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
器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计数与计算方法,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
3.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知道算筹、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和创造欲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从算筹到计算器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大家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了。
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计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远古,共同感受计数的发展历程。
2【讲授】计数工具的发展
1、扳手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最早是靠扳手指来计数的,手指是人类先天的技术工具。
想想最多数到几?(生:10)如果不够呢?
生:手指反来反去数。
师:要是数1000,10000呢?手要不停翻来翻去,自己都犯晕了,怎么办?
2、划痕、结绳计数
师:在发现自身条件不足时,古人就想到了借助工具,于是利用石子在树枝等地方划痕,一条划痕表示1,或者拿一根绳子打一个结表示1,有多少就打几个结。
你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
生:比扳手指方便点。
比较麻烦,结打得多了到最后数不清楚,而且打结很浪费时间。
师:看来,这些方法都很繁琐,人类的计数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较准确地使用算筹进行加减法运算•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器的作用,明确计算器使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算筹的加减法运算•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器,完成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根据实际情境,灵活地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节:算筹的加减法运算1.引入课题:算筹的使用方法2.案例演示:根据实际情境,运用算筹进行加减法运算3.练习题:完成对应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算筹的使用方法第二节: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1.引入课题: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案例演示:演示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界面,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3.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三节:计算器的作用和使用1.引入课题:明确计算器的作用和使用的重要性2.任务分配:设置任务,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运算,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器的能力3.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应用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实际作用和使用方法,并解决实际计算难题师生互动1.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对学生答题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与误区进行解惑;2.通过开展课前和课后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3.通过互动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让课堂更具活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课堂评估1.知识检测:设置知识点测试题,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操作练习: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计算器时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口头交流:通过对学生的口语交流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算筹的加减法运算和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同时也了解了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使用。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型课堂,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二、新授1. 了解及运用算筹(1)介绍算筹产生的过程及材料(课件出示图片)(2)在黑板上摆出算筹用横式和纵式表示的数(横式是无序的,纵式是不完整的),引发思考:添上一笔,算筹的纵式表zjx 6-9 c(3)岀示练习(4〉出示纵横相间的规则。
引发思考:纵横相间的规则的弊端生仔细观察,了解每根算筹的粗细,长短都一样生将师无序摆放的算筹(横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个学生都看懂怎么摆的。
添上一笔,完整算筹的纵式表示。
生用手势表示算筹表示的数生说说对纵横相间的理解生思考,做出选择:用纵横相间的规则来表示数。
生讨论,思考规则的弊端生交流,反馈。
通过图片的出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算筹每根粗细一样,长短也一样。
通过在板书上摆放及添一笔完整算筹的纵式表示,学生初步认识算筹及算筹的表示。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对学习新知一个巩固练习。
通过上一个练习,学生发现用规则表示数有时会有混淆,所以引出纵横相间的规则。
让学生谈一谈理解也是加深对规则的印象。
从练习中再次引发矛盾,用纵横相间的规则仍会让表示的数有混淆。
2.介绍算盘(1)媒体:从算筹逐渐隐去,在算盘上表示这个数、(2)引发思考:算筹和算盘的联系(3)练习:在算盘上认数(4)问:算筹和算盘,更喜欢哪一种?(5)岀示两个有关算盘视频,感受古人智葱。
生发现:算筹变成了算珠,在算盘上表示数。
在算盘上认数生自由发表意见,感受算盘相比算筹的优势,数位的泄位更淸晰。
生认真欣赏并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课件的动画制作,让学生将算盘和算筹联系起来,并通过上而练习,学生知道纵横相间的规则是有弊端的,所以由于生活需要,古代人民发明了算盘,体会算盘的优势。
通过搜集2个电影片段,古人用算盘快速计算及用算盘研发原子弹时起到的。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
2(认识算筹、算盘。
3(了解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简单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二、认识算筹:1. 认识算筹:师:在我们中国用来帮助计算的工具,从古至今有很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小棒帮助计算了。
他们用小棒表示数字。
我们来看。
媒体演示:介绍用小棒表示数字的方法——横式和纵式。
2. 认识用算筹表示的数。
师:古代用小棒帮助计算,我们把小棒这个工具就作——算筹。
表示一个多位数用竖式和横式交替表示。
如452就可以这样表示。
452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横式和竖式交替使用吗,那752可以怎样表示,1845又可以怎样表示呢,3. 认识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师:那我们怎样利用算筹计算呢,我们来看一看。
452,752=媒体演示:二. 介绍算盘:1. 认识算盘的组成部分1) 师: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由算筹发明了算盘,算盘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出示:算盘师:这就是古代人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算盘。
你看到的算盘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你知道它的名称可以说出来,说不出名称的可以指出来。
在同学的汇报中介绍:筐、梁、档、上珠(顶珠)、下珠(底珠)、定位点各部分的名称。
2. 在算盘怎样表示数1) 师:用算盘记数时,拨珠都要往梁上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确定某一档为个位后,从它向左各档依次表示十位、百位、千位……2) 练习(49页的练习)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全班一起讨论一个,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3) 探究8、80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它的重要性。
理解定位点与算珠共同确定算盘上的数。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认识算筹、算盘,感受到计算工具的发展。
3、知道算盘和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知道算筹表示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1、师: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记数的?2、学生交流相关的信息。
