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的临床治疗新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5.49 KB
- 文档页数:1
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留置治疗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简便方法。
方法对46例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扩张,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并灌注典必殊眼膏,术后泪道冲洗6~12个月。
结果治疗的46例46眼中,治愈30眼,好转12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达91.30%。
结论采用泪道探通扩张联合灌注典必殊眼膏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是一项方便经济、可操作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典必殊眼膏;泪道探通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可引起溢泪、流脓等长期性不适,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又是个潜在感染病灶,可导致內眼手术的感染。
目前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很多,传统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创伤大,亦存在复发可能。
我院于2008年~2010年采用泪道探通扩张联合灌注典必殊眼膏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46例(46眼),男性14例,女性32例,年龄为28~65岁,病程3个月~8年,其中单纯鼻泪管阻塞32例,慢性泪囊炎14例,排除外伤所致。
1.2治疗方法:用棉签蘸取倍诺喜滴眼液(含0.4%盐酸奥布卡因)置于患者眼内眦角行表面麻醉5分钟,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混合液充分冲洗泪道,至无脓性分泌物返流,6~8号空心泪道探针自下泪小管推进,触及骨壁后垂直旋转后靠近眉弓,使顶端进入骨性鼻泪管,此时另一手示指轻抵泪前嵴上,然后往鼻泪管推进探针,匀力探通阻塞部位后向探针中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以确认探通,并将探针留置20 min,20 min后用1ml注射器抽取0.2 mg/ml 丝裂霉素c(mmc)0.5ml接于探针上,边退针边于鼻泪管阻塞部位注药,3分钟后,经探针注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泪道,然后经探针将典必殊眼膏注入阻塞部位,边退针边注入眼膏,直至充盈泪囊及鼻泪管,再退出探针。
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婴儿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目前,婴儿泪道阻塞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一些患儿常常出现眼泪多、眼屎多、结膜充血等情况,给患儿的生活和饮食带来不便,也给家长带来困扰。
泪道阻塞的病因很多,包括先天性的泪道发育畸形、泪道内膜功能障碍、泪道外伤等因素,而且泪道阻塞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患儿发生严重的化脓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因此及早给患儿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泪道探通术结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婴儿泪道阻塞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迅速,且能够有效预防泪道再次堵塞,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泪道阻塞的婴儿8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8例。
年龄介于3个月至18个月不等。
患儿均有眼泪多、眼屎多、结膜充血等症状,经泪道造影检查确诊为泪道阻塞。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
手术过程中,患儿在全麻下,医生通过鼻孔插管,将锥形刀沿着泪小管皮肤上下2厘米处作切口,然后放入导丝,逐层扩张至通畅。
术后患儿取出导丝改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小管,然后擦干,然后在泪小管内填充典必殊眼膏,每天两次,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随访患儿,观察其眼泪多、眼屎多、结膜充血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另外也观察患儿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再次堵塞等并发症。
二、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儿的眼泪多、眼屎多、结膜充血等症状明显缓解,且没有再次发作。
通过泪道造影检查发现,术后泪道通畅,无再次堵塞的现象。
三、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婴儿泪道阻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手术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狭窄或阻塞的临床疗效作者:张珺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狭窄或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今年收治的泪道阻塞或者狭窄患者中选取41例,均用泪道置管术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情况及相应处理方法。
结果:对上述41例患者(53只眼)均完成了泪道置管手术,经末次随访调查发现,共治愈29例(54.72%),有效16例(30.19%),无效8例(15.10%),总有效率高达84.91%。
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有2只眼泪道结构破坏(1只眼鼻泪管假道、1只眼泪小管假道),1只眼下泪小管裂伤,手术后1只眼球复视、4只眼内眦部磨(2只眼角膜上皮粗糙、2只眼泪阜肥大)、13只眼内眦部痒、19只眼泪囊区疼痛不适、3只眼戴管过程中出现脓性分泌物,2只眼引流管脱出于鼻腔,15只眼拔管仍旧有流泪的症状,并对上述症状给予相应的处理。
