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中年遇到青少年: 亲子关系类型与父母中年

当中年遇到青少年: 亲子关系类型与父母中年

当中年遇到青少年: 亲子关系类型与父母中年
当中年遇到青少年: 亲子关系类型与父母中年

青少年亲子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二.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行为界定 1父母与青少年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开始干扰家庭的整体功能 2父母双方就如何对待青少年破坏性的不顺从行为发生争论 3家庭成员对围绕青少年发生的冲突感到愤怒,这种愤怒增加了家庭的紧张气氛 4父母感到对孩子失去了控制,面对父母想管又管不了的两难境地,青少年感到自己充满了力量,他们制定自己的规则,反抗父母的干涉 5青少年在药物成瘾.性行为.学校表现和轻微违法犯罪等方面出现问题 长期目标 1父母在如何对待青少年的问题上要达成一定的共识 2父母要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3父母要学习新的共同实现家庭和谐与平衡的方法 4父母制定并执行一系列促使家庭安宁与和谐的原则和标准 5父母感到有能力控制整个家庭,并坚决反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短期目标 1确定青少年的行为中哪些是需要改正的1,2 2父母要阐明自己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所持有的观点3 3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找出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所在4,5 4确定出家庭.学校,或者婚姻中导致青少年不适宜行为的冲突所在6,7 5父母找出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中的长处与不足8,9 6让父母阅读,观看有关教育青少年的书籍和录像带10 7让父母建立并实施对青少年行踪监控的方法,并指出监控方法的不足之处11,12,13 8父母要确定并记录自己愿意看见的青少年不断增加的适宜行为14 9通过实施一种行为契约,来增加青少年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15 10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社会和行为方面积极的相互作用16 11建立和实施有关青少年消极行为的惩罚规则(如,运用反应代价) 17 12父母要确定,并尽力克制自身出现的对青少年有示范作用的不良行为18,19 13父母经常互相商讨,以增加对彼此教育孩子的支持20,21 14父母使用结构化的对话方式,以确保父母间为解决问题而达到良好的沟通22 15父母要把对对方育儿努力的批评减小到最小程度23 16父母只有在相互的讨论很可能有建设性结果,以及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讨论教养方式中的不一致24 17父母要识别出自己在教养子女上的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25,26 18家庭成员定期开家庭会议,并遵循相互交流的原则27,28 19在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法和做法做出反应之前,要通过解释或者站在他们立场的方式,来显示对其他成员的说法和做法的同情和尊重28,29 20父母列出可替代自己当前教养方式的所有方法30 21父母实施这些可替代的教养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31 22确定和挑战自己有关青少年行为的不合理观念和期望32 23.父母制定一致的家庭规则及制度33,34 24.家庭制定一个规律性的共进晚餐的时间,并制定家庭成员一起共进晚餐的频率35,36 25.父母一周至少要有一个晚上单独出去参加社交(和/或)娱乐活动37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课程名称:心理学专题 姓名: 学号: 院系: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青少年,处于生命中充满活力和潜力,多方面都需要发展和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重要阶段,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强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程中,复原力对保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从亲子关系着手,鉴于青少年处于心里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分析其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进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强化青少年复原力,使青少年茁壮成长。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少年复原力 Abstract: Teenagers are full of energy and potential in life. Their various aspects all need develop and they have various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in the important stage.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In the health of teenagers growing up, to keep the resilie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play a rol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weaning period, adolescents are heart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eenager’s resilience, and to set up harmonious parenthood,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make teenagers grow very well.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数理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杨凯142502487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子女的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时间长内容广范围大。本文不仅探讨不同父母教养的类型更着重探讨对青少年的性格影响,借此以希望父母可以重视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性格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培养健康的青少年性格。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当代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1967)对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她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建立在其对家庭社会化实践研究的类型学方法基础之上。主要教养行为因素(如温暖、参与、成熟要求和监督等)配置的差异与程度差异,形成不同教养方式,导致青少年对父母影响的不同反应。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专制型(authori-tarian style)和宽容型(permissive style)三种类型。⑴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探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 究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国内的研究者开始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国内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72对子女心理诸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2]钱铭怡、肖广兰(1998)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不良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当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关心、温暖与理解时,有助于子女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及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而这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反应等。反之,负性的养育方式则不利于个体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⑶ 亲子关系是一个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当今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及其互动方式的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并对传统的家庭观念、亲子观念及亲子之间互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近年来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子女仇杀父母等恶性冲突事件时常见诸各类媒体。这昭示我们,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或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广大家长和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倡导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无论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父母的支持、陪伴与引导会帮助和谐型青少年确认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更利于其社会 化!对于和谐型和情绪型青少年而言,父母给予自主空间意味着父母的授权,正说明了父母的信任与自己的独立,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适应而对于退缩型青少年而言,他们则需要父母对自己 的生活有更多了解,当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关注的目光时,便能相信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及时的支持,从而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获得积极社会适应当退缩型青少年知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去处活动和朋友很少知晓时,可能将父母的自主准予解释为忽视自己的存在"或没有很好地承

