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压裂技术在油田增产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油田的开采已进入某程度的枯井期,对于面临的储层改造,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等难题来讲,采用压裂技术已成为提高油田产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油田勘探和开采过程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来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压裂技术油气田增产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油田的开采已进入某程度的枯井期,难以开采,对于面临的储层改造,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等难题来讲,采用压裂技术已成为提高油田产量的重要手段。
下面谈谈油田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如何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
一、压裂技术概述压裂技术是通过向油层下打入推进剂,通过药物燃烧而产生高温、高压对油藏周围进行振荡、冲击,使更多的油井井筒周围岩石径向断裂,从而达到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油藏开采效率的措施。
由于压裂技术所产生的压力比地层破裂压力大,因此,对于油井气井试油储层和油气水井的解加工来说比较适合,另外对于油井堵塞后的输通,油井加注等改造情况来讲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压裂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气的开采效率和促进油田增产。
二、压裂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一)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讲,必须经过压裂技术的改造才能很好地进行开发与开采,可是在首次压裂技术采用过后,油井的水力裂缝会慢慢没有了作用。
也就是说经过压裂技术之后所持续的作用是比较短的,有效期的缩短给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带来了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检验来看,最好的办法是在第一次压裂过后,一段时间马上采取重复压裂。
以保证油气藏稳产增产,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因此,能过在重复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裂缝的扩展规律还有地应力场、裂缝和渗流场进行研究,就可以达到有效地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目标。
1.重复压裂可行情研究在研究重复压裂技术之前,要先设置实验模型,要从材料,时间,边界,模型尺寸等方面进行考虑,要达到极高的相似度才可以进行实验。
一般要考虑通过混凝土块来制作模型。
41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靖安油田D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无断层发育,属于典型的超低渗的油藏。
随着油田持续开采,油藏开发进入开发中期,开发面临的问题矛盾日益突出,油井长期低产低效问题难以解决[1]。
采用常规压裂措施后产量稳产期短,含水升幅高[2],无法满足当前阶段的油田生产开发需要,因此,亟需研究新的工艺方法解决当前油井低产低效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改善井网的水驱效果,长庆油田开始试验了宽带压裂技术,先后在多个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5]。
宽带压裂技术是在初次常规压裂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二次重复压裂改造的过程,通过缝端暂堵及缝内多级暂堵技术提高侧向压力梯度,增大了裂缝的侧向波及范围,改变了优势水驱方向,并且通过对堵剂的不断优化,实现了提液控含水、提高单井产量,有效的降低油藏递减速度,为采油三厂中高含水阶段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 宽带压裂技术实施背景1.1 储层物性差,低产低效井占比高靖安油田D油藏北部、东部、西北部物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相对较高,油藏南部、西南部物性较差,单井产量低。
经过统计发现,油藏物性较差部位油井低产低效占比高,为30%。
分析认为,由于储层物性差,导致注采系统主、向侧向井无法形成有效驱替是造成油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
而宽带压裂技术通过“控制缝长、增加带宽”的思路对储层进行大规模改造,主向裂缝半长控制在110~120m,侧向裂缝带宽控制在50~60m,可以建立超低渗透D油藏井组的有效驱替,实现油藏高效开发。
1.2 常规压裂效果差,侧向剩余油动用少通过对靖安油田D油藏2018—2021年常规压裂实施效果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四年内实施常规压裂后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76t,措施增油水平较低,难以充分动用侧向剩余油;措施后油井含水达60%,含水增幅超过20%,达到21.1%,这对中含水期油藏开发非常不利。
因此需要对常规压裂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提高单井增油的基础上控制含水上升幅度,见表1。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新民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新民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介绍了新民油田压裂措施增产规律研究,压裂参数优化设计、不同储层有效改造技术试验;提出了合理压裂改造规模,制定了不同储层针对性改造技术手段,形成了高效增产保障技术手段,对低孔隙、低渗透、低产能的砂岩油藏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评价参数优化现场试验新民油田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平均渗透率5.4×10-3um2,平均孔隙度15.2%,平均孔喉半径5.4um,渗流难,存在启动压力,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地层中同一半径处地层压力也越低。
储层特性决定了导流能力差,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改造。
而重复压裂递减快,效果变差,需要不断进行试验研究,提升压裂增产水平。
一、研究技术思路分析评价历史改造效果,找出适合现开发阶段的增产规律,明确选井选层方向、优化方案设计,提高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针对不同储层开展相应压裂针对性试验,形成不同储层配套改造技术。
1.区块措施增产效果评价通过措施增产量、低效率两个指标、对区块稳产状况、措施适应性做出评价,明确措施改造主体方向。
