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士再2011全球保险报告

瑞士再2011全球保险报告

瑞士再2011全球保险报告
瑞士再2011全球保险报告

2011年全球寿险保费下降2.7% 非寿险继续增长

2011年非寿险保费持续增长

2011年全球非寿险保费增长1.9%。在新兴市场,由于经济扩张强劲,非寿险保费继续稳健增长8.6%。在一些地区和险种费率上浮的支持下,发达市场略微增长0.5%。然而,由于欧洲经济衰退不断扩散及美国经济疲弱,保险需求受到抑制。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Daniel Staib表示:“在发达市场,个人险种及大规模自然灾害侵袭地区费率上调,为非寿险保费增长提供了支持。虽然2011年经营环境恶劣,但是非寿险公司的资本状况保持良好,使得整体行业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在未来实现稳步增长。”

全球寿险保费下降2.7%

寿险保费总体有所下滑。然而,很多市场仍然表现出稳固增长。实际上,下滑主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大型市场其保费锐减所致。

在发达市场,尽管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最大市场的保费取得增长,但是保费总体下降2.3%。在美国,新寿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有所反弹,主要是受到了带有保证性质的可变年金产品的强劲需求带动。在日本,个人终身寿险保单销售强劲,年金产品有所复苏。不过,发达市场仍受到西欧有效寿险业务急剧下跌的拖累。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最大新兴市场对银行保险分销的监管更加严格,使得新兴市场的寿险保费总体下降5.1%。然而,拉美和中东等其他新兴地区则显现出健康而持续的增长,只是中东的保险深度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依然很低。

对于盈利,Staib解释道:“寿险业的盈利已趋于稳定,但仍然较低。低利率继续成为寿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到投资回报率并会削弱保证产品的盈利。”

展望:非寿险业务蓄势待发

展望未来,预计2012年总体保费将适度增长。在非寿险方面,预计新兴市场的稳健增长及坚挺的费率将支持保费增长。然而,定价周期的转变则有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仅限于某些市场和险种。

发达市场的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寿险和非寿险业的保险需求造成压力。然而,新兴市场的寿险保费收入势必恢复增长。在印度和中国,保险公司已通过整合分销渠道和重组产品,来适应新的法规要求。而在其他新兴市场,寿险保费增长必将继续受益于收入的增加和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储蓄产品和信用寿险预计将进一步深入拉美市场。极低的利率水平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仍将是重大挑战。

瑞士再保险首席经济学家高旷楷博士(Kurt Karl)表示:“去年的保费增长并不出色,但是随着非寿险市场的费率继续改善,加上印度和中国寿险市场重新取得稳健增长,2012年的表现应会改观很多。”

本期 sigma 是首份公开评估2011年全球保险市场表现的报告;共提供了84个市场的2011年度数据或估计数字,这些市场在全球保费总收入中占到99%。总体来讲,报告以147个保险市场为研究基础。

2011年主要保险市场的发展注: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变化比率保险深度 = 保费占GDP的百分比;保险密度 = 人均保费

全球总体保费收入下滑

瑞士再保险6月27日公布的最新一期sigma 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总体保费收入实际下滑0.8%。与此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以及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导致保险公司总体盈利水平下降,但资本和偿付能力仍保持稳健。

从具体情况看,2011年全球非寿险保费增长1.9%。在新兴市场,由于经济扩张强劲,非寿险保费继续稳健增长8.6%。而发达市场,在一些地区的险种费率上浮的支持下,只略微增长0.5%。然而,由于欧洲经济衰退不断扩散及美国经济疲弱,保险需求受到抑制。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Daniel Staib表示:“在发达市场,个人险种及大规模自然灾害侵袭地区费率上调,为非寿险保费增长提供了支持。虽然2011年经营环境恶劣,但是非寿险公司的资本状况保持良好,使得整体行业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在未来实现稳步增长。”相比非寿险保费的增长,全球寿险保费则下降2.7%。报告分析得出,下滑主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大型市场保费锐减所致。在发达市场,尽管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最大市场的保费取得增长,但是保费总体下降2.3%。在美国,新寿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有所反弹,主要是受到了可变年金产品的强劲需求带动。在日本,个人终身寿险保单销售强劲,年金产品有所复苏。不过,发达市场仍受到西欧有效寿险业务急剧下跌的拖累.就中国和印度而言,这两个最大新兴市场对银行保险分销的监管更加严格,使得新兴市场的寿险保费总体下降5.1%。然而,拉美和中东等其他新兴地区则显现出健康而持续的增长,中东的保险深度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依然很低。