年轻人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一、代沟是与父母关系的沟壑 代沟的形成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我们大多数人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有许多话可说,但是当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词穷,所以关系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疏远,出现了所谓的“代沟”。这需要我们付出一些代价,将这美好的关系重新建立起来,拉近与彼此间的关系,这是十分值得的,因为父母为了我们在背后所付出的辛劳很多时候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代沟事实上经常被一些青年人用来疏远父母的工具和借口,缺乏爱心,对父母的关爱麻木不仁,甚至有些人还要榨干父母养老的钱。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了,孩子长大了,有了独立意识,对父母的唠叨产生了逆反心理,觉得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但是你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个孩子,父母的唠叨是关心你,可是父母受的教育与你不一样,所想的也不一样,我们要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有时可能比较专制了点,你只要知道父母是不会害自己的孩子的,就会释然的。这就需要双方经常沟通,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子女需要体谅关心父母,寻找合适方式引导父母学习和了解。 在代沟问题上,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所以,我方认为,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当我们内心感激父母的时候,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即使他不同意你做某些事,也是有道理的。只有自己真心的为家庭付出,为父母付出,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才能化“代沟”为理解。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二、只有解决代沟才能更好的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代沟的解决方法 1.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2。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大多数希望与父母成为朋友,并分担父母的心事,但在沟通中常发生冲突。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作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应注意一定技巧。 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前学生对父母管教方式的看法,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模式。希望通过次研究结果,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们的想法,以及对父母如何和现代的子女做好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生、父母、沟通、冲突。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现状 (二)了解和思考代沟的实质所在和找寻解决方法 (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本身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 (二)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 (三)统计调查结果 (四)总结资料,小组商讨后编写论文

三、数据与分析 第1题你认为自己随着年龄增大,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单选题]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认为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关系不大。 认为越变越好的人比越变越差的人多出一倍。 分析:图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认为和父母关系变化不大的同学最多,再到越来越好,最后才是越来越差,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和父母或者亲人是最亲密的,而他们都没认为自和父女关系越来越差,说明了他们都是比较爱父母的。说明他们是有争吵,但关系却不差。他们拥有这种变化不大或者越变越好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更加珍惜父母,多和父母交流,不产生太大的心里距离。 第2题你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会做什么[多选题]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研究现状 国内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亲子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1.父母婚姻影响亲子关系。这方面的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亲子关系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单亲家庭中青少年与儿童相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婚,但他们很难接受父母再次结婚,女孩表现的比男孩更加明显。 2.性别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结果发现,青少年子女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在青少年期间可能发生很大程度上的转变。通常母亲与女儿一起从事一些共同活动,她们之间既有较高水平的亲密性又有较高水平的不和谐性。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虽然也同时具备高冲突性与高和谐性的特征,但他们很少一起共同从事活动。与母亲相比,父