2.地层能量与增产量相关性评价用统计方法分析压裂效果和地层能量的关系,评价出目前新民复压层的最佳压力系数为0.75~1.1,最佳压力为9兆帕以上。
3.分层增产效果评价通过对新民油田主体区块各小层历次动用及增油情况分析评价形成三种潜力: 11、12小层为剩余油认识挖潜主力层; 7、9、10为提高增油水平接替层;5、6、8小层为新技术试验储量有效动用试验层。
4.微相与压裂效果相关性评价增油效果受沉积相影响较大,位于河道主体井压裂增产最高、稳产水平好;分流河道增产效果、稳产水平次之;废弃河道和溢岸砂增产效果差、稳产水平低。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油水井所处沉积相,根据不同沉积相,制定不同的储层改造措施和开发技术政策,提高开发效果。
5.改造时机评价改造时机对重压效果影响大,分析新民油田主体区块压后有效井增产情况表明重压增产呈先升后降趋势,压后增产水平在2~3年内降低为零,重压时机20~30个月。
《大庆外围典型区块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大庆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其外围典型区块的开采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开发方法。
本文将针对大庆外围典型区块的实际情况,对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庆外围典型区块地质特征大庆外围典型区块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等。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传统开采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高效开采的需求。
因此,针对该区域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科学的开采方法。
三、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将压裂与水平井技术相结合的开采方式。
通过分段压裂技术,可以在水平井中形成多个压裂段,从而改善储层的渗流性能,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能够有效解决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2. 提高了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3. 降低了开采成本。
四、大庆外围典型区块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方法针对大庆外围典型区块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方法:1. 地质评价与选区: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评价,确定具有潜力的区块。
然后,根据储层特征和油藏条件,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分段压裂水平井的部署。
2. 水平井轨迹设计:根据地质评价结果,设计合理的水平井轨迹。
考虑到储层的非均质性,应尽量使水平井穿越多个不同性质的储层段。
3. 分段压裂技术:采用分段压裂技术,在水平井中形成多个压裂段。
根据储层特征和需求,合理设置压裂参数,如压裂液的类型、排量、压裂段数等。
4. 注水开发策略:根据油藏条件,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策略。
包括注水时机、注水量、注水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同时,应考虑注水与采油的协调性,以实现高效开采。
5. 监测与调整:在开采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油井产能、注水效果、储层压力等参数的监测。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油藏开发是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压裂技术在油藏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压裂技术是通过在油砂层内快速注入大量压裂液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由于油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油层饱和度较高、压裂液返排缓慢等特殊性,让压裂完后的返排规律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影响着压裂液的有效利用,限制了油田开发的进展。
为此,本文分析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探讨返排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压裂技术的有效性,促进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一、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1、压裂液的返排规律主要是由油层渗透率、压裂液类型以及渗流特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般来说,油层渗透率越低,压裂液返排越慢;渗流特征越容易产生过度渗漏,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压裂液也会返排得更慢;压裂液类型不同,其返排规律也不同。
2、压裂液返排非常复杂,其返排速率对渗透率、压力及温度都有比较敏感的反应。
压力降低时,流体的返排缓慢;温度降低时,流体的返排也会缓慢。
而压裂液的浓度变化也会影响返排,返排速率会随时间减小,即压裂液的返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慢。
二、压裂液返排影响因素1、渗透率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是最大的因素。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层具有大量胶束液,压裂液返排较慢,渗透率越低,压裂液返排越慢,渗透率过高时压裂液很快回排。
2、压裂液类型是决定压裂液返排规律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由于压裂液中含有气体,它会对油层内气体积比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影响液返排速率。
3、注入方式也会影响压裂液的返排。
压裂介质的注入方式可归纳为穿越注入和非穿越注入,其中穿越注入压裂液返排速率较快,而非穿越注入则更慢。
三、改进建议1、提高油层渗透率。
改善油层渗透率可以有效提高压裂液返排速率,可以考虑采用多层压裂、串孔注水、增压注水以及改进水平井的开发技术,以改善油层渗透率来促进压裂液的返排。
2、压裂液的选择。
压裂液的选择很关键,在选择压裂液时,应考虑合理的配比,关注新型压裂液对压裂作用的提升,使用新型压裂液可以有效避免压裂液的返排减慢。
水平井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研究连续油管压裂技术可以实现一次多压作业,更好地提高油井产量。
本文对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进行简单的叙述,并对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方案优化展开探讨和研究。
标签:水平井;连续油管技术;分段压裂低渗透油藏是很多油田提高产量的重要资源,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以使低渗透油藏流通性变好、减小渗流阻力、提高油田采收率。
