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 结构与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7.33 MB
- 文档页数:66
第一单元构造与设计第一节常见构造旳认识(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构造与设计”旳第一节“无处不在旳构造”旳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构造,构造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旳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旳身体与器官等构造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旳构造旳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构造是指事物旳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旳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懂得为何要学习“构造与设计”,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旳构造给了人们无限旳发明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旳基本受力形式: 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种构造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旳互相作用会发生变化, 产生一种抵御旳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旳构造开始,通过学生熟悉旳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旳力与构造讨论, 通过有趣旳小试验, 强化对不一样类型构造旳特点旳理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构造有一定旳理解。
对构造旳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旳基础。
此外, 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旳知识, 对物体旳受力分析有比很好旳基础。
不过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旳难点, 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旳, 因此在教学中还要运用模型演示形变旳状况, 分析阐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三、教学目旳(一)知识与能力:解构造旳含义。
(二)过程与措施:度理解构造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桥梁旳受力分析案例,分析构造是怎样承受力旳。
展示某些采用架、梁、拱构造旳建筑物旳图片, 激发学生旳学习激情和爱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构造概念难点: 应力概念五、教学方略从认识常见旳构造开始,通过学生熟悉旳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旳力与构造讨论, 通过有趣旳小试验, 强化对不一样类型构造旳特点旳理解。
(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 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 并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21000字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为苏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3D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
3.了解CAD应用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能够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
二、教学内容1.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2.3D建模软件及其基本操作3.CAD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4.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3D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
2.CAD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1.概述结构设计指的是将物体的不同部分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对于设计师来说,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原理和3D建模软件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2.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连接、材料等。
3.3D建模软件及其基本操作3.1 讲解3D建模软件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3.2 讲解3D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选择、平移、旋转等。
3.3 给学生演示3D建模软件的使用,并鼓励学生跟随操作练习。
4.CAD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4.1 讲解CAD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绘图、标注、尺寸等。
4.2 给学生演示CAD在结构设计中的操作,并鼓励学生跟随操作练习。
5.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5.1 提供相关文献和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5.2 分组讨论,每组根据给定的案例,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演示。
2.编写小实例,让学生练习3D建模软件和CAD操作。
3.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证明教学目标达成。
2.课堂练习情况和文献阅读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3.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七、教材参考《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及功能(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例苍耳子、飞机、导弹跟踪系统等).2、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如实心墙、大坝等;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散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
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1、承受应力: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容许应力)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用公式表示为Ơ=F/S,其中F是内力,S是受力面积,Ơ是应力.构件的受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受力形式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很多情况下,构件可能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结构的受力分析)2、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①重心位置的高低、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结构的形状、材料等。
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3、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①结构的形状、②使用的材料、③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三角形是框架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
高一通用技术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的知识和讲解
高一通用技术第一单元主要涉及结构及其设计的知识和讲解。
结构是指物体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和方式,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结构。
在设计结构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使用功能、强度要求、材料特性、制造成本、安全性等。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设计目标和要求:这是设计的起点,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结构的功能、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等。
2. 确定结构形式: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板壳结构、悬挂结构等。
3. 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结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材等。
4. 计算分析: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模拟分析等。
这些计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绘制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和分析结果,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包括结构示意图、工艺图、零部件图等。
6. 制造和组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结构的制造和组装。
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要确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以上是关于高一通用技术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更具体的内容和案例,你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
