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3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知识点:第一章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知识点:第一章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查字典数学网给大家编辑了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复习。
分式知识点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AB =0的条件是A=0,且B≠0.(首先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再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当分母的值不为0时,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其中A、B、C是整式 ),5.分式的通分:和分数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7.分式的运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是: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①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与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相同,即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注意各分式中分子、分母符号的处理,可先确定积的符号;③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结果要通过约分化为最简分式(分式的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或整式的形式。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n是正整数)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ab ± cb = a±c b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ab ± cd =adbd ± bcbd =ad±bcbd注意:(1)“把分子相加减”是把各个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即各个分子应先加上括号后再加减,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是关键,最简公分母确定后再通分,计算时要注意分式中符号的处理,特别是分子相减,要注意分子的整体性;(3)运算时顺序合理、步骤清晰;(4)运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汇总(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汇总(鲁教版).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times;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b.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c.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times;工效.d. 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14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株数=段数=全长divide;株距全长=株距times;株数株距=全长divide;株数全长=株距times;株数株距=全长divide;株数 15盈亏问题(盈+亏)divide;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divide;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divide;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6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times;相遇时间第 2 页共 2 页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那:株数=段数+1=全长divide;株距-1 全长=株距times;(株数-1) 株距=全长divide;(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就这样: 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divide;株距-1 全长=株距times;(株数+1) 株距=全长divide;(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divide;株距相遇时间=相遇路程divide;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divide;相遇时间 17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times;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divide;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divide;追及时间18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divide;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divide;219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divide;溶液的重量times;100%=浓度溶液的重量times;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divide;浓度=溶液的重量20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divide;成本times;100%=(售出价divide;成本-1)times;100% 涨跌金额=本金times;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divide;原售价times;100%(折扣1)利息=本金times;利率times;时间税后利息=本金times;利率times;时间times;(1-20%)。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汇总(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汇总(鲁教版). 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行程 =速度 × 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 b. 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c. 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 =工时 × 工效 .d. 顺流逆水问题 v 顺流 =v 静水 +v 水. v 逆水 =v 静水 -v 水. 14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株数 =段数 =全长 ÷ 株距全长 =株距 × 株数株距 =全长 ÷ 株数全长=株距 × 株数株距 =全长 ÷ 株数 15 盈亏问题 ( 盈+亏)÷ 两次分配量之差 =参加分配的份数 ( 大盈 - 小盈 )÷两次分配量之差 =参加分配的份数 ( 大亏 - 小亏 )÷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6 相遇问题相遇行程 =速度和 × 相遇时间第 2 页共 2 页⑴假如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 , ⑶假如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那 : 株数 =段数 +1=全长 ÷ 株距 -1 全长 =株距×( 株数 -1) 株距 =全长 ÷( 株数 - 1) ⑵假如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 , 另一端不要植树 , 那就这样 : 树, 那么 : 株数 =段数 -1= 全长÷ 株距 -1 全长 =株距 ×( 株数 +1) 株距=全长 ÷( 株数 +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目关系以下:株数 =段数 =全长 ÷ 株距相遇时间 =相遇行程 ÷速度和速度和 =相遇行程 ÷ 相遇时间 17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 = 速度差 × 追及时间追及时间 =追及距离 ÷ 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 ÷ 追及时间 18 流水问题顺流速度 =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静水速度 =( 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 =( 顺流速度 - 逆流速度 )÷2 19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 +溶剂的重量 =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 ÷ 溶液的重量 ×100%=浓度溶液的重量 × 浓度 =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 ÷ 浓度 =溶液的重量 20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 =售出价- 成本利润率 =利润 ÷ 成本 ×100%=( 售出价 ÷成本 -1)×100% 涨跌金额 =本金 × 涨跌百分比折扣 =实质售价 ÷ 原售价 ×100%( 折扣 <1) 利息 =本金 × 利率× 时间税后利息 =本金 × 利率 × 时间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1-20%)。
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认识分式知识点精讲与练习1、分式的概念普通地,假设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说明:(1)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相除,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
例如可以表示(a-b)÷(a+b);(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含有字母。
(3)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事先,分式才有意义;〔4〕判别一个代数式能否是分式,不能把原式变形(如约分等)后再看,而只能依据它的原本面目停止判别。
例如:关于来说,,我们不能由于是整式,就判别也是整式,理想上是分式。
2、分式有意义、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式的分母不为0;〔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式的分母为零;〔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式的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1)分母不为零是分式概念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无论是分数还是分式,分母为零都没有意义。
(2)分式分母的值不为0,是指整个分母的值不为0。
假设分母中的字母的值为0,但整个分母的值不为0,那么分式是有意义的。
(3)分式的值为0,是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下,再满足分子的值为零。
〔4〕假设没有特别说明,所遇到的分式都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分式中隐含着,即,这一条件,也就是说分式中分母的值不为零。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特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其中)。
说明:(1)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千万不能疏忽〝〞这一条件. 如,变形时,必需满足2x+1≠0。
