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对茶树的影响及其预防和补救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茶树冻害原因及灾害防御和灾后补救方法茶树一旦发生冻害,轻的连续几年要减产和降低茶叶质量,重的甚至要桔死。
易受冻害的茶园,主要是高山区土层瘦薄、管理不善,采摘过度、枝叶稀少的茶树,特别是幼龄茶园树,树龄越小越怕冻。
一、引发茶树冻害的主要因素
冻害的发生,主要是低温、干旱和大风造成的。
在低温条件下,遇有干旱和大风,又加深了冻害。
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茶树,抗寒能力也有差异,纬度和海拔高低更有明显关系,茶园坡向也是冻害发生的有关因素,通常表现是:低纬度、低海拔、南向坡的茶园,茶树受冻害不大,生长较好,而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较易受冻害,受冻害也比较严重。
二、预防茶树冻害的有效措施
为了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提高茶叶质量,近年来山区农民对预防茶树冻害的有效措施归纳起来有四条:
第一、重施基肥,并拌施磷钾肥、猪牛粪及其它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以提高地温,
第二、培土壅根。
在丛栽茶园四周、条栽茶树两边,挑培客土以加厚土层,防止茶树根部受冻。
第三、行间铺草。
办法是就地取材,以杂革,秸秆、草皮等铺盖茶树行间,能提高地温,减少冻害程度。
第四、束枝盖草。
对高寒山区和北向易于受寒风侵袭的茶树,要用稻草、秸秆或树枝等覆盖树冠,并用草绳扎好,掌握“顶紧腰松”,便于及时解脱。
河南农业2015年第11期(上)一、茶树保护的重要性根据茶园种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高寒地区,气候多变,茶树一生中,难免遭受寒冻、旱热、水湿、风雹、病虫害的危害。
如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30年一遇的雪灾,各省茶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当年春茶产量减少20%以上。
这些灾害,严重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被害状况、分析受害原因、提出防御措施、进行灾后补救,使茶树罹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是茶树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二、茶树的寒害和冻害(一)寒害寒害是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低温,通常低温在零度以上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由于低温的影响,使春梢、秋梢发育不正常,春茶、秋茶减产。
(二)冻害冻害是当土壤表面或树冠的温度,短时间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或死亡。
茶树受冻后,不仅生机受破坏,产量下降,还因生理抗性增加了花青素含量,成叶边缘变成褐色,叶片呈紫褐色,嫩叶出现“麻点”或“麻头”。
用这样的鲜叶制成绿茶则滋味涩苦。
制成红茶,因酚类衍生物的减少而发酵不良,香气降低,影响成茶品质。
1.冻害类型。
冻害分冰冻、风冻、雪冻、霜冻四种类型。
(1)冰冻。
雪后连日阴雨、结冰,茶农称之为“小雨冻”。
这时茶树处于零下的低温,成叶细脆便开始结冰。
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分上移受阻,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冻害,开始时树冠上的嫩叶和新梢顶端易发生危害,受害1~2d 后叶片变为赤褐色。
在晴天,土壤严重封冻后,冻土层的水形成柱状冰晶,体积膨大,将幼茶抬起,解冻后,茶苗倒伏地面,根部松动,细根被拉断而干枯死亡。
此情况下对定植苗影响更大。
(2)风冻。
茶农称之为“乌风冻”,是在强大寒潮的袭击下,气温急剧下降而产生的暴冷。
加上4~5级以上的干冷西北风,使茶树体内水分蒸发迅速,水分失去平衡,最初叶片呈青皂色而干枯,继而变为黄褐色。
茶树在无风条件下能忍受较低温度,寒风加上干旱则加深冻害程度。
故有“茶树不怕冻就怕风”之说。
探析霜冻对茶叶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共2218字)1低温实况茶树冠层温度出现明显下降,A园和B园最低叶温分别为-0.03℃和-0.02℃,均低于0℃。
6日20时,受冷空气影响,叶面温度已降至0.6℃左右,夜间持续下降,至7日3时叶面温度已经接近或低于0℃,并持续3~4h,7时日出后叶面温度迅速上升。
此次过程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最低气温和叶面温度均低于0℃,为典型的平流辐射霜冻现象。
2灾情评估2.1总体灾情2013年绍兴早春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4月上旬各个品种茶叶均处于采摘高峰期,此时茶芽和嫩梢的抗低温能力较弱,极易造成茶叶冻害[4]。
而冻害程度与低温出现的时间早迟、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低温出现的时间越迟,日最低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则对茶树芽叶的危害越大。
此次过程在6日出现较强冷空气后,夜间气温降至4℃以下,茶树叶面温度低于0℃,且维持较长时间,致使部分茶芽细胞中的水分结冰。