同时,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需要咨询,我可以进一步帮助你解答。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知识点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的综合性技术,它包括了各个领域的技术知识和设计原理。
本文将介绍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技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技术结构是指将各种技术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它是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的基础,对于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结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技术支撑:技术结构可以为项目、产品或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
2. 优化资源配置:技术结构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的技术结构设计,可以使生产流程更加规范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4. 降低成本:合理的技术结构设计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性。
二、技术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一致性原则:技术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具有一致性,即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以达到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2. 层次性原则:技术结构可以采用层次结构设计,将复杂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从而使其更易于理解、设计和维护。
3. 模块化原则:技术结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可重用的模块,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4. 可扩展性原则:技术结构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和需求变化中进行扩展和升级。
技术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解、模块化设计等。
通过分析需求和功能,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从而实现技术结构的设计。
三、设计原型和规范设计原型是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设计原型可以通过物理模型、虚拟模型或综合模型来实现。
设计原型的制作和测试,可以为后续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设计规范是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设计规范包括了设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等。
设计师必须按照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技术与设计2——教材问题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1.本节重要概念:结构、构件、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2.教材第2页中的几幅图生动、形象地说明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3.教材第3页“案例分析”中的三个实例,均说明自然界动物、植物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人类可以从中获取感悟而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实现一些发明创造。
4.教材第3页“马上行动”受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产品有船桨(鱼鳍)、人工冷光(萤火虫)、风筝(鹰)、锯(蝗螂臂或锯齿草)、车轮(随风旋转的飞蓬草)、潜水艇(海豚)、声呐(蝙蝠)、潜水用的脚蹼(鸭子)、潜水艇的流线型设计(鱼类)等。
本栏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内化“自然界结构对技术领域的启发”,要养成对日常生活细心观察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知道解决技术问题不仅需要正确的方法,更要有持久的恒心和毅力。
5.无论是自然界的结构现象的举例,还是技术领域中的结构现象的举例,教材都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6.教材第4页“阅读”1907年的魁北克大桥坍塌,被列为20世纪十大技术失误之一。
这里用反面例子来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人们对结构的重视。
“阅读”为选学内容。
7.教材第4页“马上行动”自然界:地球的结构、金刚石的结构、树的结构……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自行车的结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结构……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家庭的结构、企业的管理结构……8.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是一个难点,建议教师查阅有关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书籍,研究结构构件的受力以及基本受力形式。
应注意结构概念不能只局限于建筑结构的理解上。
9.教材第5页的插图,形象地说明了构件的受力形式。
10.教材第5页“马上行动”11.教材第6页“案例分析”这里侧重分析简易桥梁桥面的静态受力。
12.教材第6页“马上行动”吊兰的支撑架承受吊兰的拉力;桥墩承受来自桥面、桥上负载的压力,两端被托住的梁受到支撑力等。
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结构与设计专题”一、知识回顾1、结构与力: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一般结构会受到以下五种力: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和扭转力。
2、结构的类型:(1)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如:铅球、实心墙、大坝、铁锤、冰ft、泰ft等。
(2)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栅栏、铁塔、脚手架、板凳、鸟巢、楼房、课桌、餐桌、床等。
(3)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如:贝壳、飞机汽车的外壳、安全帽、鸡蛋、乒乓球、头盖骨、篮球等。
3、稳固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因素:A、重心位置的高低:不倒翁、台扇的底座、茶几的下层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做成、楼房浇注地基、篮球架底部加压石快等。
B、支撑面积的大小:三角架、A 字形梯、正立的瓶子比倒立的瓶子稳定等。
C、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最稳定、Z 字形屏风、梯形的水坝等(2)结构与强度:结构具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因素:A、结构的形状:(同一构件或材料的截面积越大越坚固、三角形最坚固)工字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的钻石、房梁和脚手架加斜梁等。
B、材料:材料不同强度不同。
合金钢>普通钢>铜>铸铁>松木>塑料。
C、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榫接、铆接、胶粘、绳系、焊接、螺栓连接等。
铰连接: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刚连接: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4、简单结构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图:5、简单结构赏析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结构与设计1、结构的分类:实体结构、壳体结构、框架结构。
2、三个因素:①、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等。
②、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形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③、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
3、五个概念:①、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结构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②、内力: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③、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④、应力:构件单位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应力=内力/横截面积⑤、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4、五个力:拉力:物体所受的拉拽力。
压力:挤压物体的力。
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扭曲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力。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1、五个概念:①、流程: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的结果的实现。
②、工作流程:反映了完成一件事情,一项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
③、工艺流程:反映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系列工艺或加工环节,顺利地进行生产或制造某种产品的全过程。
④、环节:是具体的处理或加工内容和所需的技术或工艺要求,并对应着相应的设备、装置和过程。
用“”表示。
⑤、时序:是生产和制造过程的反映。
用“”表示。
2、流程描述的方式:文字、流程图3、工作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