Staib分析指出:寿险业的盈利已趋于稳定,但仍然较低。低利率继续成为寿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到投资回报率并会削弱保证产品的盈利。

报告预计,2012年全球总体保费将适度增长。在非寿险方面,预计新兴市场的稳健增长及坚挺的费率将支持保费增长。然而,定价周期的转变则有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仅限于某些市场和险种。发达市场的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寿险和非寿险业的保险需求造成压力。极低的利率水平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仍将是重大挑战。

在非寿险方面,报告预计新兴市场的稳健增长及坚挺的费率将支持保费增长。然而,定价周期的转变则有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仅限于某些市场和险种。报告认为,发达市场的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寿险和非寿险业的保险需求造成压力。然而,新兴市场的寿险保费收入势必恢复增长。在印度和中国,保险公司已通过整合分销渠道和重组产品,来适应新的法规要求。而在其他新兴市场,寿险保费增长必将继续受益于收入的增加和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储蓄产品和信用寿险预计将进一步深入拉美市场。极低的利率水平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仍将是重大挑战。

2011年,虽然非寿险保费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强劲且部分发达市场费率上浮而取得了1.9%的增长,但是全球寿险保费却下滑2.7%。报告显示,在新兴市场,由于经济扩张强劲,非寿险保费继续稳健增长8.6%。在一些地区和险种费率上浮的支持下,发达市场略微增长0.5%。然而,由于欧洲经济衰退不断扩散及美国经济疲弱,保险需求受到抑制。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Daniel Staib表示:“在发达市场,个人险种及大规模自然灾害侵袭地区费率上调,为非寿险保费增长提供了支持。虽然2011年经营环境恶劣,但是非寿险公司的资本状况保持良好,使得整体行业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在未来实现稳步增长。”去年全球寿险保费下降2.7%,寿险保费总体有所下滑。然而,很多市场仍然表现出稳固增长。实际上,下滑主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大型市场保费锐减所致。瑞士再保险首席经济学家高旷楷博士(Kurt Karl)表示:“去年的保费增长并不出色,但是随着非寿险市场的费率继续改善,加上印度和中国寿险市场重新取得稳健增长,2012年的表现应会改观很多。”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法概论讲义 杨帆 2012年春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法概论讲义 (2012年春) 授课教师:杨帆 目录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总论 (1) 第一节导论 (1)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 (5)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5) 第二节国际货物运输法 (13) 第三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法 (18) 第四节国际贸易支付 (21) 第三章WTO的法律制度 (26) 第四章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法 (32) 第五章国际投资法 (36) 第六章国际货币金融法 (38) 第七章国际税法 (42)

国际经济法总论 第一节 导论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1. 概念(广义):调整跨国经济关系(调整对象)的边缘性综合体(特点)。 2.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产生的关系为经济关系。 ——完备、传统贸易法 贸易知识产权贸易——重保护、轻贸易 服务贸易——滞后、侧重于市场准入 直接投资——国际投资法 投资 间接投资——国际货币金融法 税收——税收管辖权、冲突 横向交易主体:自然人、法人 纵向交易主体:国家、国际组织 3. 国际经济法的特点:边缘性综合体 1)综合体: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以及各国经济法等多个法律学科。 2)边缘性:并不囊括上述学科的全部,而只涉及部分。 例:国际私人投资 A 、建立外商独资企业——外资企业法(国内经济法) B 、投资保险——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或者多边投资担保(内国经济法或者国际公约) C 、外资企业的经营——东道国民商法、经济法、国际商务惯例以及国际私法 D 、税收征纳——东道国税法以及双边税收协定(涉外经济法以及国际条约) E 、投资争端解决——私人之间:国际私法;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国际公法;私人和东道国:1965年《华盛顿公约》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 2012 (2012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控报告)

