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病变在哮喘中的地位
- 格式:ppt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24
气道高反应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探讨摘要对2007年肺功能室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多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基础肺功能指标正常(FEV1实测值/预计值>80%)的患者,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25%~75%)已有改变。
由此可见,对于有可疑哮喘病史,气道反应性测定可做为排除或确定诊断的有力依据。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支气管哮喘小气道资料与方法2007年我院肺功能室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疑哮喘病人30例,均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肺功能检查指标正常(FEV1實测值/预计值>80%)的病人。
男13例,女17例,年龄38±15岁,发病时间12~24个月。
气道反应性测定与判断:用已酰甲胆碱激发实验,方法及判定结果同“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肺功能测定:用德国耶格公司的JAEGERMSD-PFT。
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
结果检测肺功能指标为:FEV1 实测值/预计值(90.54±10.407)%,FEV1/FVC为(80.6±7.12)%,FEF25%~75%实测值/预计值为0.60±0.28。
已酰甲胆碱累积浓度为2.55±2.63μmol/L(中位1.55μmol/L)。
用多元回归分析已酰甲胆碱浓度与病程长短,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显示,已酰甲胆碱浓度与上述指标无相关性。
将实测值/预计值进一步分组,>0.65为轻度小气道阻塞,0.45~0.65为中度阻塞,<0.45为重度阻塞。
结果显示,已酰甲胆碱浓度与重度小气道呈正相关(P<0.05)。
讨论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之一,是气道炎性病变的间接指征,寻找早期发现哮喘病人的客观指标,支气管激发实验是检验气道高反应的重要手段[1]。
小气道是指直径2mm的第13~24级支气管。
健康人,FEF75%主要反映气管和中心气道的流量特征,而FEF50%和FEF25%主要受肺内小气道结构的影响,这一水平的气道阻塞主要影响FEF50%和FEF25%[2]。
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特点付伟;陈乾华【摘要】目的:观察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的特点,了解两种疾病的相互关联.方法:9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组42例、缓解组53例)、4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受试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基础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发作组激发前FEV1、FVC、PEF、FEF 25%-75%、FEF 50%、FEF 75%均低于其他各组,激发后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基础肺功能指标、小气道功能指标均较激发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激发后基础肺功能指标、小气道功能指标组间比较以及对照组激发前后基础肺功能、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对照组,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特点与哮喘缓解期相仿,若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进一步进展则可能发生哮喘急性发作.【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支气管激发试验【作者】付伟;陈乾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但不伴喘息症状,若未经及时干预,约有1/3的患者最终会进展至典型哮喘[2]。
因此,了解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互关系,对于指导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以及哮喘的预防均有着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就两种疾病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特点进行了对比如下。
小气道功能障碍分级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单纯小气道功能减退而常规通气功能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与长期吸烟、外部环境不良等因素有关。
小气道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等,也可无明显症状。
根据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等级一:患者仅出现轻微的小气道功能障碍,无明显症状,肺实质弹性功能正常。
- 等级二: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肺实质弹性功能减退。
- 等级三:患者出现严重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出现呼吸障碍等症状,肺实质弹性功能严重减退,可能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并发症。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分级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一、SAD的评估方法小气道通常是指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包括传导区和腺泡区。
由于小气道异常不易被评估和治疗,故被称作〃沉默区〃。
目前尚缺乏判定SAD的金标准,临床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如下。
1 .通气肺功能测定[5]:SAD的特点是气道过早闭塞,用力肺活量的降低是反映气体滞留的指标。
用力呼气流量(FEF)[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1用力呼出50%和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和FEF75)]下降提示小气道阻塞。
《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将FEF25~75∖FEF50和FEF75至少两项下降至正常预计值的80%以下作为SAD的判定标;宙6I S近期国内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将SAD定义为FEF25~75%预计值、FEF50%预计值和FEF75%预计值三项中两项及以上小于65%[4]0该法应用广泛,但局限性在于FEF25~75可受肺容量影响,老年人和儿童肺容量受用力不足的影响较大,导致该指标可重复性受限[7]o2 .脉冲振荡法(impu1seosci11ometryJOS)通气肺功能测定中,患者用力呼气后可导致气道张力改变而IOS法是一种在平静呼吸时进行的测试,无需特殊配合且无创、操作简单,能反映整个呼吸系统的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小气道功能障碍(small airway dysfunction)是指在呼吸道中直径小于2mm的支气管和肺泡管道的功能异常。
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中。
对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一、临床表现。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气急、喘息、咳嗽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肌肉参与呼吸、胸廓呼吸、喘息音等体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气促、活动耐力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容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
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结构和密度的改变,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小气道的情况。
在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小气道的通畅程度、炎症情况、肺泡损伤等情况。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金标准。
包括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判断小气道的通畅程度和弹性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四、痰液检查。
痰液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痰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痰液的性质、痰液中是否有细菌、真菌等感染情况。
痰液检查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五、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小气道的情况,包括黏膜炎症、狭窄、痉挛等情况。
支气管哮喘09级口腔6班秦卫娜(200910506005)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支气管哮喘为一种常见而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简称“哮喘”。
起病有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不一,支气管哮喘好发于秋冬两季。
鼻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往往是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可自行缓解。