亲与男女青少年的关系似乎更趋于平等,但较少与女儿共同从事或参与活动。 3.从社会生物学角度上说,青春期间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冲突的增加是为了能与同伴一起度过更多的时间并与家庭内部成员以外的个体进行交配。由于这些变化增强了个体的生存能力。认知发展观点认为,心理能力的阶段性变化是引起青少年行为发生迅速改变的原因,个体在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时的认知重组导致了亲子冲突的增加。在他们看来,认知发展表明了青少年对其与父母角色的认知的重构。他们逐渐以看待朋友的标准来衡量父母,如果父母不接受这种平等式的关系,冲突就会产生。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内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 已有少量研究虽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但它们大多仅对初中生或高中生与大学生的亲子关系作了一般的理论描述和调查分析。而关于整个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还很少见。国内关于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显得十分薄弱,从国内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中,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首先,研究方法上: (1)关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一般特征的考察可以简单易行的问卷法为主要手段,但若想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最好采用自然观察、访谈等更具有效的方法。 (2)扩大样本年龄范围,考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间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采用追踪式研究方案,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来更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转变过程与方式。 (3)扩充样本类型,增强研究内容的代表性、普遍性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中应注重的问题。如,已有关于家庭结构类型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大多探讨了完整与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区别,却忽略了各种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差异。 2.其次,研究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仅要考察亲子冲突,还要结合亲子间的亲密性或亲合度来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因为单独看待亲子冲突可能是消极的,但若将其置于和谐的亲子关系背景之中,它就可能是积极的。只要是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前提的,分歧与争吵或许会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解读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行为问卷,随机抽取32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结果:问题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预测中学生问题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行为 1.前言 自1928年威克曼开展研究以来,问题行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程度,还可能导致成人时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1]。对问题行为的界定,迄今为止没有形成一致的说法。本研究将问题行为分为内隐行为问题和外显行为。内隐行为问题包括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等因子,外显行为问题包括学习适应不良、攻击性行为、违纪行为等因子。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家庭因素是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变量。本研究以家庭变量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为自变量,研究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行为倾向。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子女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2]。家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3],研究物质环境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比较多,但研究结果不是很一致,而研究青少年精神环境对问题行为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因此本研究就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做进一步研究,旨在进一步寻找造成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原因,揭示影响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为家长和教师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一定依据和帮助。 2.被试与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抽取山东省济南、泰安、聊城、淄博6所学校,选取被试320人,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男生86人,女生219人;初中生49人,高中生119人,大一学生137人。

我国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shine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过渡到稳重的成人,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时期必然的不稳定性,而父母作为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人,与青少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都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人后的不好的影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良好的亲子关系则让孩子充满自信,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一、亲子关系概念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定义,主要说明的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主要矛盾 亲子冲突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自从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个体的心理层面尝试着对其进行解释后,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个体心理、生理层面。主要包括霍尔的生物成熟理论、精神心理分析理论、社会生物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有其侧重点,但都倾向于从个体生物层面探求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内在发生机制。在对人际关系新的看法的出现,致使青少年儿童对父母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不可避免的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2.社会、文化层面。属于这个层面的理论主要是由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冲突理论、社会资源控制理论。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 查与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 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调查分析

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调查分析 09级英语系4班:侯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我们对世界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这首饱含游子对慈母赞美的感人诗句,我们就已经读得朗朗上口了。 从牙牙学语到如今,我们的成长历程,每一点每一滴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子。我们慢慢长大,感恩这个词总是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可我们又有多少人去践行它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对父母的感恩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份比较权威的关于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调查结果。 (引用)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一项在全国15个城市,对12~19岁青少年进行的大型连续调查,样本总两18000个)与“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一项针对15~56岁城市居民的调查,样本粮50000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正处在父母的“重重包围下”:影响他们最多的是父母,关爱他们最多的是父母,而带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烦恼”的也是父母。调查中,当青少年被问及“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时,有%的人认为是“父母”,%的人认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两者合计达%,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这说明家庭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

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当被问及“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时,%的青少年“完全同意”,%的人“趋向于同意”,而持“不反对”(%)、“趋向反对”(%)“完全反对”(%)态度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合起来只占一成多。可见,绝大部分青少年,在享受着父母为自己提供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体谅到父母的艰辛。在调查中,有%的人“完全同意”“我和父母相处得很好”,持“趋向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只有%.的%。但是当他们有心理话时,%的青少年同意“有心理话我更愿意告知朋友而不是父母”;在回答“对你而言,最让你感到高兴的情景”时,回答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比例为%,而回答是“与家人团聚”的仅为%。(引用完) 可见,当代青少年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们仍然十分尊重和珍惜与父母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明显地出现了与父母缺乏交流与沟通的状况,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情感阻隔和理解不足。另外,部分城市家庭青少年正承受着“爱的压力”:父母对子女百般照顾、呵护,子女无条件地服从、按父母的意志行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先天而言,父母对孩子一般情况下是无比关心和疼爱的,因为孩子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惊喜和希望。父母总是想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也许并不懂得什么,但不管怎么样,来到世界上,还没有认识很多人的时候,还没有

