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茶树冻害原因及灾害防御和灾后补救方法茶树一旦发生冻害,轻的连续几年要减产和降低茶叶质量,重的甚至要桔死。
易受冻害的茶园,主要是高山区土层瘦薄、管理不善,采摘过度、枝叶稀少的茶树,特别是幼龄茶园树,树龄越小越怕冻。
一、引发茶树冻害的主要因素
冻害的发生,主要是低温、干旱和大风造成的。
在低温条件下,遇有干旱和大风,又加深了冻害。
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茶树,抗寒能力也有差异,纬度和海拔高低更有明显关系,茶园坡向也是冻害发生的有关因素,通常表现是:低纬度、低海拔、南向坡的茶园,茶树受冻害不大,生长较好,而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较易受冻害,受冻害也比较严重。
二、预防茶树冻害的有效措施
为了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提高茶叶质量,近年来山区农民对预防茶树冻害的有效措施归纳起来有四条:
第一、重施基肥,并拌施磷钾肥、猪牛粪及其它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以提高地温,
第二、培土壅根。
在丛栽茶园四周、条栽茶树两边,挑培客土以加厚土层,防止茶树根部受冻。
第三、行间铺草。
办法是就地取材,以杂革,秸秆、草皮等铺盖茶树行间,能提高地温,减少冻害程度。
第四、束枝盖草。
对高寒山区和北向易于受寒风侵袭的茶树,要用稻草、秸秆或树枝等覆盖树冠,并用草绳扎好,掌握“顶紧腰松”,便于及时解脱。
河南农业2015年第11期(上)一、茶树保护的重要性根据茶园种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高寒地区,气候多变,茶树一生中,难免遭受寒冻、旱热、水湿、风雹、病虫害的危害。
如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30年一遇的雪灾,各省茶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当年春茶产量减少20%以上。
这些灾害,严重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被害状况、分析受害原因、提出防御措施、进行灾后补救,使茶树罹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是茶树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二、茶树的寒害和冻害(一)寒害寒害是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低温,通常低温在零度以上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由于低温的影响,使春梢、秋梢发育不正常,春茶、秋茶减产。
(二)冻害冻害是当土壤表面或树冠的温度,短时间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或死亡。
茶树受冻后,不仅生机受破坏,产量下降,还因生理抗性增加了花青素含量,成叶边缘变成褐色,叶片呈紫褐色,嫩叶出现“麻点”或“麻头”。
用这样的鲜叶制成绿茶则滋味涩苦。
制成红茶,因酚类衍生物的减少而发酵不良,香气降低,影响成茶品质。
1.冻害类型。
冻害分冰冻、风冻、雪冻、霜冻四种类型。
(1)冰冻。
雪后连日阴雨、结冰,茶农称之为“小雨冻”。
这时茶树处于零下的低温,成叶细脆便开始结冰。
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分上移受阻,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冻害,开始时树冠上的嫩叶和新梢顶端易发生危害,受害1~2d 后叶片变为赤褐色。
在晴天,土壤严重封冻后,冻土层的水形成柱状冰晶,体积膨大,将幼茶抬起,解冻后,茶苗倒伏地面,根部松动,细根被拉断而干枯死亡。
此情况下对定植苗影响更大。
(2)风冻。
茶农称之为“乌风冻”,是在强大寒潮的袭击下,气温急剧下降而产生的暴冷。
加上4~5级以上的干冷西北风,使茶树体内水分蒸发迅速,水分失去平衡,最初叶片呈青皂色而干枯,继而变为黄褐色。
茶树在无风条件下能忍受较低温度,寒风加上干旱则加深冻害程度。
故有“茶树不怕冻就怕风”之说。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预防补救措施
1茶树冻害
茶树分布范围广,它们喜欢在温和湿润的环境里生长,因此它们很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
茶树冻害是由低温低湿影响导致的,它会破坏茶树叶片、枝条、根系,枯、断、褶枯、矮化等,严重的话,甚至可能给茶树的生长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茶树冻害的发生
茶树冻害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温度低,雨量少和湿度低所致,低温下,叶片和枝条组织水分不易被植物利用,造成叶片三角形萎缩和死亡;湿度低,容易使水分过快流失,出现叶片、枝条断裂和渗漏;缺水时,分析氧(C02)排出不足,形成有氧呼吸过程,使植物体细胞缺水变性,水分流失链破裂,叶片凋萎。
3茶树预防补救措施
