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设计题总结、连接结构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21
通用技术设计题汇总(含答案)设计题汇总(一)1.下雨天同学们带雨具到教室,但没有地方放,请你设计一个“雨具架”用于放雨伞。
要求:(1)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 (2)便于摆放在教室中 (3)价格低廉 设计内容:⑴用草图及文字说明设计方案⑵说明选用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 ⑶说明作品的特点答:全不锈钢制作不生锈,下置集水盘,四个脚保持一定的支撑面以提高稳定性,用焊接方式连接,简单且牢固可靠,外形简洁、美观漂亮,结构紧凑,占地小。
2.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请结合你在学校所使用的课桌发现的缺陷和不足,根据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原则,为学校设计一张更适合高中生使用的课桌。
(1)简述设计的一般过程(2)根据你发现和明确的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设计要求 (3)综合考虑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应主要考虑的因素(4)请运用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思出一个方案。
并用草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你的方案答:①简述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②提出你的设计要求A .功能要求:具备基本的功能,同时具备桌脚可升降、桌面可倾斜(符合人体工程学)、空间拓展可存放更多书本的功能等等;B .技术要求:课桌基本高度适当、木料材质表面处理工艺等等;C .外观要求:大方、明快等等;D .耐用性:结构稳固,经久耐用等等;E .成本要求:200元人民币以内等等;F .其他方面的要求。
③综合考虑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产品设计三要素分析 考虑的因素人(高中生)学习任务重经久耐用、利于高效学习处于生长发育期 高度适中或可升降调节、桌面可倾斜避免脊柱生长不良(生理上考虑) 明快、大方(心理上考虑) 安全意识弱 各零部件不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物(课桌) 功能基本功能、附加功能等 材料 木质、塑料、合金等造型 形状传统、色彩柔和、质地细腻或其他,等 环境(教室)适应性摆放稳定、体积适中等环境保护无污染等④请运用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思出一个方案。
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制作原型或模型——模型、工具【知识要点】一、模型:1.模型作用:表达产品造型、结构关系、人机关系,供设计人员推敲、完善设计方案。
2.模型分类:草模、功能模型、展示模型等。
二、量具:钢尺、卷尺、游标卡尺、直角尺等三、手动工具:(P118-122)1.划线工具(金工):划针、划规、样冲等。
2.画线工具(木工):墨斗等。
3.切割工具:美工刀(切割纸材等质地较软的材料)、勾刀(切割有机玻璃、ABS等塑料薄板)、曲线锯(切割非金属材料)、框锯(木工)、板锯(木工,用于较宽木板的锯割)、钢锯(钳工,切割金属及硬度较高材料)等。
4.打磨工具:砂纸、钳工锉、木工锉。
5.装卡工具:台钳、平口钳、C型钳、手钳等。
6.钻孔工具:手摇钻、弓摇钻,均用于钻削木材或软性材料。
7.冲击工具:斧、木工锤、手锤、橡皮锤、羊角锤等。
8.錾凿工具:錾子(用于金属材料加工)、木工凿、木刻刀等。
9.攻丝工具: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用于加工金属内螺纹。
10.套丝工具:板牙和板牙架,用于加工金属外螺纹。
11.电子电工工具:验电笔、焊接工具(电烙铁及偏口钳、尖嘴钳、剥线钳、镊子等辅助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四、电动工具:(P123-124)1.切割类:电动曲线锯(手提式和台式)、电热丝切割机(切割泡沫塑料)等。
2.打磨类:砂带机(用于材料锯割后,对其边缘进行打磨处理)、砂轮机(磨削錾子、钻头,修磨小型零件)等。
3.钻孔类:手电钻、钻床(比手电钻精度高)。
五、数字化加工设备:激光雕刻切割机、三维打印机(3D打印)、数控机床。
【经典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在对铁棒锯割和锉削操作过程中,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2.如果在钢板上手工加工一个直径为8mm的圆孔,以下加工工艺最合理的是()。
A.钻孔→锉削→划线B.划线→钻孔→锉削C.划线→锉削→钻孔D.钻孔→划线→锉削3.李四同学打算用松木手工制作一个木质相框,会用到的工具是()。
连接体模型一、模型建构1、基本概念: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两类问题:第一类:求内力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两个紧靠的滑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现用力F 向右推着m 1,使两滑块一起运动,如图所示,求两滑块之间的作用力。
整体分析:F 合=FF =(m 1+m 2)a隔离m2:F 合=F TF T =m 2a解得:F T =212m Fm m一、解题思路:①明确所研究系统.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求合力. ③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④隔离物体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内力。
二、解题方法:①求内力:先整体求加速度再隔离求内力 ②求外力:先隔离求加速度再整体求内力 三、解题关键点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加速度。
四、解题易错点m 2m 1 FFG F N m 2F N GF T注意: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第二类:求外力质量为M 的光滑的斜面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斜面体上,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一起向右运动,求水平力F.隔离滑块:F 合=G sin θF 合=ma整体分析:F =(m +M )a解得:F=(m+M )gsin θ二、例题精析 例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 和3m 的两个小球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的两端.今在质量为2m 的小球上沿弹簧轴线方向施加大小为F 的水平拉力,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解答】:整体分析:F=5ma 解得:a =F5m对3m 小球分析:F 弹=kx =3ma 可得:x =3F5k例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1kg 、m 2=2kg 的物体1、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作用在物体1上的外力F 使两个物体解题思路:①明确所研究被隔离的物体.②画出隔离物体受力图,求合力. ③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④整体受力分析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外力。
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期末考点归纳1. 简介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考点之一。
通过制作模型或原型,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产品的外观和结构,并测试其功能性。
本文将对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考试。
2. 模型和原型的定义及区别在开始讨论制作模型和原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及区别。
•模型:模型是根据实际对象或系统的特点,按比例、形状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简化和表达的物体或系统样品。
•原型:原型是根据产品设计理念和功能需求,通过工艺方法快速制作出来的具备基本功能的样品。