水平井开发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动用难以开采的油藏,分段压裂施工需要以压裂管柱的安全起下作为保证,连续油管在卷筒拉直以后下放到井筒中,当作业完成之后从井中提取出来重新卷到卷筒中,具有很高的作业效率。
1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概述该技术以水动力学作为研究的前提,把连续油管技术实现与压裂技术的结合,采用喷砂射孔及环空加砂进行压裂的办法,可以对水平井进行一次多压。
进行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先设计好压裂施工所采用的工具串,是由导引头、机械丢手、喷枪、封隔器等构成,压裂施工时把工具串投入到井筒中,采用机械定位装置实现位置确定,并对深度进行校核,利用打压办法来完成封隔器的坐封,达到合格标准之后就可以应用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技术进行作业,再采用环空加砂压裂技术,当完成一段压裂作业之后再对管柱进行上提操作,在后续层段采用相同的施工作业方式,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实现对多层段的地层压裂改造作业。
2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方案优化某油田区块采用水平井连续油管技术进行分段压裂增产,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把裸眼封隔器分段壓裂作为主要的压裂工艺技术,可该压裂工艺需要较长的作业时间,压裂之后还需要较多的工艺来完善,很难对裂缝起始位置进行有效地控制,为了提高压裂增产效果,可以采用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充分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对原有的压裂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2.1裂缝特征优化地层裂缝长度情况直接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如果地层裂缝长度变大,油气产量则会相应地提升。
对早期投入使用的油井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来看,如果地层裂缝长度达到90-100米,可以达到较高的原油产量,从而实现较长的稳产时间。
《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补充能量研究》篇一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补充能量研究一、引言在油气开发过程中,低渗和致密油藏因其特殊的储层特性,常常面临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等问题。
为了有效开发这类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方式为低渗/致密油藏补充能量,旨在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二、低渗/致密油藏的特殊性低渗/致密油藏指的是具有低渗透率和致密结构的储层。
其特性主要表现在储层物性差、油品黏度高、流动性差、采收率低等方面。
这些特性使得传统的垂直井开发方式难以有效开发这类油藏,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手段。
三、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概述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针对低渗/致密油藏的开采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水平井段进行分段压裂,形成多条裂缝,扩大储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显著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二是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三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储层条件。
四、分段压裂水平井的补充能量机制为低渗/致密油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进行补充能量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储层接触面积:通过分段压裂形成多条裂缝,增加储层与井筒的接触面积,提高储层的开发效率。
2. 降低流体流动阻力:裂缝的形成降低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油气的采收率。
3. 补充地层能量:通过分段压裂,可以沟通更多的地层能量,使油气藏保持较高的压力,有利于油气的开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补充能量效果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主要关注分段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成与扩展、流体的流动规律等方面;实验室模拟则通过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的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低渗/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并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低渗/致密油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进行补充能量是可行的,且具有显著的效果。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凡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13期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采,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低渗透油藏具有油气含量丰富、储藏的类型比较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但是,低渗透油藏同时具有渗透率较低、丰度低、产能低等多种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生产的安全和油田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目前油气开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对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压裂技术; 低渗透油藏; 采收率
1 引言
我国是油气资源大国之一、也是油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产能低等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气开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促进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低渗透油藏的概念