〔2〕分式的基本性质要求〝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即分式的分子、分母要做相反的变形,要防止只乘〔或除以〕分子(或分母)的错误;同时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的整式必需相反。
〔3〕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停止分式变形时,虽然分式的值不变,但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有能够发作变化。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分式一、分式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A 的形式,且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A 为分式。
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
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c b a -+表示(a +b )÷(c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②分式无意义 B=0;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约分时,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八年级上册《分式的乘除法》知识点汇总(鲁教版)一、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B?0?A?0?A?0或?)B?0B?0???A?0?A?0或?)?B?0?B?0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AA?cAA?c?,?,其中A、B、c是整式,c?0。
BB?cBB?c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A?A?AA?????B?BB?B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0。
四、分式的约分.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
3.两种情形: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均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4.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约分时。
分子分母公因式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因式的系数.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低次幂作为公因式的因式.3)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公因式.五、分式的通分.定义: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最简公分母的因式.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每个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最简公分母.3.“两大类三类型”通分“两大类”指的是:一是分母是单项式;二是分母是多项式“两大类”下的“三类型”:“二、三”型,“二,四”型,“四、六”型)“二、三”型:指几个分母之间没有关系,最简公分母就是他们的乘积;2)“二,四”型:指其一个分母完全包括另一个分母,最简公分母就是其一的那个分母;3)“四、六”型:指几个分母之间有相同的因式,同时也有独特的因式,最简公分母既要有独特的因式,也应包括相同的因式4.通分的方法:先观察分母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如果是分母单项式,那就继续考虑是什么类型,找出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如果分母是多项式,那么先把分母能分解的要因式分解,考虑什么类型,继续通分。
鲁教版数学初二分式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不要看式子是否是A/B 的形式,关键要满足。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如果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无意义。
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如果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要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约分如:(x2-2x+1)/(x2-1)=(x-1)2/(x+1)(x-1)=(x-1)/(x+1)5.分式的约分步骤:(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
(2)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解因式,再将公因式约去。
6.公因式的提取方法:系数取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分子和分母共有的字母,指数取公共字母的最小指数,即为它们的公因式。
课后练习1) 66x+17y=396725x+y=1200答案:x=48 y=47(2) 18x+23y=230374x-y=1998答案:x=27 y=79(3) 44x+90y=779644x+y=3476答案:x=79 y=48(4) 76x-66y=408230x-y=2940答案:x=98 y=51(5) 67x+54y=854671x-y=5680答案:x=80 y=59(6) 42x-95y=-141021x-y=1575答案:x=75 y=48(7) 47x-40y=85334x-y=2006答案:x=59 y=48(8) 19x-32y=-178675x+y=4950答案:x=66 y=95(9) 97x+24y=720258x-y=2900答案:x=50 y=98(10) 42x+85y=636263x-y=1638答案:x=26 y=62分式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一. 分式概念: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
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
A 为分式,其中A 成为分式的分子,
B 称为分式的分母。
且B ≠0。
二.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1. 有意义:分母B ≠0,与分子无关; 2. 无意义:分母B=0,与分子无关;
三.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1. 分子等于零;2. 分母B ≠0,两者缺一不可。
四.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即
M B M A B A ⋅⋅= )0(≠÷÷=M M B M A B A 五. 分式的变形:
(一)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整式或最简分式。
(二)最简分式(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三)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通分。
注:约分和通分是一种互逆的分式变形,在进行变形之前,要先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链接: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
(1)a m a n =a
m+n (m ,n 是正整数); (2)(a m )n =a mn (m ,n 是正整数); (3)(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 (4)a m ÷a n =a m-n (a ≠0,m ,n 是正整数,m>n); (5)n b a ⎪⎭⎫ ⎝⎛=n n b
a (n 是正整数); (6)n a -=n a 1(a ≠0,n 是正整数);特别地,当a ≠0时,a 0=1.
十. 分式的混合运算:式中有乘方、除法运算,应先算乘方,再算除法,最后算加减.
十一. 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十二. 分式方程(组)的解法。
1、解分式方程(组)的指导思想
2. 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
增根不是分式方程的根,是能使最简公分母为零,且满足分式方程去分母后转化成整式方程的根。
所以解分式方程时要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若不能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无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时无解;二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此整式方程无解,此时分式方程也无解。
十三. 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组)解应用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步骤:(1)审—审清题意,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2)找—找出等量关系;
(3)设—设未知数;(4)列—列出分式方程;(5)解—解这个方程;
(6)验—检验,既要检验所求的解是不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所求得的解是否符
合实际问题的要求;(7)答—写出答案。
分类介绍一些应用题
(1)追及问题:在解“追及问题”时,常需依时间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某校师生到距学校20千米的公路旁植树,甲班师生骑自行车先走,45分钟后,乙班的师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5倍,求两种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相向而行问题:解“相向而行问题”时,也需要依时间列方程解之。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A、B两地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乙的速度不变,甲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千米,结果到达B地后乙还需30分钟才能到达A地,求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合作工程问题:常常把全部工作看成1,也常需依时间列方程来解应用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①甲、乙两个小组合修一台机器,2小时完成。
已知甲小组单独修需要3小时,求乙组单独修需几小时? ②要定期完成一件工程,甲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乙单独做要超期3天才能完成,现甲乙合作2天,余下的由乙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单独做全部工程所需天数。
注:本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工作量。
甲的工作量为:甲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时间,即2×x 1;乙的工作量为:乙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时间即:2×31+x +3
2+-x x 或者可分析为乙从头至尾都在工作,则它的工作时间即为甲单做工作时间x ,乙的工作量也为3+x x ,则可直接列方程为x 2+3
+x x =1 ③打印一份稿件,甲打30分钟后由乙继续再打25分钟就完成。
第二次再打这份稿件,乙打30分钟后由甲继续再打24分钟就完成。
问甲、乙二人单独打这份稿件各需多少分钟。
(4)流速问题: 流速问题是特殊的行程问题,较一般行程问题特殊在速度的合成上。
船航行于相距32千米的两个码头之间,逆水比顺水多用12小时,若水流速度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少2千米/时,求水流速度及船在静水中速度。
(5)整数问题: ①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6,若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与原来两位数的比是4:7,求原来的两位数。
②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加上1,得
31,各减去1得41,求这个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