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线的种类
- 格式:pdf
- 大小:40.56 KB
- 文档页数:6
缝线选择理想的逢线应有优良的抗张强度;打结的牢固性;易于操作;引发的炎症反映最小;能够抗感染;愈合后创面的强度一旦能替伤口缝线的强度,逢线就应逐渐被吸收。
但是任何一种逢线都不能完全具有这些特点。
选择创面缝线时要考虑创面的张力、缝合的组织层次、创面的部位、美容的考虑等等。
理想的创面闭合应遵循一些大体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术前伤口精准的标记,若是是庞大皮瓣需用U形钉暂时固定皮瓣以确保适当的调整。
对于小的创面则不需要标记,可用皮肤拉构来延长并调整皮缘。
2.网状真皮层是胶原沉积的一个特殊区域,这些胶原对瘢痕最后的形状有重要影响。
此层张力应尽可能减少。
若是选择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此层,就应选择伤口最初愈合期间可维持这种张力的缝线。
不然伤口边缘分离致使较宽的瘢痕。
3。
创面的闭合应使皮缘对合轻度外翻,不然重塑期瘢痕会向下收缩造成伤口闭合部位向下凹陷。
垂直或水平褥式或U形缝合均易达到创缘外翻。
4。
瘢痕下的不规则可引发术后不适,这主如果由于皮下缝合时没有将可吸收缝线的节置于皮下深层所致。
选择皮下持续缝合,缝合末用胶带将缝线粘在皮肤上,从而皮下不留线结,避免术后的不适,同时皮下持续缝合能够节省时刻,其安全性较好。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缝线的作用是不同的:创面愈合分三个阶段,在酶作用阶段,创面的硬结及肿胀与最初的炎症反映相关。
创面缝合后4~5天,伤口主要依托缝线来维持创缘的位置及创面的闭合。
增生阶段(术后5~42天),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使创面快速取得抗张强度的胶原,虽然创面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缝线在避免伤口裂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此阶段的初期,缝线完整性的丧失(如逢线的吸收)可使较高张力创缘之间的裂隙增宽,从而使瘢痕形成明显。
最后塑形阶段(成熟阶段)从术后42天到术后1年,随着胶原纤维进一步交联,创面不断取得强度。
在那个阶段,大多数的可吸收缝线已经溶解吸收,对瘢痕的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时缝线张力的丧失应该等于或低于伤口通过胶原的沉积、交联取得的张力。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一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1/4弯形、1/2弯形、3/8及直形等。
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
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
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7 X 17、8 X 20、9 X 24、9 X 34、10 X 28、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
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
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
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
外科手术缝合线、缝合针、持针器及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免打结缝合、减张缝合等骨科缝合方式选择缝合基本原则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
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
缝合线和缝合针选择要适宜。
缝合线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用于伤口结扎、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一种特殊用线。
根据其生物降解性能可分为:不可吸收线和可吸收线。
在骨科手术切口除了肌腱、韧带的修复应选择惰性很强的不可吸收材料外,基本推荐选择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以减少植入物(缝线)造成的感染和丝线造成的异物反应。
缝线规格。
缝线的规格以数字表示,规格表示缝线的直径,0 号线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
如 4 号线比1号线粗,且抗张强度亦越大。
一般有 1-10 号线,0 号线以下,0 数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指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组织抗张强度是外科医师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
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要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合的正常组织等强。