我们把渗透率在(0.1~50)×10-3μm2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其储层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低渗透率、地下细微裂缝比较多、裂缝发育不全、液体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液液面和液固面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的特点,使油气藏的生产状态极不稳定、产量低、甚至是不压裂就无法生产等问题,致使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影响[1]。
目前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是压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3 壓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3.1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
定向井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规技术手段,也是比较成熟的开发手段。
但是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常规的压裂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采收效果,而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指在定向井压裂作业时同时实施两段以上的压裂技术,通过分段压裂,能够在油藏平面上形成数条相互独立并且平行分布的人工裂缝,达到扩大泄流体积和在油藏纵向上可以充分动用储层并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采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储层越厚单井的采收率提高就越明显。
在工艺技术方面,应对每条裂缝
进行独立设计,以利于增加有效支撑裂缝的长度,进而提高采收率。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与普通压裂技术相比较,采收率提高16-20%,增产效果比较明显[2]。
3.2 体积压裂技术
体积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所谓体积压裂技术,是指在实施水力压裂过程中,使油藏的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并促使脆性岩石在水力压裂的作用下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裂缝网络,促进油藏储层改造体积的增加,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体积压裂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加入粉陶控制裂缝的延伸再配合排量的变化,在实施水力压裂并形成主裂缝的基础上,在侧向形成数条分支裂缝或次生裂缝,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其目的在于有效增加井筒与储集层的接触面积,大力提升储集层的整体渗流能力,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体积压裂技术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是天然裂缝发育良好和岩石的脆性指数高,对储层裂缝发育及岩石脆性指标可通过既有岩心和薄片等地质资料进行技术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
通过体积压裂技术,能够使低渗透油藏得到良好的开发和采收效果。
3.3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
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效果比较明显,由于水平井对油藏储层的穿透能力比较强,实施压裂工艺技术所产生的多簇裂缝也可以作为油流流动的通道,增加油井产能提升采收率。
应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对于裂缝天然发育相对较好的低渗透油藏储层,可通过优化体积压裂技术形成整体交错布缝方式,实现自然能量开发提高采收率[3]。
对于裂缝天然发育程度较低的低渗透油藏储层,可以通过人工注水补充能量的方式并通过体积压裂,形成纺锤形布缝方式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可使采收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3.4 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针对旧井改造提出的转向压裂工艺,其原理是在压裂施工前置液前向地层中加入,根据地层中沿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原则进入炮眼和原裂缝后,在压差下形成桥堵,在局部憋起高压形成新的裂缝实现转向,同时转向剂会逐渐溶于水排出,不会对原裂缝生产能力造成大的影响。
该工艺控制的要点是暂堵剂的选择和加入转向剂时替送量和排量的控制;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蟠龙油田的大量施工数据表明新的人工裂缝破裂压力明显高于旧人工裂缝,施工后初期效果明显然后逐渐恢复至原产量,目前这一工艺主要应用在旧井改造中。
4 结语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新探明的储量,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高达50%。
而低渗透油藏具有见油气比例较高、储藏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埋藏浅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6]。
在实践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对低渗透进行开发,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对石油开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此,油田开发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科学合理的运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以及大型压裂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推动油田开发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武,曹超,任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S1):17.
[2]续震,甄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究[J].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6(09):105.
[3]郭春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9):154.
[4]孙昊.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探索[J].化工管理,2014(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