手指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师:这种方法有仕么不方便?人类的计数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3、教师作简要的概括。
我国祖先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算筹这一计算工具,用小竹棍表示不同的数。
二、认识算筹。
1、如何用算筹表示数?你看明白了吗?互相说一说,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如何用算筹表示?生:动手摆一摆,学生自己摆好。
实物投影演示。
师:为什么不合拢/算筹还有什么不同点?摆放的方位不同?生练:摆一摆。
35 3502、算筹的纵式和横式。
3、用算筹表示数。
(1)、教师报一个数,学生摆一个数。
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师:跟古代以前的方法比,有什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上来展示的同学总是小心翼翼。
比较不足之处?个位起,按数位顺序依次纵横相间。
用空位表示0。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不断探索,发明了珠算,继而取代了算筹,并传到了西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积累,计算工具不断更新,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
德国、美国、日本相继发明了机械计算机、程控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器,这些计算器使用至今。
三、认识算盘1、大约一千四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介绍算盘与算筹比较?现在计数用什么?介绍阿拉伯数字。
用算筹进行计算叫筹算。
452+327介绍用筹算与算盘计算。
2、出示算盘,介绍算盘的结构。
框、梁、档、定位点、上珠、顶珠、下珠、底珠。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用空挡表示0。
教师演示:拨3、5、7、9、10等。
(教师指导指法:拨上珠用中指、拨下珠用拇指和食指)。
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练习。
师:能不能用算筹或算盘来计算。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5.1从算筹到计算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主要针对第5章第1节的内容进行学习。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算筹的起源、使用方法以及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算筹的基本知识,理解算筹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算筹的使用方法和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算筹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将准备算筹模型、计算器以及相关的PPT课件。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古代的算筹,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其用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算筹的起源、发展以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们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实操演示:我会用算筹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算筹的实际应用。
4. 联系现代:然后我会引入现代计算器,让学生们观察并了解其功能,从而理解算筹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
5. 课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算筹和现代计算器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主要包括算筹的起源、使用方法以及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描述一下算筹的外观和使用方法。
2. 请学生们解释算筹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
答案:1. 算筹是一种古代的计算工具,通常由木头或竹子制成,上面有刻度,用于进行数学运算。
2. 算筹与现代计算器都是用来进行数学运算的工具,算筹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而现代计算器则是科技的产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算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算筹与现代计算器的联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算筹的使用方法理解不够深入,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强化。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江西省丰城市剑光第三小学葛芳平本小节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
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筹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
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知道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1计算工具的介绍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出示图片1儿歌和故诗2车牌号、日历、准考证等等师:数是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
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你知道数是如何发展称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索:从算筹到计算器。
(板书课题:从算筹到计算器)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远古时期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例如如何表示一棵树、两只羊等等。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5.1从算筹到计算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2.能够熟练地使用算筹、计算器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2.利用游戏、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3.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和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1.算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2.熟练使用算筹、计算器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算筹、计算器完成相应的计算运算。
2.使学生克服对计算器使用的毛病,掌握计算器的正确优势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以“你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学习了算术,会用算筹来进行算数,现在进入三年级了,你们是否想知道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计算器?计算器比算筹更快。
来试试我们的计算器吧,现在我手上有两种不同的电子计算器,大家看一下吧。
”通过引入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兴趣,并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2.教学讲解教师分别让学生操作手中的两种计算器,介绍其相关符号和用法,示范简单计算操作,让学生多次练习,从而熟练掌握。
教师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操作时,要突出其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大规模计算的特点。
3.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1.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情境问题,在其问题中加入计算器,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完成计算运算。
例如:丽丽有 9 枚 10 元硬币,她想知道她有多少元钱,那么她应该按下计算器上哪些键?2.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让他们问题出题,进一步让学生关注使用算筹、计算器的步骤。
3.让学生按照“想,问,量,记录,算”的思路解决相关问题。
4.巩固总结教师设计让学生制定一份“计算器使用小贴士”的作业,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让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有进一步的全面了解。