缝线材质。
目前国内外科缝合主要采用以下材料:(1)丝线:应用广泛,价格便宜且结实,使用方便,还占领着大部分手术缝线市场,但吸收周期超过 1 年,属于不可吸收范围。
(2)羊肠线:羊肠线为传统的可吸收手术缝线,由于羊肠线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已逐渐被取代。
(3)聚乙交酯(PG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 PGLA)类可吸收缝线: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牢靠的固定作用,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4)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单纤维缝线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适用于血管外科或污染伤口的缝合。
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强度较低,如果在结扎过程中发生缝线折叠或卷曲都会导致缝线断裂。
手术学十种缝合方法
手术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中缝合技术更是手术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在手术中,缝合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缝合方法,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下是手术学中常用的十种缝合方法:
1.简单缝合法:这是最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小的伤口,使用单根缝线进行缝合。
2.连续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直线的伤口,使用连续缝线沿着伤口线进行缝合。
3.间断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伤口,使用间断缝线沿着伤口线进行缝合。
4.锁链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伤口,使用交叉的缝线进行缝合,可以使缝线更加牢固。
5.掠过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深的伤口,使用弯曲的缝线穿过伤口,从而使缝线更紧密。
6.切端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需要切除组织的情况,使用切断的缝线将组织缝合在一起。
7.袖口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需要缝合管道或器官的情况,使用袖状的缝线将器官缝合在一起。
8.翻转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需要缝合内脏器官的情况,使用翻转的缝线将内脏器官缝合在一起。
9.逆行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需要缝合管道或器官的情况,使用逆行的缝线将管道或器官缝合在一起。
10.钻孔缝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需要缝合骨骼或硬组织的情况,使用钻孔的缝线将骨骼或硬组织缝合在一起。
总之,手术学中的缝合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种类的缝合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伤口情况,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缝合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手术缝线规格标准手术缝线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规格和标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手术缝线的规格标准包括线材的材质、结构、强度、抗张强度、打结拉力等方面的要求。
一、线材材质手术缝线的材质通常为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如丝线、聚丙烯、聚酯等。
不同材质的线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二、线材结构手术缝线的结构包括单丝、编织、螺旋等多种形式。
单丝线材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大部分外科手术;编织线材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张力的手术;螺旋线材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长期固定的手术。
三、强度要求手术缝线的强度要求包括抗张强度和打结拉力两个方面。
抗张强度是指线材在受到拉力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手术缝线的基本性能之一;打结拉力是指线材在打结后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手术缝线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之一。
