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优秀3篇)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篇一第一次上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鸡脚关节,从而认识关节的结构;同时,让学生观察鸡翅上的肌肉,认识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这样安排,这节课的内容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而且生的鸡脚和鸡翅会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实验前和实验后准备的工作非常地多,实验材料还挺贵的,这样八个班做下来得用好多钱。
接着用演示实验,但是实物投影并不能很清楚地展示关节和肌肉的结构,而学生坐在位置上看,容易因为看不清楚,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并且,教师在准备关节的时候,非常地麻烦,用解剖刀把关节露出来了,关节囊却看不到了。
在和罗老师的备课中,罗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取消实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寻找突破点,同时,运用圆规和绳子解决“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这个重点与难点。
于是,第二次,效果好一些了,课堂没那么乱,而且学生也学得顺畅一些,思路清楚了。
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觉得不畅。
按照教材的安排,在“观察与思考”中,是用家兔的骨骼介绍运动系统的骨骼,运用人体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说明肌肉是附着在两块骨头上。
但是在“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中,又出现了骨骼肌的介绍。
教材安排凌乱,使教师不知如何处理是好?同时,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学习卷,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卷上简单的知识,但是课堂气氛比较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意思,虽然会做,知道答案。
这时,和郑老师及黄老师集备,大家就是否应该用学习卷展开了讨论,最后决定把学习卷做为课堂练习卷,在上完新课内容后,做巩固练习用。
那不用的话,这个课又得如何去上呢?这时,我想,何不以人体为例,学习动物的运动系统呢?这个想法一出来,我立刻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理。
通过一个简单的伸肘和屈肘动作,提问学生,这个动作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参与?从而导入运动系统的组成。
接着展示人体的全身骨骼图,通过层层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及其作用;接着认识关节的结构及作用;运动仅仅依靠骨骼和关节就能完成了吗?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得出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选择题
1.1.(2023•无锡)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关节和骨骼肌之间关联的是()A. B.
C. D.
2.(2023•北京)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关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关节腔——内有减少摩擦的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适于肌肉附着
D.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3.(2023•黑龙江)2023年5月在德班世乒锦标赛中,运动员在伸肘接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A.同时收缩 B.舒张、收缩
C.收缩、舒张 D.同时舒张
4.(2023•通辽)如图是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只附着在肱骨上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屈肘动作C.②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D.做屈肘动作时①舒张,②收缩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自学、讨论等方法,从使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方法和手段导入新课播放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媒体播放2.展示肌肉结构的动画.探究肌肉的着生情况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肌肉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肌肉的着生情况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1.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肌肉的着生情况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2、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肌肉的协作关系.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范和说明.模型制作播放动画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讨论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讨论设疑:动物的运动对讨论、总结:动物培养知识综合运用动物运动的意义动物有哪些意义?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组讨论课堂小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肌肉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讨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骨骼⎩⎪⎪⎨⎪⎪⎧骨关节⎩⎪⎪⎨⎪⎪⎧⎭⎪⎬⎪⎫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内表面分泌滑液内外表面有韧带牢固灵活关节腔2.肌肉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四、动物运动⎩⎨⎧过程: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关节运动,使躯体完成各种动作意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教学反思:(一)本课成功之处:1、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整个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的。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年的生物学基础,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有所了解,但对骨、关节和肌肉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和完成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什么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很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动脑、动手,去发现、归纳、总结,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以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从而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分析、表达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五、教法和学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观看录像、直接导课]三、课前准备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模拟制作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在老师启发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引导,分析。
策略:引导设想对于创意好的小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在课后做全校展示。
六、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窝三、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2、肌肉连接方式检测案1、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⑴.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①②③④⑤⑵.尝试说出你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称:⑶.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叫做________2、右图为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⑴.当你做屈肘运动时,[1] 处于状态,[2] 处于状态。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根底。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学推理的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难点:1.肌肉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视频资料:狮子奔跑、孔雀开屏、鱼的游泳、鸟的飞行等。
