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集合 生字+)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1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生字组词人教版【矛】读音:á巧记:说它柔,缺木头。
字义: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组词:长矛矛盾矛头矛盾律自相矛盾造字:象形法造句:长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笔顺:第三笔横钩要长,稳住字的重心,“()”写在竖中线上。
字歌:身披茅草手握长矛赋予使命做到最好2【盾】读音:dùn巧记:遁走无形。
字义:①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②盾形的东西组词:①盾牌②金盾银盾造字:象形法造句:盾牌是抵挡箭和长矛最好的防护武器。
笔顺:平撇宜短,竖撇稍直;“目”略长。
字歌:手持盾牌两人遵循木来读走之逃遁读音:í巧记:“木”上无土堆(隹)。
字义:①聚,会合,总合②定期交易的市场组词:①集合聚集集思广益惊喜交集②赶集集市造字:会意法造句:同学们集合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笔顺:上窄下宽。
“木”的横要长,托住上面。
字歌:集市有小狗有人在出售小隼是猛禽焦急又发愁4【持】读音:hí巧记:手(扌)拿“寸”“土”。
字义:①拿着,握住②遵守不变③料理,主管组词:①持刀②持久持之以恒③操持主持勤俭持家造字:形声造句:警察很快制服了持刀的歹徒。
笔顺:“寺”的“土”下横稍长,“寸”竖钩稍偏右。
字歌:一人侍候两人等待伸手支持出言诗来读音:bān巧记:小船无口()“又”来添。
字义:①样,种类②古同“搬”组词:①这般那般般配百般照顾百般刁难如此这般万般无奈造字:会意法造句:明明是个孝顺的孩子,他对奶奶百般照顾。
笔顺:“舟”做部首时中横变成提;“殳”捺伸展。
6【架】读音:ià巧记:“加”在“木”上。
字义:①支承。
抵挡,禁受②用强力把人劫走③用作支承的东西组词:①招架难以招架②绑架③书架造字:形声造句:网球赛场上,她凌厉的进攻让对手难以招架。
笔顺:“木”的横要长,托住“加”,撇捺舒展。
字歌:有马把车驾烟草制雪茄献宝贝祝贺用木做书架7【龟】读音:guī字义:爬行动物,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寿命长组词:乌龟海龟龟卜龟年鹤寿造字:象形法造句: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可爱的乌龟。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导读:【近义词】
危急──危险
忽然──突然
【反义词】
紧张──轻松
安全──危险
进攻──防守
胜利──失败
钻zuān(钻孔)
zuàn(钻石)
炮(火炮)──泡(气泡)
持(坚持)──迟(迟到)──池(水池)
般(一般)──班(班级)
蜗(蜗牛)──窝(鸟窝)
坦(坦然)──毯(毛毯)──忐(忐忑)
集(集合)──极(极点)──级(等级)──及(及时)架(架子)──假(假期)──价(价钱)
龟(乌龟)──归(归来)──规(规范)
攻(攻击)──弓(弓箭)──宫(皇宫)──躬(鞠躬)矛(矛头)──毛(毛线)──茅(茅草)
盾(盾牌)──钝(迟钝)──顿(停顿)──沌(混沌)
兵(兵法)──冰(冰块)
战(战斗)──站(站立)──绽(绽开)──占(占有)持(坚持)──侍(服侍)──诗(诗句)
般(一般)──船(飞船)
蜗(蜗牛)──锅(火锅)
坦(平坦)──但(但是)──担(负担)
龟(乌龟)──电(电灯)
神(神话)──伸(伸张)──申(申请)
退(退后)──腿(腿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结合情景理解“集合、自卫、进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档、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明白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感受发明家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借助图片揭示课题,指导书写,提炼课题中的关键词语。
(2分钟)1.(课件出示:矛、盾)——图上的两个人使用的兵器你们认识,知道他们有什么作用?(矛进攻、盾自卫)指名上台指着图画说。
2.板书课题矛:横钩写在横中线上,竖弯写在竖中线上。
盾:两个撇就像盾的形状,十字就是盾的把手,目代表保护身体的部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矛”和“盾”的作用有所了解,知道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对的。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乱成一团3.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这个意思,请你默读课文把这句话画下来。
4.指名汇报读句子。
课件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集合”在这指的是什么呢?(生:集合不是简单地把矛盾放在一起,而是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2)板书:合二为一。
5.出示句子:“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概括出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
出示句子:“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紧张、固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难点)●课堂学习●●字词学习矛mao2盾dun4集ji1持chi2般ban1架jia4龟gui1攻gong1炮pao4坦tan3战zhan4神shen2兵bing1退tui4蜗wo1●●●多音字难n nn náà⎧⎨⎩()难为情难舍难分()难民大难临头●●●近反义词近义词固然—确实善于—擅长长处—优点反义词进攻—防守长处—短处胜利—失败●●课文全解25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l ǚ)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 ǎn )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 ch ìì⎧⎨⎩刺():刺刀 刺目敕():敕令 敕命 [左抵(d ǐ)右挡(d ǎng )]抵:抵抗。
挡:挡住。
向左右抵住和阻挡。
注意“抵”的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难以招架]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戳]用力使长条形物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