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与盾的集合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9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导读: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矛与盾的集合》。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准备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的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急关头,他忽然想:还是盾太小了,盾要能大的像一个铁屋子,铁屋子上要能有轮子,再装上履带,那不就没有事了吗?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正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不断显出神威。
1916年,当英国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倒这庞然大物时,吓得一下子向后跑了十公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觉得还有很多“加一加”的方法,比如录音机和电话加起来就组成了录音电话,电瓶装上自行车上就组成了电动自行车等等。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二)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课文里面说:有一个发明家在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难以招架,于是产生了要发明一个保护自己的铁屋子的想法。
发明家又想:“铁屋子当然必须能攻击呀。
”于是他想着在上面加一个炮口。
发明家又想:“如果这个铁屋子不会跑,如果在战场上敌人溜走了可不能追。
”于是又在上面加了轮子,又安上了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在坦克首次冲上战场时,敌军一看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就这样,敌军不战而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就像我们人一样,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我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使我更看到了别人的优点:我们班的任梦娇跑步快,赵曼伊写字好……我虽然不能集她们的优点于一身,但我会努力,摒弃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三)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我想起我喜欢的围棋。
围棋不仅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棋类游戏,还是一门奇妙的艺术。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1、单元介绍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总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3、单元教材的重点(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4、单元教材的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课时安排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精读课文 25课——27课各2课时略读课文 28课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总序号:60-61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学主题:《矛和盾的集合》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姚瑞红古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3.学情分析本组教材的专题式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像课本中的主人公那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学习,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2、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3、通过分析课文,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1我评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从语言到内容都偏于理性,这对于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理解方面的困难。
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的特点,苏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发名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部分,这部分的教学到位了后面的识理就是水到渠成。
1、课题的呈现具有艺术性。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虽然我们今天所听的是第一课时,但苏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写出来,她在课题的呈现上注重了层次性。
首先她出示图片,(1)、铅笔加橡皮等于什么?(2)、房子加什么等于房车。
(3)什么加什么等于溜冰鞋。
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融合了前面两者的优点。
这样自然引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接着出示图片,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让学生猜一猜。
“矛”和“盾”这是一组反义词,同时让学生识记这两个字,将课题于巩固旧知相结合。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矛和盾的作用,最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将矛和盾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将会如何?”至此课题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同时学生学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问题的设计具有多维性。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坦克同学们没见过,对他充满了好奇,问题肯定也很多。
他们想知道坦克为什么要做成铁屋子的摸样?为什么还要伸出长长的炮口或枪口?为什么会跋山涉水?等等。
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变散为聚,化零为整,优化了课堂提问。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宝城街道小学王丽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坦克图、作业设计等等)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1.成语猜猜猜:出示图片猜成语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生很快猜出了成语)2.师讲述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学生猜成语。
(老师讲完后,举手的学生不多,一连请了四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猜出了是“自相矛盾”。
)(二)图片导入1.师:出示图片认识矛和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生:左边的是矛,右边的是盾。
师:谁能领着大家读读矛和盾呢?(一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师:那盾呢?生:盾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2.揭题:矛和盾的集合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三)初读课文1.师:课文都预习过了吧?那我考考你。
(课件出示课件)师:那么,看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
课件出示:上面的词语是“矛、雨点般、戳、进攻”下边的词语是“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师: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注意自己读的时候,声音和节奏可以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听清自己的声音了。
生:学生自由读词语,巡视个别指导。
师:教师指名读词语.:矛、雨点般、戳、进攻师: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读,是个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了。
生:戳(chuō)T:能做个“戳”的动作吗?S:学生做动作。
T:读另一边的词语。
S: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T:你有发现吗?S:“左抵右挡”的“抵”是第三声,她读成了第一声。
T:你的耳朵真灵,真会发现。
我们再来读一读。
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矛与盾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矛与盾的定义1.2.2 矛与盾的起源和发展1.2.3 矛与盾的实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第二章:矛与盾的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历史演变,掌握其在我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2 教学内容2.2.1 古代矛与盾的种类及特点2.2.2 古代战争中的矛与盾应用实例2.2.3 我国古代著名的矛与盾故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第三章:矛与盾的现代应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现代矛与盾的种类及特点3.2.2 现代战争中的矛与盾应用实例3.2.3 矛与盾在日常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矛与盾的应用。
第四章:矛与盾的辩证思维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4.2.1 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4.2.2 矛与盾与辩证思维的关系4.2.3 辩证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让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对矛与盾的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5.2 教学内容5.2.1 课程回顾与总结5.2.2 矛与盾的发展趋势分析5.2.3 面向未来的思考与探讨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展望未来。
第六章:矛与盾的战术策略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古代到现代的战术策略,掌握矛与盾在战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战术思维。
矛:古代一种兵器。