提问:那它们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生:观看录像,分析这些行为的类型,并作出推测。
(通过视频资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
做一个屈肘的动作,想一想哪些结构参与完成了这个动作?屈肘前后胳膊的什么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动作,然后观察、体会、讨论,作出答复。
学生分小组观察、分析、探究。
教师并不急着评判学生的答案对与否。
先来看人的骨骼模型,让学生对骨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以膝关节为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合灵活的运动。
一组肌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小组内评价刚刚的答复是否正确。
最后看屈肘运动的模型或课件。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的普遍性。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通过课件引出第二个大问题。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通过观看演示模型或课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是骨骼肌。
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再演示模型或课件。
学生认真观察并答复。
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篇1本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是介绍运动是如何在骨、关节、肌肉的配合下产生的。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很难理解,需要教师运用直观道具辅助教学。
为此在介绍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时,使用直观材料——关节和骨骼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各个结构,尤其是关节的结构,通过开展讨论,学生经思考得出结论,关节使动物的运动灵活。
“在运动产生的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让同学演示运动是如何在肌肉、骨、关节的配合下产生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组肌肉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并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通过学生上体育课的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产生的。
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
如道具演示不够直观,讨论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材料加以选择,以达到科学、准确地演示。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篇2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
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关节”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注意哪几个关节活动范围较大?
3).在运动过程中,哪些关节容易受伤?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关节?
组织学生活动、交流、评价、归纳
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
保护措施:做好准备运动、运动强度适当、使用护腕护膝。
4).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关节?可活动部位
5).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支点
用视频解决观察“关节”结构的难点,用填图的形式强化认识。
组织学生活动、交流、评价、归纳
3.骨骼肌:结构、分布、功能
结合观察图片,介绍骨骼肌的结构组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骨骼肌内还含有血管和神经。
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示人体骨骼肌分布图,观察主要骨骼肌的分布情况。
观察与思考三示“上臂肌肉图”
1).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2).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评价、归纳骨骼肌的两端分布在不同骨上,利于牵引骨运动。
想一想
示P31 第一题,找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正确的一图。
”
完成关于“运动系统”的概念图,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评价
二、运动器官的协调配
布置“自我体会”
举起一只胳膊,做曲肘和伸肘动作,另一只手握住上臂,体会完成曲肘和伸肘动作需要哪些运动器官参与;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
组织学生体会、观察、交流、评价
运动的形成是由骨、骨骼肌、关节共同
完成的;
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播放“骨骼肌的协作作用”视频,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强化。
三、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问:完成曲肘和伸肘动作,除了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哪些系统参与?
组织学生体会、思考、交流、评价。
归纳:
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保证能量的供应。
问: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组织学生思考、交流、点评。
四、课堂小结
共同回顾,梳理知识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运动器官如何协调配合?
3.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练习
1、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B.韧带C.关节囊 D.肌腱
2、关节在运动中起着什么作用?()
A.杠杆作用 B.支点作用
C.动力作用 D.调节作用
3、人体某部位骨骼肌瘫痪,其原因可能是()
A.骨骼肌过度疲劳B.长期缺乏运动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伤
D.骨骼肌的某些肌纤维受损伤
4、哺乳动物依靠支撑起身体,
在牵引下围绕着
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组织回答、点评.
六、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参考教材P31“模拟制作”,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教学目标方面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课标“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细化而来。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注重发掘“人体”自身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标本、模型、体验自身运动器官的分布和活动情况,在观察和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达到理性认识,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处理方面人教版教材在本节中,关于“人体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和运动系统的保健等的介绍相对于其他版本的教材较少。
据查,可能是人教版在体育课《运动与健康》部分有重点介绍。
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本节课中,结合北师大版引入“人体骨的分布”、“人体骨骼肌的分布”、“人体主要关节的分布”,为学习“运动器官的协作关系”打下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运动系统健康”的关注。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面本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链接了3个视频片断,分别是用于引入教学的“动物的运动”、用于解决难点的“关节的结构”和“骨骼肌的协作作用”视频,达到了预期效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过渡也不明显。
2.是否引入“杠杆”对照运动系统各器官,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