四、规格尺寸手术缝线的规格尺寸通常以线的直径和长度来表示。
线的直径决定了线的粗细和柔软度,长度则决定了线的使用范围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五、其他要求除了上述要求外,手术缝线还需要具备无菌、无致敏性、无刺激性等特点,以确保患者安全。
此外,手术缝线还需要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手术缝线规格标准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材质、结构、强度、规格尺寸等方面的要求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因此,在选择手术缝线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临床手术缝线选择标准及不可吸收缝线和可吸收缝线分类、用途、优缺点及用途手术缝线选择标准手术缝线是在外科手术中,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用于组织缝合可以保证伤口闭合,支持其愈合,减少感染几率。
手术缝线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小的无菌单股可吸收线。
缝线常用 USP标准与 EP标准,对于USP标准:用 N/0 表示,N 值越大,表示缝线越细,但需注意,其不表示缝线具体直径的大小;对于 EP 标准:单位为 0.1 mm,数字越大,表示缝线直径越粗。
市面上手术缝线多采用USP标准,USP标准又和中国传统缝线规格有差异。
不可吸收缝线1. 丝质手术缝线:由蚕茧的连续性蛋白质纤维制成,为多股编制而成,分线团和线束两种包装。
优点:价格低廉,容易消毒,使用方便,打结结实;缺点:刺激组织产生炎性反应。
用途:主要用于缝合皮肤、皮下或体内结蹄组织、肌肉层等2、尼龙手术缝线:及聚酰胺纤维,简称 PA 线或锦纶线,分单丝尼龙线和多丝尼龙线,又分带针和不带针两种。
优点:张力强度高,植入体内后很少有组织反应,具有极佳弹性;缺点:在人体每年以15-20% 速率水解。
3. 聚丙烯缝线:单股合成缝线,是心血管外科首选缝线。
优点:被植入组织后保持永久的张力强度,手感顺滑,易于打结,很少有组织阻力感,可提供牢固的线结保障。
用途:心血管外科如血管吻合、神经吻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换瓣手术等操作,可用于整形外科如皮肤缝合及皮内缝合等。
可吸收缝线1.天然吸收性缝线-肠线:以羊肠粘膜下层或牛肠浆膜为原料。
含 90% 胶原,经铬盐溶液处理后成为铬制肠线,可对抗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可将吸收时间延长至 90 天以上。
2.聚乙醇酸缝线:为羟基乙酸的聚合物,属于多股编制缝线。
优点:特殊的涂层,柔软光滑,容易打结,无毒性、无胶原性、无抗原性、无致癌性,组织反应低。
2.聚乳酸羟基乙酸缝线:为多股编制,其又可分为快吸收类和保护类。
一文掌握临床常用手术缝线有哪些?首先,什么是手术缝线?选择的标准又该是什么?手术缝线是指在外科手术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当其用于组织缝合时,可以保证伤口闭合,支持其愈合,减少感染几率。
对于手术缝线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小的无菌单股可吸收线。
情景再现一器械护士曰:小王,帮我拿下 4 号线;小王:给你,4-0 线;器械护士怒喊道:我说的是 4 号线;小王:这就是四号线啊.....。
小王和器械护士此刻的心里应该是崩溃的,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就是互相说着一个事,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那么,你能非常清晰简明地帮他们化解这种尴尬吗?解答:缝线常用 USP(美国药典)标准与 EP(欧洲药典)标准,对于 USP 标准:用 N/0 表示,N 值越大,表示缝线越细,但需注意,其不表示缝线具体直径的大小;对于 EP 标准:单位为 0.1 mm,数字越大,表示缝线直径越粗。
我国市面上的手术缝线多采用 USP 标准,USP 标准又和中国传统缝线规格有差异,这就是造成了小王尴尬的根源所在了。
表 1 我国传统标准缝线与 USP 标准缝线对比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吗?器械护士要的 4 号线,你只需要给她拿 2-0 的就可以了,同理,经常用到的7 号线和 10 号线,相应的拿 0 与 1 规格的线就行。
再延伸一下,如果按照 USP 标准,每个规格线的粗细范围是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 USP 与 EP 两种标准的缝线进行对比,因为 EP 标准以 mm 为单位,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应 USP 标准中的缝线直径,他们两相应规格的对比如下图:图 2 USP 与 EP 两种标准的缝线对比这下大家是不是对于缝线的规格有所了解呢?根据 EP 标准,我们可以知道 USP 标准下缝线直径的大致范围,但临床中可能没有这么细致,也无需将每个缝线规格的具体直径范围记住,但对你所在科室的手术情况,常用到的手术缝线,对其直径还是需要印象深刻才行。
手术缝线的种类和用途1.引言1.1 概述手术缝线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创面闭合和组织修复。