7日早晨日出后,升温很快,导致茶树叶片迅速解冻,对茶芽造成进一步伤害[5]。
据调查,此次霜冻造成绍兴市各地茶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情。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绍兴市受冻茶园1.17万hm2,其中嵊州受灾最为严重,受灾面积达0.6万hm2,经济损失近1亿元。
具体表现为,当日茶树冠层出现冰晶(白霜),以后嫩梢出现枯焦发黑。
冻害发生后,受冻茶园在其后10d内基本无茶可采。
2.2品种差异受茶树抗寒力、萌发时间等影响,不同品种茶叶受冻害面积显著不同。
从茶园A同一区域的乌牛早、龙井43、鸠坑、福鼎大白茶等4个品种的冻害情况看,乌牛早为特早生品种,3月中、下旬为采摘高峰期,4月上旬已经进入采摘末期,未采摘部分受冻无法采摘,整个区域乌牛早受冻率约为61%;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为早生品种,4月上旬正值采摘高峰期,是冻害面积最大的品种,受冻率达80%;鸠坑为中生品种,萌芽相对较晚,主要萌发期在3月中旬,受冻面积相对较少,受冻率约为69%。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北部茶区栽培的中小叶种茶树抗寒力较强,这得益于北部茶区茶树品种叶小、叶色深、叶肉厚、保护组织发达的特点。
如山东茶园经过30多年的抗寒锻炼,使得抗寒性强的茶树叶片内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增加率可达30%。
故可考虑自繁自用,北部茶区茶树品种已经具备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抗寒能力。
(三)深垦施肥种植前深垦土壤并施以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地温,有利于培育出健壮的树势,减轻寒害、冻害。
(四)营造防护林带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原有部分林木,营造防护林带,以便阻挡寒流袭击并扩大背风面,改善茶园小气候,这是长期有效的保护措施。
原有林带或人工防护林带方向最好垂直于冬季寒风方向,以便三、老茶园寒害、冻害的防护措施(一)防护培管合理运用各项茶园培育管理技术,促进茶树健壮1.深耕培土。
合理深耕,可促进细根向土壤下层5~10 cm,培土对土层较薄的茶园效果更佳。
2.冬季覆盖。
茶园铺草或蓬面盖草的防冻效果显1~2 ℃,减轻冻害,降低冻土深度,保护茶树根以上,以不露土为宜。
蓬面盖草可防止叶片受0.3~2.0 ℃。
盖草一般在小雪前后进行,翌年又能使呼吸放出的热量有所聚积,3.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应做到“早施重施基肥,海拔地区,深秋初冬气温下降快,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停止期比一般茶区早,如推迟基肥施用时期,断伤根系在当年难以恢复生长,就会加重茶树冻害,处暑至白露施基肥较好。
“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是指春茶、夏茶前追肥可在茶芽萌动时进行,促进茶树生长。
秋季追肥应控制在立秋前后,不能过迟,否则秋梢生长期长,起不到后控作用,对茶树越冬不利。
4.茶园灌溉。
灌足越冬水,辅之行间铺草,是有效的抗冬旱防冻技术。
在晚间或霜冻发生前的夜间进行灌溉,其防霜作用可连续保持2~3 d,温度平均可提高2~3 ℃。
灌溉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灌溉水温比土温高,从而提高土温。
二是水汽凝结,释放热量,阻止地表温度下降。
三是土壤导热率增加,有(下转第21页)JINGJI ZUOWU经济作物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1.熏烟法。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预防补救措施
1茶树冻害
茶树分布范围广,它们喜欢在温和湿润的环境里生长,因此它们很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
茶树冻害是由低温低湿影响导致的,它会破坏茶树叶片、枝条、根系,枯、断、褶枯、矮化等,严重的话,甚至可能给茶树的生长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茶树冻害的发生
茶树冻害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温度低,雨量少和湿度低所致,低温下,叶片和枝条组织水分不易被植物利用,造成叶片三角形萎缩和死亡;湿度低,容易使水分过快流失,出现叶片、枝条断裂和渗漏;缺水时,分析氧(C02)排出不足,形成有氧呼吸过程,使植物体细胞缺水变性,水分流失链破裂,叶片凋萎。
3茶树预防补救措施
(1)限制下茶树的冻害:要选择耐寒、秋耐寒的茶树品种,根据环境特征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加强茶树生长环境的改善;
(2)增加茶树的抗冻能力:多进行灌溉和施肥,争取提高茶树的体质和抗性,如用硫酸钾和氯化钾处理,可增强植物体内的耐寒性;
(3)维护茶树种质:通过及时采摘优良的茶树品种,使茶树的抗冻性持续的提高;
(4)采取护茶树的措施:及时破除冻土,保护茶树抗冻性,避免过多的凋萎,使茶树大面积凋萎。