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 2012 18 November 2012

Table of contents Executive Summary (3) Introduction (6) 1.Methodology (6) 2.Overview of macro-mapping results (8) 3.Cross-jurisdiction analysis (12) 3.1Structure of financial systems (12) 3.2Growth trends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cross jurisdictions (14) https://www.doczj.com/doc/4e13405955.html,position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15) 4.1Breakdown by sub-sectors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t end-2011 (15) 4.2Recent trends in sub-sectors (18) 5.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entities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20) 5.1Analysing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entities (20) 5.2High-level analysis of interconnectedness (21) 5.3Data Issues for further enhancement of monitoring (23) 6.Finance Companies - Overview of Survey Responses (25) 6.1Definition and types of finance companies (25) 6.2Regulatory frameworks (25) 6.3Policy tools and monitoring frameworks to address shadow banking risks (26) 6.4Business models (26) 6.5Risks (27) Annex 1: Template used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exercise Annex 2: Share of total assets by jurisdiction Annex 3: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finance companies Annex 4: “Possible Additional Measures of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nex 5: Country case studies on (i) Dutch Speci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i) Financial Companies in India and (iii) Securities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_解读_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_

跨国公司涉足采掘业的历史盛衰交错。20世纪初,这些产业在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所占份额最大,这反映出殖民强国的公司进行国际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殖民地获得独立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建,这些跨国公司的支配地位衰落了,采掘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也随之下降。从70年代中期开始,采掘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金属采掘业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不断下跌,因为其他部门增长的速度快得多。然而,由于矿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跨国公司增加了在采掘业中的活动,采矿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近来有所增长,尽管仍远远低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为此,《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重新审视了跨国公司在采掘业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发展的影响。 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趋 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 38%。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 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 也反映出世界许多地区强劲的经 济发展势头。 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公 司盈利是推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流量增长的原因之一,利润的增 长又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扬,进而 提高了跨国兼并和收购的交易金 额。并购仍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 中占很高比例,但绿地投资也有 所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经济体 和转型期经济体。由于公司盈利 的增长,利润再投资已成为内向 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们大约占2006年全世界外 资流入总量的30%,单在发展中 国家就占到了一半。 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包 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南 欧及独联体中的转型期经济体 的所有三大类经济体中均出现 增长。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 流入量增长了45%,达到8570 亿美元,增幅远高于前两年。发 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 资流入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分别为3790亿美元(较2005年 同比增长21%)和690亿美元 (增长68%)。2006年,中国吸收 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 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 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 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 三位下降至第五位。美国以1754 亿美元的成绩重新成为全球最 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紧随 其后的是英国、法国和比利时, 它们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 为1395亿美元、811亿美元和 720亿美元。在发展中经济体中, 本刊编辑部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 —解读《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

利比里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利比里亚锆钛矿项目分析报告 山东方金经贸有限公司 2013-08-08

一、项目名称 利比里亚锆钛矿合作项目 二、项目单位情况 山东方金经贸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在山东济南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项目投资及金属矿产品的贸易业务。 目前,已在利比里亚设立两个子公司方金(利比里亚)矿业有限公司、中利(利比里亚)矿业有限公司及一个合资公司红星矿业有限公司。 附图:1.1相关公司证照

山东方金营业执照方金矿业(利比里亚)执照 中利与方金合资公司文件中利(利比里亚)执照 公司待合作矿区位于利比里亚布坎南地区,是利比里亚主要的锆矿、钛矿、黄金、钻石产区。该矿区属露天砂矿,主要矿物为:钛矿、锆英砂、黄金、钻石。现公司已从国内发运过去部分采矿和勘察设备,开展了锆钛矿资源的勘查以及试采工作。 三、投资必要性分析 (一)投资目的:满足国内锆钛行业的需求。国内锆钛矿的需求量大,且以每年4%的速度在增长,目前锆英砂价格8000元/吨,钛精矿达到1450元/吨,且货源供应较为紧张。我国虽然可称为世界钛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大都是以原生钛岩矿的形式存在,富集程度不高、