(1)限制下茶树的冻害:要选择耐寒、秋耐寒的茶树品种,根据环境特征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加强茶树生长环境的改善;
(2)增加茶树的抗冻能力:多进行灌溉和施肥,争取提高茶树的体质和抗性,如用硫酸钾和氯化钾处理,可增强植物体内的耐寒性;
(3)维护茶树种质:通过及时采摘优良的茶树品种,使茶树的抗冻性持续的提高;
(4)采取护茶树的措施:及时破除冻土,保护茶树抗冻性,避免过多的凋萎,使茶树大面积凋萎。
茶树冻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生产,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茶树冻害的发生,保护茶树健康,积极维护茶叶品质。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与挽救高山茶园是产区茶叶的主要栽培地之一,然而在寒冷的冬季,茶园容易遭受冻害,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茶树免受冻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和挽救措施。
一、防御措施1. 土壤管理:提前做好土壤整理和施肥工作,保持茶园土壤的良好状况。
增施有机肥和冬季积肥,提高土壤保水保温能力,减轻茶树受冻害的程度。
2. 报时浇水:在天气预报寒冷天气来临之前,提前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和热量,形成热储库,为茶树提供一定的保温作用。
3. 覆盖物料保温:在茶树根系周围覆盖厚度适中的秸秆、稻草等物料,形成保温层,减少土壤温度的波动,进一步保护根部茶树免受冻害。
4. 种植保温作物:在茶园的周围或间作一些保温作物,如白菜、萝卜等,这些作物能够起到保温和防风的作用,减少茶株受到风寒的影响。
5. 喷雾保温:当气温大幅度降低时,可以利用喷雾系统给茶树叶片喷水,形成薄冰覆盖,起到保温作用。
但注意喷水的时间,避免水在夜晚结冰,反而加重了冻害。
二、挽救措施1. 茶树修剪:在遭受冻害后,要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将遭受冻害的病枝病叶剪掉,保持整株茶树的健康生长。
2. 补充养分:冻害后,茶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应及时进行施肥,补充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3. 换茬播种:对于严重冻害的茶园,可考虑进行换茬播种,选择抗寒能力强的茶株进行替换,以提高茶园的整体抗寒能力。
4. 病虫害防治:冻害后,茶树受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侵袭。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5. 恢复管理:在冻害后,茶园需要恢复正常的管理措施,及时修剪除去冻害的叶片和枝干,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并注意观察茶树的生长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高山茶园冻害的防御和挽救措施对于保护茶叶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茶农应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工作,加强茶树的保温和养护工作,一旦受到冻害,及时采取挽救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茶园的正常产量和质量。
茶树冻害的原因和防止茶树受冻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茶园水肥条件差,另一个是气温太低,持续时间较长。
水肥条件差的茶园,不仅树势不旺盛,抗性弱,易遭冻害; 而且茶树冬季微弱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从而加重冻害。
温度太低,超过了茶树能忍耐的低温下限,持续时间长了,新陈代谢受阻碍∶首先是茶树叶片的汁液结冰,然后细胞间自由水结冰,引起细胞收缩,使细胞内水分外渗到细胞间,形成冰晶,这些冰晶又从四周细胞内吸水,继续结冰,冰晶越结越大,细胞内水分越来越少,浓度越来越高,最后使原生质脱水而凝固,原生质胶体破坏,导致细胞死亡,茶芽枯死。
我省茶树受冻时间多在2 至4月份。
据观察,高山、低谷、迎风坡和小孤山的茶树冻害最为严重。
茶树防冻应采用综合性措施,培养健壮树势,增强抗性,以达防冻目的。
具体需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培养健壮树势,增强抗寒力。
培养健壮树势的关键是培养强大根系,"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强大的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充分满足茶树生育需要。
强大根系的培育,除深翻改土,"伏挖"诱根外,平时还要结合茶园水肥管理,适时中耕锄草,合理采摘茶叶,正确运用修剪技术,适当留叶养树等措施,保持茶树根冠相对平衡,促使茶树生长健壮。
(2)封根培土。
茶园培土是保温保墒、防止冻害发生的简便方法。
培土时间不宜过早,应在大冻前进行,"冬至"前必须结束。