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档

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 1、你心里有烦恼时向谁说:()(可多选) A、父母 B、同学 C、朋友 D、老师 E、网友 F、不说 2、你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可多选) A、交友 B、上网、游戏 C、帮父母做家务 D、运动 E、看电影电视 F、其他 3、你在家自己独立炒菜做饭吗?()(可多选) A、每天做 B、经常做 C、偶尔做 D、从不做 4、你是否参加过青少年心理专业辅导?()(单选)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参加这种培养综合能力的训练吗?() (单选) A、很愿意参加; B、无所谓; C、不愿意参加; 二.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以下9 项能力掌握程度予以评分(填在括号里) 很好(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不清楚( 3 分)很差(0 分) 1.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打理日常生活、合理管理钱财、科学支配时间)() 2.野外生存能力(野外识别方向、野外获取食物、野外搭建帐篷、意外事故求救)() 3.自我认识能力(认识评价自我、对照反思自我、修正完善自我、

监控调节自我)()4.有效交流能力(口头语言沟通、书面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沟通、学会寻求帮助)()5.独立决策能力(会自己做决定、学会做小决定、会做合理决定、用技巧做决定)()6.劳动创新能力(劳动中会动手、让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能力、实现人生价值)()7.处理情绪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表达情绪、调适不良情绪、食补改善情绪)()8.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创造信息能力、交流信息能力、信息免疫能力)()9.和谐关系能力(与自己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1、你感到学习压力的程度是:(单选)很轻轻一般较大很大 2、你觉得学习压力的来源是:[ 可多选] 父母 老师

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孙晶 摘要: 亲子关系不良是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碍和疾病产生的促发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辅导和家教指导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当中,人际关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人际矛盾与冲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和表现,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起点是家庭。成年之前,父母是长辈中跟子女关系最密切、对子女影响最大的人,亲子关系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困境,需要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青少年亲子关系状况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北京近期一项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出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让人吃惊: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近30%选择老师,15%学生选择父母,4%左右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人员依次是:同学或朋友、老师、父母,超过三成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解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实令人警醒,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重视亲子关系的调整和重建。 结合理论与实践,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引发的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青少年心理不断成熟,要求独立自主,对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亲子关系紧张。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个体对行为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独立选择朋友和度过闲暇的方式,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理解、尊重在其需要结构中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进程: (1)依赖父母:对父母依然保持着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随着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眼界逐渐开阔,他们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向往成人式的生活。 (2)争取独立:青少年经常以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标志着自己已经成熟。摆脱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动承担某些任务,当活动受阻时则可能采取激烈的方式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是亲子之间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3)走向成熟:到了十七八岁,即将踏出中学的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家庭和社会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过父母的影响仍继续起着作用,由于思维方式、观念看法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 虽然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龄朋友,但是遇到较大问题时,依然选择与父母商量,因为缺乏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常常出现冲突和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_高一作文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在现在的生活中,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仍是十分受人关注的话题。尤其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在人们交流越来越方便的同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却越发的尴尬。就说说现在比较火的沟通软件“微信”吧,在微信中有些孩子似乎不愿加自己的父母为好友,甚至将他们的父母拉近黑名单,父母觉得伤心,而孩子却觉得尴尬。 我十分能理解材料中孩子的感受,毕竟是同龄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很迷茫的时期,也是一个很敏感的时期。而作出上述做法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隐私,或者是与同龄的孩子更聊的开一些,加父母不仅谈不了几句话,还想是一个包袱一样。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但我很快发现我错了。 这种粗暴做法无疑是伤了父母的心,父母只是想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最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想与孩子多一些话题,如果就这样删了他们或是屏蔽他们,会增加父母的担忧,他们也是好心,关心孩子。而且他们更是你的亲人,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不妥呢?再说了如果说是隐私的问题,现在的父母又不是没有文化,他们是成年人,或许是有那些翻日记啊什么的过分的父母,但这能成为青少年们逃避和父母沟通的理由吗? 如果真的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个人空间的,当然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理由,父母与子女之间总要有一定的空间嘛,但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我们自己去跟父母说清楚吗?而且啊,如果是你被别人不知为何拉

进黑名单屏蔽了,你心里会怎么想?父母想与孩子友好交流,但就是他们走九十九步也没有用啊,最后一步总得作为孩子的我们去走。 父母与孩子在微信上不愉快的原因还有父母不熟悉微信或是父 母与孩子平时沟通不够。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除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则需要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一起努力。毕竟人与人之间沟通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是神,他们不会读心。 至于微信,我要说的是作为父母自己要自度,作为孩子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能做到父母不用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你,而是通过你的口来了解你。那他们也不会在乎什么被屏蔽了,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与你的沟通。