讨论:临床上泪道置管术用来治疗泪道阻塞和狭窄是安全且有效的,但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且频繁发生,要注意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术前应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全面的评估,保护患者的泪小点,尽可能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泪道置管术;泪道狭窄;阻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70-02泪道阻塞和狭窄通常是目前最为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由于外伤或者有异物进入导致泪道黏膜发生感染病变,或者患者的泪道发育异常而损伤泪道,导致泪道出现阻塞或者狭窄,通常有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以及鼻泪管狭窄。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泪、流脓等,若不能对其施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很有可能引起泪囊炎,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治疗泪道阻塞或者狭窄的最常用方法是泪道置管术,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创伤性小等特点,以往研究对于其治疗泪道阻塞或者狭窄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多,而对于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报道较少,本文目的是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或者狭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研究方法如下。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探导摘要:近年来,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
我们综述了ldod的药物治疗、泪道探通冲洗治疗、泪囊区按摩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泪道支架或人工泪管、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导。
关键词:泪道阻塞;治疗;探导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理想的治疗方案是需要根据完整诊断所制定的最佳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作探导。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ldod方法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
临床要以用药目的选定用药品种、剂型、用药途径和方法。
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防止泪道粘膜粘连的药物、促进泪道粘膜组织修复的药物及一些具有综合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
2 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泪道探通和冲洗,既是检查也是治疗。
对于已经探通的泪道,需要定期扩张,以免再次发生阻塞。
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通过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可治愈。
目前多主张合并置泪道支架治疗。
泪道探通需要注意不要造成假道,方法是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向前探,如果探针在离泪小点附近即遇到阻力,要注意调整眼睑的位置和张力,以防泪小管打折而产生阻力,如果探针在接近泪囊内壁处遇到不是骨性阻力,而是软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能马上就转向鼻泪管方向强行探通,而是回退,改变方向再进入。
3 泪囊区按摩治疗主要用于新生儿鼻泪管下口阻塞,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属按正确的手法按摩,并叮嘱需按期复查,若出现局部红、肿、痛等急性泪囊炎发作的情况要及时复诊。
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关键词] 泪道阻塞;泪囊炎;高频电烧灼术;硅胶管[key words]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acryocystitis;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auterization; silica gel pipe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眼科门诊患者患有泪道阻塞性疾病。
泪道阻塞常导致溢泪,病情严重者还可发展为急慢性泪囊炎,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泪液对面部的浸渍易导致湿疹,影响容貌,对患者的身心均有损害。
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灶可向眼球及眶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为内眼手术的禁忌证[2]。
目前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我院采用高频电灼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包括慢性泪囊炎)患者63例114眼,其中,男11例,年龄52~74岁,女52例,年龄31~77岁;单纯泪道阻塞45例83眼,合并慢性泪囊炎18例31眼。
所选患者均排除鼻腔疾病和未经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2 仪器wzc-ⅲ泪道高频治疗仪(220 v,50 hz,0~150 w,昌邑市同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制硅胶管、7号钝头腰椎穿刺针、7~10号泪道探针、导钩等常规泪道探通器材。