难以开采和分离,易采、易选、回收成本低的海滨锆钛砂矿越来越少。国内锆钛矿可开发利用资源有限,致使需求量的约60%需进口来满足市场供应,缺口较大,对国外进口有一定依赖性。本项目已经获得利比里亚储量大、品位好的海滨锆钛砂矿资源,项目投资方山东方金经贸依托各省地质局的人才、技术优势,有丰富的同类矿产的地质勘查、采选和冶炼经验。在利比里亚开发锆钛资源,建立一个稳定的锆钛矿资源供应基地,将生产出来的矿产品回运国内,符合国内市场需要,符合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十分可行。 (二)社会意义:开发利比里亚国矿产资源对带动该国经济发展和支持国内经济建设均有现实和长远的经济意义。 1、符合中国境外投资战略、境外投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并充分注意防范各类风险”的基础上,到非洲投资兴业,加强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特别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领域的合作。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要求,也符合《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境外投资资产目录”。

世界银行2018年年度报告中文版

2018年度报告

目录 2引言 3行长致辞 10执行董事会致辞 13IBRD和IDA首席执行官致辞 15在重点领域向客户提供支持 34创新性发展融资解决方案 37通过研究、分析和数据推动发展 40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动员伙伴合作 45地区业务概况 70强化运营、政策和程序 73继续做一个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机构 77确保问责,监测运营 80战略性地部署资源 90结果承诺 主要表格 84IBRD主要财务指标,2014-18财年 88IDA主要财务指标,2014-18财年 本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覆盖的时间跨度为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本年报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合称“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们根据这两个机构的相关附则联合编写。世界银行集团行长兼执董会主席金墉博士向世界银行理事会提交了本年报及两个附件,即行政预算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三个机构将自行出版各自的年报。 在整个报告中,“世界银行”及其简称“世行”均只包括IBRD和IDA;“世界银行集团”和“世行集团”则包括IBRD、IDA、IFC和MIGA四个机构。除非另有说明,报告中涉及的所有美元数额均为现值美元。财年承诺和支付数据依照2018财年IBRD和IDA财务报告以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件中经审计的数字。对多地区项目,本报告表格和文本中反映了分配到各国的资金。由于四舍五入,一些表中的数据相加之和不一定等于总计数额,百分比相加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到2030年终结极端贫困。 减少全球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人口所占比例。 促进共享繁荣。 提高各国最贫困40%人口的收入。 这是世界银行为了履行其 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而确定的两大目标。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组织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一、2010年全球直接投资复苏势头增强 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小幅回升5%,达到1.24万亿美元;但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近37%。 (一)新兴经济体成为直接投资的新力量。2010年,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吸收的直接投资额首次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前20大直接投资流入国中半数为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同时,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流出量出现强势增长,2010年增长21%,占全球的29%;前20大直接投资经济体中有6个是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 (二)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仍远低于危机前水平。2010年,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略微下滑。欧洲跌幅巨大;日本出现下跌。阻碍直接投资流入回升的因素包括愈发黯淡的经济前景、紧缩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及监管方面的顾虑。然而,美国的流入量强势逆转,增长40%以上。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扭转下滑趋势,较2009年增长10%;然而仅达到2007年最高值的一半。出现逆转的主因是并购价值有所增加。 (三)服务业直接投资放缓,跨界并购出现反弹。在危机中首当其冲、直接投资流量减少最多的服务业,其2010年直接投资流量继续下滑。金融业直接投资流量跌幅最大。 从投资方式看,2010年跨境并购交易值上升36%,但只有2007年最高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进入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境并购值翻番。 (四)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不均衡。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入持续下降。2010 年,非洲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了9%,在全球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的份额由2009 年的5.1%降至2010 年的4.4%;最贫困区域的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下滑,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流入量又全面下滑0.6%。