茶树冻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生产,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茶树冻害的发生,保护茶树健康,积极维护茶叶品质。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高山茶园是产区茶叶的主要栽培地之一,然而在寒冷的冬季,茶园容易遭受冻害,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茶树免受冻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和挽救措施。
一、防御措施1. 土壤管理:提前做好土壤整理和施肥工作,保持茶园土壤的良好状况。
增施有机肥和冬季积肥,提高土壤保水保温能力,减轻茶树受冻害的程度。
2. 报时浇水:在天气预报寒冷天气来临之前,提前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和热量,形成热储库,为茶树提供一定的保温作用。
3. 覆盖物料保温:在茶树根系周围覆盖厚度适中的秸秆、稻草等物料,形成保温层,减少土壤温度的波动,进一步保护根部茶树免受冻害。
4. 种植保温作物:在茶园的周围或间作一些保温作物,如白菜、萝卜等,这些作物能够起到保温和防风的作用,减少茶株受到风寒的影响。
5. 喷雾保温:当气温大幅度降低时,可以利用喷雾系统给茶树叶片喷水,形成薄冰覆盖,起到保温作用。
但注意喷水的时间,避免水在夜晚结冰,反而加重了冻害。
二、挽救措施1. 茶树修剪:在遭受冻害后,要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将遭受冻害的病枝病叶剪掉,保持整株茶树的健康生长。
2. 补充养分:冻害后,茶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应及时进行施肥,补充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3. 换茬播种:对于严重冻害的茶园,可考虑进行换茬播种,选择抗寒能力强的茶株进行替换,以提高茶园的整体抗寒能力。
4. 病虫害防治:冻害后,茶树受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侵袭。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5. 恢复管理:在冻害后,茶园需要恢复正常的管理措施,及时修剪除去冻害的叶片和枝干,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并注意观察茶树的生长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和挽救措施对于保护茶叶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茶农应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工作,加强茶树的保温和养护工作,一旦受到冻害,及时采取挽救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茶园的正常产量和质量。
低温冻害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应对技术展开全文低温是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通常在环境温度下降过程中,茶树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以增强低温耐受能力,但是不同生长阶段和遗传背景的茶树材料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低温冻害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抗寒机理成为茶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生产上针对低温冻害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措施,但仍缺乏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快速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一、茶树对低温冻害的生理学响应通常小叶种茶树抗寒能力强于大叶种茶树,成熟组织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好于幼嫩部位。
不同茶树材料叶片组织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组织的厚度和排列紧密程度与叶片抗寒能力密切相关。
自然越冬过程中,茶树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随时间推移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研究还表明叶片中的束缚水含量及所占比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等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加,是茶树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的重要生理代谢变化。
目前用于表征茶树抗寒能力或者受低温伤害程度的生理指标主要包括电导率、半致死温度、Fv/Fm、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
当茶树经历低温胁迫后,除物理结构的损伤外,叶肉细胞中活性氧的过度积累可能是导致叶片受损的主要原因,不同茶树品种对积累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强弱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抗寒性。