手术缝线的种类和用途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缝线。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缝线的种类和用途,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手术材料。
在手术缝线的种类方面,有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两大类。
可吸收缝线是指在组织内部能被人体吸收、降解的缝线,它们通常用于需要持续支撑和修复的创面。
而不可吸收缝线则是指在人体内不会被吸收和降解的缝线,适用于需要更长时间支撑和修复的组织。
手术缝线主要用途包括创面闭合和组织修复。
创面闭合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受损的创面通过缝合来达到闭合的目的,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恢复。
手术缝线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缝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力学性能,可以根据不同创面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缝线。
除了创面闭合,手术缝线还可以用于组织修复。
组织修复是指通过手术将受损的组织进行修复和重建,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手术缝线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提供支撑和固定,并帮助组织重新连接和愈合。
根据组织的特点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缝线,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手术缝线种类和用途多样,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缝线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文将深入介绍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的特点,以及创面闭合和组织修复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手术缝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通过清晰地列出文章的大纲,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主题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在概述中,介绍手术缝线的种类和用途的重要性和背景;在文章结构中,简要介绍文章的大纲和组织方式;在目的中,明确表达写作本文的目的和意图。
手术缝合线简介手术缝合线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中将组织和皮肤缝合起来的线材。
它不仅可以帮助伤口愈合,还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手术中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手术缝合线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手术缝合线的种类、材料、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和推荐。
种类与材料手术缝合线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以下几种常见的:1.吸收性缝线:这种线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分解吸收,减少了取线的需求。
常见的吸收性缝线有羊肠线、合成可吸收缝线和聚吡咯缝线等。
2.不吸收性缝线:这种线材在人体内不会分解吸收,需要手术后取出。
常见的不吸收性缝线有丝线、尼龙线、聚酯线和金属丝等。
3.结构缝线:这种线材由多根细线或丝线组合而成,可以提供更强的拉力和支持。
常见的结构缝线有编织线、编带线和多股线等。
除了不同的种类,手术缝合线还有不同的直径和细度可选择,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手术的需求。
选择和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手术缝合线对于手术的成功和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议:1.选择适当的线材: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收性或不吸收性缝合线。
吸收性线材适用于那些不需要长期支撑的伤口,而不吸收性线材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支撑的伤口。
2.考虑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的手术缝合线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强度、柔韧性和持久性等。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线材。
