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_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1_2010年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1、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以116号令颁布了《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并于( )起执行。
A:1993年10月1日B:1993年11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4年4月1日答案:B2、下列选项中,《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适用的建设不包括( )。
A: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B: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C: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的公益事业建设D: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答案:D3、《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中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不应以( )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A:县域规划B:镇总体规划C:农业规划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答案:B4、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B:集镇总体规划C:村庄建设规划D:集镇建设规划答案:C5、国务院颁布了2008年4月2日经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 )起施行。
A:2008年7月1日B:2008年10月1日C:2008年11月1日D:2008年12月1日答案:A6、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中,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 ),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A:市域规划B:县域规划C:农业规划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E:城市规划答案:B,C,D7、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B:村庄建设规划C:集镇建设规划D:详细规划E:集镇总体规划答案:A,C,E8、对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B: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C:城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来编制E:承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答案:A,C,E9、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坚持( )的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1-3章测试题1、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社会团体规范都属于()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职业规范D、行业规范2、国家创制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为()A、制定和认可B、制定和许可C、法定和认可D、法定和许可3、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A、罚则B、制止C、制裁D、处罚4、法律效力包括:()和效力范围A、效力幅度B、效力程度C、等级效力D、法律范围5、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 )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A、对物的效力范围B、地点的效力范围C、地区效力范围D、空间效力范围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为:A、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自治条例C、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D、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自治条例7、有权法律解释主要有:()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法律解释B、立法解释、执法解释、法律解释C、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D、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部门解释8、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将行政法分为:()A、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部门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为法9、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A、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B、行政公平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C、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紧急性原则D、行政公平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紧急性原则10、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A、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权力合法行政程序合法B、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C、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权力合法行政结果合法D、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权力合法行政时效合法1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A、平等对待、比例原则、公平合理、没有偏私B、同等对待、比例原则、公平合理、没有偏私C、平等对待、比例原则、公平合理、认真处理D、平等对待、比例原则、正常判断、没有偏私1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为:()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B、合法行政、合情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C、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D、合法行政、合情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13、构成行政主体的要件是:()A、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B、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C、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D、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14、洪水、地震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事件C、法律问题D、法律实际15、行政行为必须具备的要件为:()A、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内容B、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内容、行为结果C、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内容行为形式D、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内容、行为形式、行为结果16、行政行为的特征是:()A、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无偿性B、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限定性、强制性、无偿性C、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D、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限定性、强制性17、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B、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C、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公定力D、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公定力18、一般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A、即时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B、即时生效、受领生效、附条件生效C、即时生效、告知生效、受领生效D、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19、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是:()A、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B、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C、主体合法、客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D、主体合法、客体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20、按照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为:()A、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B、单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21、编制城市规划属于()行政行为。
长春市城乡规划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4.27•【字号】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施行日期】2010.06.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长春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2月29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10年3月31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2010年4月27日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建设活动。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上报、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市)和镇、乡应当制定城市规划和镇、乡规划。
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
第六条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乡特有风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公布时间是()。
A:1990年4月1日B:2007年4月24日C:2007年10月28日D:2008年1月1日E:答案:C解析:2007年10月28日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在城乡规划法立法背景中,《城乡规划法》是由()起草的。
A:建设部B:国家发展改革委C:国土资源部D:人大常委会E:答案:A解析:《城乡规划法》是在1979年由建设部起草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共有()。
A:六章,六十条B:七章,七十条C:七章,七十一条D:八章,七十一条E:答案:B解析:《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对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的重要原则和全过程的主要环节作出了基本的法律规定。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的范围包括( )。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B: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C: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镇规划和乡村规划D: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E: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主要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本行政区内城市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的报批有关工作的是()。
A: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C: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D:乡、镇人民政府E:答案:B解析:见教材P58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的原则包括( )。
A: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B:边规划边建设C:环保节能,保护耕地D: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特色风貌E: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答案:A,C,D,E解析:城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2)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3)环保节能,保护耕地的原则;(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特色风貌的原则;(5)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1.总则1.1 为加强城乡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规定。
1.2 凡在本市域城市和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外,还必须遵守本规定。
1.3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域城市和镇规划区范围,其他乡村可参照执行。
2.城乡规划编制体系2.1本市城乡规划的编制分为城乡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其中,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法定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2.2城市和镇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
2.3城市和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据此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五年(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内容必须符合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
2.4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必须明确强制性内容,即在图纸上有准确的标注,在文本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并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5本市规划建设区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各分区规划界线在总体规划中确定。
编制分区规划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2.6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于6万平方米的,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小于6万平方米、大于1万平方米的,应根据地形复杂程度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小于1万平方米的,应做总平面规划设计。
3.城市用地3.1城市用地分类3.1.1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3.1.2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3.1.3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表2.0.5的规定。
3.2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用地汇总表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BGJ137-90)附录三的附表一和附表二的格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90年4月1日
B:2007年4月24日
C:2007年10月27日
D:2008年1月1日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2007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城乡规划法(修订送审稿)》的基础是()。
A:1990年4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
B:2007年4月24日初审的《城乡规划法(草案)》
C: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D:2007年10月27日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E:1984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
答案:A,C
解析:《城乡规划法》是由建设部起草的。
它总结了199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和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实行以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规划管理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形成《城乡规划法(修订送审稿)》,提请国务院审议。
3、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的第一部基
本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城市规划条例》
D:《城市监察规定》
答案:C
4、《城乡规划法》第一条阐明:为了()制定本法。
A: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B: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C: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D:改善人居环境
E: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答案:A,B,D,E
解析:见书上P44:制定《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总则中规定了()。
A:本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B: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近期建设规划的修改
E: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经费的来源保障
答案:A,B,E
解析:见书P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章总则共有()条。
A:15
B:21
C:18
D:5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