1.3 方法1.3.1 硅胶管的准备将外径为0.68 mm的硅胶管剪为12.5 cm 长,取一段长6 cm的细尼龙线,两端对折,打结,将线结塞入硅胶管管径内,露出管口约1.5 cm,另取一段尼龙线,在线结与管口之间打结,使管内线结不能被拉出管口。
硅胶管另一端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
1.3.2 术前准备高频电灼术前先行泪道冲洗,明确阻塞部位,对慢性泪囊炎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应提前冲洗泪道,并取分泌物培养,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滴眼治疗,待患眼分泌物呈白色且量较少时再行手术。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先天性泪道阻塞是由泪道系统“管道化”异常造成泪液排出系统发育障碍,是小儿眼科常见的眼部疾病,我国新生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发病率约6%[1]。
虽然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手术的时机选择目前仍有争议[2]。
为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治疗最佳时机,2016年7月-2017年5月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640例(900眼),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640例(900眼),按就诊时年龄分为3组。
A 组2~5个月199例(300眼),B 组6~9个月213例(300眼),C 组≥10个月228例(300眼)。
本研究对象为根据症状和体征,排除继发溢泪或有眼部分泌物的眼部其他疾病,行泪道冲洗确诊为先天性泪道阻塞,在确诊1周后行泪道探通术,术后1周能按时复查的患儿,年龄2个月~7岁。
不同组别患儿在年龄、症状和体征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①确诊泪道阻塞:患儿出生未满2个月,给予抗生素眼液保守治疗。
≥2个月龄时行泪道冲洗,分别从上、下泪小点进针,冲洗液分别从原路或下、上泪小点反流,泪道冲洗不通畅,伴或不伴黏性分泌物。
冲洗术后泪道阻塞眼点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1滴/次,连续1周。
②泪道探通:泪道阻塞眼点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连续1周后到眼科门诊行泪道探通术。
手术前0.5h 不要哺乳,术前5min 给术眼点0.5%丙美卡因滴眼液2次,1~2滴/次。
将患儿仰卧位放置于治疗床上中单上并包裹,患儿家长用双臂肘部夹紧患儿肩部,双手置于患儿面部两侧及下颌固定患儿头部,并用胸腹部压住患儿双下肢。
术者用拇指和示指轻向外下方扒开下眼睑内侧,用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将泪道探针从已扩张的下泪小点垂直进针,深约1.0mm,将探针尾部向颞侧做90°转动,沿泪小管走行慢慢向内眦方向进针,始终保持泪道探针在泪道中央位置。
早期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摘要】探讨早期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结果共198例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1年,全部患者泪溢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早期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早期泪道探通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常见原因为鼻泪管下端被先天性残膜所封闭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极少数因为鼻部畸形,鼻泪管骨性腔狭窄所致;多数患儿在出生后三天内,少数在出生后6个月发生泪溢,继而并发新生儿泪囊炎;直接威胁患儿的眼球和视力。
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治疗和临床操作较困难,临床上治疗甚为棘手。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门诊198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2007年我院共收治198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共218眼,所有患者均因泪溢和眼分泌物多而就诊,男78例,女120例,双眼20例,单眼178例,年龄8天~1岁,平均3.5~4个月。
并发泪囊炎40例。
年龄<30天仅行泪道冲洗、泪囊区按摩及抗生素眼药水点眼;>30天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加压冲洗泪道通者除外。
1.2 方法所有患者泪道探通前常规冲洗泪道1~2次,若冲洗反流分泌物多则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待分泌物减少或没有时再行泪道探通术。
泪道探针采用苏州明仁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冲洗式泪道探针,根据患儿年龄选用5号或6号探针。
患儿术眼表麻后平卧于治疗床上,助手固定患儿四肢及头部,取5号或6号冲洗式探针接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地塞米松眼药水3~4 ml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
年龄在3个月以内患儿于上泪点进探针,年龄大于3个月患儿于下泪点进探针,这样避免探针转位时导致下泪小管撕裂。
待探针碰到骨壁后将探针后退少许,探针转位90°到垂直位顺着鼻泪管插入,此时进针顺畅,几乎无阻力,当探针头部到达鼻泪管下端阻塞部位时阻力增大,此时稍用力就有突破感,停止进针并注入冲洗液,患儿有吞咽动作或冲洗液自探通侧鼻孔流出表示探通有效,然后边退针边注水,最后拔除探针。
内蒙古中医药三次,以后根据病情情况改为1.0g 加NS20ml 快速静脉滴注,Q6-8h 连用3~5天后停用。
无论是轻、中、重度中毒,之前是否用过复能剂,均可采用此方法。
其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而出现,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出现上述情况可不作特殊处理,只需要卧床休息和减量应用即可。
