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2014-03-18 11:03:36)

转载▼

分类:历史与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作者:带刺玫瑰万古存近日广州市政协有人提议电视台应取消(后改口减少)粤语节目,在广卅引发大爭论。前天羊城晚报报道广卅某小学规定学生课余同学间交谈不准讲粤语,并制定惩罚规则,使广卅家庭的学生因不懂粤语无法与奶奶交流,老人听不懂孙子要吃鸡翅要求,引发家庭矛盾。这类极端令人不安。

21CN网的截图

行政命令是绝不可能使某一方言消失的,一个方言区的方言是千年数千年形成,成为代代相传的父母语,即使全民族公用语普通话完全普及,方言仍不会退出,况且港澳海外华侨讲华语(多为粤语)的人不少,他们都在接收广东粤语台节目,乡音乡情是根。国家普及普通话初衷是让不同方言的群体、民族有公用语言交流交际,绝沒有消灭方言之意,50年代推广普语这样阐述:“实行既会说方言,民族语言,又会说普通话的双语制。”方言是不

会消亡的。不仅中国,当年的苏联,各加盟民族都讲自己的语言,但又有公用语言俄语,全世界都一样。

现在参政议政的都在思考些什么,牛人牛语冲口而出,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都令人怀念广东改革之初在南粤大地运筹帷幄,从政为民,建立丰功伟业,造福这方水土的老领导,他们都不是广东人,心中却处处为广东百姓着想,他们就是习仲勋,杨尚昆,任仲夷……。

广东的新老领导亲密合照。

习仲勋复出后主政广东,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在广东平反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杨尚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协助习仲勋主持广东工作,又兼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许世友任广卅军区司令。许世友是在73年6大军区对调时到广州军区当司令员,74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南越军队,79年亲赴前线指挥对越东线自卫反击战!

1977年冬,叶剑英与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广东省委第二书记杨尚昆等在广州留影。

胡耀邦每一次到广东,一定会到贫困地区视察。有心的广东人,记录了他每次到贫困地区的行程足迹。

以下节录相关著作文章及照片,以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习仲勋

摘自《习仲勋主政广东》《改革八贤》:

从1978年4月到1980年11月,习仲勋主政广东共两年零八个月,“把守南大门”(胡耀邦语),发挥出惊人的能量。这段不

长的时期,成为他“一生两个最大的闪光点之一”(秘书俞惠煜语):一是早年跟随刘志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二是带领广东“杀出一

条血路”,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同时为深圳、珠海特区奠基。

反“偷渡外逃”

“面对偷渡者潸然泪下

习仲勋到广东时,正是广东偷渡外逃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很多人以命相搏,到异地寻求“乐土”。根据相关资料,当年8月全省就发现偷渡外逃6709人。

习仲勋多次深入到宝安和香港边界视察。根据当时的规定,被抓的偷渡者要统统送到收容站。习仲勋实地察看收容站时,时值盛夏,收容站条件很差,看到这些偷渡不成反被关押的农民,习仲勋哭了。他说:这个不怪你们,是我们没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而且,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应该用一种敌我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习仲勋到沙头角,看到香港那边灯火辉煌,而我们这边却一片荒芜,十室九空,只剩老弱妇孺,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觉得一定要搞经济特区,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

在广东如何对待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问题上,习仲勋斩钉截铁地说:在态度上我看要有“三要”和“三不要”:第一,要有决心有信心,不要打退堂鼓;第二,要有胆识,勇挑重担,不要怕犯错误,怕担风险;第三,要有务实精神,谦虚谨慎,不要冒失,不要出风头,不要怕否定自己。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拼老

命也要把广东这个体制改革的试点搞好。要下这样一个决心,即使是可能犯错误,也要干。”

习仲勋在湛江农村视察时与青年交谈来源《习仲勋主政广东》

平反冤假错案

历次政治运动使得广东面临和全国一样的现实,大量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习仲勋以及随后到广东上任的杨尚昆被寄予厚望:因为习、杨本身就曾是受害者,同时据广东省原副省长杨立所著《古大存沉冤录》记载,“叶剑英表示,派出他们这两位资格老、吨位重的曾任中央重要职务的干部到广东,就是因为广东问题复杂,他两个可以压得住阵。