1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认识算筹、算盘,在交流、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计算。
算盘的发明、发展过程、曾经广泛、长期的使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辉煌的历史,以及微型计算器的出现。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介绍算盘的历史: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
“筹算”就是运用“2 计算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3页【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2、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
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并学会客观的运用数学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图】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
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从算筹到计算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课主要旨在让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中了解从算筹逐步向计算器过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技术特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算筹和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会将日常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发现计算器应用的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在达到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探究、实践、引导等方法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等方式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主动发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算筹和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问题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PPT课件。
•不同类型计算器。
•学生手册。
2. 教学环境•教室。
3.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探究式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现代计算器的发展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2. 课中授课第一部分:算筹与计算器1.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西方计算器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重点介绍发明人、发明时间、发明地点、用途等。
2.通过图片和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算盘、手摇式计算器、万能计算器、电子计算器、智能手机等逐步克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第二部分:计算器的使用1.教师介绍计算器的常见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幂次方、三角函数、开根、对数、幂函数等。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课后作业1.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用记录的方式描述和总结一些使用计算器的有趣经历,并将积累的经验和成果提交给教师。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计数与计算方法,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
3.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感受人类追求高效和卓越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小棒、算盘【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两位数乘除的计算。
随着我们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大家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了。
那么,你们知道在远古时代的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木棍、小刀在木头或竹子上刻道道)【录音】:今天,就和我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共同感受计数的发展历程吧。
二、计数工具的发展1.扳手指听了介绍,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计数、扳手指这样最多能数到几?(10)不够了怎么办?(用脚趾)加上脚趾最多数到几?(20)还不够呢?(用手指反过来数)如果要数到1000呢?自己都翻晕了怎么办?2.石子计数【板书】:数石子你们觉得这个时候的计数方法怎么样?师:用数石子的方法每次把石子搬来搬去,感觉确实挺累的。
看看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绳计数【板书】:结绳计数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感觉怎么样?师:这样非常费时费力,而且时间长了,可能记不清绳子上的结分别表示多少,的确很麻烦。
看来,人类的计数工具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4. 算筹1)算筹计数大约在我国春秋时期出现了算筹。
算筹大多用竹子制成。
【板书】:算筹如何用算筹来表示一个数呢?依次出示:你们觉得应该如何表示6呢?出示:看明白了吗?横放一根表示几?想一想,7、8、9你会表示吗?出示:师:现在我们只要用五根竹片,就能表示1—9中的任意一个数,简便了不少。
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35你会表示吗?生交流①如果你不解释,别人看起来还以为是一个一位数。
有谁觉得自己摆的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两位数?②你把它们分开,看上去更像两个数,而不是两位数。
我们能把它们合拢吗?师:如何合拢了,数位与数位之间就无法分清了。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目标:1.认识算筹、算盘,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2.在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3.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4.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1、师:今天我们谈古论今,说说计算工具的发展。
2、师: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三千多年前。
看看人们是用什么计算工具进行繁琐的计算工作的。
(介绍算筹)3、师: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前,中国发明了算盘,来帮助人们更方便的计算。
你们认识算盘吗?谁来介绍一下。
4、师:1642年,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师:到了今天,人们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
在我们的电脑中也有一个软件叫计算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器,看看它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计算的问题。
二、自学新知,挑战自我。
●1、自学内容:数学书R键”、倒减等方法。
)●介绍用存储键计算,尝试用“MR键”计算③④题。
三、人机大战,合理使用师:是不是计算器真得那么厉害呢?让我们来一场人机大战,有谁想挑战计算器的计算能力呢?想参加挑战的小朋友站好,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必须用计算器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计算得又快又准确!1、挑战第一回合:15×69 315-15 32×5632×44 777÷7×2师:第一回合结束后,计算器小组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师:看来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要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他用到实处!2、挑战第二回合:师:这一回合,由我一对38个同学。
比赛要求:请你在数字1-9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重复输入9次组成一个大数,用这个大数除以。
只要说出你的得数老师就能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信不信,试一试。