晨星全球投资者体验研究报告——费用与支出

晨星全球投资者体验研究报告——费用与支出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王蕊 近期,Morningstar晨星公司在全球发布了关于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26个市场共同基金投资者的体验报告。晨星第六份全球投资者体验报告将从以下四个维度作出评估,并发表独立章节:费用与支出、监管与税收、信息披露、及销售。费用与支出章节评估全球基金投资者承担的基金费用,考察全球基金行业的行业实践,旨在描绘现阶段共同基金的投资者体验。晨星希望籍此可以推动全球的监管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分销渠道、媒体等各方就如何提升基金投资者体验进行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法 该报告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每日开放申购与赎回的共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投资公司、公募基金、单位信托基金、UCITS与SICAVs。研究对象不包括其他集合投资类工具,如保本基金、可变年金、保险连结基金、私人养老基金、封闭式基金、集体投资信托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 需要关注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评估投资者通过咨询投资顾问而购买基金产品的潜在成本,因为26个地区并没有披露相应的投资咨询费用,且这项费用会依据投资者、投资咨询公司或是账户的属性而呈现差异化的费率结构。因此,我们选取年度运营费率资产规模加权中位数,来衡量不同市场基金的费率水平。同时,计算过程中仅考虑“零售”份额,而最小投资额超过10万美元则被定义为“机构”份额且不参与费率计算。运营费率反映基金运作过程中持续发生的费用,除管理费、托管费与其他费用外,还包括嵌入式分销费用(国内为销售服务费)、尾随佣金(国内为客户维护费)与业绩提成费用。该指标不包括在销售渠道购买基金的一次性费用,如前/后端认(申)购费与赎回费用。 研究方法论会惩罚高费率的基金市场,主要原因是这些市场的基金往往捆绑分销费用与顾问费用,且以尾随佣金的方式从基金公司收取,不仅使基金本身的运营成本上升,同时投资者利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晨星倡导基金费用分拆,有利于促进费用的透明化和费用的有序竞争。 本研究还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问题去评估每个市场ETF的普及率及使用情况。从全球范围来看,ETF作为“非捆绑式”费用的典型代表,是投资顾问帮助客户构建组合理想的底层资产,也是行业最佳实践的体现。 主要观点 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费用呈下降趋势,但各市场呈现一些显著的差异。以下列示全球基金运营费率下降的主要驱动力。

古越龙山投资报告

古越龙山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 一、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2 二、酿酒行业分析和预测---------------------------------5 三、公司的基本面分析------------------------------------6 四、技术分析-K线图分析-------------------------------19 五、投资建议--------------------------------------------------23

一、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 2011年以来,虽然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极具挑战,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楼市调控累积效应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三碰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经济和物价的增速将出现“双降”,因此“稳增长”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尽管2012年宏观政策总基调不变,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稳中趋松”的空间、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在明显增大。 2011年发展状况 一、三大需求趋于协调,内生性增长动力增强 2011年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虽较2010年出现明显回落,但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障房建设加快、出口高增长和产业地区转移等因素影响下,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受政策刺激、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尽管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一季度相比稳中有升,尤其是扣除物价因素之后更是如此。 2011年外贸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虽然近几个月我国对欧盟地区出口明显放缓,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相对活跃,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劲。 二、通胀水平高位回落 2011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整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字”型走势。年初逐月攀高,7月攀升至6.5%的高位,但进入8月后,物价涨幅逐月回落,11月回落到4.2%,且环比涨幅出现了8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缓解。 2012年经济和物价增速将呈“双降”态势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其复杂和困难程度将明显大于2011年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将更加曲折、艰难和脆弱。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已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美国经济虽

西部地区投资趋势分析

西部地区投资趋势分析 2000年到2011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次于中部地区,比平均水平高2.34个百分点,规模不断扩大,占比逐步上升,到2011年,占比达到近24%。未来十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期,投资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影响西部投资的因素分析 理论上讲,影响投资需求的因素主要:经济发展与市场前景(投资收益预期),投资资金供给,政策环境等。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从经济发展前景看,西部地区相对有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未来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根据研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5000美元的时候,工业化是加快推进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工业就业比重会不断提高。