3.注意线材的直径和细度:线材的直径和细度会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和伤口的愈合。
选择合适的线材直径以避免线材断裂或对组织造成过多压力。
4.正确缝合伤口:在缝合伤口时,要确保线材在组织内的深度和间隔是均匀和适当的。
过松或过紧的缝合都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5.注意卫生和消毒:在使用手术缝合线之前,要确保伤口和手术区域是干净和消毒的,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定期检查和更换线材:根据手术的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线材是必要的。
如果使用的是不吸收性线材,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取出。
注意事项在使用手术缝合线时,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1.患者敏感性:有些患者可能对某些线材材料过敏。
外科手术缝合线的种类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不那么光鲜亮丽的话题,外科手术缝合线。
听起来有点严肃吧?别担心,咱们把这个话题讲得轻松点。
缝合线,顾名思义,就是医生在手术中用来把伤口缝合起来的工具。
想象一下,像是给一个撕裂的玩具缝缝补补,虽然这可比缝玩具复杂多了,但原理其实差不多。
你可能会好奇,缝合线到底有哪些种类?哎呀,这就让我带你们深入一下这个神秘的外科世界吧!我们来谈谈可吸收缝合线。
听起来很神奇吧?其实就是那些在一段时间后会被身体慢慢吸收的线。
医生在用它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必担心病人再去拆线,真是太贴心了!想象一下,你的小伤口慢慢愈合,缝合线也悄悄消失,这感觉就像是魔术一样!比如说,内脏手术常用这种线,毕竟谁会喜欢开个刀还要再来一次拆线呢?接下来是不可吸收缝合线,哈哈,这种线就像是个老顽童,想让你记住它!它们是那些需要被拆掉的线,通常用在皮肤表面,像是切口或者大伤口。
听着就让人感到紧张,不是吗?拆线那一刻,很多人都得咬着牙,紧张得像是要去考试。
不过,医生会确保一切顺利,拆线的时候像是修补完的玩具,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破了。
再来聊聊不同材质的缝合线。
你有没有想过,缝合线也有分子和天然的?嘿,分子线就像是科学怪人的作品,通常是一些合成材料,强度高、不易断,适合各种手术。
比如说,像心脏手术这样的高难度挑战,当然得用这类强悍的缝合线。
而天然缝合线就像是一位温柔的老奶奶,通常是动物的肠子或丝绸,虽然看起来柔和,但它们的强度也不容小觑。
听起来好像跟历史有关,其实这些材料在医学界可是一段悠久的传奇呢。
还有一种叫做“单丝缝合线”,这是那种不会拆的线,直接用来缝合伤口的。
就像是你家里的细绳子,听起来简单,但用起来可得讲究。
单丝的好处是没有棱角,减少了对组织的刺激,伤口愈合得也快。
想象一下,像是在玩一个精致的拼图,细致入微,非常考验医生的技巧。
然后我们得提到“多丝缝合线”,这种线就像是搭建桥梁,强度大,还能适应各种情况。
神经外科手术缝线简介环湖医院手术2013年7一、缝线的作用在伤口愈合的关键期,提供足够的力,拉近伤口边缘,使伤口愈合,且更美观,结扎血管等。
切口愈合提供永久性或暂时性力。
二、缝线的分类单股多股编织天然缝线人工合成缝线可吸收不可吸收(1)单股:组织损伤小、不会附着细菌、无毛细现象,但不易操作、结易松散、线尾容易刺激组织。
(2)多股编织:力强、手感好、结牢靠,但有组织损伤、会附着细菌、有毛细现象。
(3)天然缝线:操作性较好、价格便宜,但体酶解反应组织反应大,长期停留体。
(4)人工合成缝线:力强、吸收可预知、极小的组织反应,价格较天然缝线贵。
(5)可吸收:为伤口的愈合关键期提供足够力、材料完全消失、无异物残留,缺点是不能永久支撑伤口。
(6)不可吸收:可长期支撑伤口,同时又作为异物长期停留体,可发生各种异物不良反应。
三、我们使用的强生品牌缝线慕斯(MERSILK)抗菌薇乔(VICRYL*Plus)爱惜邦(ETHIBOND)普里灵(PROLENE)爱惜良(ETHILON)下面简单介绍下个缝线的特征锡箔纸外包装标签说明四、基本针形●1/2弧是最常用的针型。
●3/8弧主要用于部分血管缝线和皮肤缝线,用于薄组织的精细缝合。
●5/8弧主要用于窄深的切口。
●1/4弧主要用于眼科。
•针尖类圆针反三角针正三角针movie铲针五、脑系科手术常用缝线慕丝线:SA87G 10号线 1SA86G 7号线 0SA845G 4号线 2-0 SA84G(缝皮线)1号线 3-0抗菌薇乔:帽状腱膜、肌肉、皮下VCP740D ( 0 )硬脑膜VCP304 (4-0)缝皮VCP422 (4-0): (不常用)VCP442 (3-0) VCP588(3-0)用于严密缝合: VCP869 (2-0)VCP460 (3-0)爱惜邦:X557 (4-0) (双针) : 硬脑膜缝合(不可吸收)普里灵:W8556 (5-0)(双针):颈动脉膜剥脱手术W8304 (7-0)(双针)W2777 (8-0) (双针)W2780 (9-0)爱惜良:W1770 (10-0)(双针):血管吻合手术附:针名及其含义。
缝线选择理想的逢线应有优良的抗张强度;打结的牢固性;易于操作;引起的炎症反应最小;能够抗感染;愈合后创面的强度一旦能替伤口缝线的强度,逢线就应逐渐被吸收。
然而任何一种逢线都不能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选择创面缝线时要考虑创面的张力、缝合的组织层次、创面的部位、美容的考虑等等。
理想的创面闭合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术前伤口精确的标记,如果是巨大皮瓣需用U形钉暂时固定皮瓣以确保适当的调整。