我国多数茶区冬季最低温度低于0℃,茶树能够安全越冬免受低温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在临界低温来临前存在一个冷驯化过程,其间茶树在形态结构如组织结构变化、细胞壁加厚等,以及生理生化如可溶性糖、不饱和脂肪酸、保护性酶类、小分子抗冻蛋白积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抗寒能力明显增强。
冷驯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激素响应、膜的稳定性、抗氧化系统、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等,是目前茶树抗寒机理研究的热点。
茶树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摘要介绍了茶树冻害的类型和冻害症状及程度,分析了茶树冻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茶树冻害防御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以期为茶树冻害的防御及补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冻害;类型;症状;发生原因;防御;补救措施茶树冻害是指低空或土壤温度降至0 ℃以下,植株体内发生冰冻,致使茶树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茶树受冻后,轻则嫩叶出现“麻点”、“麻头”,成叶边缘变褐,叶片呈紫褐色,影响茶的产量和品质,重则引起失收甚至茶树死亡[1]。
1 茶树冻害的类型茶树常见的冻害有冰冻、风冻、雪冻及霜冻4种。
长江以南产茶区以霜冻和雪冻为主,长江以北产茶区4种冻害均有发生。
一是冰冻。
雪后连日阴雨结冰,茶树处于0 ℃以下低温,组织内出现冰冻而受害。
如果低温再加上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向上移动受到阻碍,则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冻害[2]。
同时,天晴后,由于土壤解冻体积膨大和松动,会将幼苗连根抬起,茶苗倒伏地面,吸根被扯断干枯死亡。
二是风冻。
在强大寒潮的袭击下,气温急剧下降而产生的骤冷,加上4~5级以上的干冷西北风,使茶树体内水分蒸发迅速,水分失去了平衡,最初叶片呈青白色而干枯,继而变为黄褐色。
茶树在无风状况下,能忍受较低温度,寒风和干旱则加深冻害程度,故有“茶树不怕冻就怕风”之说。
三是雪冻。
覆雪能保温。
如果树冠上堆雪过厚,会使茶树断裂。
尤其是雪后随即升温融化,消耗了树体和土壤中的热量,如再遇低温,地表和叶面都可结成冰壳,形成覆雪→融化→结冰→解冻→再结冰的雪冻灾害。
四是霜冻。
在日平均气温为0 ℃以上时期内,夜间地面或茶树植株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到0 ℃以下,叶面上结霜,或虽无结霜而引起了茶树受害或局部死亡,称之霜冻。
霜冻有明显白色小冰晶的“白霜”和无明显小冰晶的“黑霜”2种类型。
后者比前者危害更重。
2 冻害症状及程度茶树叶、茎、根等器官抗寒能力依次递增。
顶部枝叶首先受冻,幼叶初冻是自叶尖、叶缘开始蔓延至中部。
成叶失去光泽、卷缩、焦枯、一碰就掉、一捻就碎,雨天吸水,由卷缩而伸展,叶片吸水成肿胀状。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高山茶园是指海拔较高、气候较寒冷的地域中栽培的茶树园地。
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高山茶园更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低温冻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给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成为茶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进行探讨。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茶树品种、改良茶树群体结构、合理施肥和加强防护措施等方面。
茶树品种的选择是防御冻害的首要基础。
高山茶园应尽量选择耐寒性强、抗冻能力好的茶树品种。
冻抗种类茶树品种具有较高的抗冻能力,可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减少冻害的发生。
改良茶树群体结构也是防御冻害的重要措施。
合理布局茶树的栽植密度和行距,调整茶树在山地的分布比例,使茶树群体之间形成相互遮挡,减少寒冷气流对茶树的直接影响,提高茶树耐寒能力。
合理施肥也是防御冻害的重要环节。
茶树在遭受冻害后,真叶会受到严重影响,茶树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
在冬季来临之前,应给茶树适量施肥,增加茶树体内的养分储备。
加强防护措施也是防御冻害的关键。
高山茶园可建立遮风网,减少寒冷气流对茶树的直接影响;可以搭设保温棚,增加温室效应,提高茶园的温度;还可以喷洒雾露,增加茶树叶面的湿度,提高茶树的耐寒能力。
高山茶园冻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挽救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应尽早收割茶叶。
由于茶树叶子受冻后很难正常生长,茶叶品质也会大幅下降,及时收割茶叶可以减少损失。
对冻害茶树进行及时的修剪也是挽救的重要手段。