来年解冻后应及时扒除培土。
(3)茶园铺草、树冠盖草或设防风障。
11月份每亩铺草3000~5000斤。
铺草可以提高地温,增加湿度,有利茶树防冻;树冠盖草或设防风障,只在迎风口处进行,可阻挡寒风袭击,减少冻害发生。
(4)施足底肥、增施钾肥。
于"寒露"前后在距根颈部25厘米处开20~25厘米深的沟,每亩施15000斤左右的有机肥料和15斤左右的硫酸钾,提高地温,增强抗性。
对已受冻的茶园,应在"惊蛰"前后分别采取不同修剪措施进行补救。
茶树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摘要介绍了茶树冻害的类型和冻害症状及程度,分析了茶树冻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茶树冻害防御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以期为茶树冻害的防御及补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冻害;类型;症状;发生原因;防御;补救措施茶树冻害是指低空或土壤温度降至0 ℃以下,植株体内发生冰冻,致使茶树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茶树受冻后,轻则嫩叶出现“麻点”、“麻头”,成叶边缘变褐,叶片呈紫褐色,影响茶的产量和品质,重则引起失收甚至茶树死亡[1]。
1 茶树冻害的类型茶树常见的冻害有冰冻、风冻、雪冻及霜冻4种。
长江以南产茶区以霜冻和雪冻为主,长江以北产茶区4种冻害均有发生。
一是冰冻。
雪后连日阴雨结冰,茶树处于0 ℃以下低温,组织内出现冰冻而受害。
如果低温再加上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向上移动受到阻碍,则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冻害[2]。
同时,天晴后,由于土壤解冻体积膨大和松动,会将幼苗连根抬起,茶苗倒伏地面,吸根被扯断干枯死亡。
二是风冻。
在强大寒潮的袭击下,气温急剧下降而产生的骤冷,加上4~5级以上的干冷西北风,使茶树体内水分蒸发迅速,水分失去了平衡,最初叶片呈青白色而干枯,继而变为黄褐色。
茶树在无风状况下,能忍受较低温度,寒风和干旱则加深冻害程度,故有“茶树不怕冻就怕风”之说。
三是雪冻。
覆雪能保温。
如果树冠上堆雪过厚,会使茶树断裂。
尤其是雪后随即升温融化,消耗了树体和土壤中的热量,如再遇低温,地表和叶面都可结成冰壳,形成覆雪→融化→结冰→解冻→再结冰的雪冻灾害。
四是霜冻。
在日平均气温为0 ℃以上时期内,夜间地面或茶树植株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到0 ℃以下,叶面上结霜,或虽无结霜而引起了茶树受害或局部死亡,称之霜冻。
霜冻有明显白色小冰晶的“白霜”和无明显小冰晶的“黑霜”2种类型。
后者比前者危害更重。
2 冻害症状及程度茶树叶、茎、根等器官抗寒能力依次递增。
顶部枝叶首先受冻,幼叶初冻是自叶尖、叶缘开始蔓延至中部。
成叶失去光泽、卷缩、焦枯、一碰就掉、一捻就碎,雨天吸水,由卷缩而伸展,叶片吸水成肿胀状。
茶树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
摘要介绍了茶树冻害的类型和冻害症状及程度,分析了茶树冻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茶树冻害防御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以期为茶树冻害的防御及补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冻害;类型;症状;发生原因;防御;补救措施
茶树冻害是指低空或土壤温度降至0 ℃以下,植株体内发生冰冻,致使茶树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茶树受冻后,轻则嫩叶出现“麻点”、“麻头”,成叶边缘变褐,叶片呈紫褐色,影响茶的产量和品质,重则引起失收甚至茶树死亡[1]。
1 茶树冻害的类型
茶树常见的冻害有冰冻、风冻、雪冻及霜冻4种。
长江以南产茶区以霜冻和雪冻为主,长江以北产茶区4种冻害均有发生。
一是冰冻。
雪后连日阴雨结冰,茶树处于0 ℃以下低温,组织内出现冰冻而受害。
如果低温再加上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向上移动受到阻碍,则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冻害[2]。
同时,天晴后,由于土壤解冻体积膨大和松动,会将幼苗连根抬起,茶苗倒伏地面,吸根被扯断干枯死亡。
二是风冻。
在强大寒潮的袭击下,气温急剧下降而产生的骤冷,加上4~5级以上的干冷西北风,使茶树体内水分蒸发迅速,水分失去了平衡,最初叶片呈青白色而干枯,继而变为黄褐色。
茶树在无风状况下,能忍受较低温度,寒风和干旱则加深冻害程度,故有“茶树不怕冻就怕风”之说。
三是雪冻。
覆雪能保温。
如果树冠上堆雪过厚,会使茶树断裂。
尤其是雪后随即升温融化,消耗了树体和土壤中的热量,如再遇低温,地表和叶面都可结成冰壳,形成覆雪→融化→结冰→解冻→再结冰的雪冻灾害。
四是霜冻。
在日平均气温为0 ℃以上时期内,夜间地面或茶树植株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到0 ℃以下,叶面上结霜,或虽无结霜而引起了茶树受害或局部死亡,称之霜冻。