5000-10000美元的时候,主要是提高工业化的质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就业比重大体保持稳定。超过10000美元的时候,主要是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是一种快速推进阶段,其中50%是一个转折点,30%-50%是处于加速阶段,50-70%是减速阶段。70%以上则是稳定发展的阶段。目前东部城镇化率刚刚超过60%,而西部正处在30-50%之间的最佳增长期。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不同,预示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特别是结构性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快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期。

2、政策有利于西部扩大投资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从政策上给予持续性的支持。如,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各项贷款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安排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资金投入西部地区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农业、水利、交通能源设施、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东部、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经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 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批准可定期减征和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产品税。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自用先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对荒山荒地实行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荒山荒地,进行恢复草植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减免出让金,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期满后可申请续期,可以继承和有偿转让。 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西部投资的持续增长。 3、预期投资收益并不占优 尽管这些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在各区域中一直处于领先,但主要受国家支持的大项目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的比例相对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收益并不占优甚至还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发性的投资需求。从未来一段时间看,这一因素仍将存在:第一,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成本高。近几年,西部基础设施大有改善,

(完整版)中国入世协定书中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全文如下: 序言世界贸易组织(“WTO”),按照WTO部长级会议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WTO协定》”)第12条所作出的批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忆及中国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缔约方,注意到中国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的签署方,注意到载于WT/ACC/CHN/49号文件的《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工作组报告书”),考虑到关于中国WTO成员资格的谈判结果,协议如下: 第一部分总则 第1条总体情况 1.自加入时起,中国根据《WTO协定》第12条加入该协定,并由此成为WTO成员。 2.中国所加入的《WTO协定》应为经在加入之日前已生效的法律文件所更正、修正或修改的《WTO协定》。本议定书,包括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3.除本议定书另有规定外,中国应履行《WTO协定》所附各多边贸易协定中的、应在自该协定生效之日起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履行的义务,如同中国在该协定生效之日已接受该协定。 4.中国可维持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2条第1款规定不一致的措施,只要此措施已记录在本议定书所附《第2条豁免清单》中,并符合GATS《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中的条件。 第2条贸易制度的实施 (A)统一实施 1.《WTO协定》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应适用于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统称为“特殊经济区”)。 2.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发布或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统称为“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 3.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应符合在《WTO协定》和本议定书中所承担的义务。 4.中国应建立一种机制,使个人和企业可据以提请国家主管机关注意贸易制度未统一适用的情况。 (B)特殊经济区 1.中国应将所有与其特殊经济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通知WTO,列明这些地区的名称,并指明界定这些地区的地理界线。中国应迅速,且无论如何应在60天内,将特殊经济区的任何增加或改变通知WTO,包括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 2.对于自特殊经济区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产品,包括物理结合的部件,中国应适用通常适用于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进口产品的所有影响进口产品的税费和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及海关税费。3.除本议定书另有规定外,在对此类特殊经济区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安排时,WTO关于非歧视和国民待遇的规定应得到全面遵守。 (C)透明度 1.中国承诺只执行已公布的、且其他WTO成员、个人和企业可容易获得的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TRIPS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此外,在所有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2012-2016年全球与中国人用疫苗市场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2-2016年全球与中国人用疫苗市场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报告简介:(https://www.doczj.com/doc/4e13405955.html,) 关键字:疫苗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4e13405955.html,/2012/0602/59688.html 【目录】 关键字:疫苗 第一章疫苗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30 第一节疫苗概念及分类 30 一、疫苗的概念 30 二、疫苗的分类 30 第二节中国疫苗行业管理体制 32 一、行政管理部门 32 二、药品的注册管理 32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32 四、药品标准 32 五、批签发管理制度 33 六、疫苗流通管理 33 七、疫苗企业营销模式 33 第二章 2010-2012年中国疫苗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5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35 一、2012年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35 二、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36 三、2012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8 四、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40 五、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42