冻害茶树的枝干、叶子会出现干枯、变黄等现象,及时修剪这些受损部分可以促使茶树新梢的生长,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合理调节高山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喷洒温水或喷灌保温剂等方式增加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促进茶树叶子的恢复。
加强施肥也是茶树恢复的关键环节。
冻害后的茶树营养缺乏,应及时补充养分,通过适量施肥,促进茶树康复生长。
茶树抗冻害栽培技术一、冻害对茶树的影响和危害在气候过于寒冷或气候变化异常的特殊低温年份,茶园容易遭受冻害,重庆通常在冬季或早春倒春寒时茶园易受冻害。
冻害严重时茶树成片冻死,导致大幅度减产,影响春茶产量与品质。
茶树冻害可分为冰冻、霜冻、干冻和雪冻几种类型。
茶树冻害一般从叶部开始,自叶尖、叶缘向叶中部发展,成叶焦枯呈黑褐色,接着是越冬芽受害,进而影响当年新梢和骨干枝、整个地上部,严重时地下部也深度受害或全株死亡。
二、茶树冻害栽培技术对策(一)冻害预防措施1、选用抗寒良种。
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
一般来说,冬季易发生冻害的地区,应引种纬度较北或海拔较高地方的品种。
最好选择无性系抗寒品种,如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等。
2、茶园铺草。
利用柴草、秸秆、稻草、厩肥等铺盖茶树行间及根部,铺草量1500-2000公斤/亩,铺时,近茶树根部要厚些,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
3、茶园熏烟。
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冻害,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进行,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4、覆盖防冻。
可用稻草、杂草、薄膜或遮阳网等进行蓬面覆盖,开春后及时揭去覆盖物,以达到防止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二)冻害补救技术措施1、整枝修剪。
按茶树受冻害程度分别对待。
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采用轻修剪,清理蓬面,以利茶芽萌发。
修剪程度宁轻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
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
修剪和折枝所留下的伤口应涂保护剂,如1:1:l0的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多菌灵等。
2、浅耕施肥。
冻害给茶树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
春茶萌芽期冻害发生后,在整枝修剪的同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或追施速效肥,对于无公害茶园,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对恢复茶树生机和茶芽萌发及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冻害对茶树的影响及其预防和补救措施
作者:郭明星王思梅席彦军李厚华李秀峰李佼吴军舰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3期
摘要:该文主要概述了茶树冻害产生的原因及受冻症状,提出了预防茶树冻害的措施以及茶树受冻后的补救措施等,以期为茶树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茶树;冻害;预防;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61-02
茶树是喜温的多年生植物,原产自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地区。
茶树是陕南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陕西茶树生产对陕西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早生、特早生茶树品种的出现,春季开园早的茶园频发冻害,特别是高寒地区。
为了减轻茶树冻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茶农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茶树冻害的原因及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补救措施,以期指导生产实际。
1 茶树冻害产生的原因及受冻症状
由于自然选择茶树能够适应其生长环境,在冬季或早春低温季节,它通过自身调节来抵抗一定程度的外界低温胁迫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茶树或者同一品种的茶树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茶树冻害主要是由低温胁迫影响茶树的整个生理过程,使细胞内各种代谢紊乱,叶片受伤,严重时导致茶树死亡。
低温对茶树的危害有:冷害(由0℃以上低温造成)和冻害(它由0℃以下低温引起)2种。
外界低温会使细胞间水分结冰,导致原生质脱水变质而凝固,原生质的胶体性质受到破坏[1],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茶树影响就越大。
