址上毫无疑问的增加了入侵者的工作量,消耗入侵者的大量资源,也就降低了真正网络服务被探测到的概率。
当入侵者的扫描器访问到网络系统的外部路由器并探测到一欺骗网络时,还可将扫描器所有的网络流量重定向到欺骗上,使得接下来的远程访问变成这个欺骗的继续。
但是欺骗时的网络流量和服务的切换必须严格保密,一旦暴露必将遭到攻击,从而使入侵者很容易将任一已知有效的服务和这种用于测试入侵者的扫描探测及其响应的欺骗区分开来。
2.2信息控制技术是对入侵者的行为,活动范围进行限制。
我们必须确保当系统失陷,密罐主机不会对欺骗网络以外的系统产生任何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对入侵者的活动进行控制,但是所有这些对信息流的控制不可以让入侵者产生怀疑。
在入侵者突破网络系统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网络连接,以便从网络上下载它们的数据包,打开I R C 连接等等。
我们必须给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权利——这正是我们所想要分析的东西。
所以允许他们做大部分的“合法”的事情,但是对估计其他系统的要求,比如发起拒绝服务估计,对外部进行扫描以及有关漏洞利用程序攻击他人的行为,则一概禁止。
2.3信息捕获技术是要抓到入侵者群体们的所有流量,从它们击键到他们发送数据包。
数据捕获能获得所有入侵者的行动纪录,这些纪录将帮助我们分析他们使用的技术,以及攻击目的。
并在不被入侵者发现的前提下得到尽可能多数据信息。
2.3.1基于主机的信息捕获信息捕获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1)产生信息量的工具;2)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获得系统信息或者密罐主机处于特定状态的状态信息。
当使用第一种工具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什么地方存储这些数据,特别是在没有采用虚拟技术的情况下。
一种可能是保存在密罐主机上。
缺点是这些信息不能够被管理者实时处理。
另外一个问题是本地有限的存储空间,导致不可以使用冗长详尽的纪录方式。
2.3.2基于网络的系统捕获基于主机的信息捕获通常都位于密罐主机内,因此很容易被检测和失效,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捕获是不可见的,这些工具只是分析网络流量,而不是修改它们,相应的安全性就更高,以及被检测到的几率就更小。
3欺骗网络的质量面对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一种欺骗网络技术肯定做不到总是成功。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欺骗质量。
欺骗质量包括:(1)网络流量仿真;(2)网络动态配置;(3)多地址转换。
4结语作为现有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一个有益补充,Hone yne t 代表了一种重要的、正在发展的安全信息。
它给网络维护者提供入侵者团体的智慧、使用的工具,方法策略以及它们使用的动机。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从而能够应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1]吴馨,黄皓.基于欺骗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1):92~95.[2]徐强,张瑜.蜜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福建电脑,2006(10):94~95.[3]冯朝辉,范锐军,张彤.H one ynet 技术研究与实例配置[]计算机工程.(3)3~3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电源正从集中供电方式朝分布供电方式发展。
DC/DC 转换器是这种供电方式中使用最频繁的部件。
由于负载工作情况复杂,负载电流也在随之变换。
假如采取单一PW M 方式控制,就难以达到在多种负载情况下均达到高效率的目的。
我们提出基于P W M 以及P FM 混合模式调制的DC/DC 转换器设计即:当负载电流较小时(轻负载情况),采用单一PW M 控制模式,但是随着负载电流减小,一些功率损耗却不变,这就造成了轻载时转换效率很低;而在负载变轻的时候,切换到PFM 模式工作,这也就是下面所提到的混合模式调制。
对于大部分电源芯片来说,负载经常处于重载状态,所以P W M 一般作为调制主要方式:而在负载变轻的时候,切换到PFM 模式工作,这也就混合模式调制的最初设想。
1芯片主要模块设计本文论述芯片中主要模块的设计和仿真,其中包括基准电压源、误差放大器和补偿网络、斜波补偿模块、功率开关管等。
下图是单片电流型PW M 开关电源芯片框图(图1),图中涵盖了上述的基本功能。
基于混合模式调制下的DC/DC 转换器芯片设计王珣珣1,2谢憬1(1.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200030; 2.艾睿电子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03)摘要:DC/DC 转换器是分析供电方式中使用最频繁的部件,本文采用PFM 和PW M 混合模式对D C /D C 调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负载电流的波动。
通过对芯片主要模块的介绍以及对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达到较好的转换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混合模式D C/DC 转换器芯片中图分类号:TN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a )-0104-02图1DC/DC 转换器电路原理框图当输入为1V,反馈电压可能会高于1.22V 时,使得误差放大器的输出Vc 下降,最终导致磁回滞比较器A 1的输出变低,关断除了输入比较、误差放大器和低电压检测器外的所有电路,这时电路总的电流消耗只有50uA 。
当外部电路使FB 下降,Al 的输出重新变为高,使104C E C E EC H A J .2007:1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