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拥有一颗宽容心人教部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宽容让生活更美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宽容让生活更美好》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宽容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他们在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缺乏宽容他人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宽容,理解宽容的意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宽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宽容的内涵,明白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宽容待人的美德,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宽容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宽容,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宽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宽容的重要性。
2.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何要宽容他人,以及宽容带来的好处。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教材中的案例展开讨论,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情感体验: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宽容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宽容的意义和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宽容。
《学会宽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宽容》(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的最后一个课时。
本课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等引导学生接纳不同、包容差异,同时也注重对前两课时的总结、应用与拓展。
第二课的前两课时中涉及到的宽容的意义、限度和原则等,都为本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不仅身体和心理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而且社会性发展的,道德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成长时期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长久意义。
六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了社会生活,已经初步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经验,对国内、国际事件也产生关注的兴趣。
帮助其学习尊重、宽容的基本人际交往品质,有助于其更好的理解社会、融入社会。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学会如何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
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
教学难点: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
二、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校园剧视频。
生认真欣赏。
师:这个视频片段反映了校园里发生的什么事?怎么解决的?生:自由回答。
师:像这种情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那就是要学会宽容。
2 学会宽容(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的第二课,也是学习宽容的第二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宽容、如何宽容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宽容;•了解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宽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让学生能够宽容包容别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宽容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宽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宽容的方法,尤其是面对恶意攻击或者欺负的时候如何宽容。
1.引入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宽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2.讲解•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包容别人的错误,不因别人的错误而恶语相加或者以暴制暴,而是用自己的宽容换取别人的谅解和原谅。
•为什么要宽容: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减少摩擦,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宽容可以让我们成为更有思想、更有情怀的人;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如何宽容:不轻易发脾气;多关注别人的好处;有时候当你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可以选择沉默来代替过激的反应。
3. 讲解实例通过讲述一些宽容的实例,如故事、历史事件或者学生所遇到的事情等生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宽容的含义和价值。
4.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宽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与能力。
5.梳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督促学生善于运用宽容的方法。
五、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行动去宽容别人,或者写一篇关于宽容的文章,并在下节课上读出来分享。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个人的发言、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作业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估。
七、板书设计2 学会宽容(第二课时)•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宽容•如何宽容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紧扣主题,但因时间限制,课堂讨论不够充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课《学会宽容》第⼀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第2课学会宽容第⼀课时教学建议本课时的教学要点是让学⽣体会宽容对⽣活的意义。
教师可以宽容的事例作为教学导⼊,帮助学⽣初步感知宽容在⽣活中的重要作⽤。
然后,帮助学⽣学习如何宽容他⼈的⽆⼼之失。
在此基础上,进⼀步引导学⽣认识到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可以原谅,宽容是有限度和有原则的。
课前准备1.课前调查本班学⽣之间发⽣的⽭盾及⽭盾发⽣后种种不宽容的处理⽅式。
2.学⽣完成调查单“⽣活中的宽容”。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播放歌曲《真善美的⼩世界》)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歌吗?要想拥有如此美好的世界,就需要我们⽤智慧去创造。
下⾯,请⼤家阅读⼀则⼩故事,想想故事中的⼈物拥有怎样的智慧。
(播放《六尺巷》故事视频)故事内容:从前,有⼀户姓吴的⼈家修砌院墙,侵占了邻居张家⼤约三尺宽的地⾯。
张⽼夫⼈就写信给在京当官的⼉⼦。
这位官员读了信之后,写信劝告家⼈并赋诗⼀⾸:“千⾥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何妨。
万⾥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接到信后,接受了建议,把⾃⼰家的院墙退后三尺。
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把院墙退后三尺。
这样⼀来,张、吴两家院墙之间就空出了六尺宽的地段,形成了⼀条街巷。
当地⼈把这条街巷称为“六尺巷”。
师:“六尺巷”是怎样形成的?⽣:张家和吴家各把⾃家院墙退后三尺,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师:起初,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后来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从中,你看出古⼈的什么智慧?⽣:宽容。
师:《六尺巷》故事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学会宽容。
(出⽰课题:学会宽容)活动⼀七嘴⼋⾆话宽容1.初谈宽容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理解,你们能说说什么是宽容吗?⽣1:我认为别⼈⽆⼼犯了错,你原谅别⼈就是⼀种宽容。
⽣2:我认为严于律⼰,宽以待⼈,这也是⼀种宽容。
⽣3:我认为谦让也是⼀种宽容。
2.拆字谈宽容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对宽容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宽容。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不知道如何处理。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宽容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学会宽容他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学会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宽容的品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宽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接受宽容,并在实践中运用宽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宽容。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宽容,并分享讨论成果。
4.情景剧表演:让学生编排一个关于宽容的情景剧,展示宽容的实践过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宽容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宽容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宽容的含义2.宽容的重要性3.如何宽容他人4.宽容的实践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会宽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宽容的含义,懂得宽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2.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能力;3.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宽容的含义;2.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3.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2.如何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教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六年级下册;3.多媒体课件;4.宽容他人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宽容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宽容的含义,例如:你们觉得宽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宽容他人?等等。