春天随着气温回升,茶树开始萌发,特早生或者部分早生品种因发芽早,在生产上开始采摘,但如果出现“倒春寒”天气,气温由正常值骤降,将对茶树产生不良影响,轻则造成芽叶叶尖变红,严重时导致芽叶焦枯,导致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茶树受冻导致叶片边沿或者整片叶子呈现紫褐色,出现“麻点”,芽头和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增加,用受冻的鲜叶加工的早春茶,茶的苦涩味更重,影响滋味,茶叶的品质降低。
2 冻害程度分析
茶树受冻害程度大小是由降温幅度、降温速度、持续时间、风力强弱和空气湿度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茶树受冻一般从生理活动较强部位开始,首先是叶子、越冬芽、枝梢最后是根部。
茶树叶片对低温反应敏感,幼叶受冻首先从叶尖开始继而叶缘再蔓延至中部。
成熟叶片变得没有光泽,叶片卷缩、出现焦枯现象,轻轻一一碰就掉,手捏就碎。
当外界气候极其严寒时还会导致根部受害而枯死。
当茶树受冻害轻时,叶片红变或者变成黄褐色,如果外界条件好转,叶片还有恢复的能力。
但是当冻害严重时,叶片全部变成赭色,顶芽和上部腋芽转暗褐
色。
当气温突然下降时,叶片呈水渍状,叶片淡绿,失去光泽;天晴时,水分蒸发导致叶片卷缩干枯极易脱落,茶树冠层上部枝梢干枯,部分枝条出现外裂开。
当冻害严重时还会导致全部叶片枯萎脱落,枝条大部或者整株茶树冻死。
3 预防茶树冻害的措施
3.1 科学选择茶园建设地址将茶园建设地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段。
对于高海拔地区的茶园建设,要建防护林带,这样就可以阻挡寒流,同时也可以改善茶园气候。
3.2 茶树抗寒品种的引种、选育茶树的抗寒性对于高纬度茶区尤为重要,通过选育抗冻能力强的良种,让良种自带的抗寒基因来提高茶树抗寒力是最好的方式。
在生产中对于高纬度茶区可以引进一些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比如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选育出早生优质抗寒茶树新品种“浙农117”[2]。
3.3 秋季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在行间种植苜蓿等绿肥,这样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使冻害减轻,防止田间杂草丛生,同时这些绿肥又是很好的肥料。
3.4 行间铺草防冻将杂草、秸秆、草皮、稻麦壳、厩肥等于寒潮来临前铺盖茶地,茶树根部要多铺些,以提高地温,减少冻土层。
覆盖原则为覆盖物不被大风吹走,并且厚度适应,防止过厚造成枝叶捂干,对于茶树蓬面,可以用稻草、杂草或者塑料薄膜覆盖茶树蓬面,以盖而不严为准。
待开春后再去掉这些覆盖物。
3.5 茶园熏烟防冻寒潮来临前,准备好易燃物,根据地势及其风向,提前设堆,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燃,这样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3.6 植物生长抑制剂的应用入冬前,利用2,4-D或者乙烯利喷施于茶树,加快茶树枝梢的木质化程度,有利于茶树抗寒过冬。
3.7 科学管理茶园,促进茶树健壮生长,提高自身的抗寒力,安全过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工作:(1)结合秋季深耕,施足磷、钾肥或者农家肥等,提高土温,促进茶树积累更多的有机质,生长更加健壮,增强抗寒抗力,安全越冬。
(2)合理采摘,及时修剪防止枝条徒长消耗过多养分,适时封园。
(3)在寒潮到来前,对茶园浇灌越冬水,有利于增加茶园空气湿度,使冷空气不易侵入,茶园不易受冻。
4 茶树受冻后的补救措施
及时整枝修剪掉受冻的枝叶,使其能够更好地萌发新梢;通过结合浅耕除草将肥料施入茶园,也可以对受冻较严重的茶园喷施叶面肥;合理采摘,适当留养,以培养树冠。
对于轻修剪的茶树,春芽留1片大叶采摘,夏、秋茶正常采摘。
早春茶正常采摘,后期需要留叶采;对于重修剪的茶树,则不采春茶留养春梢,夏茶打顶采。
为了尽快恢复茶园生产,针对不同受冻程度的茶园宜采取相应对策:(1)仅叶片受冻的茶园,不需要做任何处理;(2)少数顶芽冻伤的茶园,可以采取摘除受冻嫩芽的措施,如果芽头枯萎或焦变的茶园面积较大的,则采取轻修剪措施,对冠层修剪2~5cm。
(3)受冻害重的则进行重剪或台刈,以剪口比冻死部位深1~2cm为宜[3]。
(4)将修剪掉的枝叶带出茶园,可以起到防止病虫害传染的作用。
在修剪后应及时浇水,施用尿素或其他速效氮肥对茶树喷施叶面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恢复生机,促进茶芽萌发。
(5)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受冻后的茶树伤口增多,树势减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相对减弱,更容易诱发卷叶蛾、黑刺粉虱、螨类、小绿叶蝉等病虫危害。
可以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刚修剪过的茶园,同时要加强对茶园病虫害的监管,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祖生,梁月荣,赵东.旱生优质抗寒茶树新品种“浙农117”选育研究[J].茶叶,2000,26(1):14-18.
[3]曹俊云,张鹏,何金旺.茶树冻害调查及防冻减灾措施探讨[J].蚕桑茶叶通讯,2008(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