习仲勋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依靠省纪委进行复查,对冤假错案大刀阔斧地逐一加以解决。其中,华侨、

归侨和侨眷侨属因为有“海外关系”,在“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1979年3月,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为他们平反昭雪。此后在广东的改革开放中,正是这些有“海外关系”者引来巨额外资,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向中央要权

在1979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仲勋,杨尚昆代表广东向中央“要权”,希望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认可,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中国经济特区正式诞生,并有了法律保障。

杨尚昆

摘自改革开放之初杨尚昆在广东:

https://www.doczj.com/doc/4e14869846.html,/xwzx/gnsz/szyw/200804/07/t20080407_15071 743.shtml

在广东两年,杨尚昆协助习仲勋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发挥地方优势,使广东走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

排除干扰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广州,按照当时市委的统计,96%的冤假错案都已平反。实际上认真一查,问题还很多。很多同志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彻底解决。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给本来应该彻底平反的干部留了尾巴;一种是政治上虽然得到平反,但在组织上不落实,工作安

排或者生活安置不适当。广东还有个反地方主义问题,还有“反

右派”、“反右倾”的遗留问题。在广东有些人被错划为右派又是

与错误批判地方主义联系着的,问题十分复杂,要完全搞清楚,是要花费些时间的。因此,当时省委抓得最多的两件事,一是怎么把农业搞上去,就是解决吃饭这个首要问题;一是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干部的调整。

1979年3月24日,省委决定抽调一批力量,组成工作组,由李坚真、龚子荣负责,分赴各地调查冤假错案,落实政策,整顿领导班子。要求当年国庆节前搞完。

关于为犯地方主义错误的干部平反问题,涉及到冯白驹、古

大存和一大批老同志。冯白驹在海南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20多年,红旗始终不倒。1950年,他领导的琼崖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立下了卓越功勋。古大存无非是同冯白驹来往多些,就被牵连在一起。对于平反冤假错案,习仲勋的态度是明朗的,但是在干部中认识还不够一致。这样,省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耐心地做工作,达到统一认识,落实政策。杨尚昆在省委常委办公会议上指出,"关于为犯有地方主义

错误的干部平反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无非是还有一些具体事情,究竟错了?对了?还要弄清楚。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为地方主义应该平反。我们的思想应该解放一点,看问题要看它的本质,是不是地方主义,一不能根据这些同志是不是本地干部;二不能根据他们之间来往是否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是非,

那么同志之间就不敢来往了。文化大革命前,我在广东,有人来看了我一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就说我们相互勾结,被整得很苦。党内生活这种不正常现象,再也不允许继续下去了。

杨尚昆与霍英东

祝贺农民“恭喜发财”

在广东,佛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工副业比重大,1979年,佛山地区南海县农民人均年收入240元,这在全省、全国都是比较高的。1980年春节,杨尚昆同刘田夫、杨应彬等到南海县西樵公社给农民拜年,杨尚昆祝贺他们“恭喜发财”。在当时,省委领导人敢于鲜明地支持农民发财致富,影响就大了。后来,杨尚昆到番禺去,也讲“要发点财”,就是说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富裕一些,提出要善于利用广东的优越条件,把农林牧副渔搞得更多些,发展得更快些,大家要多想办法,怎样富?用什么办

法富?要解放思想,不要被老框框限死。当然,致富要靠发展生产,不是搞歪门邪道。

研究广卅花园酒店建设

解放思想试办特区

1978年11月,习仲勋在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广东毗邻港澳、面对东南亚,海外华侨众多,发展经济具有特殊优势,希望中央能给广东更大的支持,实行对外开放;建议中央授权广东省委处理问题有较多的机动余地。这些意见得到中央的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习仲勋回到广东,立即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精神。杨尚昆到广东后,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后半段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

设备,搞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合作经营。开始省委想在深圳办个特区,设想叫“对外加工贸易区”。

1980年11月9日,中央决定,习仲勋、杨尚昆调回中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