六、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44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分析 45 一、2012年医药行业景气情况分析 45 二、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 45 三、2012年医药行业生产情况分析 48 四、2012年医药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54 五、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进出口分析 59 六、2012年中国医药价格情况分析 61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分析 64 一、2012年中国医疗卫生资源 64 二、2012年中国医疗就诊需求 66 三、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 68 四、2011年中国居民医疗保健需求 70 五、2011年中国妇幼保健概况 71 六、2011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73 第四节 2010-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74 一、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分析 74 二、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分析 75 三、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75 四、2011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78 五、2012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81 第三章 2012-2016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 84 第一节全球疫苗研发热点 84 一、流感疫苗、HIV疫苗、癌症疫苗 84 二、联合疫苗 84 三、治疗性疫苗 84 第二节 2011年全球疫苗市场结构分析 85 第三节 2012-2016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及预测 87

直接投资数据

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践中的非市场风险及其化解对策——以资源能源类海外 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为例 2011-11-14 | 编辑:enablesite | 【大中小】 文章摘要:文章结合我国企业实践,对企业海外投资中的非市场风险类型做了总 结,即东道国政治动乱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合同条款风险、项目 价值风险、企业内部运营管理风险等。并进而分别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各自提出了五个 方面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基于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的需要,我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开 展跨国经营。海外投资作为“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也 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本文中的海外投资与境外投资、对外投资含义基本相同,同 时为行文方便,文中的海外投资包含对外承包工程在内)。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12000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 额(或曰存量)2457.5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2002-2009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54.4%。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10年 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1万亿美元,年末存 量18.98万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 流量、存量的5.1%和1.3%,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 名的第五位,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另,据商务部的初步统计,2010年中国境内 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 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另外,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据商 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 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 然而,历史上跨国公司的实践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企业跨国经营比在国内面临着 更多的风险,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以石油为例,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 合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投资的油田及工程项目总 计144个,投资金额累计约700亿美元,折合4480亿元人民币。而据中国石油大学2010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受各种复杂风险因素的影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亏 损项目达到三分之二。另据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2010年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 6月间中国企业120起海外并购进行的统计,并购共计涉及金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依照国际并购规律,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以上的并购案例最终会在漫长的整合期造成 亏损,因此我国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可能产生约3000亿元的投资成本失利,风险巨大。 总体来说,海外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 企业对所在行业(或曰所在产业)的国际国内发展状况、市场价格涨跌、金融汇率等 形势预判错误或应对措施不力而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成本价格、汇率等方面的风险。 非市场风险则是指市场风险之外的风险。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非市场风险已经成为 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重要威胁。 本文中,作者通过多年以来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持续跟踪关注,在国内首次尝 试对近年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实践中遭遇的非市场风险进行具体类型划分,并进而对 我国政府、企业分别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非市场风险的类型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影响投资目标实现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但总体来说,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共有两部分组成 (一)对东道国一般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基本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直接投资-更新改造投资 投资-流动资产投资信贷投资 信用投资- 间接投资-信托投资 证券投资-债券投资 股票投资 (二)对东道国某一地区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物质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地理因素等五大重要因素。 本篇对于中国投资环境分析的报告就将从中国当前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物质技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这五大因素来分析。 中国吸引外资的历史和现状

引进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外资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我国的外资引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创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1983年至1986年是调整与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1987年至1991年高速增长阶段;1992年以后我国的外资引进就进入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第四阶段。虽说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利用外资项目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外资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等。但是,中国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在2001到2002年,中国吸引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的535.05亿美元的外资水平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创出606亿美元的新高,约占世界总量的9.8%。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全国金融领域(银行、保险、证券J 新批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2家,同比下降33.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47亿美元,同比下降46.64%。2007年lO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了(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从该报告看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地位趋于下降。虽然有所下降,可是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而中国对于外来投资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日趋增强。在2015年我国吸收外资的规模再创新高,当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万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不仅外资规模和金额有所增长,外资

