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本科课程及教材
- 格式:xls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34
(/图
表格下列分学科标签)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教学手册(2009级适用)美术学院教务办公室2009年9月目录一、美术学院简介 (1)二、本科专业设置 (2)三、教学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2)四、本科培养方案 (3)五、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20)六、课程介绍 (39)一、美术学院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于1956年,1999年11月20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成立初期设有染织美术、陶瓷美术、装潢设计、室内装饰四个系,筹建和建院初期,参加国家重要设计项目(如国徽、政协会徽、建国瓷、首都十大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设计等)而产生广泛影响。
1958年增设商业美术、壁画设计、书籍装帧专业,创办学术刊物《装饰》,该刊现为我国设计艺术领域唯一的核心期刊。
50年代末,牵头规划全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构建了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
1980年后率先创办服装设计系、工艺美术史论系、工业设计系和装饰艺术系。
1981年获得工艺美术历史及理论研究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设计艺术学); 1986年工艺美术史论专业(现为设计艺术学)成为该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获得美术学、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设计艺术学"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在全国高等学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得分排名列艺术学第一位;2006年首批增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并开展艺术硕士研究生、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
学院目前设有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系、绘画系、雕塑系、艺术史论系和基础教学研究室,25个本科专业方向。
共有教师194人,其中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88人,讲师47人,助教2人。
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文化部"造型艺术成就奖"4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4人。
《清华数字电路教材:从基础到实践的全面指南》《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生的基础教材,全书分为11章,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等章节,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学会使用数字电路进行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为电子工程系本科生的基础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逻辑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系统性:全书分为11章,按照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逐步展开,从基本概念到系统设计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各个方面。
实用性: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同时,书中也介绍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使教材更加实用。
通俗易懂:该书语言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和数学推导,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注重实验:书中注重实验和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总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一本全面介绍数字电路基本原理和设计的教材,适用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此外,《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还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和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安全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适用专业:总学时数:39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总学分:1开课学期:参考教材:《信息安全与技术》(第2版),朱海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资料:《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现》,杨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计算机密码学》,卢开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刘建伟、王育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网络与信息安全》,蔡皖东,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网络安全基础实验指导》,Paul Cretaro,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信息安全与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选修课。
《信息安全与技术》要求学生在已完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
2.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攻防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相关的攻击者及攻击技术、计算机恶意代码及防治、安全操作系统、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VPN、系统容灾。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应对的安全手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
素质目标:熟悉信息安全涉及的各领域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对信息系统需要的安全措施、安全方案能够有系统性的认知和恰当的设置或者使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⑴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
⑵自学:一般了解的章节和延伸知识采用自学方式。
⑶习题及作业:每章均要留一定数量的作业。
⑷辅导、答疑:采取不定期辅导和答疑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未能解决和消化的问题。
⑸实践环节:通过对扫描监听和攻击技术的两次共6学时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攻击技术的认知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对热力机械的共性问题,如动力如何获取和输出,能量如何消耗和利用;两种典型内燃机(点燃式汽油机和压燃式柴油机)的燃料供给、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车用内燃机运行特性与性能的调节与控制等发动机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知发动机相关参数的运行范围,能掌握基本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
为今后从事发动机和汽车开发、研究、生产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两门核心专业课之一(另一门是《汽车理论》),安排在大三春季学期上课。
在这之前有《汽车构造1》和《汽车发动机拆装》,这两门课是专业平台课,是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必修的基础专业课。
同时,《汽车发动机原理》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发动机设计》、《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和《内燃机燃料供给》等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具备必要的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上课作笔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加课堂讨论,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