霜冻有明显白色小冰晶的“白霜”和无明显小冰晶的“黑霜”2种类型。
后者比前者危害更重。
2 冻害症状及程度
茶树叶、茎、根等器官抗寒能力依次递增。
顶部枝叶首先受冻,幼叶初冻是自叶尖、叶缘开始蔓延至中部。
成叶失去光泽、卷缩、焦枯、一碰就掉、一捻就碎,雨天吸水,由卷缩而伸展,叶片吸水成肿胀状。
发展到茎部枝叶干枯,幼苗主干基部树皮开裂。
只有在极度严寒情况下,根部开始枯死。
茶树冻害程度可分5级:1级为树冠枝梢或叶片尖端、边缘受冻后变为黄褐色或紫红色,略有损伤,受害植株占20%以下;2级为树冠枝梢大部分遭受冻伤,成叶受冻失去光泽变为赭色,顶芽和上部腋芽转暗褐色,受害植株占20%~50%;3级为枝梢受冻变色,出现干枯现象,部分叶片呈水渍状,枯绿无光,晴雨交加,落叶凋零,枝梢逐渐向下枯死,受害植株占50%~75%;4级为茎杆基部自下而上出现纵裂,使皮层、韧皮部因失水而收缩与木质部分离,当年新梢全部受冻失水而干枯,受害植株占75%~90%;5级为叶片全部枯萎、凋零,植株枯死,根系变黑,裂皮腐烂,受
害植株占90%以上。
3 冻害发生原因
茶树冻害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气象要素有关。
一是持续低温。
越冬期负积温的大小和低于0 ℃的持续天数的长短决定着茶树冻害是否产生以及受冻害程度轻重。
二是温度急剧下降。
秋末冬初茶树树冠上的部分青枝嫩叶,由于缺乏抗害锻炼,此时如气温骤降,青枝嫩叶易受冻害枯焦,此类冻害以早霜危害最为常见[3]。
三是冻土深度及持续时间。
入冬后,随着气温下降,地表温度不断降低,导致土温亦不断降低,冻土深度(10~30 cm)不等。
造成茶树根系吸收水分和运转水分困难,以致茶树根系腐朽或断裂,地上部分脱水青枯。
四是大气和土壤干旱。
适宜的大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对茶树安全越冬来说至关重要。
凡冬季降水量偏少、大气相对湿度偏低年份,茶树受冻程度加重,同时降水量多少直接影响茶园土壤含水量高低。
4 防御措施
4.1 新建茶园防冻措施
一是选择合适地形。
茶园应设置在朝南、背风、向阳的山坡上,最好是孤山,或随近东、西、南三面无山,否则易出现回头风和窜沟风,对茶树越冬不利。
山顶风大土干,山脚夜冷霜大,故茶树多种在山腰上。
二是选用抗寒品种。
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
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大叶种茶树抗寒力较弱,而北部地区栽培的中小叶种茶树抗寒力较强,不同的品种间抗旱能力也不一致。
因此,在新建茶园时,根据不同纬度和地形选择不同茶树品种是防御茶树冻害的重要措施。
三是深垦施肥。
种植前深垦土壤,施足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保肥、保水、保热,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茶树生根,使茶树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4]。
四是营造防御林带。
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原有部分林木,绿化道路,营造防护林带,以便阻挡寒流袭击,改善茶园小气候。
4.2 现有茶园防冻措施
一是物理防冻措施。
可采用烟熏法、屏障法、覆盖法,其中烟熏法即借助大量烟幕产生“温室效应”,减少地面和茶树表面因夜间辐射而损失大量热能。
屏障法,即通过防护林、防风墙等,冷空气侵入和土壤蒸发,提高土温。
覆盖法,即在茶园铺草或蓬面盖草,是茶园防冻的极其有效措施。
铺草可以降低冻土深度,保护根系不受冻害;蓬草可以防止叶片受冻以及防止干冷风侵袭造成过度蒸腾,保持土壤水分。
二是化学防冻措施。
现有茶园防冻化学方法有喷化学药剂保温,减少蒸腾,促进新梢老熟,增强茶树抗寒能力。
此外,喷石蜡水乳化液和使用抗菌素杀灭冰核细菌等化学方法预防茶树冻害。
三是农业防冻措施。
现有茶园培管措施有深根培土、冬季覆盖、合理施肥、灌足冬水、适当修剪和采摘等有效手段。
5 冻害后补救措施
现有防冻措施,要完全避免茶树受冻尚有困难。
尤其出现2008年初那样极端天气更是难以避免。
因此,灾后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一是及时修剪。
茶树受冻后,部分枝叶失去活力,必须进行修剪,使之重发新枝,培养骨架和摘面。
原则上将受冻部分剪去即可,修剪时期以早春气温稳定后为妥。
二是浅根施肥。
解冰后,应及时进行浅根施肥,以提高土温培养地力。
施肥以速效氮肥配合矿磷肥和钾肥为宜。
对于根系受冻茶树,可在新发枝上叶片成熟后进行根外追肥,用0.5%的尿素喷施即可。
三是培养树冠。
茶树受冻后采用重修剪,同衰老茶树改造一样,重新培养树冠,生长出新的树梢和叶片,达到重建茶园目的。
6 参考文献
[1] 俞永明.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
[2] 陈兴琰.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3]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刘明炎,王友平,毛迎新,等.有机叶面肥对茶树冻害的恢复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3107-3108,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