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筹到计算器(练习纸)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备课本湘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湘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同学已经系统学习了一年多的信息技术,初步掌握了Windows XP 操作系统,学习了图画软件,学会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
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因特网上的信息,并掌握简单的浏览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学会根据需要把网页上的图片、文字或整个网页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
初步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并能对文字和段落进行简单排版。
学会用计算机来听音乐、看电影;认识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学会新建、打开、保存、播放、美化演示文稿。
这些知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有一部分同学还有待提高。
掌握好的同学因为家里有电脑、有网络,平时练习较多。
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圆满完成本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远古与现代的对话,共3课,主要是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以及信息的整理。
第二单元:网际飞鸿,共3课,这一单元主要是里了解信息的来历,初步认识搜索引擎,学习在英特网上搜索资料。
,第三单元:“安全用机”大讨论,共3课,主要内容是了解BBS的注册和登录,发表和回复,认识计算机病毒,学会查杀病毒等。
第四单元:关注“自然灾害”,共4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搜素技巧,文件分类管理,简单的网页制作,如页面设置、版面设计、报头报眼,网页的基本编辑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
2.了解、识别身边常用的通信方式;掌握搜索、保持网上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网上申请免费邮箱,收发回复电子邮件。
沪教版《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反思范文
学习完大数的认识后,学习了《从算筹到计算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我在教学时尝试以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为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并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创造,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本节课首先通过一段动画向学生展示我们古人的记数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介绍算筹时让学生经历猜一猜、动手比划比划等过程,让学生了解算筹记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介绍算盘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巩固和练习。
从形式上看,由学生去讲解,使学生倍感亲切,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听得相当认真。
最后介绍了算盘的一些口诀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带有艺术*的算盘,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创造*。
本节课整体感觉比较顺畅,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并引导下学习。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介绍算盘的过程中,强调“定位点”的时候,当学生还有些混淆时,还需进一步解释。
加强对数学史的学习。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5.1从算筹到计算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算筹的历史及其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将包括算筹的起源、发展、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器的功能、操作和优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数学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筹的历史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计算工具的兴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难点1. 算筹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耐心解释和引导。
2. 计算器的操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逐一指导和练习。
3. 学生对于计算器的原理和功能可能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演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筹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算筹的形态和使用方法。
2. 计算器,用于演示计算器的操作和功能。
3. 教学PPT,包含算筹的历史、计算方法和计算器的原理等内容。
4.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算筹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数学计算工具的兴趣,并简要介绍算筹的历史和计算方法。
2. 讲解:通过教学PPT,详细讲解算筹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演示:通过计算器进行演示,展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巩固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和心得,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筹的历史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5.1从算筹到计算器2. 教学内容:算筹的历史、计算方法、计算器的原理、操作和功能3. 教学目标:了解算筹的历史和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4. 教学难点:算筹的计算方法、计算器的操作和原理5. 教具学具准备:算筹模型或图片、计算器、教学PPT、练习题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使用计算器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题,巩固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字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算筹、算盘。
2、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课堂交流有关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和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以及体验使用不同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认识算筹、算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