4.3抗胆碱药的应用推荐药物:①盐酸戊乙喹醚(长托宁);②阿托品表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早期规范化治疗抗胆碱药的应用情况推荐方法:见表1,以盐酸戊乙喹醚为例:轻度中毒,首剂1~2mg 肌注,中度中毒,首剂2~4mg 肌注,重度中毒,首剂4~6mg 肌注,首次给药0.5小时后,观察病人是否达“长托宁化”,若未达“长托宁化”,再给予首剂的半量肌注,首次给药后1小时未达“长托宁化”,可再给予首剂的半量肌注,首次给药2小时后已达“长托宁化”,每日给予维持量(0.5~1mg ,1~2次/日),若未达“长托宁化”,要考虑毒物仍继续吸收,若为口服者应考虑反复洗胃,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给予阿托品过渡[5]。
5.0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6]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措施。
上述资料表明,对前驱期、呼吸衰竭早期(Ⅰ期)、呼吸衰竭期(Ⅱ期)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其抢救成功率为100%,呼吸衰竭末期(Ⅲ期)时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其抢救成功率大大降低,仅50%。
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中间综合征时,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92.3%)和降低死亡率(5.1%)的关键。
5.1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施方法:①无创机械通气。
②有创机械通气。
若无创机械通气不能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则应尽早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5.2早期机械通气的指征①胸闷、气促,经鼻导管上氧不能缓解;②PaO 2低于70mmHg 或SaO 2低于90%,持续时间大于0.5小时,排除循环因素;③明显发绀;④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如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叹气样呼吸等。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胥利平;周明;刘豪杰;沈建【摘要】目的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泪道阻塞或狭窄在我院行泪道置管患者34例(41只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复诊及问卷调查.结果 33例(40只眼)完成泪道置管治疗,末次随访时,治愈19只眼,有效14只眼;总有率82.5%.完成泪道置管的33例中28例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84.85%.术中泪道结构破坏3只眼,记忆针芯出鼻腔困难2只眼,术后眼球复视1只眼,术后内眦部磨3只眼,术后泪囊区疼痛不适19只眼,内眦部痒10只跟,泪小点撕裂1只眼,在戴管过程中出现脓性分泌物2只眼,置入管移位4只眼,术后拔管时仍有流泪症状14只眼,拔管后因流泪症状复发再次就诊7只眼.结论泪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有效方法,患者满意度佳.术前鼻腔情况的评定、术中术后泪小点的保护及针对不同的患者,个性化选择置入管及手术方式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1【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泪道置管;泪道阻塞;泪道狭窄;并发症【作者】胥利平;周明;刘豪杰;沈建【作者单位】116001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116001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116001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116001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流泪相关疾病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泪道阻塞或泪道狭窄。
目前,泪道置管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以创伤小,可反复操作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关于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多是关于其疗效的报道[1-4],关于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泪道置管术后疗效及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泪道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2-11-23T07:09:09.1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3期作者:侯东[导读]泪道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侯东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6064)近年来,泪道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采取即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减少诊断失误,缩短治疗时间,以针对性对策解决当前泪道疾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1鼻腔泪囊吻合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指医生在手术时将切口位置选择在进内眦部皮肤处,先分离相关组织,定点泪窝囊坐骨孔后对部分泪囊进行切除。
少量手术还会附带鼻黏膜,而通过鼻腔引流至相关通道时,应当注意泪液与分泌物溢出含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学者改进手术模式,以缝合内的切口边缘与鼻黏膜为主要方法,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技术也在不断优化,近年来,鼻腔内囊吻合术成功率极高,但因存在出血点异常、面部瘢痕遗等问题会造成泪点移位,所产生内部增生粘连。
因而,应用抗增殖药物丝裂霉素作为手术辅助物,目的在于开放骨孔,以提高治愈率。
在当前泪道疾病诊治中临床将其分为两组,主要以普通手术组与MMC组为主,MMC组多是指在术中骨孔处放入丝裂霉素棉片,合理控制时间。
临床数据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且与普通对照组进行比对后发现好转率高于普通对照组,而根据研究表明应用MMC组方式能够保证泪道冲洗畅通,提高手术成功概率,保障远期疗效。