从定义上看,模型更强调对实际对象或系统的简化和表达,而原型更强调对产品设计理念和功能需求的实现。
3.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 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手工制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作方法,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需要制作的模型或原型的设计思路和要求。
2.准备材料,如纸张、泥土、木材等。
3.使用工具,如剪刀、刀具、胶水等,进行剪裁、粘合、塑形等操作。
4.逐步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注意细节的处理和精致度的要求。
5.完成后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模型或原型符合预期。
3.2. 数字化设计与制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成为模型或原型制作的新趋势。
数字化制作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CAD软件进行产品的三维建模和设计。
2.3D打印:根据CAD模型进行3D打印,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模型。
C加工:利用CNC机床进行数控加工,根据CAD模型进行切割、雕刻等操作。
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能够快速制作出复杂的模型或原型。
4. 模型或原型的应用领域模型或原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示例:•工业设计:制作产品的外观模型或功能原型,用于展示设计理念和功能性测试。
•建筑设计:制作建筑模型,用于展示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辅助设计和宣传推广。
《通用技术》复习五: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高二()姓名号次基本内容:1.模型在设计中的二个功能: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2.模型的不同阶段:①草模②概念模型③结构模型④功能模型⑤展示模型。
3.工艺: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工艺: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加工工艺等。
4.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划线、锯割、切(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工序。
)①金属材料加工中常用的划线工具有划针、划规、钢直尺、_钢角尺、样冲。
划线步骤:a.划出基准 b.划尺寸线 c.划轮廓线 d.冲眼。
②锯条安装时,锯齿朝外;起锯时,应从工件远离自己的一端起据;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加或不加)。
③锉削:在推挫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
④钻孔的操作步骤:a.划线定位、b.装夹工件、c.装夹钻头、d.钻孔。
一、模型1.不同模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的是以下哪种模型?()A.草模 B.功能或结构模型C.概念模型D.展示模型2.如图的鸟巢模型,采用立体结构,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探讨时使用,此模型属于:()A.草模B.概念模型C.功能模型D.展示模型3.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
如需要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A.草模 B.概念模型C.结构模型D.功能模型二、工艺4.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制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
景云钟的制造主要应用了什么工艺?()A.锻造工艺B.冲压工艺C.钳工工艺D.铸造工艺5.说出右图的金属加工工具的名称。
()A.划针 B.划规C.凿子D.样冲6.在金属材料加工的划线..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A.划规B.划针C.钢直尺D.手锯7.金属材料划线的一般步骤为()①冲眼②划尺寸线③划轮廓线④划出基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③①8.为使金属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挫削和检查工作面的垂直度。
2.三维结构及动图要将抽象的结构图,变为形象的动态图,便于在课堂上利用并且进行技术演示,我们首先需要将这写图通过三维软件、动画制作,才能达到想要目的。
我们对历年选考真题中出现结构进行绘制与仿真,主要资源如下:2.1历年考试真题三维结构图及动画资源原题配图仿真动态图2.2其它结构受力形式及动态图收集与制作在结构受力形式的考题中,我们如果能对结构运动有一个直观展示,那么就更便于教学时,让学生理解结构的运动和受力形式,例如以下3个例题。
此外我们还收集或制作了各类模拟题中的结构动态图或自行制作动态图,以用于教学时的技术演示。
【例题1】如图所示连动结构,杆1与杆2长度一致,杆3通过滑块与杆1连接,滑块能在杆1上滑动,连接件在结构件中心处,当滑块在a点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转轴位置固定,当转轴转动时,杆1从a点到b点的滑动过程中下面分析合理的是A.杆1受弯曲,杆2受弯曲,弹簧受压,滑块的运行轨迹为直线B杆1受压,杆2受压,弹簧受拉,滑块的运行轨迹为弧线C杆1受弯曲,杆2受弯曲,弹簧先受压再受拉,滑块的运行轨迹为直线D杆1受压,杆2受压,弹簧先受压再受拉,滑块的运行轨迹为弧线其结构动态图如下所示【例题2】如图所示为某一机械结构图,图中各连接点均为铰连接,工作时,O点上下转动带动杆1在一定范围内(向上45度,向下45度)上下摆动,杆5最下端在滑槽内滑动,下列关于该结构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杆1从水平位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杆1受压,杆2受弯曲,杆3上各点做直线运动B.杆1从水平位置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杆1受弯曲,杆2受弯曲,杆3上各点做圆弧运动C.杆1从水平位置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杆1受拉,杆2受压,杆3上各点做圆弧运动D.杆1从水平位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杆1受弯曲,杆2受弯曲,杆3上各点做直线运动其结构动态图如下所示【例题3】如图所示是种车库门开启关闭装置,动力转轴转动带动各连杆将挡板升起或降下实现车库门的开启或关闭。
高二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知识点归纳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的涵义(A级了解P2)(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了解P8)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了解P9)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了解P9)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B级理解P12)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B级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理解P17)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级理解P17)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
(B级理解P19)三、简单结构的设计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XX 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XX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理解P24)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A级了解P30)(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