课题: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目标:1.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2.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中摘记一、引入: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1. 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 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
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
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教学反思:学生先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充分地感受估算策略的价值,获得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筹、算盘。
3.了解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算筹和算盘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师:同学们,别看我们现代使用了很快速功能丰富的计算器,其实它呀,是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慢慢演变而来的!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师: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啊!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段悠久的历史文化!二、新课探索探究一一、介绍算筹1、认识横式和纵式。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三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利用算筹来进行计算,先来看看横式和纵式是如何表示1-9的呢?自学课本,说说你的理解?2、师:请你说说452怎么表示呢?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说几个数的表示方法,由此来熟悉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3、认识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问:试着计算452+327吧.小结:在使用算筹计算的时候,我们是先把一个加数摆好,再在它的基础上,从最高位加起,比如这里就是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的。
师:其实算筹的算理和我们平时的加法计算是一样的,只是同学们要牢牢记住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探究二二、介绍算盘1、认识算盘的各部分(筐、梁、档、珠)师:哪位小朋友以前学过算盘,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上台演示。
2、了解上珠和下珠的区别。
师:一颗上珠表示?一颗下珠呢?3、在算盘上表示1-9。
师:比比谁的最正确?4、探究8、80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它的重要性。
理解定位点与算珠共同确定算盘上的数。
问:用算盘计算452+327?出示媒体。
小结:在算盘上计算,先要定好个位在哪里,再要注意满五颗下珠要进位变成一颗上珠;满2颗上珠就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三、及时练习小组合作师:用算筹计算153+628 347+192 小组讨论,合作写出正确的表示和加法计算过程。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小组学习,使记忆力慢的学生在小组组员的帮助下,知道用算筹表示数以及简单的加法计算。
而后,古人又在这个基础上发明创造出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了解算盘1、介绍算盘的结构
看一看、想一想:
(1)上珠、下珠表示几?
(2)定位点有什么作用?
2、用算盘计数
(1)看算盘认数(203)
(2)操作:用算盘表示数(3579)
3、用算盘计算
(1)用算盘计算(看视频):524+273=797
(2)了解用算盘计算研制原子弹的历史
(3)试想:如果有一个人拨错了一颗算珠,会
造成什么后果?
小结并引入计算器
观察思考
交流
学生回答
操作
观看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
中了解计算工
具进步的过程,
感受数学可以
让人们更好地
生活和学习,在
提升民族自豪
感的同时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五、感知计算器1、介绍计算器发展史
2、尝试用计算器按出:
(1)1999×999=?(感受计算之快之准)
(2)1+2+3+……48=?(引入计算机)
用excel表格快速计算出结果,感受计算机的
优势
学生尝试
初步感知计算
器,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六、课堂总结1、算筹和算盘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除了计算
工具,中国古代还有四项伟大的发明。
(出示:四大发明)
2、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学生回答
进一步提升民
族自豪感,让学
生体验到学习
数学的乐趣。
从算筹到计算器、计算器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算筹、算盘和计算器。
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用算筹、算盘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配套软件平台,小棒、算盘、计算器等教学时间:35分钟一、谈话导入:1、出示452+367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还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计算?2、揭示课题:从算筹到计算器二、探究新知:(一)算筹:1、介绍: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普遍使用。
筹算就是拿小竹棍作“算筹”来计算。
2、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1)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纵式、横式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
(2)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0”则用空位表示。
如:3763 703 95103、摆一摆:(同桌合作)(1)报数,摆算筹(2)尝试,用算筹计算452+3674、交流或看书P52页巩固(二)算盘:1、过渡: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发明了算盘,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
2、(举起实物算盘),你知道算盘的哪些知识?媒体配合演示:算盘的结构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3、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算盘)(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2)生报数,拨珠,如6,125,4037……(3)尝试:计算:452+3274、看书P52页巩固5、交流:比较80与8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定位点的重要性。
从算筹到计算器松江区泗泾小学曾兆义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P48-49教学目标1、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2、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3、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难点:在算盘上定位以及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些计算工具,那你都知道哪些计算工具呢?(算筹、算盘、计算器)师:这些计算工具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请看大屏幕。
(播放动画展示古人记数的方法。
)师: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携带不方便,不能记录大数目。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觉体会发展史。
]二、了解算筹1、介绍算筹的表示方法师: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呢?(出示课件介绍)师:同学们请你们先来猜猜看,我们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来表示1、2、3、4、5的呢?学生书空师: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摆的,你们猜对了吗?师:那6、7、8、9、又怎么表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什么呢?(上面小棒代表5,下面小棒代表1。
)师:这种摆放的方法叫做横式,6、7、8、9还可以这样摆(出示课件)这种摆放的方法叫做纵式。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3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2根小棒又表示什么意思呢?(3个一、2个十)师:同样134用算筹这样来表示(多媒体出示)这里的“3”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
1 3 4师:原来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古人采用纵横交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