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9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经济法政学院09121218沈茜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
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
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经济关系联系的明朗化,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科学地说明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能够科学地说明社会结构,说明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2.独立的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发展,使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科学世界观。
同时,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的确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前提条件。
3.人类先进理论思潮的出现。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主要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新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马克思的思想转变:1842年初,马克思通过担任《莱茵报》主编开始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
通过对社会现实状况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逐渐深人的了解,马克思日益觉察到经济因素、物质利益的作用和社会关系的客观性,促使和推动马克思将其视域由政治的观念转向物质利益、经济关系,从而走向对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
1843年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在确立有关社会现象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则大大推进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取得的唯物主义成果,标志着他进一步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在完成唯物主义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也大致同时完成了他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2)具体说明:1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2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4.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社会化大生产。
2.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人文科学基础:十九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美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科学理论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梦想伟大:为人类的福利而工作。
.献身科学:为人类工作的重要途径。
终身学习:成就伟大的基本条件。
意志超强:创造辉煌的必备素质。
朋友相助: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
3、发展过程(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列宁宝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并不断中国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渐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与鲜明特色1、理论主题(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赖以成立的本质根据。
(产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降临)2、鲜明特征(1)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受西方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纲领,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俄国,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俄国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继续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并尝试从全球和跨学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从19世纪到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主讲人: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同志们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所谓开辟未来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忘记本来。
所谓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学习作为原初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因而我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问题,谈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谈的历史、理论和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首先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跟它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什么历史条件呢?那就是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导致了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之后,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占用物质财富的人,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人包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沦为无产者,称为无产阶级。
因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而工人运动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工人运用发展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使工人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发走向了自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就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在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
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不断散发出其理论的光辉。
“马克思主义”词义探源最早出现“马克思主义”的称呼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从贬义上所用的。
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于同年4月6日在维也纳出版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真理》第7期上发表悼念马克思的文章,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从1886年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这个词。
之后,被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广泛采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制定唯物史观来说,“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1]。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2]。
市民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即指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解决人们自己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一定的社会组织。
因此,它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3]这里的“社会”指克服了市民社会中人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相分裂的社会形式。
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现了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有着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
以前,人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接连爆发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有其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也决不是偶然的。
它是当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马克思与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
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1837年,英国再度爆发危机并波及美国。
1847年的危机更是席卷了欧洲各国。
在危机中,商业停顿,产品滞销,工厂关门,银行倒闭,失业剧增,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以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贡献而闻名于世。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创立与发展角度,探讨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马克思的创立马克思于1818年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律师家庭,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和经济学。
在柏林期间,他受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开始了他的思想探索之旅。
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相识后,两人成为终身的合作伙伴。
他们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迅猛,但生产关系的制约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预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它的崩溃,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规律性的、历史的和必然的。
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如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革命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四、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公平性和剥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