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40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生活环境大体分为水、陆、空,不同环境的动物,运动方式表现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二、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为主1、漂浮运动(非主动运动):水母、海蜇2、倒退运动(生物能动能):水母、乌贼、鱿鱼、扇贝应用:火箭升空3、游泳: ①附肢划水:虾(还能爬行)、海龟②纤毛:草履虫③趾间的蹼:蛙、鹅、鸭、天鹅、野鸭④鳍:鱼(身体呈纺锤形---减小阻力)4、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和尾部的肌肉收缩,除此还有鳍的摆动和鳃的喷水三、动物在陆地的运动----爬行、行走、奔跑、跳跃1、爬行: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举例:*蛇,肌肉收缩拉动鳞片脱离地面,使得身体向前*蜗牛,蜈蚣、蚰蜒、马陆有多对步足区别:蚯蚓是蠕动,因为没有骨骼2、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举例:猫、狗、大象、马区别:人是完全依靠两条腿平衡走路的动物3、奔跑:行走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举例:狗、豹、鸵鸟4、跳跃: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举例:青蛙、袋鼠、山雀5、常见森林动物--猴子---攀援蝗虫运动方式:爬行、跳跃、飞行四、动物在空中的运动-----飞行1、飞行方式1)滑翔:能够朝向一定的方向飞行、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省力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的飞行器2)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起飞时:展翅并加速鼓翼降落时:减慢振翅和收翅,并伸出双脚着地2、飞行器官:①鸟-----翼②昆虫----翅③蝙蝠-----翼膜.翼手3、能飞行的特点:身体流线型--减少阻力、发达的胸肌--提供动力、前肢特化成翼4、会飞的都是鸟(❌)如:昆虫、蝙蝠鸟都会飞(❌)如:企鹅、鸵鸟五、动物运动的意义1.获取食物、2.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3.完成求偶和交配、4.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物种进化,有利于健康(❌)5.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6.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可以分为水中、陆地、空中三大类,动物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它们的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
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无脊椎动物中的很多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蝙蝠等能够在空中 飞行 , 鼓翼飞行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滑翔 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二、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主动出击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完成求偶和交配探究点:动物的运动方式探究案例:动物界决定开一场有纪念意义的花样运动会,许多动物积极报名参加,有蜗牛、狼、鹦鹉、蜜蜂、鲫鱼、海龟等。
比赛将在陆地、空中、水中三个运动场地同时进行。
这天,运动会开始了,在赛场上,参赛的各个动物都在奋力拼搏。
观众席上,呐喊声、助威声响成一片。
合作交流:(1)参赛动物中鹦鹉、狼、鲫鱼的运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案:飞行、行走或奔跑、游泳。
(2)文中提到的蜗牛、鹦鹉、蜜蜂、鲫鱼的运动主要依靠什么结构? 答案:蜗牛主要依靠肌肉收缩,鹦鹉依靠翼,蜜蜂依靠翅,鲫鱼依靠鳍。
师生互动:为什么将比赛分为水、陆、空三个运动场?答案:因为动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地、空中、水中三大类,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1)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运动方式有所不同;同种动物随着环境的不同,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这是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表现。
(2)水中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的运动方式以飞行为主。
注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飞行也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典例】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虽然它们的运动器官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化的运动器官B.依据鸟类的翼膜设计了飞机C.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只有鸟类和昆虫D.海蛇、草履虫、野鸭、河蚌的运动方式均是游泳思路分析:鸟类用翼、蝙蝠用翼膜飞行;空中飞行的除了鸟类和昆虫,还有哺乳动物,如蝙蝠;河蚌的运动方式不是游泳,而是爬行。
第15章动物的运动一、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①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②动物的运动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
如:蛙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发达的后肢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③同种动物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二、动物运动的意义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运动的形成: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它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1)骨的种类:按形状分为 长骨(股骨和肱)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椎骨)。
(2)骨的结构:骨膜: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骨髓:骨干中央的空腔(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骨髓有两种: 红骨髓:幼年时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黄骨髓:成年时骨干中央的腔隙内(骨髓腔)的骨髓被脂肪取代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失血,贫血)能恢复造血功能。
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人体有206块骨。
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3)骨的生长 长粗和修复: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骨髓 骨(4)骨的成分①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②人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变化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3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1)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2)关节: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①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关节头关节面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认识到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利用媒体资料的方法。
2、通过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动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勃勃生机,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2、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难点:1、如何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正确区分行走、奔跑、跳跃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学习方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启发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教师《动物世界》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互联网或查阅图书资料或实地观察等手段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将信息整理准备上课时使用。
学生学校情况: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
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第15章: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和划水;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2)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3)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P9图15-10)(4)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髓、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长骨的基本结构:(P10图15-11)骨膜:有神经、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髓:骨干: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骺的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骨骺:骨松质(终生存在红骨髓),骺端的软骨层与骨的长长有关骨密质(外):致密而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骨干:骨松质(内):疏松,使力均匀分布全骨骨髓: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5)骨的成分和特性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6)骨连结: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活动的骨连结(关节)(P11图15-12)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结缔组织)关节腔: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的附属结构:韧带:增强关节的牢固性▲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