2、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形成较好的了解,并体会人们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请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数字的表示方法与计算工具发展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数字的表示方式:1、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数字以及计算工具发展的信息你们知道远古时代,人们是怎么记数的?手指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这些计数方法方便吗?你怎么想?(1)由计数方法过渡到计数符号的产生。
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发现这些计数方法在生活中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计数符号由此产生。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国家的数字(2)观察不同国家的数字, 寻找规律。
与远古时期比有什么变化?(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从一个一个数到五个五个数)自从有了数字以后,关于数的计算的知识就随之产生了,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的计算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算筹到计算器”(板书)二、算筹计数:1、简单介绍介绍算筹: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算筹,用同样长短的小竹棍进行记数。
如果你是古人,你会怎样用小棒表示数呢?想不想试一试?在学习单上划一划。
(2)学生尝试用小棒设计1-9的表示方法。
横式:……纵式:……(3)展示算筹中的横式,探究横式的特点。
(4)根据横式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尝试设计1-9纵式的画法。
(5)观察横式和纵式:算筹还有什么不同点?(摆放的方位不同)横式:1~5用横线,超过五,五横变一竖……。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本小节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
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筹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
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知道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1.计算工具的介绍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出示图片1.儿歌和故诗2.车牌号、日历、准考证等等师:数是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
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你知道数是如何发展称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索:从算筹到计算器。
(板书课题:从算筹到计算器)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远古时期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例如如何表示一棵树、两只羊等等。
而在当时并没有符号或数字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他们主要以结绳或在石头上刻痕迹的方法计数。
从算筹到计算器作者:王澄波来源:《当代教育》2015年第04期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5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计数和计算方法。
3.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操作,初步感知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2.感知计算工具的演变是出于每一个时代不同的需求以及每种计算工具存在的缺点而形成的。
3.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用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看待数学问题、看待身边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懂得任何计算工具、规律等都是可以被质疑,可以被创新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感知计算工具演变过程的各种需求及其必然性。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计算器,算盘,算筹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环节教学目标:培养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发展的兴趣。
师:王老师教的另外两个班级是三6班和四4班。
三6班有23人,四4班有16人,你能知道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吗?23+16=39(人)(板书)师:在这里,用阿拉伯数字计数,用竖式方法计算,如此简单的加法算式,你们可知在远古时期,古人是如何计数,又是如何计算的吗?生小声议论:用木棍;用手指;用绳子;用石头;用算盘。
师:看来,大家知道得真不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玩一次“穿越”,回到远古时代,看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计数和计算的,感受一下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教学补充说明:数学既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而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其实是人类的一部文化发展史,因此,本课的主旨在于带领学生历经这一发展过程,去感受任何一次的计算工具的变革和出现的实际需求。
二、计数工具的发展本环节教学目标: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1.手指计数:(手指计数视频演示)师:人们最早就是利用手指来计数的,它是人类先天的计数工具。
1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认识算筹、算盘,在交流、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计算。
算盘的发明、发展过程、曾经广泛、长期的使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辉煌的历史,以及微型计算器的出现。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介绍算盘的历史: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
“筹算”就是运用“2 计算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3页【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2、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
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并学会客观的运用数学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图】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
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
计算器计算练习题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们为我们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提供了便利。
然而,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器,因为数学计算是基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我们应该进行计算器计算练习。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计算器计算练习题,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计算水平。
一、简单四则运算首先,我们从简单的四则运算开始。