知识讲解环节1. 讲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例如:宽容是一种对他人错误和缺点的容忍和谅解,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讲解宽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不能因为他人的错误和缺点而对他人产生偏见或歧视。
3. 讲解宽容的具体表现方式,例如:不批评别人、不讽刺别人、不挑剔别人、不嘲笑别人等。
案例分析环节1. 分组讨论宽容的案例,例如:如何宽容一个犯错的同学、如何宽容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师、如何宽容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同学等。
2. 请学生自己撰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宽容他人。
角色扮演环节1. 设计几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并演绎出宽容的表现方式,例如:在同学犯错时不批评他、在老师不公正时不讽刺他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宽容的重要性和好处。
课堂总结环节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案例,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落实宽容的行动。
五、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每位学生写一篇关于宽容他人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宽容他人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2课学会宽容(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宽容及其作用,体会宽容对构筑和谐、美好生活的意义。
2.道德修养:学会拥有一颗宽容心。
3.责任意识:尊重他人的不同,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懂得对他人的无心之失要宽容。
(重点)2.从“找虫子”中了解在生活中无法做到宽容的心理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3.剖析事例,认识宽容与纵容的区别,提升法律意识。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
2.活动资料包:小组学习资料、个人学习卡板书贴。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宽容相待天地宽,斤斤计较意难平1.“计较城”里烦事多(1)回顾与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丁丁和他的朋友一起去了“宽容城”,感受到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今天,让我们继续这趟旅程,到“计较城”去看一看吧。
(2)引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5页的“活动园”,针对“计较城”里发生的三个生活场景展开讨论。
(3)讨论交流。
①场景一。
提问:假如后桌同学不能宽容前桌同学,不但责备前桌同学,还要求这个不小心把他的文具盒碰掉的前桌同学赔偿,会有什么结果?预设1:前桌同学肯定非常难受,甚至会因此跟这位斤斤计较的同学吵起来。
预设2:两个人肯定会闹得不愉快,以后见了面彼此会很别扭。
点评:这样的结局,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②场景二。
提问:假如楼上邻居不小心把浇花的水洒到了你家的阳台上,你会怎么做?预设1:我会算了,不会怪楼上邻居。
预设2:我会提醒一下楼上的邻居,但不会责怪他。
追问:你们都是宽容的人。
但假如楼下的住户非常计较,会有什么后果呢?预设1:楼下的住户会因为斤计较,非常地烦恼。
预设2:如果楼下的住户追到楼上的住户家,责备对方,估计两家会争吵起来。
点评:看来,一切计较起来,双方都不会有好心情。
③场景三。
提问: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如果你不小心触碰到别人,对方对你责备不停,甚至提出无理的过分要求,你会怎么想?预设1:我会非常气愤。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学会宽容乡镇学校教师课题:学会宽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懂得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对宽容的意义,理解“和而不同”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明确宽容的限度和原则不等同于纵容和姑息迁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把握宽容的尺寸,做个独立有见解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养成宽而待人优良品德。
教学难点:学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深刻理解并掌握“和而不同”的内涵,客观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视频材料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宽容让生活更美好教学目标:1.感受宽容的力量,能够懂得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宽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懂得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2、小组讨论:故事中诸葛亮为什们会七擒孟获?孟获的态度有没有发生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3、教师阐述: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下去!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科特点意义。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园:事例分析1、分述故事,引起讨论(1).《张楠的道歉》思考:如果“我”的妈妈不宽容,而是狠狠地指责张南,你猜想会有什么结果?请对妈妈的行为做出评价。
(2).《偷橘子的小孩》思考:如果你是故事中那个偷橘子的小孩,当邻居选择宽容你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邻居嘲笑或谩骂你,你又会是什么感受?(3).《收废品的老人》思考:你对故事中这位收废品老人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假如车主对老人不依不饶要求赔偿你觉得合理吗?车主没有要赔偿,说说你对车主的评价?2、结合故事,综合评析结合上面的三则事例,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三个事例中的矛盾冲突是怎样化解的?你如何看待事例中人物的宽容做法。
2.学会宽容一、知识点1.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2.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摩擦、冲突。
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宽阔。
4.宽容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大度、不计较;同时,也让我们面对他人的伤害时,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5.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
6.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7.宽容,并非是窝囊,而是一种宽容精神,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
忍让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和谐发展。
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
9.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观点看法。
学会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二、问答题1.在生活中,你有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的经历吗?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举例说明。
答:有。
比如:坐公交别人踩到脚了,我是这样想的:别人也不是故意踩我脚的,车上人这么多,被踩到脚是难免的。
我有时也会踩到别人的脚。
2.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答:宽容,不是无止境的,它是有原则的。
宽容就是大度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不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对待周围的人,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
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我们是不能让步的。
3.君子和而不同一《论语•子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地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制下册1.2.2 拥有一颗宽容心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学会宽容”中的第二个课题。
本节课从我们要学会宽容来入手,重点阐述了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让学生思考自己对待生活中的事有没有一颗宽容之心。
但是课本知识中生活资料的补充不够全面,在教学中要补充大量的生活片段、生活常识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怎样才能做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能够知道作为人应当宽容之心。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掌握如何做一个有宽容之心的人。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我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2.通过合作探究,我能知道我如何做一名拥有宽容之心的人。
3.我能真正的做到宽容他人,做一名有宽容心的人。
【评价任务】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至少两条)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材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概括出如何做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至少三条)目标3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宽容他人。
【教学过程设计】附:板书设计拥有一颗宽容心拥有宽容心的好处成为一个拥有一颗宽容的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