以课堂讲授为生,辅以一定量的课堂讨论和自学。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教材、考试一、学时分配总学时48:授课学时44,讨论课学时4教学内容授课学时1、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42、燃料与工质 43、循环分析与能量利用 44、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 45、燃烧基础知识 46、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 47、特殊燃烧问题的机理与对策 48、有害物排放的生成与控制 49、燃烧室与调节参数的优化 610、汽车发动机运行特性 411、柴油机调速特性 2合计44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刘铮,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参考书:(1)周龙保等.《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2)董敬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3)唐开元等.《内燃机原理》.译自“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 J.B.Heywood 三、考试两次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土木工程系00030042 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应用 2学分 64学时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GPS本课程主要介绍GPS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GPS的发展历史、特点、GPS系统组成和作用;GPS定位所使用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以及与我国国家坐标系和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卫星轨道计算、GPS卫星信号格式、GPS导航电文;GPS接收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GPS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实时差分定位、广域差分定位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GPS定位的误差来源以及削弱其影响的措施;GPS定位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发展趋势。
00030052 灾害及其对策 2学分 32学时Disasters and Countermeasures本课程针对主要的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污染、滑坡等,讲述其危害性、成灾机理、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预防及减灾对策。
00030112 结构美学 2学分 32学时Aesthetics of Structure主要从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的角度看待建筑的美学价值及其意义。
建筑领域的最高奖是普利策建筑奖,在普利策建筑奖的背面,刻着1624年亨利?沃顿爵士在其代表作《建筑之要素》中提出的建筑三要素——“坚固、实用、愉悦”。
其实,亨利?沃顿的观点是一种转述,这一观点的最早出处是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那部建筑奇书——《建筑十书》。
在《建筑十书》中,“坚固、实用、愉悦”的观点只出现过一次,但它却流传了两千年,并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个人认为,坚固是对建筑构造的要求(布置与节点设计),实用是设计与目的的契合(对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愉悦则是一种心理感受。
本课程希望从建筑历史和技术发展的角度,阐述维特鲁威的观点为何在其代表著作《建筑十书》中只出现过一次,却能够流传两千年,并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00030131 结构中的技术和艺术 1学分 16学时Technology and Art in Structure以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著名土木工程结构实例(例如赵州桥、比萨斜塔、世贸双塔等)为载体,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精品结构中的科技成就及其艺术魅力,展示工程结构中的技术和艺术高度结合之创新的精妙,让学生既受到科学和技术的感染,又体验美学和艺术的熏陶,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于一体,横贯纵览土木工程结构的发展,畅想土木工程的未来,激发学生探求土木工程结构奥妙的热情,增强技术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创新意识。
商业图表制作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商业图表制作分析课程编码:668029140英文名称:Business Diagram Making and Analysis学时:32课时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本科生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课程类别:学校通识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建议教材:《Visio商业图表制作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一、实验课程目的、任务Visio是一款专业的办公绘图软件,具有简单性与便捷性等关键特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isio软件的常用功能,并熟练运用Visio软件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
通过该软件的使用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设计与最终产品演变成形象化的图像进行传播,帮助学生制作出富含信息和吸引力的图标、绘图及模型。
从而使撰写的文档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克服文字描述与技术上的障碍,让文档变得更加简洁、易于阅读与理解。
二、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以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具体教学应以独立实验为主,教师就相关知识点进行先行讲解为辅的形式。
通过实验前对实验涉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先理解商务活动中常用的相关模型及图表的涵义、功能、作用及应用场合。
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应独立完成相关模型、图表的绘制,并撰写实验报告,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
课程安排6课时独立自主学习的实验内容,学生课后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平台的实验内容学习后,完成实验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分章节)实验1:熟悉Visio实验环境及基本功能。
掌握Microsoft Visio的应用领域,熟悉软件的工作环境,熟练操作Visio软件新建、保存、查看、页面设置、打印等基本功能,理解Visio中模具、形状的概念,运用模具、形状完成相关操作,如查找合适形状、删除、修改形状等操作。
实验2:自绘图形。
熟悉Visio中形状的布尔操作即形状的运算,通过“与”、“或”、“非”等运算方法对图形进行编辑操作,掌握形状的“联合”、“组合”、“拆分”、“相交”、“剪除”、“连接”、“修剪”“偏移”等功能。
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 然后逐渐向上进行, 涉及到反相器, 复杂逻辑门 (NAND , NOR , XOR , 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 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 以及亚微米 CMOS 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 MEMS 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54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许军内容介绍: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清华本科高数教材清华本科高数教材是一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数学教材。
它由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部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清华本科高数教材共分为十四章,涵盖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积分、微分方程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微积分在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材在系统地讲解这些知识点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部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严谨的逻辑体系: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连贯,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丰富的例题与习题: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既有典型性,又有挑战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易懂易学:教材语言简练,表述清晰,通俗易懂,降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清华本科高数教材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数学爱好者使用。
对于正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我们建议如下:1.认真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的每一个章节,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动手解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习题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反馈与请教: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共同解决难题。
总之,学习高等数学不仅需要刻苦努力,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清华本科高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掌握这门重要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