请你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算式:1. 12 + 5 =2. 24 - 8 =3. 6 × 7 =4. 30 ÷ 5 =请在计算器上操作,并在完成后填写答案。
答案:1. 12 + 5 = 172. 24 - 8 = 163. 6 × 7 = 424. 30 ÷ 5 = 6二、复杂计算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计算。
请你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算式,并填写出计算结果。
1. (8 + 4) × 3 - 7 =2. (26 + 14) ÷ 5 =3. 15 - (9 - 3) × 2 =4. (12 ÷ 4) × (24 ÷ 6) =答案:1. (8 + 4) × 3 - 7 = 272. (26 + 14) ÷ 5 = 83. 15 - (9 - 3) × 2 = 94. (12 ÷ 4) × (24 ÷ 6) = 18三、百分数计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百分数是非常常见的。
请你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百分数,并填写计算结果。
1. 20% × 80 =2. 35% of 600 =3. 75 is what percent of 300?4. 45% off from 120 =答案:1. 20% × 80 = 162. 35% of 600 = 2103. 75 is what percent of 300? 25%4. 45% off from 120 = 66四、复杂计算题最后,我们来挑战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内容: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P52)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初步认识算筹,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知道算筹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算筹、算盘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学生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摆手势,学生猜。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计数的方法呢?(用实物计数,刻道计数,结绳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发现食物多的时候,表示起来就有点麻烦了,一下子看不出来具体多少。
怎么办呢?古人开始思考,终于在公元前两千年前春秋时期发明了一种新的计数工具------算筹。
二、认识算筹。
(播放视频)1、算筹的纵式和横式。
注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2、用算筹表示数:(1)师解析用算筹表示数34 。
(2)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画一画。
(3)小组汇报。
3、算筹的加法:师演示452+327的过程。
三、认识算盘1、认识算盘.2.、各式各样的算盘欣赏。
3、用算盘表示数:3509。
4. 体验算盘的加法:452+327=?四:认识计算器。
1、图示计算器发展史。
2、人机大赛:(1)26×74=?(2)93×86=?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六、感受计算器的其他魅力。
七、板书设计:算筹算盘计算器从右至左,纵横相间。
遇“0”用空位表示。
中国算筹数码1到10算术题
中国的筹数码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用于进行算术运算。
下面是使用筹数码进行1到10的算术题的解答:
1. 加法:
1 + 1 = 2,使用两个筹数码相加,结果是两个筹数码的总和。
2 +
3 = 5,将两个筹数码排列在一起,然后计算总和。
4 + 6 = 10,使用四个筹数码和六个筹数码相加,结果是十个筹数码。
2. 减法:
5 2 = 3,将五个筹数码减去两个筹数码,结果是三个筹数码。
8 4 = 4,使用八个筹数码减去四个筹数码,结果是四个筹
数码。
3. 乘法:
2 ×
3 = 6,使用两个筹数码和三个筹数码相乘,结果是六个筹数码。
4 ×
5 = 20,将四个筹数码和五个筹数码排列在一起,然后计算总和。
4. 除法:
8 ÷ 2 = 4,将八个筹数码分成两组,每组四个筹数码。
10 ÷ 5 = 2,将十个筹数码分成五组,每组两个筹数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筹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规则进行操作,例如进位和借位等。
此外,筹数码在现代已经不常用,现代计算机和计算器更加方便和高效。
以上是使用筹数码进行1到10的算术题的示例。
计算器计算练习题一、基本运算1. 23 + 57 =2. 85 39 =3. 64 × 7 =4. 144 ÷ 12 =5. 987 + 564 =二、混合运算6. 45 + 32 × 5 =7. (78 15) ÷ 7 =8. 64 ÷ 8 + 9 × 3 =9. 120 45 × 2 =10. 36 ÷ (4 + 2) =三、分数运算11. 1/4 + 3/8 =12. 5/6 1/3 =13. 2/5 × 3/4 =14. 7/8 ÷ 1/4 =15. 3/7 + 2/5 =四、小数运算16. 2.5 + 3.7 =17. 6.8 4.2 =18. 1.2 × 4.5 =19. 8.4 ÷ 2.1 =20. 5.6 + 4.9 =五、百分数运算21. 50% + 30% =22. 80% 25% =23. 150% × 20% =24. 75% ÷ 25% =25. 45% + 55%六、进制转换26. 将十进制数 25 转换为二进制数。
27. 将二进制数 1101 转换为十进制数。
28. 将八进制数 57 转换为十进制数。
29. 将十进制数 100 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30. 将十六进制数 FF 转换为十进制数。
七、平方与开方31. 49 的平方根是多少?32. 64 的平方是多少?33. 121 的平方根是多少?34. 81 的平方是多少?35. 169 的平方根是多少?八、幂运算36. 2^5 =37. 3^3 =38. 4^2 =39. 5^3 =40. 6^2 =九、对数运算41. 如果 log₂8 = x,求 x 的值。
42. 计算以10为底,100的对数。
43. 如果 10^y = 1000,求 y 的值。
44. 计算以e为底,e^2的对数。
从算筹到计算器、计算器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算筹、算盘和计算器。
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用算筹、算盘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配套软件平台,小棒、算盘、计算器等教学时间:35分钟一、谈话导入:1、出示452+367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还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计算?2、揭示课题:从算筹到计算器二、探究新知:(一)算筹:1、介绍: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普遍使用。
筹算就是拿小竹棍作“算筹”来计算。
2、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1)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纵式、横式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
(2)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0”则用空位表示。
如:3763 703 95103、摆一摆:(同桌合作)(1)报数,摆算筹(2)尝试,用算筹计算452+3674、交流或看书P52页巩固(二)算盘:1、过渡: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发明了算盘,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
2、(举起实物算盘),你知道算盘的哪些知识?媒体配合演示:算盘的结构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3、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算盘)(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2)生报数,拨珠,如6,125,4037……(3)尝试:计算:452+3274、看书P52页巩固5、交流:比较80与8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定位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