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咳嗽,多痰,喘息,哮鸣,或呼吸困难,额前冷汗,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和颈静脉怒张。
如果哮喘出现持续状态时,张口呼吸,两肩耸起,缺氧时口唇、指甲紫绀,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紊乱,还可并发肺不张,肺心病,气胸等。
如果发生呼吸衰竭而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可能会造成死亡。
病因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结果。
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哮喘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
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过度通气)、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更重要原因。
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一组的重要病因。
过敏原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含有变应原的微粒物质,其致敏成份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
过敏原侵入机体的途径可以决定病变发生的器官,由于微粒可借助空气传播且在生活中随时存在,因此吸入通常是引起儿童呼吸道致敏和哮喘发作的主要途径。
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潘辰慧,王钰,马子风,吴定中,张少言,邱磊,鹿振辉△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 )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20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肺功能检测结果、依从性评价、哮喘控制状况。
比较2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SAD 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200例入选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SAD 组(128例)和非SAD 组(72例)。
影响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SAD 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OR =4.758,95%CI :2.043~11.081)、超重(OR =2.952,95%CI :1.428~6.105)、哮喘无临床缓解期(OR =6.140,95%CI :2.289~12.870)、近1年出现哮喘急性发作(OR =3.406,95%CI :1.430~8.117)、变应性鼻炎(OR =2.289,95%CI :1.121~4.673)。
ROC 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612、0.610、0.716、0.614和0.600,以上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69~0.883)。
结论吸烟史、超重、近1年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哮喘无临床缓解期、变应性鼻炎是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发生SAD 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识别SAD 危险因素并采取个体化监督及诊疗措施。
关键词:哮喘;呼吸道疾病;危险因素;ROC 曲线;小气道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58/20230495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small airway dysfunctionPAN Chenhui,WANG Yu,MA Zifeng,WU Dingzhong,ZHANG Shaoyan,QIU Lei,LU Zhenhu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23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cn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small airway dysfunction (SAD)in patients with asthm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0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were included,including general data,disease-related condition,pulmonary function test result,compliance assessment and asthma control status.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asthma SAD,and ROC curves were plott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model.Results Two hundr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AD group (128cases)and the non-SAD group (72cases).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SA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included smoking history (OR =4.758,95%CI :2.043-11.081),overweight (OR =2.952,95%CI :1.428-6.105),asthma without clinical remission (OR =6.140,95%CI :2.929-12.870),acute asthma attack in recent 1year (OR =3.406,95%CI :1.430-8.117)and allergic rhinitis (OR =2.289,95%CI:1.121-4.673).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of above risk factors were 0.612,0.610,0.716,0.614and 0.600,respectively.The AUC of the composite prediction model was 0.826(95%CI :0.769-0.883),which had good prediction value.Conclusion Smoking,overweight,acute asthma attack in recent one year,non-remission period of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AD i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The risk factors of SAD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early as possible,and individualized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Key words:asthma;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risk factors;ROC curve;small airway dysfunction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34Z0018);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XHLHGG202107)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邮编200232)作者简介:潘辰慧(1997),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研究。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影响呼吸道发育和/或功能的一组疾病。
常见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咳嗽等。
针对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国际上有一些标准可供参考,如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共同制定的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患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如喘息、气急、嗜睡和咳嗽等。
2.体征:医生在体检过程中观察到的和小气道功能障碍相关的体征,如呼吸音、喘鸣等。
3.病史:患者的个人和家族病史,尤其是与小气道功能障碍相关的病史,如过敏性疾病、峰流速减低等。
4.肺功能测试:通过肺功能测试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包括吸气流量-容积曲线(FVC)、强制呼气容积在1秒内的流量(FEV1)等。
正常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预测值)可用来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
5.反应性:通过吸入可激发小气道收缩物质(如氨卡泮等)进行正反应性测试,了解小气道收缩的程度。
6.支气管舒张试验: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博利康唑等)进行试验,观察其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
以上是一般诊断标准,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需要,医生可能会使用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过敏原测试、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负荷试验等来帮助判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
在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时,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病史和肺功能等多方面的信息,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呼吸道疾病。