对于小的创面则不需要标记,可用皮肤拉构来延长并调整皮缘。
2.网状真皮层是胶原沉积的一个特殊区域,这些胶原对瘢痕最后的形状有重要影响。
此层张力应尽可能减少。
如果选择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此层,就应选择伤口最初愈合期间可保持这种张力的缝线。
否则伤口边缘分离导致较宽的瘢痕。
3。
创面的闭合应使皮缘对合轻度外翻,否则重塑期瘢痕会向下收缩造成伤口闭合部位向下凹陷。
垂直或水平褥式或U形缝合均易达到创缘外翻。
4。
瘢痕下的不规则可引起术后不适,这主要是由于皮下缝合时没有将可吸收缝线的节置于皮下深层所致。
选择皮下连续缝合,缝合末用胶带将缝线粘在皮肤上,从而皮下不留线结,避免术后的不适,同时皮下连续缝合可以节省时间,其安全性较好。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缝线的作用是不同的:创面愈合分三个阶段,在酶作用阶段,创面的硬结及肿胀与最初的炎症反应相关。
创面缝合后4~5天,伤口主要依靠缝线来维持创缘的位置及创面的闭合。
增生阶段(术后5~42天),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使创面快速获得抗张强度的胶原,尽管创面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缝线在防止伤口裂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此阶段的早期,缝线完整性的丧失(如逢线的吸收)可使较高张力创缘之间的裂隙增宽,从而使瘢痕形成明显。
最后塑形阶段(成熟阶段)从术后42天到术后1年,随着胶原纤维进一步交联,创面不断获得强度。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可吸收缝线已经溶解吸收,对瘢痕的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时缝线张力的丧失应该等于或低于伤口通过胶原的沉积、交联获得的张力。
粗线其抗张力的强度较大,细线侧相反,在保证创面充分闭合的情况下也要考虑逢线的粗细,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要的粗线缝合可留下较大且明显的瘢痕,而用细线缝合较为肿胀的组织则可能切断肿胀的组织而没有起到将肿胀的组织缝合到一起的作用。
在保证伤口闭合严密,张力不大的情况下,缝线越细越好,至少病人看着心里会舒服些。
但实际情况是,缝线过细,则拉力不够大,往往打结后导致伤后张力过大甚至断裂。
所以一般常用0或5-0的线闭合创面。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皮下减张的情况,皮肤的缝合通常使用细线,其在美观上比使用粗逢线更为重要。
一)手术缝针一般手术缝针分针尖、针身及针孔(针眼)。
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
各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
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
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
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
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针圆的半径mm) X 12(针的长度mm)、 6 X 14、 7 X 17、 8 X 20、 9 X 24。
9 X 34、 10 X 28、 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二)医用缝线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
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
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
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
柔软强韧,容易操作。
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及血管等。
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物,手术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
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辨。
板线常用型号为“000”、“0”、“1”、“4”、“7”、“10”号,线长60 cm或70 cm。
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
丝线不宜重复消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2.无损伤缝线:分不可吸收和可吸收线两种。
(1)不可吸收线有锦纶线(尼纶线)、涤纶编结线、聚丙烯线。
锦纶(尼纶)线:即聚酚胺纤维缝线,系人造纤维制成。
抗张力及韧性皆强于丝线,在组织内反应小。
型号有6/0—11/0,常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与修补,也用于输卵管吻合手术。
涤纶编结线:即聚脂缝线,这种缝线是除铜线外最强韧的缝线。
一般由多股编织而成,抗张力强度高,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矫形外科肌腾修补及显微血管吻合手术。