中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处理问题

中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处理问题

————————————————————————————————作者:————————————————————————————————日期:

浅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教学论文 作者:张金钰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则是家庭和睦与否的关键,这个关键到底是父母主宰还是子女主宰?怎么样才能正确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并让他们真的领略到这种爱,接受这种爱。家庭中充满幽默、欢乐的气氛;家庭使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孩子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快乐童年等。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 正文 作为一名中学生,每天和同学们在一起,除了讨论学习,谈论同学或者老师之外,更多时间可能就是在听妈妈唠叨,所以和同学们也有了一个新的话题,就是谈论谁的妈妈更唠叨。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一样,总是爱说我们不努力,学习没用心,不勤劳,在家不爱做家务,不要太贪玩,不准谈恋爱,不准总是看电视。。。。。。 为什么总是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难道我们真的什么都做的不好吗?甚至更多孩子和爸妈说不了几句话就吵架,只能用有代沟,没法沟通来结束聊天谈话话题。当然我也了解了一些家长,问过他们的想法,他们总是很自我的说:我每天为孩子操碎了心,为了他我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时间,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每天对他苦口婆心的,

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可是就是不听话,学习成绩怎么也上不去,作业也不好。。。。。。孩子有孩子的苦衷,家长有家长的抱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呢?所以我做了这次论文调查。 1,矛盾的存在及原因。 中学生正是青春期,青春是快乐的,也充满了烦恼和压力。调查表明,我国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达3000万人。而只是遇到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轻生者也时有耳闻。心理咨询和疏导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在与学生、家长的直接接触中,专家发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学生感到太大压力;忽视孩子其他素质的提高,特别不注重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 三、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从而引发亲子矛盾。 四、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一方感情疏远,长期不说话,甚至产生反感。 五、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动,家长往往是害怕孩子学坏了,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出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六、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是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 同时,还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高学历、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

【高一作文】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高一作文】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在现在的生活中,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仍是十分受人关注的话题。尤其在现在的网络 时代,在人们交流越来越方便的同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却越发的尴尬。就说说现在比较 火的沟通软件“微信”吧,在微信中有些孩子似乎不愿加自己的父母为好友,甚至将他们 的父母拉近黑名单,父母觉得伤心,而孩子却觉得尴尬。 我十分能理解材料中孩子的感受,毕竟是同龄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很迷茫的时期, 也是一个很敏感的时期。而作出上述做法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隐私,或者是与同龄的孩子更聊的开一些,加父母不仅谈不了几句话,还想是一个包袱一样。我 曾经也是这么想的,但我很快发现我错了。 这种粗暴做法无疑是伤了父母的心,父母只是想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想知道自己 的孩子最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想与孩子多一些话题,如果就这样删了他们或是屏 蔽他们,会增加父母的担忧,他们也是好心,关心孩子。而且他们更是你的亲人,这样的 做法是不是不妥呢?再说了如果说是隐私的问题,现在的父母又不是没有文化,他们是成 年人,或许是有那些翻日记啊什么的过分的父母,但这能成为青少年们逃避和父母沟通的 理由吗? 如果真的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个人空间的,当然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理由,父母与子 女之间总要有一定的空间嘛,但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我们自己去跟父母说清楚吗?而且啊, 如果是你被别人不知为何拉进黑名单屏蔽了,你心里会怎么想?父母想与孩子友好交流, 但就是他们走九十九步也没有用啊,最后一步总得作为孩子的我们去走。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父母与孩子在微信上不愉快的原因还有父母不熟悉微信或是父母与孩子平时沟通不够。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除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则需要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一起努力。毕竟人 与人之间沟通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是神,他们不会读心。 至于微信,我要说的是作为父母自己要自度,作为孩子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能做到 父母不用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你,而是通过你的口来了解你。那他们也不会在乎什么被屏蔽了,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与你的沟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因此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孩子有问题,责任在家长,这也是当今教育界、心理学界专家的共识。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以及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发展。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教养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大一占68%,大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一种行为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而对青少年的个性成长做出区分。目前,在我们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和民主型。 1、娇纵型: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

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3、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4、放任型: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5、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 2、亲子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本来过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现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更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孩子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此外,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要求独立之处,在心理上既有封闭性的一面,又有选择性地向外开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