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O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25■矛和盾的集合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么事?子,标州自然段序号。
思考:长矛盾牌集中坚持一般招架乌龟进攻炮弹坦克战胜神仙士兵退后我会读.集合紧张然胜利长处进攻战场大显神威炮口乱成—坦克合二为—课文主要写了(谁)在(什么时候),想到(把什么和什么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发明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想到(矛和盾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2—4段,看看发明家在比赛中发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解决方法?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明家用盾左抵右扌当f 还是难以招架。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他发现,想到: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他发现盾太小,想到: 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他发现盾太小,想到:做铁屋子。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到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发明坦克的过程发现问题盾太小解决问题铁屋子*并丹 X X I* IVK* 可是 >这样固然安全< 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f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一然本来,原本的意思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 枪口或炮口。
丹 X X I* IVKM 当然f这铁屋子还要会跑f得*装上轮子f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 ,履带普 http 核胶履带制拓(湖 ✓ I ■发明坦克的过程发现问题盾太小安全但不能进攻解决问题铁屋子装上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发现问 题 解决问 题 发明坦克的过程 盾太小 铁屋子 安全但不能进攻 装上枪口或炮口 不会跑 装上轮子 安上履带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俺 ■ - ■ -%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人教版三上32课教案【篇一: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5-32课导学案】课题 25、矛与盾的集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它装甲车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
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
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矛与盾)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
3、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
(板书: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学生质疑: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解读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a、生字我会读!矛盾持般蜗坦b、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缩()担()泡()神()架()攻()伸()驾()功()c、理解重点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矛、盾”等六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坦克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坦克的发明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圈出“矛”、“盾”;你们认识它们吗?板书和请举起右手,跟着我一起把这两个字来写一写。
矛:横撇点横钩从竖中线起笔,竖钩,最后的撇不能漏。
盾:短撇长撇把里面的都保护起来。
猜猜它们都有什么用?板书:进攻、自卫2、一个进攻,一个自卫,一直以来,它们都是针锋相对的,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却是《矛和盾的集合》,边板书边说:集的写法。
集:左上边四横,“木”的横要长。
3、我们一起来把题目读一遍。
4、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①为什么要把它们集合起来?②把它们集合起来会怎么样?③是怎样集合的?二、初读课文,记住生字。
1、带着这些问题,请打开语文书10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标好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1)带拼音chí bān wō保持雨点般蜗牛tǎn chuōlǚ坦克戳不到履带①自由读: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②请生读:(分4人2排)谁来读一读?2)去拼音①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2组)3)红色的字是这篇课文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①持:在文中哪里?哪句话?手持矛和盾,持:拿着,用手,所以提手旁;“诗、待”换偏旁般:“船”右边下面“口”换成“又”蜗:虫+口+内坦:土+旦②我们再来读一遍词语。
4)这篇课文中还出现了很多的四字词语,你发现到了吗?我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我们一起读两遍。
左右抵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哇哇直叫乱成一团3、解决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更好地读懂课文,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完成填空。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对矛与盾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矛与盾的定义和历史。
探讨矛与盾的优缺点。
分享矛与盾的实际案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矛与盾的背景知识。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的优缺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享矛与盾的实际案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矛与盾的兴趣。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
分析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矛的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矛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介绍矛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矛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分析矛的优势和劣势。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矛的定义和特点。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矛的优势和劣势。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矛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三章:盾的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盾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盾的优势和劣势。
3.2 教学内容介绍盾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盾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分析盾的优势和劣势。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盾的定义和特点。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盾的优势和劣势。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盾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四章:矛与盾的对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对抗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探讨矛与盾的对抗情况。
分析矛与盾的相互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矛与盾的对抗情况。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的相互作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矛与盾的对抗情况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章:矛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文 25 矛和盾的集合-课标教材_三年级语文教案感知质疑以疑促疑读中悟理──《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附小金立义张佩贤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 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 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
团坐的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
接着请学生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问,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当堂反驳。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城区西光实验小学吕建毅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在语言的优化下,更独特、更有创新性,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1、学习矛、盾、持、般、蜗、坦6个字;会写矛、盾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了解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
3、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句段,在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中学习语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积累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FLASHI动画)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矛和盾有什么特点?2.学写矛和盾(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