粗线有1~10号,细线有2/0~6/0号,常用10号作减张缝合。
聚丙烯缝线:又名滑线,由丙烯聚合制成非惰性缝线,打结比尼纶线容易,抗强度高,多用于吻合血管神经等,有进口与国产两类,其型号有2/0~6/0。
使用滑线打结时,须将手打湿,防止拉断。
非吸收缝线特点缝线名称外形抗张强度组织反应性操作结的牢固性棉线弯曲优良高容易低丝线编织线优良高容易低尼龙线单纤丝尼龙线单纤丝高低难高编织尼龙线编织高中等容易十分安全聚丙烯线单纤丝中等低难高聚丁烯酯线单纤丝高低中等低聚脂线编织线高中等容易十分安全不锈钢丝单纤丝高低难弱单纤丝逢线表面光滑易于穿过组织,引起的创伤小,被认为有较强的抗细菌黏附作用,编织缝线易操作且打结简单,结的牢固性强.但潜伏的碎片及细菌通过毛细管(缝线形成的间隙)吸附而进入创面而造成创面污染并有可能引起创面感染。
根据以上各逢线的特点各有利弊。
对于污染的创面或有可能污染的创面尽可能选择单纤丝逢线。
对于无污染或感染创面可用编织逢线。
(2)可吸收缝线: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缝线,是用聚羟基乙酸包膜的缝线,它有表面光滑、吸收快、损伤小、组织反应小的优点。
其型号有0~9/0及广等,带针。
针有大、小、圆针与三角针之分,使用时应根据临床用途进行选择。
常用于肠道、胆道、肌肉、关节囊、子宫、腹膜等组织脏器的缝合,也用于眼科和烧伤整形科手术。
术后1周内伤口愈合的强度可达到其原来强度的5%,术后4周达到50%,术后6周达到80%,术后6个月~1年仍仅是80%。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缝合伤口要注意逢线吸收的半衰期及其完全吸收的时间。
缝线的酶降解是通过蛋白水解或水解作用机制进行的。
所有的天然缝线都是通过蛋白水解过程,其与炎症反应十分相关,这是因为蛋白水解可导致许多明显的缝线碎片,这些碎片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合成材料如聚已醇酸和羟乙酸乳酸聚酯缝线,并不表现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因此引起的炎症反应较小。
所以应选择合成可吸收逢线可吸收材料的特点逢线材料来源半衰期组织反应性结的安全性吸收时间普通肠线羊肠粘膜 5-6天高弱不可预测(12周) 或牛肠浆膜处理后肠线同上 14天中等十分安全不可预测(14-80d)910羟乙酸乳酸聚酯线合成材料 2-3周低十分安全可预测(80天)聚乙醇酸线合成材料 2-3周低安全可预测(90天)聚葡糖酸酯线合成材料 4周左右低聚二氧六环酮线合成材料 4周左右低不安全可预测(180天)(三)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
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完全吸收。
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
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
一般常用于子宫、膀眈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
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
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医用肠线的型号有1#、2#、0#、1/0、2/0、3/0、4/0、5/0等。
目前,大型综合医院使用医用肠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将被较理想的可吸收缝线取代。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需要强拉力缝合时,如用于修补肌张力缝合等。
常用的有粗(直径1.omm)、中(直径5mm)、细(直径6mm)三种。
是缝线中最不易引起组织反应的缝线,但不易打结,钢丝的尖端容易刺破手套。
进行减张缝合时应备有1cm长的橡胶管数根。
(四)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以针尖部位的横截面分圆针,三角针,反三角针,铲针(截面为梯形,多用于眼科和整形美容)针体截面则有圆形、三角形和椭圆形,针体表面有时又细纹。
针尾处可通过针眼或直接与缝合线相连,针眼又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
针的弧度最常用的是3/8,1/2,直针。
李森恺教授发明的埋没引导针则是两头针尖,中间为穿线的孔。
缝线多以可吸收与否分为两种,也可分为单股或编织两种,也有以线的材料分类的(肠线(以牛等动物的肠衣制成)、聚丙烯线,聚氯乙烯线,PGA线,聚酚胺纤维缝线、聚脂缝线,聚四氟乙烯缝线等等),还有以线的粗细分类的(10号~11-0为最常用的),此外,以缝线表层处理过与否分为包被线与裸线。
多种分类方法综合以后,才是我们拿到手里的缝线。
在整形外科,缝针与缝线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
大家可将自己的体会写上来,以便共同提高。
(五)缝针和缝线是整形外科缝合必要的材料,而缝合是整形外科最重要的基本功。
缝线一般分为:可吸收缝合材料和不可吸收两种,前者包括:一、胶原,又分普通和镀铬两种,材料是牛肌腱,抗拉力强度较差,组织反应+2,操作性和打结的牢靠性都差,2周以上吸收,这个材料在咱整形科不太用。
二、肠线也分普通和镀铬两种,材料都是动物胶元,抗拉力强度、操作性和打结的牢靠性、吸收和胶原材料差不多,组织反应+4,镀铬的稍轻些,为+3,这个材料在咱整形科也不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