国外量化投资著名公司资料

国外成功量化投资公司案例 吴昊编 90 年代,随着金融工程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序化交易逐步走向成熟,美国,英国等出现了专门从事程序化交易的经纪公司。到今天,程序化交易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得到相当的普及,有数据显示,2008 年在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交易中,程序化交易占到70%的比例;而在套利交易领域,这个比例高达80%。现代的量化投资研究已经发展为一种跨学科的金融研究,借用统计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学、生物学、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金融价格的变化。目前,关于量化投资定义主要有三种:含义最窄的量化投资定义就是以布莱克-舒尔斯-默顿公式为基础的投资方式;最宽的量化投资定义就是指一切使用数学、统计学等工具进行投资决策的投资方式;居中的一种是指按照事先设定的数学公式或者逻辑来投资的方式。量化基金就是指主要按照量化投资方式来投资的基金。 而国内程序化交易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目前在期货市场已有一定的应用积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之初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期货协会会长刘志超2011 年11 月19 日透露,截至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已经突破了2000 亿元,今年前10 个月,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24.95 亿手,成交金额为236.15 万亿元,投资者开户达115.28 万户,根据美国期货行业协会(FIA)摘录的信息,中国期货市场在2010 年的商品期货交易总量超过22 万亿人民币,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目前国内程序化交易平台供应商主要有文华财经、交易开拓者、金狐等,参与对象主要以高端投资者为主。证券交易模式主要包括权证日内交易、股票趋势交易、股指期货套利、ETF 套利交易、算法交易和国债做市商交易等。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国内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开展和深入,程序化交易将会成为今后国内程序化交易的主流,程序化交易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六小组 一、国际收支概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使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A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2012年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2318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97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通讯服务(1亿美元)建筑服务(86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106亿美元)咨询(13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2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89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咨询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咨询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469亿美元)旅游(519亿美元)保险服务(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67亿美元)电影和音像(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标准中文版全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标准中文版全文) 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今天全文公布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今天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全文如下: 序言 世界贸易组织(“WTO”),按照WTO部长级会议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WTO协定》”)第12条所作出的批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忆及中国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缔约方, 注意到中国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的签署方, 注意到载于WT/ACC/CHN/49号文件的《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工作组报告书”), 考虑到关于中国WTO成员资格的谈判结果, 协议如下: 第一部分总则 第1条总体情况 1.自加入时起,中国根据《WTO协定》第12条加入该协定,并由此成为WTO成员。 2.中国所加入的《WTO协定》应为经在加入之日前已生效的法律文件所更正、修正或修改的《WTO协定》。本议定书,包括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3.除本议定书另有规定外,中国应履行《WTO协定》所附各多边贸易协定中的、应在自该协定生效之日起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履行的义务,如同中国在该协定生效之日已接受该协定。 4.中国可维持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2条第1款规定不一致的措施,只要此措施已记录在本议定书所附《第2条豁免清单》中,并符合GATS《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中的条件。

第2条贸易制度的实施 (A)统一实施 1.《WTO协定》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应适用于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统称为“特殊经济区”)。 2.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发布或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统称为“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 3.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应符合在《WTO协定》和本议定书中所承担的义务。 4.中国应建立一种机制,使个人和企业可据以提请国家主管机关注意贸易制度未统一适用的情况。 (B)特殊经济区 1.中国应将所有与其特殊经济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通知WTO,列明这些地区的名称,并指明界定这些地区的地理界线。中国应迅速,且无论如何应在60天内,将特殊经济区的任何增加或改变通知WTO,包括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 2.对于自特殊经济区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产品,包括物理结合的部件,中国应适用通常适用于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进口产品的所有影响进口产品的税费和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及海关税费。 3.除本议定书另有规定外,在对此类特殊经济区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安排时,WTO关于非歧视和国民待遇的规定应得到全面遵守。 (C)透明度 1.中国承诺只执行已公布的、且其他WTO成员、个人和企业可容易获得的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TRIPS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此外,在所有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TRIPS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实施或执行前,应请求,中国应使WTO成员可获得此类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应使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最迟在实施或执行之时可获得。 2.中国应设立或指定一官方刊物,用于公布所有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TRIPS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并且在其法律、法规或其他措施在该刊物上公布之后,应在此类措施实施之前提供一段可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的合理时间,但涉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