同时,还需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如心脏病、酸碱平衡失调等)以及其他药物或因素(如吸烟、环境污染等)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
总之,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症状、体征、病史和肺功能等,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影响支气管和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为了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利用一些指标进行测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
1.呼气峰流速(PEF):呼气峰流速指的是病人进行最大力气的快速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它反映了病人呼气力量和速度,是评估小气道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时,医生通常会要求病人通过呼气力气将尽量多的空气从肺部快速呼出,以检测呼气峰流速。
正常成年人的呼气峰流速一般在350-600L/min之间,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身高等因素会有一定的差异。
如果病人的呼气峰流速较低,说明存在小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情况。
2.过气量(FEV1):过气量指的是患者在一秒钟内能够呼出的气体量。
它是呼气流量-时间曲线上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评估肺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过气量测定时,患者会被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而完全的呼出。
正常成年人的FEV1应该占预计值的80%以上。
如果FEV1值低于预计值的80%,则说明可能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
3.比率(FEV1/FVC):比率是指患者一秒钟内能够呼出的气体量(FEV1)与其最大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病人的呼气力气以及肺功能的变化。
比率(FEV1/FVC)的正常值大约为0.7-0.8,即FEV1占FVC的70-80%。
如果比率低于0.7,则表明肺功能减退,可能存在气流受阻或小气道狭窄的情况。
以上三项指标是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常用的测定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的效果。
当然,除了这三项指标之外,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肺功能试验等进行综合评估。
每个人的呼吸系统状况都是独特的,所以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和治疗。
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异常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全文)气道上皮细胞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在接触过敏原刺激之后,参与过敏原的致敏及炎症激发过程,也是启动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首要环节,在肺的天然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1]。
呼吸道上皮受损引起气道上皮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的气道上皮细胞因子,促进Th2免疫反应增强,参与过敏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气道上皮细胞具有黏液纤毛细胞的特征,在炎症条件下,通过纤毛在上皮细胞上的移动,将病原体捕获在气道产生的黏液中,并通过纤毛的清除功能排除黏液。
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炎症细胞的激活,有助于清除病原微生物[2]。
然而,过度诱导这种用于预防气道感染的保护机制可能引发哮喘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上皮细胞,包括在相邻的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的顶端连接复合体(apical junctional complex,AJC),是抵御外界环境的物理屏障。
AJC包含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它们在同类细胞和不同细胞之间形成细胞连接[3,4]。
紧密连接是细胞顶端之间的细胞间连接,而黏附连接起到调节水溶性物质通过的屏障的作用,通过在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之间产生紧密结合来实现。
它们除了通过细胞间结合机制发挥作用之外,上皮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在建立细胞极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5]。
有研究发现,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的AJC功能障碍,提示AJC 在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类型的上皮屏障损伤使吸入性过敏原渗入气道黏膜下层,激活黏膜下层的免疫细胞,阻止上皮细胞的完全修复,并过度激活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级联[6]。
因此,破坏气道上皮屏障的调节功能已成为哮喘免疫刺激作用的重要靶点。
本文将与过敏性气道炎症和哮喘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的气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异常和潜在的病理机制综述如下。
1 气道炎症引起气道上皮的屏障破坏气道上皮的紧密连接屏障受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Wan等[7]报道,Der p1是一种与过敏性炎症发病密切相关的螨过敏原,它通过蛋白酶活化直接破坏紧密连接,并间接通过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破坏紧密连接屏障。
儿童哮喘的小气道功能
赵世武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1999(17)2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逆性的支气管痉挛,在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缓解期的症状虽然可逆,但气道的炎症并未消失,仍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
我们对儿童哮喘缓解期进行激发试验显示,不但在激发时而且在缓解期也普遍存在着小气道功能的下降,提示小气道的炎性改变可能是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总页数】1页(P80)
【作者】赵世武
【作者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22.5
【相关文献】
1.儿童哮喘缓解期小气道功能的监测分析 [J], 刘丽平;韩志英
2.孟鲁司特对6岁以上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的作用 [J], 陈云龙;潘家华;倪陈;廖承琳;张旭中;刘利梅
3.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J], 陈俊松;李敏;汤昱
4.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对小气道功能的疗效 [J], 王来成;符莹;孙广斌
5.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J], 廉建丽;李继玲;陈俊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气道病变与慢性咳嗽儿童非典型哮喘的相关性研究王玉清【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年(卷),期】2016(10)1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儿童小气道病变与非典型哮喘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89例慢性咳嗽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小气道病变(SAD)与早期哮喘之间的关系。
结果 189例受试患儿肺功能正常者131例(69.31%),存在小气道病变(SAD)者58例(30.69%);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者为85例(44.97%);存在小气道病变的患儿(SAD组)在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75、FEF50、FEF75等指标参数均低于正常肺功能值(P﹤0.05),BPT阳性率也较肺功能正常患儿(肺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经连续观察,85例激发试验阳性患儿中有78例明确诊断为非典型哮喘,SAD组哮喘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
结论气道高反应性是儿童非典型哮喘的重要特征,而小气道病变与气道高反应性关系密切,可以认为小气道病变对慢性咳嗽儿童非典型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总页数】2页(P919-920)【关键词】儿童;小气道病变;慢性咳嗽;非典型哮喘【作者】王玉清【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孟鲁斯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杨秀娜;陈刚;郭春阳;杨君莉;刘新会;蒋艳敏2.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病变及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的预测价值 [J], 周明娟;黄绮丹;林琳;吴蕾3.小呼吸道病变对慢性咳嗽儿童非典型哮喘的预测价值 [J], 周明娟;崔彦芹;许银姬;辛瑾琛;林琳4.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J], 曹璐;陈一冰;郝峰英5.小气道病变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J], 李希;张川林;黄河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