MMC 作为当前安全有效的辅助性措施,其在后续养护过程中并未出现显现的并发症,涵盖鼻腔内囊吻合术,通过临床实践与不断改进,广泛应用于泪道疾病诊治工作中,其在诊断与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有着显著性优势。
创伤大、出血明显、面部遗留疤痕是传统内囊鼻腔吻合术无法克服的缺点,而近年来学者通过临床医学研究,对内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分析,提出泪囊鼻腔吻合术,其弊端在于整体操作难度大,无法推广与临床中。
鼻内窥镜经鼻腔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在19世纪70年代首先被提出,其因所具有术后不留疤优势,受到女性同胞的重点关注。
泪道阻塞的临床治疗新应用
发表时间:2009-07-07T17:13:54.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3期供稿作者:朱玉国 (黑龙江省萝北县中医院五官科黑龙江萝北 15
[导读] 探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作为义管应用于22例泪道阻塞探通术后复发患者、7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中,并观察其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072-02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作为义管应用于22例泪道阻塞探通术后复发患者、7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中,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 22例泪道阻塞患者拔除置管后均通畅,7例拔除置管的泪小管断裂患者中通畅者6例。
结论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提高了泪道阻塞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成功率。
【关键词】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泪道阻塞泪小管断裂
泪道阻塞,泪小管断裂是眼科的常见病,泪道阻塞一直采用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但术后再堵塞比例高。
泪小管断裂吻合难度大效果差。
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22例泪道探通术后复发患者和7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试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治疗,疗效较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泪道阻塞探通术后再堵塞患者22例24眼,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双眼2例,单眼2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7例,均为单纯下泪小管断裂:男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4岁;均为单眼。
1.2手术方法
1.2.1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在泪道阻塞探通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患者取坐位,用浸有1%地卡因棉片放在患眼内眦部约5min。
取下棉片,用泪道探针垂直插入泪小点深约1.5mm,向外旋转90°,水平进入泪小管触及鼻骨壁时向上旋转90°,向鼻泪管及鼻腔方向缓慢进针约2~3cm。
有落空感即可,将泪道探针取出,将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内有钢丝芯)重复上述操作后将钢丝取出。
将空心麻醉管留置在泪道中,把吸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的约3ml 5号针头的空针接在置管尾部,缓缓注入药液约2ml,药液自鼻腔流出或咽下,于鼻镜下以蚊式钳夹取鼻腔内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拉出鼻孔于泪点段以5-0丝线固定后用胶布固定于同侧鼻根部,术毕,环丙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点眼2次,日,置管,1.2个月后拔管。
22例患者拔除置管后均通畅。
随访3~12个月无复发。
1.2.2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所有病例均在24h内清创、止血。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泪小管解剖走行径路仔细查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断端呈一淡粉红色或微白色管腔组织,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经注水试验证实后,泪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自相应泪小点插入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内带钢丝芯),出颞侧断端入鼻侧断端,进而按泪道探通方式插入鼻泪管约至鼻底,抽出钢丝芯,以5-0丝线吻合泪小管断端3针,缝线应穿行泪小管周围的纤维组织而不要穿通管壁,分层缝合皮下组织、黏膜及皮肤组织。
将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两端用5-0丝线连接固定后用胶布固定于鼻根处,术后全身用抗生素,7天拆除皮肤缝线。
患眼局部点用地塞米松,环丙沙星眼液,2次,日,置管。
留置2个月后拔管。
2 讨论
泪道阻塞探通术后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管的留置,是为了防止泪道创面粘连,而且还可通过导管进行泪道冲洗,达到抗炎引流,促进泪道上皮修复的目的,从而恢复正常的导泪功能。
优点:(1)大大降低了泪道再阻塞的发病率。
(2)避免了病人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痛苦。
(3)经济方便。
缺点:因置管尾端固定在患者鼻根部,对患者生活造成不便。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6-657.
[2] 孙平.影响泪小管断裂吻合修复的原因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